存在感到底有多重要?

作者&投稿:宫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某个周六早上我赶着去上班,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招呼宸小朋友。

刚好那天宸小朋友不用上学,见我不像平常那样围着他团团转,宸小朋友自然不是很爽。

等到我出门的时候,宸小朋友就闹着也要跟着我去(因为去年爷爷奶奶没在的时候,有段时间在周末把他带去一起上班的经历,让他觉得跟着妈妈去上班也没什么),所以当时我再三解释这个小朋友也不肯听。

于是我只好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把这个小朋友支走。

我对宸小朋友说,你帮妈妈一个忙,一会跟奶奶去菜市场买些妈妈爱吃的东西回来。

然后宸小朋友果然成功地被我吸引了注意力,他听了就兴致勃勃地说,我知道妈妈喜欢吃辣椒,爸爸爱吃肉。

我又加油添醋地添上一句:“这个能难倒我们家宸宸吗?”

有了这句话垫底,好胜心强的宸小朋友再也不记得想要跟妈妈去上班的事,高高兴兴地拿着自己的小钱包跟奶奶上菜市场去了,还不停地叨叨着一定要买很多爸爸妈妈都喜欢的食物回来。

于是,晚上宸小朋友果然帮我买了两个青辣椒,还买了些熟肉给爸爸。

不用说,这个小朋友肯定得到了我们的一致表扬,然后在大人的表扬声中得意洋洋地表示,这有什么难的呀,再难的事我也能办到。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的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哭着闹着非要跟着我的宸小朋友能高高兴兴地接受我安排的小任务呢, 说白了还是我请他帮忙这件事,让他感觉到了自己行动的意义,感受到了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吧。

记得有段时间网上有个很火的词叫“刷下存在感”,“刷存在感”的方式有很多种,大到做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小到发个自拍和微信,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关注罢了。

微信朋友圈最火热的时候,我曾经在《读者》上读到了篇分析入彻的文章,详细分类了热衷于发朋友圈的几类人。像是“晒娃党”,“自拍党”,“美食党”,“旅行党”之类的,之所以动不动就要发个照片写几行字,很大一部份的原因不是生活中缺少关注,就是想引起他人的关注和注意力。

人类注定是孤独的,虽然有无数的作家,伟人(包括微信之父张小龙本人都表示过要学会享受孤独,与孤独作伴),但寻找同类,需要来自他人的关心和肯定却是人类的本能。

就拿我身边的人来说,就有不少因为在生活中“缺少存在感”而没有安全感,活得不安心的人。

朋友的母亲今年已经七十好几了,而且身体也并不太好,去年还曾经大病了一场。

但就算如此,病好后的朋友母亲却依然不顾高龄,依旧坚持自己种地,并将收获的大部份食物分送给朋友和其它的子女。

一开始朋友也觉得非常奇怪。朋友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平时在钱财上对老母亲从不吝啬,照理说老人家并不用为金钱操心。

朋友兄弟姐妹众多,大家一度也以为老母亲是想要多存些钱防身才如此劳累,于是大家商量地每人自发地给母亲更多的钱。

但令人奇怪的是,随着子女们给老母亲金钱的增加,老母亲却劳作得更加起劲了。她不仅把自己名下的几亩地全种上了,闲余时间还在村里帮人打零工,平时像是村里修公路或哪户人家种地缺个小工之类的,朋友母亲绝对是最勤快的一个。

而与勤快相反的是,朋友母亲对金钱又非常节俭,称得上节衣缩食也不为过。

朋友一直为母亲对自己如此苛克大为不解,直到后来朋友的母亲来到城里与朋友同住。

在朋友家里,母亲照旧如朋友小时候般照顾朋友,各种活都抢着干。

直到某天朋友对老母亲发了脾气,勒令老人家休息时,朋友母亲却老泪纵横地道出原因:年纪越大,子女们越让她休息,越让她觉得自己的无能。这种与衰老并存的无力感与无能感一直纠缠着她,相比之下,如果她还能像年轻一样,还能为子女们做些事情,反而让她觉得自己有用,也更自在。

母亲的话让朋友大感意外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自己一直以为的“孝”是否剥夺了母亲的自由,间接的否定母亲的存在价值。

从那以后,朋友不再以“孝”的名义劝母亲这也不做那也不做,相反,朋友认真反思过与母亲的相处模式之后,他学会了及时肯定母亲的所作所为,像是夸奖母亲做的饭菜美味,带母亲去与旧时的亲友相聚,当母亲闲叨起童年时的自己时,适时地感谢母亲的爱。

事实也印证了那句“鼓励远比惩罚有效”,经过一段时间积极有效地与母亲沟通相处,朋友的母亲终于确认了自己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再也不会因为担心自己年老无用而患得患失了。

后来的我发现,“存在感”这件事不仅仅体现在亲人之间,朋友和工作伙伴之间也同样重要。

好友真真就曾经和我说过一些她在人际交往中犯过的“错误”。

因为是女孩儿,真真的母亲对真真管教一直非常严格,真真母亲为人处事的原则是能不麻烦别人就尽量不麻烦别人(这个别人不仅仅在于最亲近的家人,还有最好的朋友也不例外)。

不仅如此,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母亲一直要求真真尽量不要收别人的礼物,有时迫不得已收了别人的礼物,母亲也会要求真真尽快回送一份相同的回礼。

母样的严厉教导固然让长大后的真真变成了一个自立自强的“女汉子”,但也不可避免地让真真留下了不近人情的印象。

无论和谁相处,真真都是在扮演着照顾别人的角色,吃饭抢着埋单,朋友生日她永远第一个记得,和男朋友交往也实行AA制。

在有段时间内,真真的大方确实为了自己赢得了不少的朋友和好印象,但时间久了,凡事都当仁不让占据主动的行为也让别人相当反感。

因为交往本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来往,就像双人舞般,只缺了任何一个都不能成行。

后来的真真吸取教训,不再做那个只是付出的角色,相反地,也适当地接受一些来自他人的照顾,这样做之后,不仅她自己轻松多了,人缘也比之前好多了。

当真真不再只顾着自己在朋友间的“存在感”,偶尔也让朋友让在自己这里找到“存在感”,双方的友谊自然更进一步,关系也更牢固。

真真的故事让我明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存在感”的需要,像是我们从小好好读书取得好成绩,长大努力工作获得好薪水般,赚了钱给家人朋友买礼物获得家人的开心和感谢一样, “存在感”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我们的价值,也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努力。

人生最怕的是什么,是你的所作所为不被人承认,相反,如果有人肯定你的付出,你的努力有所成绩,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更有行动力。

这样的行动力无论在工作上,生活上,还是人际交往中,都能让我们的人生增值加分。

所以,不仅仅是用眼睛记录别人的劳动,用心灵刻录别人的付出,更多的还要在行动上肯定别人,同样也可以算是人生中的一件善行。

存在感,对人来说究竟有多重要?
答:因为我们是群居的物种,孤独对我们来说是很难受的,只有被人关心,关心人才会让我们感到活着真好,有一个电影叫我是传奇,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刷存在感?
答:存在感是一股幸福的力量,看来每个人都需要。人们都是在寻找存在的价值,和被需要的感觉。每个人的存在感是不一样的,比如平凡的人上班打卡就是一种存在感,每个月收到工资交给老婆也是一种存在感;而那些财务自由的人寻找存在感就没这么容易了,上班、被老板肯定、多挣一些钱对他们可能都不会带来太多...

存在感是什么意思
答:对于增强个人的存在感至关重要。总的来说,存在感是一个人在社交互动中的重要表现,它受到个体内在特质、外在环境和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积极地参与社交活动、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保持积极的心态等方式,可以增强个人的存在感,从而在社交场合中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产生影响力。

存在感强好还是弱好呢,你怎么看?
答:让你的成长步伐更稳健,路也更宽更广。因为有存在感,会让自己觉得生活更加有意义。因为成就的接踵而至,让你的生活越来越充实,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当然了,有些时候,在一个群体中,不能一味地强出头,太过自我,强调自己,你还需要他人的配合。就如同一首大的交响乐,你有自己的职能,任务所在,你...

什么是存在感,而存在感低的好处又是什么呢?
答:回答:所谓存在感就是一件事情别人第一感觉会不会在脑子里面想到你。比如说生活中的每一次小合作,当我们受到表彰中被问到参与的人员都有谁,最后一个才提到你,那么就证明你这个人存在感比较低。 存在感低的好处其实还是有非常多的,有时候太过于表现自己甚至不好。 存在感低的人一把情况下都是比较谦虚的,...

真正厉害的人,都没什么存在感,有一种气场叫存在力
答:最后失落于没有存在感,但只能自己消化。人人都有刷存在感的需要,但刷不到存在感,才是生活的常态。存在感这个词,背后的意思,其实是你要看见我,你要赞美我,你要支持你,你要认可我。难道你优秀、你厉害、你赚钱多、你地位高,我就应该大声地回应你并对你顶礼膜拜?难道因为你善良、你漂亮、你可爱...

存在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别人说我没有存在感
答:存在感就是让别人发现你存在,会比较关注你。不要在意,当一个人说起你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有存在感了。提醒你的人可能是希望你外向点开朗点,多和大家沟通。总是被他人忽略,也是自己对与自身的不自信及不认可。自己都无法认可自己谈何他人的认可,自我感觉就会认为是被别人忽略的。

父亲刷存在感有多重要?科学实验证实:爸爸参与带娃孩子会更聪明_百度...
答: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让孩子的父亲参与进来刻不容缓。这个 社会 到处都流传着"丧偶式 育儿 ",指责爸爸们的缺席。相比之下,妈妈们在生活中对孩子有些很多良好的示范。 如果说母爱是天然的,那么父亲的爱也是唤醒的。科学已经证明了,父亲带出来的孩子都是比较优秀、比较聪明的。 我是奶果妈妈 育...

某些情况下甚至比钱都重要,特别注重“存在感”的星座,你知道吗?
答:假如说仅有功名利禄,没什么实质的权益得话,那麼摩羯座的人通常是不太在乎的,可是好多情况下这种东西说到底连在一起的,假如说一个人没有存在感得话,那麼不管是在升职加薪层面换句话说在在生活上,换句话说在其它层面,那麼这个人获得的东西毫无疑问要比别人的少。也更是是因为这般,摩羯座的人...

如何看待优越感、存在感?
答:没有必要有什么优越感,其实一旦有了这种感觉也就是把自己当做物品在比较了,何必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又不是橱窗里的商品,也不用觉得被打击,只要不把自己当商品比较,就不用有比较的挫败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