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计时工具

作者&投稿:辛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1、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2、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3、沙漏: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4、水运浑天仪:《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扩展资料人类最早的计时器是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类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创始时间不晚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2)。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计时器

圭表、刻漏、沙漏、水运仪象台、大明殿灯漏等。

1、圭表

圭表是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

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

2、刻漏

刻漏引又称漏刻﹑漏壶,是中国古代的漏水计时器。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後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於调整和修理。

3、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

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4、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是北宋时期苏颂、韩公廉等人发明制造的以漏刻水力驱动的,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

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被誉为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钟。

水运仪象台的构思广泛吸收了以前各家仪器的优点,尤其是吸取了北宋初年天文学家张思训所改进的自动报时装置的长处;

在机械结构方面,采用了民间使用的水车、筒车、桔槔、凸轮和天平秤杆等机械原理,把观测、演示和报时设备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一部自动化的天文台。

5、大明殿灯漏

大明殿灯漏是中国钟表史上最为著名的计时仪器之一,由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创制。

著名科技史专家英国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了欧洲钟表与中国宋代水运仪象台后,曾在他的《中国天文钟》一文中断言“中国天文钟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欧洲最早出现机械钟是1320~1350年间。

它的工作原理属漏水计时,而造型似宫灯,放置于皇宫的大明殿,所以称之为大明殿灯漏。古文献《元史 天文志》对它有专条记叙,试作今译如下:

灯漏高一丈七尺(合今尺五米四),它的框架用金制作。上部有弯曲的梁,梁的中间是一颗云珠,云珠二侧有象征日月的球体,日在左,月在右,云珠之下再悬有一颗珠子。这曲梁的两端各装有龙头,龙的嘴能张合,龙的眼珠能转动,用这样的动作显示灯漏内的水流是快了还是慢了。

曲梁的下面有一中梁,在中梁上,一左一右有两条戏珠的龙,它们随着珠子的下降或上升而俯仰,用这样的姿态显示灯漏内的水位是否适应运行的需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圭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刻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运仪象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明殿灯漏



1、日晷

以太阳的移动投射在晷上的阴影,对应晷面上的刻度,根据投射到的相应位置来确定当时的时辰。然而日晷的局限性相当大。遇到阴雨天及没有太阳的时候,就可以下课了。所以我们便有另一种计时工具来弥补日晷的不足。

2、漏

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状浮标,随滴水而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3、圭表

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在《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因此可见圭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圭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在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另一部分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测定表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4、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

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5、水运浑天仪

水运浑天仪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间。这个浑天仪改进了汉代科学家张衡的设计,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除了表现星宿的运动以外,还能表现日升月落,当然比张衡的水运浑象仪更加精巧、复杂了。

所以,当水运浑天仪造成之后,置于武成殿前,文武百僚观看后,无不为其制作精妙,测定朔望、报告时辰准确而叹服,共称其妙。

6、水运仪象台

为北宋元祐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等人所制。他们于绍圣(1094~1097)初年著《新仪象法要》,载有总图和部件图多幅。这台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余, 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台的下层有提水装置,由人力推动河车,带动升水上轮和下轮(筒车),将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台中平水壶保持水位恒定,并通过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枢轮(水轮)上的受水壶流泄恒定流量的水,推动枢轮。枢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昼夜机轮、浑象和浑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计时器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如果没有钟表,我有燃香(一炷香)、滴漏(水钟、流量计时)、沙漏、(中国现存最古的漏壶是西汉时代的。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滴漏是公元前十四世纪的埃及水钟。)植物开花(花钟)、日晷(立竿见影)、心跳脉动、日月的位置(东升西落),公鸡打鸣(一鸣四更天2、3时,二鸣五更天明(拂晓))。这些都不精确,古人都用它们做过计时工具。

日晷,漏壶是小型的,比较大的有赤道式日晷,浑仪,水运仪象台等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答: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

古代四大计时工具是什么?
答:古代四大计时工具是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钟。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的。刻漏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受水型精确度更高。沙漏在冬天时使用广泛,在明朝的时候就记载有五轮沙漏。香篆钟是流行于12世纪中叶的古代计时器。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钟特点 日晷在古代汉语中本意指...

古代人记录时间的工具
答:1. 日晷:古代使用的一种计时装置,通过观察太阳光线的投影方向来划分和确定时间。2. 沙漏:借助沙粒通过狭窄通道的速度来计时的工具,通常由两个透明容器组成,通过中间的细管连接。3. 圭表:这是另一种古代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测量竿子阴影的长度来判断时间。

古代人是通过什么手段计时的
答:3.水计时 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使用水钟计量时间。水从一个碗滴到另一个碗。4.火计时 古代中国人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后来,人们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间。5.沙漏 沙子以均匀的速率从一个玻璃球流到另一个玻璃球。许多年来,水手们携带这些计时工具...

古代有哪五种计时器
答:古代的五种计时器都有什么 圭表由标竿和尺垂直组成,根据正午时测量表影的长度推定二十四节气,从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确定一年的天数。漏刻是古代最重要的计时工具,始于新石器后期一直应用至清代,由漏壶水面的高低,通过箭刻的标度米标来标示时间。古代的计时器除了以上五种外,还有水运仪象台、大...

在古代的时候,没有钟表,那人们都怎么计算时间呢?
答:图5 古代高精度计时器-西汉漏壶 1968年,河北满城出土了一个青铜漏刻,是现存最早的西汉漏刻之一。这只三足漏刻分为提梁和漏壶两部分。提梁中央有长方形孔,用以扶箭直立,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另外,以提梁为标尺,便于精确计时。漏壶侧面装有滴水孔,据专家考证漏壶内部有节流装置,用以控制水滴流速。

中国古代十大计时器
答:8. 机械钟表:机械钟表是明代从西方引进的一种计时工具,它依靠机械原理来驱动指针转动,显示时间。9. 自鸣钟:自鸣钟是一种能自动报时的钟表,它通常有一个钟铃或钟锤,到达预定时间时会自动敲响。10. 更香:更香是一种特制的香,根据其燃烧的速度和时间来确定夜晚的更次。它是古代夜间计时的重要工具...

古代常用的计时方法
答:其中,投手需要在圈定的时间内完成投掷,圈定的时间可以通过在地上画一个圆圈来确定,类似于一个简易的沙漏。这些计时方法在古代社会中广泛应用,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安排工作和日常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这些传统的计时方法逐渐被更为精确和方便的现代计时工具所取代。

古代四大计时工具
答:另一种是受水型,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刻漏的精确度比泄水型更高。沙漏在冬天时使用广泛。早在明朝时就记载有五轮沙漏。通过充满了沙子的玻璃球从上面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香篆钟是流行于12世纪中叶的古代计时器,它是用香篆盘...

古代四大计时工具
答:古代四大计时工具是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钟。沙漏在冬天时使用广泛,在明朝的时候就记载有五轮沙漏。香篆钟是流行于12世纪中叶的古代计时器。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的。刻漏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受水型精确度更高。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