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七《孙子兵法-军争篇》

作者&投稿:薄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两句白话解读:

善用兵法之人,不拘泥于只学套路,不懂变通,一旦套路换了不同条件,便一败涂地。在战场上不仅要懂客观的基础战术战略,懂行军宿营,懂地形准则,懂藏己调彼,更要懂主观的指挥操纵,治己之心,治团队之力,治敌我之心。

七、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合军聚众,合国人以为军,聚兵众以为陈。就是全国动员,征兵,然后成军出兵。

交合而舍,与对人两军相对,扎下军营。(军营的大门叫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叫辕门, 以人为营叫人门,两军相对叫交合 )

莫难于军争,两军对垒,要开始军争了,那才是最难最难。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该认输就得认输,该认栽就得认栽,该服气就得服气,别不服,别想捞回来,特别是下血本去捞。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表面上迂回的弯路,实际上是最便利的直路,因为有地形,有敌形,走直线过不去。

故远远地迂回,让对方感觉我们不会过去,再用假动作,用小利牵制对方,然后突然间道插进去,就能后发先至。

以迂为直,还是想要直。人生直路,本来就弯弯曲曲,进进退退,没有一帆风顺直的。弯路也是路,冤枉钱也是钱。不走弯路,就没有路。不花冤枉钱,就花不了对的钱。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善战者以利,不善者则为危;

会争的,能争得利,不会争的,就反而把自己投入危急之地。

举军,举就是全部,全军带着装备,兵马、盔甲,器械,辎重,粮草一起行动。则不及,那行动速度慢,赶不上。所以在关键时候,必须不带辎重,轻骑急行,这就是“委军而争利”

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就是一天的正常行军速度,是走三十里。倍道兼行,翻一倍,六十里。

百里争利,三军被俘,全军只能到达十分之一;五十里争利,先头部队受挫,全军只能到达一半;三十里争利,全军到达三分之二。

(道理有三:一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二是行军是战斗的一部分,甚至是比交战更重要的部分,在哪儿宿营,什么时候宿营,都是胜战的前提。三是军队的脆弱,非常脆弱,一个不注意就得死,天下之至强,也是天下之至若。)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如果不知道各诸侯国的政治意图,就不能决定自己的外交方针,不能预结外援。

不知道实时的地形情况,就不能行军。

不重视用向导的,就不能得到地利。对地形的研究,是非常细致的工作。如果没有之前的这些周密的侦查,和针对性的装备设计开发,去多少人都得死。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兵以诈立意思就是隐藏自己的意图,欺骗敌人,调动敌人,想方设法让他失误。

以利动,不是见利而动, 是有利才动。(利不是利益,对方的引诱会导致中计,此利是分析胜利的原则,有胜利的机会才行动。)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疾如风:进攻则迅疾如风,撤退则去无影踪。

徐如林: 指军阵,像树林一样整齐, 徐徐而行,无懈可击。

侵略如火:进攻的时候就像熊熊烈火。

不动如山:军队不动的时候,就像山一样不可撼动。

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满天乌云,看不见日月星辰,也不知哪块云后面藏着雷电。

掠乡分众:抢劫是古代战争的潜规则,也是重要的激励。

(战争有两种性质,一是侵略,就是争利,抢东西,抢地盘,没有准备推翻政权,取而代之,就是抢掠利益,或得打和亲上贡  ;一是伐,带有政治目的,讨伐政权)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因为互相听不见说话,所以设置锣鼓来指挥。因为互相看不见,所以设置旌旗来指挥。有了金鼓旗帜,就能统一军人的耳目,一致行动。勇敢的人,没有前进的指令,不能独自前进;胆怯的人,没有撤退的指令,不能独自撤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

军法很严,当进不进,当退不退, 斩首。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将在战场,军令绝不可以不受。这是战场指挥的严肃性。

三军可夺气

打击敌军士气,让他气势低落颓废,让他没意思,提不起劲儿。士气没了,力气就没了,战斗力就没了。

(疲劳动机 ,可以解释士气和战斗力的关系问题。该理论认为,人体的总能量是一个常量,每个人每天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动机水平对能量进行分配。动机强烈,分配的能量就高,动机强度低,分配的能量就低。)

将军 可夺心。

心者,将军心中所依赖以为军者也。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夺心,就是扰乱对方将领的决心。要夺别人的心,首先自己要内心强大。领导者能养自己的心,才能养团队的气。这样领导内心强大,团队气势如虹。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力 不能久,所以气没法总是满的。要 随时有治气的 ,治团队的气。至于 能不能治别人的气,我们也不打仗,最好还是集中 管好自己,别自己没管好,老想琢磨别人。

朝气,昼气,暮气对应的是早上,中午,晚上三个阶段。

所以善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他松懈思想归时再攻击他,这就是治气的 方法。

惰气再发展,就成了暮气,这人就废了。我们检讨自己,随时要保持自己的锐气,保持自己的本色,尽自己的本分。精力不如年轻的时候,就要把 锐气集中,既不能离开一线,要保持接地气,又要转型升级,从成就自己,到成就他人。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用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急躁喧哗,这是治心。

(领导者,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财产万千、人命关天、是非曲直、毁誉忠奸。领导者的情绪,影响着整个团队的士气,也会干扰自己的决策和行动。很多决策都是因为压力和焦虑做出的,为舒缓自己的压力和焦虑,而作出轻率的决策。或者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不能“卒遇大难而不惊”,慌不择路,走向灭顶之灾。 )

治气,治心,治力,治变,是保持队伍战斗力优势的四个要点。而治自己的心,是一切的根本。

先到战场,等敌人远道而来,自己安逸休整,等敌人疲劳奔走,自己吃饱,等敌人挨饿,这是治力,保持战斗力的方法。

治变,是善治变化之道,以应敌人,根据敌人的情况来变通。。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 ,此用兵之法也。

讲战略,19世纪瑞士军事战略家若米尼五个层次划分:

(1)、政策,政策高于战略,先有外交政策,后有战与不战,或与谁结盟,与谁战。

(2)、战略,是我在哪儿,怎么去,是获取胜利的路线图。孙子讲战略,先胜而后战,赢了再打,不战而屈人之兵。

(3)、大战术。一招鲜,吃遍天。每个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一记绝活。

(4)、战争勤务,没有后勤保障,再强大的军队也会不堪一击。

(5)、工程艺术,指对筑垒要点的攻守艺术。

(6)、基础战术,什么情况怎么打,就是我们常说的战术工具箱。

而基础战术的层面在于:山陵之战,不仰其高。敌人从高而来,不可迎之,势不可顺也,引自平地,然后合战。

用自己做诱饵,对手才会上钩。

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讲的是治气,也是“锐卒勿攻”,退回本国的军队,不宜去遏制他。因为那些人要回家,个个归心似箭,你去拦他,他跟你拼命。击其惰归是之在背后追着打,在气势上占到便宜,而从正面拦路,此时对方气势要强过我方。穷寇要追,剩勇追穷寇,是以佚打劳,如果以劳打劳,对方就会有了一份鱼死网破的意识。

《孙子兵法》第七篇争兵篇中的“争”指的是什么
答:军争:军队争取主动权。 这是非常关键的,主动权是战争的重要一方面,所以孙武把它单独列为一章来写。指的是军争,军争就是主动权问题,战争中,谁拥有主动权,谁就能够克敌制胜,所以,军争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指战员懂得夺取主动权的重要性并试图解决如何夺取主动权。

军争篇的要领~~孙子兵法`急急啊
答:部队机动应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且后勤能密切配合支持,方能发挥战力。知迂直之利,察分合之变,明军争之法,则无论行军作战,自可行止有序,动静咸宜,所措必胜。军旅之事,成于一,败于二、三,故应统一指挥。而治气、治心、治力、治变之运用,尤为打破敌心理平衡,全军破敌之有效方法。

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6篇500字
答:孙子兵法读后感5 今天晚上,我终于读完了《孙子兵法》一书。这一本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篇章就是《军争篇》了。《军争篇》也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篇章。 这个篇章还讲了四个故事。我最喜欢的一个古代故事就是“赵奢用计救阏与”。秦国为了扩大自己实力,准备去攻打旁边的赵国,于是,他们率大军攻打赵...

《孙子兵法》读书感悟作文精选10篇
答:《孙子兵法》是我国的文学巨著,它让我知道了古人在军事方面的伟大成就,在这本书中,同时还让我体会到了孙子的写作的笔调风格和豪情壮志。 《孙子兵法》读书感悟范文四 今天晚上,我终于读完了《孙子兵法》一书。这一本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篇章就是《军争篇》了。《军争篇》也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全文翻译
答: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

孙子兵法军争篇:军争是什么?军争争什么?为什么要军争?怎么样进行军争...
答:军争就是军队的争夺。军争争夺的是利益。进行军争是因为战争就是为了夺取胜利。怎么进行军争?就是后人发,先人至。到了以患为利,以迂为直就可以了。

风林火山阴雷《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
答:在中国古代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军争篇》中,风林火山这一理念备受瞩目。这一概念源于春秋末期的兵圣孙武,其深邃的军事智慧令人叹服。原文阐述如下:“其疾如风”体现了行动的迅捷,就像疾风般迅猛,行动迅速无阻。“其徐如林”则描述了军队行进的纪律,如同森林一般,缓慢而有序,行列整齐,难以撼动。“...

青乌讲透孙子兵法军争篇(六)—— 允许适当的“抢掠”
答:深入解析孙子兵法军争篇(六):灵活运用“适度掠夺”孙子兵法中,军争之道犹如云遮天日,出其不意,动如雷霆,其中"允许适当的抢掠"并非单纯的掠夺,而是一种战略策略的体现。"难知如阴",强调的是军队的隐秘与突然性,让敌人难以揣测;"动如雷震",则揭示了行动的震慑力与果断性。在实际运用中,"...

军争篇与作战篇的区别
答:第五篇《兵势篇》这篇讲势,这个势是阵势的势,情势的势,可以延伸为气势的势。第六篇《虚实篇》这篇讲打仗要以实击虚,扬长避短,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要分正反两面去看,用自己的长处去打击对方的弱点,迷惑敌人,不让敌人确认自己的弱点。、第七篇 《军争篇》这篇讲在两军对立的情况下争利,...

围师必阙是什么意思?
答:出自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第7篇《军争篇》,本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作品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