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作者&投稿:宋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相信现在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不愿意社交,不喜欢参加各种与人交际的社交场合,其实以前还挺喜欢参加这种场合,但现在却不喜欢参加,可能是感觉现在的社交大都奔着一种利益。

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看到的竟是一些浪费时间的无聊之谈,无聊之约,现在的人功利心太强,根本就没有真情之人,大部分都戴着一副假面具,与这样的人在一起交往,真就是存心浪费时光。

社交要喝酒,还要说一些好听、客套之类的话,真是感觉心累,你来我往的,把时间都浪费在这无聊的社交上,还不如在家看看电视节目,还有点意思,假面人太多,就会形成一种泛滥之灾。

社交更适合那些做生意的大人物,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平凡人,还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日子过好才是根本。

1、不愿意社交也是一种生活条件和生活选择,不需要理由,甚至不应该解释。现在网络的网络太发达了,很多东西不用出门就能知道,有很多东西不出门也能接触到,因此很多人沉迷于这种感觉,被游戏和二次元素束缚在房子里。

2、总结,之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参加社交活动,一方面是生活方式变了,通讯工具也是社交的方式更多样化,另一方面也是生活的成本只是社交变的奢侈,而传统的社交活动比如说在相亲,娱乐都可以坐在家里用网络代替。所以,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吧!



其实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个人性格的不和,有些人比较强势,有些人就比较内向,这就导致了人与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就可能产生一些矛盾。尤其是在一个寝室中,室友之间的摩擦可能会比较多一点。久而久之,摩擦多了,就导致有些人就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了。

另外还有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比如在如今的社会,有些人的家境就比较富有,有些人的家境就比较普通,往往这两类的人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自尊心强的人呢,就会感到有些许的自卑。久而久之,在这样的大学生活里边更加不愿意参加各种的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参加这种社交活动只不过是多了一些攀比而已,他们宁愿自己一个人也不愿意去参加社交活动。

另外还有在从小生活的环境的影响下,如果你的父母给你灌输的一些理念或者长期生活在一些比较压抑的环境下,导致你的性格比较内向,甚至到了大学,你的性格依旧是内向。

适当的社交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大学的社交就是你的人脉圈,你的社交有多强,你的人脉圈就有多广。但是无论你是喜不喜欢社交还是愿不愿意去社交,其实我觉得过得开心最重要,只要自己过得舒服了,其实不用太过的去社交也没有多大问题的。

如果在生活中你感到有些许孤单的时候,你可以看看周围比较漂亮的景色,可以抬头看看天,可能会给你些许的安慰。有时候我就喜欢看看身边的树木。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先来讲一个小故事:

“我又辞职了。”深夜收到这样一条微信。

发微信的,是之前去某个海岛旅行时,在下榻的青旅认识的姑娘月月。

渐渐熟悉以后,有时也会聊几句,还互加了微信。

那时月月刚毕业一年,毕业后找了份前台的工作,觉得上班令人厌烦,没有尽头,就想着说先出去旅行休息一段时间,回去再换一份工作。

回去后,月月又找了一份工作,但是没过3个月又辞职了。

她在微信里继续输入,有工作时,偶尔还会跟朋友出去玩,但是不知道说什么,很容易累。

辞职后,干脆就一直宅在家里了,过得像装在盒子里的人

我对人生没有什么追求和向往,女生喜欢逛街买东西打扮自己,我都没有兴趣。感觉自己活得太失败了,真想找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

她也不明白,以前的自己性格活泼,也很喜欢社交活动,喜欢跟朋友聚餐出游,为什么慢慢地就变得害怕社交了。
很多年轻人好像也被类似的问题困扰:

听到电话铃声就心烦气躁,因此电话常年静音;对于认识新朋友不怎么积极,觉得光是维系旧的朋友就花光了所有力气;参加聚会时脸上也能摆出融洽的微笑,但内心对小家的思念开始泛滥……

对他们而言,最舒服的地方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完全可以在这里宅到地老天荒。

日本有个词“蛰居族”,形容那些窝在自己家里闭门不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

他们刻意回避与认识的人寒暄,也不愿意别人闯入自己的内心,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低欲望社会》里写到,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

没有过多的欲望,对很多事情丧失兴趣,生活因陋就简。

比起孤独,更害怕社交,成了这类人的写照。
画家卡罗利娜在漫画《芬兰人的噩梦》里,用深入灵魂的笔触,描绘了害怕社交的芬兰人。

同事过来闲聊,不得不假装自己很忙;被领导夸奖时会脸红,恨不得躲到桌子下;等公交时,尽管天气再糟糕,也不会进入别人的私人空间……
有人表示,这就是现实中的自己啊。

没有什么比跟别人打交道更麻烦的事,超过3个人以上的社交活动,能避免则避免。

宁愿自己一个人在家刷剧点外卖,度过一天,也不想跟别人有什么往来,活得小心翼翼。

作家森山大道在《迈向另一个国度》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极端来看,我没有,也不想拥有人际关系。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能拥有一个人静静发呆的时间,如此而已。然后,在生鲜超市,便利商店,百元商店那小而安全的购物行为中感受一点微小的喜悦,不多作无谓的思考,孤独而忘情地度日。

在他们看来,这才是生活最舒服的状态。

他们躲在自己的城堡里,觉得一个人的时候才最有安全感。

虽然看起来孤独,但很自在,至少不会打扰别人,不会伤害别人或被伤害。

就像一项报告指出的:他们感到焦虑,害怕自己让别人不舒服,或对别人产生不好的影响。

其实,那些擅长社交的人,也不是没有焦虑,只是不让焦虑妨碍自己的人生。

所谓勇敢,不是没有恐惧,不过是带着恐惧前行罢了。

马尔克斯也说过,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恐惧。
电影《心灵捕手》里的威尔是个天才,但有亲密关系恐惧症。

他渴望别人的爱和关心,却把自己的内心隐藏起来,拒绝并防御每一个试图靠近他的人。

在不知道别人是拒绝还是接受的情况下,他总是提前一步先拒绝了别人,从来不敢尝试。

就好像塞林格形容的,爱是想要触碰却又伸回手。

大概习惯了一个人,就容易害怕别人的关心,得了一种别人只要关心就想躲开的病。

很多人也是如此,因为太患得患失,为了避免结束,所以选择避免开始。
不喜欢孤独,却又拒绝社交,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刻意保持距离,与每个人都难以交心。

偶尔思念朋友,可当别人盛情邀请时,又百般推辞。

他们安于现状,一边自怨自艾,一边却根本不想去改变。

生活中,我们总是顽固地坚持原来的生活模式不肯撒手,因为害怕而故步自封。

明知自己在下陷沉沦,却不想动弹,不想自救或被救。

可是,很多事情,如果不去努力尝试,就不会知道结果如何。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害怕被拒绝,也不要害怕拒绝别人。

余生还很长,要敢于拒绝,更要敢于开始。

04

改变社交焦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和了解自己的过程。

也许每个人都多少有些社交焦虑,但我们不应该让焦虑的情绪阻碍自己的表现和交往。

马丁·安东尼在《羞涩与社交焦虑》里提到,要是社交焦虑影响了你与他人的交往、妨碍了你的学习和工作,甚至影响到了你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就应该考虑去克服它了。

不是说你必须天天社交,但具备这种社交能力,才能让别人认识你的价值,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阿德勒说,生活中遇到很大困难的人,往往是那些对身边同伴们不感兴趣的人。

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也能让你的生活不会那么千篇一律,不会仅仅因为恐惧,就满足于宅在家点外卖,以“肥宅”自居。

所以,千万不要让社交焦虑毁了你。
如果从心理学层面来说,其实也有点意思:

“外倾型通过社交可以回复能量,而内倾型社交时是消耗能量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永远为欲望所折磨,他的心总是向着外面的世界,试图去追逐一切,寻求发现新鲜事物;

另一种人永远为内心所折磨,他的心更多关注自身,对外面的世界只是抱着客观的态度去思考分析,甚至有一些毫无兴趣,

相反,还试图回避世界中的一切,他们喜欢接触客观的资料多过接触外界。荣格把前一种人称之为具有外倾性格的人,把后一种人称之为具有内倾性格的人。

1913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提出了内倾型和外倾型的人格类型理论。后来,他又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充分阐明了这两种性格类型。

外倾型(外向型)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 适应环境的变化。

内倾型(内向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的陶醉中,孤僻、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外倾型和内倾型是性格的两大态度类型。
当然,还要学会如何区分有效社交与无效社交:

1、你是打柴的,他是放牛的,你们在山坡上相遇,两个人聊了半天,他的牛吃饱了,你的柴呢? ——这叫无效社交。

2、你是打柴的,他是放牛的,打柴人今天一无所获,但是通过与放牛人聊天,知道了东面的山上柴树多,西面山上有个悬崖,路不好走,第二天收获满满回家了。——这叫有效社交。

3、你是打柴的,他是放牛的,你和他聊了半天,你们决定在村口合作开一家卖牛肉串的店,你打的柴烤出来的牛肉串有一股特殊的香味,他的牛吃草纯天然,三年后你们开了50家店,五年后你们公司上市了。——这是有效利用社交。

社交不止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资源,但如何利用好这份资源,还取决于你的思路。

交朋友讲究精神上门当户对

一直相信吸引力法则,只有能量同频,思想同频,在精神上门当户对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1. 门当户对可以交到一辈子的好朋友。

2. 门当户对的朋友才能真正互相理解、懂得如何尊重对方。

3. 门当户对的朋友才能平等交往,互相都不累。

门当户对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们可以在各个领域有门当户对的朋友,那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会对精神上门当户对的朋友如此渴望?在我看来,有以下两个原因:

1. 跟三观相同的人交往,不累

2.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认同感

为什么跟他们交往不累,还能获得认同感呢?

因为当我们跟他们交往时,我们待在了自己的comfort zone(舒适区),何为舒适区?舒适区就是一个你待着不会累,在里面生活不费劲的地方。所以这样的朋友相处起来更舒服。

交朋友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02

我是有原则的人,所以我有自己的交友原则

朋友,是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挑选的,多数叫生意场或者饭局,因财而聚也会因财而散。

我怕交心后的失去,时间不留情,总是把我们最在乎的东西拿走,还美其名曰成长。

你看,社交软件那么多,认识一个人的成本越来越低了,反而我们可交的朋友越来越少了,我们深知我们心里有一个坎,跨过了这个坎才叫朋友。

是的,在交朋友上,我们还是像从前一样挑剔,贴身的衣服总是挑来挑去,入口的食物总是挑最喜欢吃的,交心的朋友还是选了又选。

所以,我有我的规则:

1.聊的来,不用没话找话,沉默不尴尬

2.能坦诚,不用小心提防,有话放心说

3.各忙各,不用经常联系,有事就电话

4.单身族,不迷恋爱情,有自己的理想

5.已婚族,婚姻一定幸福,超会秀恩爱

6.人品好,实诚善良交心,不急功近利

7.有吸引,趣味一定相投,要一见如故

8.不计较,相互付出,不是一味地索取

03

时间宝贵,不做无效社交

现代社会,社交平台好友数xxx人以上,有xx个活跃微信群绝对不是判断一个人影响力的指标。

恕我直言,群聊是无效交友的典型代表。如果一个人每天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在群聊上,只能说明这个人的时间根本不值钱。

而那些看上去较冷感孤僻的人,可能只是对陌生人冷若冰箱,把脉脉温情留给了真正值得在意的人。聚会多有什么了不起?

每天浪费在吃饭唠嗑聚会上的时间留给自己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是很好吗?

有人说为了积攒人脉,“人脉就是钱脉”,这是我听过最大的谎言。

你自己的层次,决定了你所处的层次。你永远只能和同一个层次的人在一个圈子。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结交别人,不如努力的提升下自己。

人脉不在别人身上,在自己身上。

04

讨厌虚伪,放弃讨好,拒绝交浅言深

对我而言,旁人没来由的热情和发传单般逢人便可交出的“真心话”,不仅不会令我感动,反而会令我退缩,跑得远远的。

我十分讨厌邀功讨好,把自己做的事情摊在台面上论斤卖,非常不体面,我相信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除了利益的交换,更多的是人性之间的吸引和心疼。

与其百般讨好,兢兢业业地做一个人人都不太讨厌,却人人都记不住的“老好人”,不如放弃讨好大众,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自己身上。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爱社交了?
答:3. 社交焦虑:一些年轻人可能会受到社交焦虑症的影响,害怕与人交往或者被评判。这可能会导致他们避免社交场合,选择孤独度日。4. 个性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偏好,有些年轻人天生就不喜欢社交活动或者擅长独处。这并非是问题所在,只是反映了个人倾向的不同。综上所述,年轻人越来越不爱...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主动社交?
答:现代社会中,年轻人不愿意主动社交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社交活动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而年轻人通常都很忙碌,他们需要在学业、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平衡,因此可能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参加社交活动。其次,社交活动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社交能力较弱的人来说。他们可能...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社交
答: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社交,是因为有自己更多独立自主的想法,可以在生活当中更好的做到自主自律的生活素养,也能够更好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由,开创自己的美好生活方式。所以唯有努力学习才可以不断的去提升和成长自我,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独立自主成长,独立自主地面对自己的生活,进而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学习...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主动社交,是为什么?
答:不愿意社交也是一种生活条件和生活选择,不需要理由,甚至不应该解释。现在网络的网络太发达了,很多东西不用出门就能知道,有很多东西不出门也能接触到,因此很多人沉迷于这种感觉,被游戏和二次元素束缚在房子里。4.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参加社交活动,一方面是生活方式变了,通讯工具也是社交的方式更...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参加社交活动?
答: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意愿产生影响。总之,年轻人不愿意社交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积极的社交活动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享受社交带来的好处。

为什么现代的年轻人越来越不主动社交?
答:为什么我们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主动社交?个人经验认为,和这三个原因有关。一是,社会环境。我们小时候,交通不发达,通讯不发达,需要和周围的邻居、离得比较近的亲戚搞好关系,必要的时候互相帮助。社交是必须的。家长就会要求孩子,见了邻居的面必须有礼貌,热情打招呼。亲戚来了要热情招待。那时候,...

为什么年轻人不爱社交?
答:年轻人不爱社交、出现"卡顿"或者觉得没必要,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心理逃避和觉得没必要只是其中两种可能的解释。1. 心理逃避:有些年轻人可能因为社交焦虑、自尊心低或者其他心理问题而选择避免社交。他们可能害怕被拒绝、担心自己的社交能力不足或者对社交场合感到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选择...

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社交?
答:当代年轻人不愿意进行主动社交,原因如下 1. 放弃了无谓的低质量沟通,认为很多新的关系在没有数落之前聊天都是没有营养且浅层次的。大量的社交和沟通只会徒劳,自己增加自己的精神压力。进行 2.主动社交是需要耗费时问和金钱的,而目前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年轻人们也更加不会愿意去做过多的社交活动。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社交?
答:社交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就像现在在打这段文字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种社交,一种网络虚拟社交、延迟性的观点碰撞。那么,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社交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原因。第一,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可能会让人们没有时间进行社交活动,在忙碌的...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不爱参加社交活动?
答:年轻人不爱社交的原因,来自于深切地被洞察感。这种被洞察感会令个体感到紧张不安,远离社交也正是为了逃避这种紧张不安。作为心智成熟的人,与人打招呼、互致问候本身是一种礼仪。互致问候的过程中,难免会问东问西,而年轻人却最害怕被问东问西,这是因为他们内心过于敏感和脆弱。尤其是自我意识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