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一个国营厂的干部一年会有多少布票、鞋票和工业票?

作者&投稿:表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七十年代中国的国营经济时期,人们使用布票、鞋票和工业票来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衣服、鞋子和大型工业产品。由于那个时期的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因此政府对每个人可以获得的票据数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
一般来说,1970年代中国干部的票额比普通工人要高,但是具体的数量会因工作单位、地区和个人身份不同而有所不同。根据历史资料显示,1970年代初期,干部每年的布票额大约在6-8米左右,鞋票在1-2双,而工业票则会根据干部所在的岗位和单位的需要而进行分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票据数量是有局限性的,不能满足人们所有的生活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数字是经过折算和评估后得出的参考数字,并不能代表所有干部的实际情况。

在七十年代的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商品短缺的情况,购买商品需要使用各种票证,如布票、鞋票和工业票等。这些票证用于限制和分配商品供应。
关于干部的配给情况,具体的票证数量可能因地区和单位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干部在物质供应上相对较好,享有一定的优待待遇。但具体干部的票证配给数量会受到其级别、职位和工作单位的影响。
工业票主要用于购买较昂贵的工业品,例如自行车、摩托车等。根据你提到的情况,一辆自行车需要五张工业票,这也反映了当时自行车作为一种比较稀缺的商品。
至于袜子和内裤等日常用品,由于它们是常用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一般可以使用布票来购买。布票是用于购买布料和制衣品的凭证,可以用于购买各种服装和织物。
需要注意的是,七十年代的物资供应是相对匮乏的,人们普遍面临着商品短缺的情况。购买各种商品需要排队、凭证和限量配给,因此,人们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可能需要经历一定的困难和等待。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信息基于对历史情况的了解,并可能因地区和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七十年代的具体情况可能会因地区和时间而有所变化,因此,对于具体的细节和数量,最好咨询当地的历史资料或与有经验的人进行交流。

在七十年代,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商品经济不太发达,普遍存在着短缺和票证挂帅的问题。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级别干部的待遇不同,所以他们所得的票证数量也会有所差别。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情况,仅供参考:

对于一个一般干部,一年大约能拿到几张(具体数量会因人而异)布票和鞋票。工业票一年通常只有1至2张,而自行车需要5张工业票,所以换自行车对一般人来说是很困难的。由于内衣等物品的缺乏,有时政府会以单位或者集体的形式给予一些定量的配发。一般干部的生活较为拮据,往往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生活必需品。

六七十年代的农民,布票是按户人口发放的。我还记得当时是每人每年不论大人小孩是1丈3尺6寸。(一丈等于10尺,一尺等于33.33厘米)约2.45米。买布的话大人可免强做一套衣服。但是要做打底内衣都是要布票才能买得到的。

在中国70年代,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主要是以配给的方式实现,其中包括布票、鞋票和工业票等。然而,具体每个国营厂干部的福利待遇是由该厂的规模、业务和人员结构等因素决定的,因此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国营企业干部的配给用品数量应该是比较充足的,如每个人每年可以获得几十张布票、鞋票和工业票等。但是这些数字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可能会有所不同。

七十年代国营照像馆的店主如何称呼?
答:大点称呼经理,一个人那种叫师傅吧。

七十年代国营企全民职工和集体职工有什么区别
答:到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投诉吧,这种事只能通过向上级投诉解决,而且军工企业,属于“省管”的,龙岩市管不着

叶北辰和林楚然的小说名字
答:精彩章节:两个小时前,作为军嫂的原主林楚然溺亡,这具身体的芯子换成了她。原主宁城人士,父母都在国营工厂上班,家境优渥,从小到大五指不沾阳春水,妥妥一枚七十年代双职工家庭娇养长大的大小姐。三年前,原主高中毕业正好赶上城里就业困难,而偏远地区的农村又急需大量知识青年带动发展,原主就被...

60年代女性找对象标准是军人吗为什么
答:毕竟农民离粮食的距离还是能近一些的。军人在这时逐步成为受女孩青睐的职业。七十年代,农村女孩心中还对军人情有独钟,而城市里的姑娘们已经改变了观念,因为在七十年代中后期恢复了高考,知识分子又以崭新的形象站立在了时代的前沿,所以知识分子成为这一阶段的宠儿。

家属工的历史背景及特殊性
答:这些人员多数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响应毛泽东“五七”指示,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组建街道“五七”厂或进入企业不同岗位的城镇职工家属,因此也称为“五七工”。“家属工”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原国营企业所办“五七”厂等企业的家属工,另一种是街道办等集体单位所办工厂的家属工。家属工的...

山西翼城国营酒厂七十年代瓷瓶双喜字酒一瓶现在值多少钱
答:1000块钱

国营集体企业下岗职工有什么?
答:他还喊了一个“下岗职工”同学。我们的老家都住在那偏僻的小山村——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我们老家的家相距都不远,曾同在一个破旧的学校上学。我是最早被推荐跳出“农门”进诚公干的人;那个“下岗职工”,是我进城公干后才被推荐进城当工人的。“小老板”,则是八十年代后期,进城经商办企业发达...

鸡公山酒的公司现状
答:第四任: 牛文远、王振国 五十年代,地方国营信阳酒厂,厂长,书记。第五任: 王振国、路正浩 六十年代,地方国营信阳酒厂,厂长,书记。第六任: 岳三(军代表)、张凯、高国瑞 文革期间酒厂革委会核心领导成员第七任: 刘康、张连生 七十年代地方国营信阳酒厂,厂长,书记。第八任: 张连生、谢立春...

请问70年代的老一厂紫砂壶,"中国宜兴"款底,制壶人算国家吗?当时的一等 ...
答:方框木章款可能在七十年代。底款开始打人名款是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才开始的。现在一厂壶比较热的原因是早期壶首先泥料过关,其次窑烧气氛好。至于工艺,其实和现在比还是有点不如。一厂当时是国营的,制壶人算是国家职工吧,从八零末,九十年代开始一厂壶就有仿品,水很深,价格也不是很高,...

谁能概括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答:1、近代工业的产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中国近代工业之始.这时期的外资工业主要是为外商对华贸易服务的.从1843~1894年,外国在华一共设立了191个工业企业,其中116个属于船舶修造业和丝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业.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据估计到1894年止约近2000万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