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抗震设防

作者&投稿:国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要进行建筑抗震设计~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能有效地减轻建筑遭遇地震破坏,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避免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则需进行建筑抗震设计,以提高建筑抗震设防、抗倒塌变形能力。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上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都必须认真进行。

为了减少地震的损坏,在地震来临时能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遭遇不同水准的地震影响时,对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建筑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对一般较小的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大,故又称多遇地震,这时要求结构不受损坏,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以做到;而对于罕遇的强烈地震,由于发生的可能性小,但地震作用大,在此强震作用下要保证结构完全不损坏,技术难度大,经济投入也大,是不合算的,这时若允许有所损坏,但不倒塌,则将是经济合理的。
抗震设防要求是指经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
制定的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它是在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的风险水平及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主要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数表述,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所应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
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根据这些原则将抗震目标与三种烈度相应,分为三个水准,具体描述为:
第一水准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或称小震)影响时,建筑物—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
当遭受本地区规定设防烈度的地震(或称中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产生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规定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或称大震)影响时,建筑可能产生重大破坏,但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通常将其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结构物在强烈地震中不损坏是不可能的,抗震设防的底线是建筑物不倒塌,只要不倒塌就可以大大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减轻灾害。一般,在设防烈度小于6度地区,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较小,可不予考虑抗震设防,在9度以上地区,即使采取很多措施,仍难以保证安全,故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所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6~9度地区。

我国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为达到以上目标所有建筑物设计阶段均应进行抗震设防设计。
具体为以下三个水准。
当遭遇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损坏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当遭遇本地区设防烈度是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过一般的修理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使用;
当遭遇高于本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的影响,建筑物不倒或者不发生危及生命的破坏。

主要是为了减小地震时人们的财产损失。

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防震减灾法》明确要求相关建设工程要严格遵守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有加强管理的职责,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是贯彻《防震减灾法》的必然要求。
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强、容易引发各类严重次生灾害等特点,被称为“群灾之首”,然而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还无法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需要充分发挥其他减灾手段来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国内外历史地震经验表明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就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是提升建筑物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现实需要。

抗震设防是什么意思?
答: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是什么意思?
答:四级抗震设防等级 四级抗震设防等级适用于简单的农村房屋、简易工业厂房等建筑物。四级抗震设防等级的建筑物不需要进行抗震设计,但应满足规范要求的抗震设防能力。如何进行抗震设防?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需要在设计、建造和维护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震设防措施:1.抗震设计 在...

抗震不设防到底什么意思啊
答:显然,抗震不设防简单地说,就是建筑物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不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及采取抗震设施。抗震设防分类 抗震设计中,根据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把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

为什么不用地震震级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
答:地震设防的目的是通过建筑物加固或其他措施,尽量减少发生地震时建筑物倒塌、损毁,从而减轻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一个地方发生地震建筑物的损毁情况不能用地震震级衡量,而要用烈度衡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烈度表示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烈度越大建筑物损毁越严重。因此抗震设防的...

我国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我国在抗震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上做得比较充分。我国发布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均有具体划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当遭受多遇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当遭受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

什么是抗震概念设计?它包含哪些内容?
答:由于地震作用的大小和特性以及它所引起的结构反应很难正确估算,所以在抗震设防时,不能完全依赖于计算,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正确的方案设计,这就称为概念设计。其主要内容有:选择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合理规划,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建筑物的体形和结构力求规整和对称;尽量减轻建筑物的质量,降低...

抗震七度是什么意思
答:抗震七度,具体的意思是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抗震设防烈度7度,对应的抗震等级为四级。国家规定的地震等级一共分为1级至4级,分为非常严重、严重、相对严重和一般四个等级。在中国建筑行业,这一标准已得到严格执行。设计部门的具体设计是根据这方面的有关规定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和...

建筑的抗震设计类别 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
答:抗震设计中,建筑根据其在地震时产生的后果及在抗震救灾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四类。甲类建筑:特别重要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等,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乙类建筑:重要的建筑。如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建筑和地震时救灾需要的建筑,应按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确定或经有关部门批准。丙类...

地震烈度为几度的地区均需进行抗震设计
答: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为什么要重视构造措施
答:抗震设计包括: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而抗震措施里面主要的就是构造措施了。概念根据工程师个人经验,构造根据震害。这就是重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