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单向肋梁楼盖 板 次梁 主梁均采用弹性理论设计,谁能帮我啊?

作者&投稿:莘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肋梁楼盖设计中,主梁为什么采用弹性设计法而次梁和板~

肋梁楼盖设计中,主梁是荷载主要的承重构件,次梁和板把相关的荷载均匀地传递到主梁上,再由主梁将荷载传递到竖向受力构件(主要是柱子、承重墙);要求主梁有较大强度储备,对裂缝宽度、构件变形控制严格,不宜按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因此主梁采用弹性设计法进行设计。
弹性设计法:是指以结构的弹性极限载荷为强度指标的设计方法。
结构的弹性极限载荷是指在某载荷值下结构存在有点或有线上各点的应力达到弹性极限(实际上就是屈服极限,因为工程应用上一般并不区分材料的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都以屈服极限表示),这个载荷值就称为弹性极限载荷。
结构承载力的可靠度低于按弹性理论设计的结构,结构的变形及塑性绞处的混凝土裂缝宽度随弯矩调整幅度增加而增大。
相对应的次梁和板采用塑性计算的依据
规范规定:各种双向板可按弹性进行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2.7 规定),同时应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调幅(5.3.1 条规定的,其实这也是考虑塑性内力充分布);
连续单向板宜按塑性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3.1 条规定),同时尚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或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承受均布荷载的周边支承的双向板,可按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等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3.2 规定),同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塑性计算适用条件(CECS51 : 93):对于直接承受动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侵蚀环境等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充分布的分析方法。受力钢筋宜采用HRB335 级、HRB400 级热轧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45 范围内;截面的相对受压高度ξ 不应超过0.35 也不宜小于0.10(如果截面按计算配有受压钢筋,在计算ξ时可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采用冷轧带肋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不宜考虑内力充分布。
从理论上说,无论何种算法都是没问题的,但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的计算方法其钢筋用量相差10%~30%,因此出于经济适用的原则,次梁和板采用塑性计算。

在设计中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比按弹性理论计算方法设计节省材料,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的变形较大,应力较高、裂缝宽度较宽的结果。因此,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主梁是处于重要部位要求有较大强度储备的结构构件,裂缝宽度、构件变形控制严格,不宜按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其实按弹性计算比塑性的计算方法还要简单一些。你大可模仿主梁的计算方法,因为主梁一般都是按弹性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