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有关56个民族的资料

作者&投稿:敞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56个民族的资料~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元明时曾使用过“焚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

一、阿昌族 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7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冲县。人口为27708人。阿昌族人聚居区,普遍信仰小乘佛教。阿昌族人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所以阿昌人一般都通晓汉语或傣语。阿昌族没有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 在汉文史书中,除称其为“阿昌”,还有“峨昌”、“莪昌”、“俄昌”等称谓。因居住地区不同,还有一些自称,如“勐撒掸”、“衬撒”、“汉撒”等。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约在公元13世纪,经过多次迁徙,逐渐定居到现在聚居的地方。阿昌族人民从驻守边疆的汉族屯兵那里学会了耕种水田、打制铁器的技术,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品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唐宋时期,阿昌族地区属南诏和大理政权管辖。明清时期,一直实行土司制度。解放前,阿昌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地主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其时,领主多为傣族土司, 地主多为汉人。 二、独龙族 独龙族人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使用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独龙族人口为5816人。 独龙族人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信鬼。 独龙族的族称始见于《大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被称为“撬”。明清时称为“俅”或“曲”。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将其自称独龙做为民族称谓。新中国成立前的20世纪40年代,由于山川的阻隔和历代反动统治的压迫剥削,独龙族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很低,基本上还处于父系家族公社制,使用原始的木、竹制简单工具,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年产量很低,所以采集和渔猎仍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补充。独龙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没有商品交换,采用刻木结绳记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彻底改变了这一落后面貌。独龙族人民勤劳好客重友,常常一家有事,全村帮忙。猎获的野物,凡参与狩猎者人人有份。他们重信义遵诺言,有着优良朴素的道德观念,“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独龙族的传统美德。 三、京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万尾、巫头三个小岛及其附近地区,有“京族三岛”之称。京族人口为18915人使用京语,属系未定,与越南语基本相同。还有些人使用汉语粤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文。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与海洋有关。 京族过去称为越族,1958年正式改为京族。京族的祖先大约在公元16世纪初由越南涂山等地漂流到山心、万尾、巫头三个小岛的。当时小岛上荒无人烟,京族人和以后陆续迁到岛上的汉、壮族人一起开发和建设,使其繁荣起来。11条总长10多公里的拦海大堤将三岛和大陆连接起来,使岛屿变成了半岛,并围海造田,从大陆引来淡水灌田,发展农业。京族三岛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四季常青。所处北部湾是著名的渔场,所以京族人主要从事海洋渔业。他们有丰富的海洋知识和捕鱼经验,男子个个是捕鱼能手,还发展了鱼类加工业、海产养殖业、海马养殖业和人工养殖珍珠。过去京族人多是文盲,他们的住地被人称为“文盲岛”。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加强了京族人的文化教育,岛上不但有小学中学,而且还培养出了许多大学生,“文盲岛”已经变成了“文化村”。 四、苗族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有大的聚居区,也有小的聚居区,还有与其他民族杂居区。苗族人口为7398035人 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语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大方言中还有小的分支方言。杂居地区的苗族人,会讲汉语或侗语、壮语等。过去苗族没有统一的文字。1956年,创制或改革了4种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苗族人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史籍中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里就有了苗族的先民。古史传说中与黄帝、炎帝有合有战的蚩尤,是苗族人尊奉的祖先。分布在各地的苗族人有许多自称,如“牡”、“蒙”、“毛”、“果雄”、“带叟”等,还有些地方按其住地、服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冠以不同的名称,如“长裙苗”、“短裙苗”、“长角苗”、“红苗”、“黑苗”等。自汉以来苗族人就住在湘西、鄂西、川东、黔东一带,由于战争、饥馑、疾病以及生育繁密、农田丢荒等原因他们不断迁徙,造成了苗族人分布广泛,方言、服饰、头饰、习俗的巨大差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苗族人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兼营油桐、油菜等经济作物和田七、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 五、土族 土族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其中大多数人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及周边的民和、大通、同仁等县,还有少数人居住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人口为191624人。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互助和民和2个方言。过去一直通用汉文,现有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 土族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自称为“蒙古尔”(意思是“蒙古人”)、“察罕蒙古尔”(意思是“白蒙古”)、“土昆”(意思是土人,吐浑音转)、“土户家”等。居住地附近的藏族人称他们为“霍尔”(对藏北游牧民的泛称),汉、回族人称他们为“土人”、“土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称为土族。在土族的民间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是蒙古人和当地的霍尔人通婚繁衍的后代。传说中的霍尔人是吐谷浑人,所以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土族人是古代吐谷浑人的后裔。土族人早期从事畜牧业。至今,土族人仍有养羊的爱好和习俗,几乎家家户户都精于养羊,且爱羊至深 六、白族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人口为1594827人。白族人民从唐代开始曾经使用过以汉字为基础的方块白文,以记录白语。由于汉族和白族的交往,白族人长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所以白语里含有大量汉语词汇,汉文很早就成为白族通行的文字。白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白族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洱海区域。从考古发掘的苍洱遗址、海门口遗址,都表明最晚在新石器时代洱海地区已经有居民生息繁衍。他们使用磨光石器,从事简单农牧和渔猎生产,过着半穴居的生活。2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金属工具,发展农、牧业生产。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苍洱地区设置了郡县。8-13世纪,这里先后出现了以彝、白先民为主体的奴隶政权南诏国和以白族段氏为主体的封建领主制政权大理国。白族90%以上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白族人自称“白子”、“白伙”、“白尼”,汉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 七、俄罗斯族人 俄罗斯族人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以伊犁地区为多,还有少数人分散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为13504人。使用俄罗斯语(简称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通用俄文。俄罗斯族人多信仰东正教。 中国的俄罗斯族人最初是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来的。19世纪至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有更多的俄罗斯人陆续进入新疆一带。那时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俄罗斯族,他们的生活习俗、服饰、节庆等,基本上与俄罗斯国的俄罗斯族相同。俄罗斯人在生产技术、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发展。居住在城镇的俄罗斯族人从事各种修理业、手工业、运输业,有的还兼营农副业。在农村的俄罗斯人大多聚居在一起,独自成为一个村落,从事农牧业生产。他们善长经营园艺和养蜂。由于俄罗斯人迁来中国时间不长,一般在俄罗斯都有亲戚,新中国成立后,有一些人返回俄罗斯和他们的亲人团聚;也有一些人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戚,所以我国的俄罗斯人人数不多。 八、景颇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陇江、盈江和梁河等县山区,附近州县山区也有少数散居的景颇族人。人口为119209人,使用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族人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景颇族人不是云南德宏地区的土著民族,古代景颇族先民劳动生息在康藏高原南部,后来沿横断山脉南迁至澜沧江、金沙江一带,至明末清初才移居到德宏地区,和德昂、傈僳、阿昌、汉等民族交错杂居于山区。景颇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粮食作物以水稻、旱谷为主,其次是玉米。新中国成立前,景颇族社会已经出现了地主、富农,过去的山官已经逐步演变为封建领主。景颇族人民风纯朴、直爽,是一个晓勇的民族,他们从小就和大人一起上山打猎,肩背挎包、腰挂长刀、肩扛铜枪炮,十分威武。景颇族妇女善编织,能够织出数百种彩色图案花纹,其中大多数是动植物的图形,精美艳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贫穷落后的景颇山已经出现了繁荣兴旺的景象。 九、仫佬族 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县市,与汉、壮、苗、瑶、侗、毛南、水等族人杂居,人口为159328人。使用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仫佬语与毛南语、侗语、水语相当接近。大多数人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历来以汉文为交际工具。 仫佬族人多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佛教。仫佬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魏晋以来史书上称其为“姆佬”、“木佬”,是包括在僚、伶的泛称之中。据历史记载和传说,最晚仫佬族人在元代或明初就已经住在广西罗城一带。其民族自称为“伶”、“谨”,壮族人称他们为“布谨”,汉族人称他们为“姆佬”。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仫佬。仫佬族人生活的地区属于石山地带,层峦叠嶂、山峰如林、峡谷洼地密布,土质贫瘠,农田灌溉和交通都极不方便,难以发展经济。近几十年来,不断兴修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越来越大,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仫佬族人生活的大山中蕴藏着丰富的煤,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己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支柱。

56个民族名称: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2.“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
3.饲养和使用驯鹿的民族——鄂温克族
4.“山岭上的人们”——鄂伦春族
5.“曲棍球骄子”——达斡尔族
6.“三江平原”的渔猎民族——赫哲族
7.尊师重教的民族——朝鲜族
8.“白山黑水”——满族
9.尚存象形文字的民族——纳西族
10.雪域高原的古老居民——藏族
11. 擅使弩弓的民族——僳僳族
12.崇尚黑色的民族——彝族
13.怀恋故土的民族——普米族
14.苍山洱海之滨的民族――白族
15.“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民族——独龙族
16.溜索飞渡,天堑变通途的民族——怒族
17.“擅长打制刀具的民族——阿昌族
18.雄狮般勇猛的民族——景颇族
19.“古老的茶农”——德昂族
20.阿佤山的古老居民——佤族
21.来自北方的民族——拉祜族
22.布朗山上的古老茶农――布朗族
23.崇敬舅舅的民族——基诺族
24.崇水爱水的民族——傣族
25.梯田文化的杰出创造者——哈尼族
26.与藏族水乳交融的民族——门巴族
27.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
28.高原雄鹰——塔吉克族
29.“高山居民”——柯尔克孜族
30.崇敬天鹅的民族——哈萨克族
31.祖居中亚的乌孜别克族
32.温文尔雅的塔塔尔族
33.持白种人特征的俄罗斯族
34.鲜卑人的后裔——锡伯族
35.戈壁绿洲上的民族——维吾尔族
36.祁连山麓的畜牧民族——裕固族
37.吐谷浑人的后裔——土族
38.来自中亚撒马尔罕的民族——撒拉族
39.擅长打制铁器的民族——保安族
40.“颇循礼仪,勤于务农”的民族——东乡族
41.多元一体的回族
42.闽渐山区的重要开发者——畲族
43.五指山的英雄儿女——黎族
44. 北部湾畔的捕鱼民族——京族
45.惜土如金的民族——毛南族
46.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47.亦工亦农的民族——仫佬族
48.“南岭无山不有瑶”——瑶族
49.擅长建筑的民族——侗族
50.花衣银装不离笙的民族——苗族
51.苗族侗族的好邻居——水族
52. 瀑布群中的民族——布依族
53.以“竹”自称的民族——仡佬族
54.巴人的后裔——土家族
55.古老而年轻的牧羊人——羌族
56.“山地同胞”——高山族

56民族专题介绍,比较详细。你可以参看
http://www.artwork-cn.com/Html/list__58.html

关于56个民族的资料
答:21 赫哲族 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沿岸 22 蛔族 是中国信仰蛔教的民族之一,人口较多,分布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县 23 基诺族 聚居于云南的基诺山一带 24 京族 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从事渔业为主 25 景颇族 居住在云南境内的亚热带山区 26 柯尔克孜族 聚居于新疆西部,是个...

我国的56个民族分别都叫什么?
答:我国的56个民族分别叫: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

中国的56个民族是怎么划分的?
答:56个民族分别是:1、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 2、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 3、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 4、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

关于56个民族的资料
答:2、中华民族共包括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全部人口的91.51%,其他还有55个民族,占8.49%(第六次人口普查)。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此之外,也有数个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的未识别民族。中华...

关于56个民族的资料
答:56个民族:壮族、藏族、裕固族、彝族、瑶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佤族、土家族、土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水族、畲族、撒拉族、羌族、普米族、怒族、纳西族、仫佬族、苗族、蒙古族、门巴族、毛南族、满族、珞巴族。僳僳族、黎族、拉祜族、柯尔克孜族、景颇族、京族、基诺族、回族、赫哲族...

关于56个民族的资料 56个民族的资料介绍
答: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此外,还有一些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的未识别民族。3、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包括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和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有着不同的定义。

我国有56个民族,请问有哪些?各民族有意义的节日和习俗?
答: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

关于查找56个民族的资料
答:56个民族分别为: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分别是哪些?
答:五十六个民族:汉族 壮族 满族 回族 苗族 维吾尔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瑶族 朝鲜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东乡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纳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

中国有哪56个民族?
答:赫哲族 52、蒙古族 53、达斡尔族 54、鄂温克族 55、鄂伦春族 56、汉 族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1/content_700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