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作者&投稿:闵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它标志着中国抗战的开始,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扩展资料: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即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实现其将东北与中国内地相分割的计划。随后借故发动一二八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日军通过对上海的进攻,实现了扭转国际舆论关注东北问题及策划成立伪满洲国的战略目的,通过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压力强化了在东北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淞沪抗战中,处于劣势的中国军队,在全国民众的热情支持下顽强抵抗一个多月,虽蒙受惨重损失,却重创日军,振奋了全国民众的抗战士气。
日本占领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大举进攻上海,完全是非法的,是灭绝人性的,是没有任何国际法根据的。
如果说日本在天津驻军还符合《辛丑条约》的话,1932年后日本华北驻屯军发动山海关事变,配合日本关东军逐渐蚕食长城内外,把军队移驻到北平西南丰台,就是完全违反国际法的。
这是造成卢沟桥事变的根源。日本学者争论宛平城的第一枪是谁开的,这在纯战争史或者军事学角度看可能有某种意义,但在日本侵略中国这个大主题上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日军到了北平附近的丰台,本身是完全非法的,除了肆意侵略,难有更准确的解释。即使第一枪不是日军开的,也改变不了日军侵略的本质。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燃起的第一把战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人类公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与贪婪。日本的失败结局是必然的。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段历史应该被世人永远铭记。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当年的血与火,但要深知和平来之不易,要为捍卫人类和平尽心竭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一八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开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

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粤军)展开回击,随后张治中率中央军第五军增援上海,双方陷入僵持,即第一次淞沪会战(淞沪抗战)。

2月28日,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日本取得在上海驻军的权利。

6月,日本军阀全部退回日租界。而这一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

同时侵犯上海,并炮制伪“满洲国”。1932年3月9日,溥仪到达长春,在关东军导演下,就任伪满洲国“执政”。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事件:

1、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

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2、“七七”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3、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

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4、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

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

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开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粤军)展开回击,随后张治中率中央军第五军增援上海,双方陷入僵持,即第一次淞沪会战(淞沪抗战)。

2月28日,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日本取得在上海驻军的权利,6月,日本军阀全部退回日租界。

而这一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同时侵犯上海,并炮制伪“满洲国”。1932年3月9日,溥仪到达长春,在关东军导演下,就任伪满洲国“执政”。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战争评价

1、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卢沟桥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关东军攻占北大营,标志着局部抗日战争开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攻占宛平城,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如果不强调全面与局部的区别,应当是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开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是什么事变?
答:“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始。“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答: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战事的起始。这场战争是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也是中国进行全面抗战的标志。在那天夜里,驻扎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的日本军队以中国士兵...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是?
答: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一般认为全面抗战的起点标志是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局部抗战呢开始标志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我个人认为不论是全面抗战还是局部抗战,最早开始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算是起点标志!

全民族抗日战阵开始的标志是是什么?
答:七七事变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是全过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一、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什么战争的开始
答:“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抗日战争3个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答:第二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标志是日军改变战略方针 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德国法西斯投降,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第一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标志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将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掀起了全国性...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答: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
答:C.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一名士兵“失踪”的原因,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

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
答: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2、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河北和察哈尔地区...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答: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