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掌权后曾大开杀戒,程咬金又是如何逃过一劫的?

作者&投稿:邢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单田芳先生的《隋唐演义》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招式是:劈脑袋、掏耳朵、小鬼剔牙和捎带脚。
起初很唬人,程咬金的招式如下山猛虎般将敌人打得抬不头来,可是三招过后,程咬金就没辙了。原来三招之后还是这三招,等敌人回过神来,程咬金就难以取胜了。三板斧的诀窍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评书中,程咬金多少有些不靠谱,但在正史中,程咬金是个十分可靠的将领。
众所周知,武则天在掌权初期,为了稳固权力,杀了不少宗室成员和文武大臣,其中更是有来俊臣、周兴等酷吏压场,无数官员惨遭毒手。
王皇后、萧淑妃被武则天所杀,上官仪、裴炎等人也先后死于武则天手中。程咬金同样是前朝老臣、位高权重,那么为何武则天没杀程咬金呢?
程咬金深受李世民、李治信任
在隋末乱世,程咬金在李密手下做事,李密失败后,程咬金又归附了王世充,王世充人品不好,随即程咬金和秦叔宝才投奔了李世民。
李世民手下,有不少降将,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忠心耿耿。程咬金就是李世民手下一员猛将,跟随李世民攻灭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屡立战功。
史料记载:
“又谮左一马军总管程知节,出为康州刺史。知节谓世民曰:“大王股肱羽翼尽矣,身何能久!知节以死不去,愿早决计。”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集团和太子集团剑拔弩张,为了皇位,李建成准备对李世民不利。一方面准备暗杀计划,其次,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身边的文臣武将,意图削弱秦王集团的力量。
作为大将,程咬金也成了太子集团的眼中钉,因此程咬金被外派为康州刺史。程咬金的态度很坚决:
“大王的左膀右臂正在被翦除,如此这般,怎么能保全自身?我老程有死而已,必定坚守在大王身边。”
为了李世民,程咬金可以连命都不要,可见君臣关系有多么铁,当然了,李世民待程咬金也不薄。贞观年间, 程咬金任职左领军大将军,封为卢国公,程咬金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名留青史。
在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期间,命程咬金留守长安,皇帝在外亲征,留守京城的人必定是亲信中的亲信。李世民去世后,程咬金率领飞骑军护卫李治回长安即位,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李唐皇室对程咬金的信任,远非一般大臣可比。
武则天并非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家子弟,在经历无数腥风血雨后,她才逐步掌握大唐权柄。对于程咬金这种忠心耿耿的股肱之臣,武则天不敢动也不能动,况且在公元665年之前,武则天的权力也是受到制约的。
一定程度上说,程咬金和武则天是同盟关系
“癸未,以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李治想要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也是武则天掌权的关键时刻。为了增加筹码,李治便找到了开国大将李勣,李勣坚定了站在了李治身后,并支持李治废立皇后的决定。
在这关键时刻,程咬金在做什么呢?
当年的五月十四日,程咬金被任命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去讨伐西突厥的沙钵罗可汗。
程咬金对唐高宗李治忠心不二,皇权旁落,权臣当道的时候,李治对程咬金的信任并没有减退,并派他进攻西突厥。由此,我们看出,程咬金还是坚定地站在李治这一边的,或许程咬金没有明确支持武则天,但支持李治,就好比站在了武则天这一边。
李勣在政治上支持皇帝,而程咬金在军事上为国家开疆拓土。从本质上,李勣、程咬金已经和长孙无忌集团划清了界限,而武则天也是一直在努力帮助李治夺回皇权。
所以我们说,在一定程度上,武则天和程咬金是同盟关系,武则天没有杀程咬金的理由。
武则天掌权期间,程咬金并没有过多参与朝廷争端
“癸未(初十),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门下二省事务。”
李治即位初期,过得并不愉快,但凡朝政大事他都做不了主,凡事都要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只有长孙无忌点了头,这事情才能办。
长孙无忌仗着之前的权势和功绩,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太宗朝,长孙无忌在李世民的控制中并不敢造次。但李治没有李世民那么强有力的手段,于是长孙无忌开始肆无忌惮地打击异己、结党营私。
李治并不糊涂,作为皇帝,皇权他当然是要拿到手,可是只凭他一人势单力薄,所以李治找了不少帮手,其中最得力的就是武则天。
武则天不仅是李治最心爱的人,而且精于权谋,于是李治和武则天“双剑合璧”,共同对付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
武则天是一定要帮李治的,这不仅是妻子帮助丈夫,更是为了之后的政治前途,于是皇帝和权臣之间展开了一场极为残酷的权力之争,
最后,权臣集团倒台,长孙无忌本人被逼自杀。可在这当中,程咬金并没有参与其中。虽说程咬金主要负责军事,但他同样心细如发,其一,他坚定地站在皇帝一边,其二,他也尽可能地避免陷入权力漩涡。
纵使李治、武则天和长孙无忌集团争得再凶,但程咬金并没有参与其中,武则天自然没有杀人的理由。
武则天即位前后,程咬金已经去世
事实上,在武则天即位的时候,她早已掌控了朝政大权,尽管如此,武则天和程咬金的交集也不算多。
程咬金成名于隋末,成就在太宗朝,他的大多事迹也都在李世民在位时期。在高宗朝,程咬金也大多在外领兵,并没有参与到朝廷的权力之争。
程咬金在公元665年就去世了,而武则天在公元690年,才自立为皇帝,换言之,在武则天成为皇帝后,早就跟程咬金没关系了。

武则天的资料
答:武后临朝称制后,开始了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同年九月,徐敬业(李勣的孙子)在远离神都洛阳的扬州,竟然在一夜之间拉起了十万人马,发动了一场针对 武则天的叛乱,武则天派遣三十万大军迅速平定了叛乱;与此同时武则天诛杀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对派;她还设计逼反李唐宗室,借机大开杀戒...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李弘、李贤?
答:这种特殊背景下,精明能干却毁了李弘、李贤的命。相反,武则天另两个懦弱无能的儿子李显和李旦因不会对她造成威胁而得到善终。作为中国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自有其非凡之处,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她的阴狠毒辣。为了称帝大业,大开杀戒,李氏宗室死者不计其数,甚至她的亲生儿女也...

如何评价武则天、萧太后、刘太后这三个女皇帝?
答:总结:武则天、萧太后、刘太后,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强势女人,聪明有主见,主政功绩堪称明君。但是又各有各的特点,武则天野心最强,想掌控天下,为此不顾骨肉之情,大开杀戒。萧太后,与之相反,揽权过程不靠大肆杀虐而靠智慧,基本就是代管形式。幼主长成堪当重任时,就交付权利,做到真正的母仪天下...

武则天称帝时,有人站出来反对吗?
答:肯定是有的啊 比如被喻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就因为极力反对她而被杀害。古时候人们思想相对保守,一直推行大男子主义,不允许女子执政。再说武则天将国号唐改为后周,当然要遭到反对啊 。。。

武则天的皇帝生涯是怎样的 ?
答:武后临朝称制,从此武则天开始了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同年九月,徐敬业(李勣的孙子)在扬州会聚了十万人马,发动了一场针对武则天的叛乱,武则天派遣三十万大军迅速平定了叛乱;与此同时武则天诛杀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对派;她还设计逼反李唐宗室,借机大开杀戒;扫除称帝的障碍。为了打击潜在的对武则天不满...

武则天当上皇帝以后杀了多少李家人呢?
答:要不说很优秀容易让人嫉妒,儿子李贤的优秀就让武则天看不下去,武则天怕李贤的发展会影响到他的权力。所以就编排了李贤谋逆事件,把李贤的太子位废了并发配出去,就算这样武则天还是不放心,最后设计把李贤杀害,这算武则天杀了第一个李家人。武则天拿下李贤之后第三子李显上台,史料上大多记载李显执政后很...

武则天读后感
答:酷吏,说白了就是小人,也只有这一类人,才能毫无顾忌地、堂而皇之地残害生灵,同时昭告天下:武则天是惹不起的。也正是这样,这个大开杀戒的女人,笑逐颜开的脸上沾满了鲜血。 在那深宫之中,亲情实在是一文不值。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皇家子孙为了权力与王位,对自己的亲人痛下杀手。但无论历史有几回重演,我始终不...

大臣胆子太大,甚至睡了皇后,皇帝却泰然处之,最后被太子杀了
答:虽然名义上成为了皇帝, 实则不过是武则天的傀儡 ,不久之后,李旦甚至直接将皇帝之位让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也就正式成为一代女皇。 武则天掌权之后,对李唐宗室大开杀戒,李显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内心惶恐不安, 担心祸端会引至自己的头上。 不仅如此,在此期间,徐敬业等人在扬州开始起兵反抗,紧接着,宗室琅琊李冲等人也是陆...

晚年的武则天,是哪些原因让她又将大唐还于李氏?
答:张易之与张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宠信,专权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连武则天的子侄们都争相给张易之执鞭辔,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同样地,他们的行为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张氏兄弟利用武则天的宠幸,挑拨离间,对反对他兄弟二人李氏子孙,大开杀戒,几年间,就挑拨武则天逼得李显的儿子、...

为何唐朝盛世会出武则天女皇?
答:而人都是欲望下的产物,尤其是有野心的人,在武则天代为处理政务多时之后,在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之后是不会轻易的在交出权力的。这就是在李治死后,她的夺权斗争的尤来吧。其实,历史上还有许多的女人也掌握过国家大权,如吕雉、慈禧等,但是他们都没有登上帝外,除了民风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之外,还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