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是游赤壁时作的吗

作者&投稿:雷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是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此写下此词。

游赤壁古战场作文600字

从80年代初至今,几乎每年都去赤壁古战场,特别调到市委机关工作期间,为了陪客人有时一年去十几次,有时一个月去好几次。

没有得到的、想象的东西总是美的,所以身边的古战场总是显得平淡无奇。

如今横向和纵向交流的客人仍是不断,好些客人都是分管的负责同志对口接待。

就是自己多年不见的姑妈或其它一些亲朋想看看古战场,因为自己碰上开会或检查,也只好委托大兄他们去接待。

这一次是20年未谋面的易忠清、徐正元、李素玉等几位大学同学来访,又正值星期日,看来这是无法委托的客人,只有自己当导游。

赤壁古战场座落在赤壁市区西北40多公里的长江南岸,即赤壁镇境内,一出镇北头,就看见滨江一带绿树掩映的山顶上,露出一些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建筑物。

我和苏东坡一起游赤壁作文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

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

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

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

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

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

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

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

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

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

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

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

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春游赤壁作文680字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六,我和妈妈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游览了黄州名胜古迹——东坡赤壁。

远远地,我们就看见角楼式的大门上写着“东坡赤壁”四个大字,古朴的气息迎面扑来。

走进公园,一座拱形小桥首先映入眼帘,它横架在小河上,犹如一道彩虹卧波;小河上几只随风飘动的小船,像一群小鸭在水中嬉戏。

跨过小桥穿过游乐园就看见一排古式的阁楼,两边是一片绿树成阴的竹林,每棵竹子都是那么清秀挺拔,苍翠欲滴,安静而富有灵气。

我终于明白当年苏轼深情地发出“宁愿三月无肉,不愿一日无竹”的感慨了!一条弯弯的小河绕竹林而过,岸边的杨柳像一位清纯的少女坐在小河边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可美了。

再向宝莲灯似的花坛走去,一座巨大的石像耸立在我们眼前,他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吧!只见他双眼凝视着前方,神情坚定,让人肃然起敬。

告别东坡石像来到二赋堂,那里有苏轼名扬天下的前后赤壁赋。

我最喜欢的还是《水调歌头》里面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写得美极了。

爬上赤壁矶头的问鹤亭,举目远眺前方滚滚长江,我再也忍不住了,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真是令人惬意!我们还来到公园的最高点栖霞楼,那里有三国作战地图,顾不上后面没有跟上来的妈妈,我聚精会神地在地图上寻找当年诸葛亮和周瑜一起使用连环计火烧赤壁、打败曹操的遗迹呢!我想那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啊。

当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赤壁时,夕阳的余辉如一层金黄的薄纱笼罩在公园里,漫步走在幽静的树林间,雄伟壮丽的东坡赤壁渐渐隐没在暮色中……

念奴桥赤壁怀古改写800字作文

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苏轼的词,读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我很有感触,下面我就诗歌本身,谈谈我对这首词的浅显理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东坡(苏轼)的代表作,也是引人注目的名篇。

这首词的写成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是苏轼当时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

他深感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借周瑜在赤壁之战建立大功的往事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词中描写了战地的雄奇景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风格豪放,被称为“古今绝唱”。

后人推尊此词,以“大江东去”、“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大江东去,浪淘尽。

”这浩浩荡荡东流的长江之水一开始就紧紧地扣住了心弦,那耸入云霄的陡峭山崖又如同一幅广阔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引人入胜。

三十八岁的东坡,站在长江岸边,他触景生情,联想到千古风流人物,心潮澎湃……瞧着那故垒西边,想起三国的赤壁之战,想起当年的英雄周瑜,无限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从大自然画卷引出了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遥想公瑾当年”,描写了年轻英勇善战的周瑜形象。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的装束儒雅,风度翩翩,临战从容镇定。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火攻水战情景,火烈风猛,飞埃绝烂,曹操万艘船只“灰飞烟灭”。

用“谈笑间”三字,赞美周瑜这位谈笑自若指挥水军的卓越不凡。

“故国神游”后,东坡思路又回到了现实,想到他报国的抱负无法实现而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感叹光阴虚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无可奈何,只能举杯对江月了。

颇引人深思。

约会赤壁古战场作文600字

三国赤壁古战场是一个大型的封闭式旅游景区,且里面相关的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首先景区内设有四星级的赤壁驿馆,环境雅致舒适,三个大型生态停车场可一次性容纳上千辆车辆停放,在御膳坊内更有很多的地方特产,比如说:赤壁鱼糕(我最喜欢吃的)、竹笋衣、特别是这里的鱼,因为是长江边上,鱼都是江里的野生鱼,相当新鲜。

等众多的湖北美味。

而且如果想游玩下来时享受一番,景区内还设有赤壁温泉等场所,供旅客休息时享受。

赤壁的摩的的作文350个字

12月23日上午,我和妈妈、奶奶、爸爸一起到赤壁玩。

在轮渡上就远远望见摩崖石刻"赤壁"两个红色大字。

赤壁有三座山: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

我们先参观赤壁山。

我们在山上看见周瑜巨大的石像真高啊,大约有五六米!他望着远方,好威风!我们向前走,看见"赤壁大战陈列馆"几个大字,我们进去了。

三国人物展厅里面塑像有:赵云、刘备、张飞、关羽、曹操。

蜡像馆里"舌战群儒"的人物象真的!还有草船借箭,借东风的战斗场面都很象。

我们游完了赤壁山,来到南屏山。

山上长满了竹子,竹林中有个拜风台,里面有三请殿,殿里供着几个神佛像。

三清殿前面是五侯宫,里面供着诸葛亮等人的木雕像,里面香雾缭绕,有人在拜祭他们。

我们有来到金鸾山。

金鸾山上两棵连体银杏,树龄有一千八百年。

它们并列长着,一棵靠在另一棵身上,很亲热。

树的不远处有风雏庵,那是庞统阅读兵书的地方。

我们下山后,还参观了三国雕塑园,里面正在建设。

我想,以后来到赤壁,将会看到更多的美景。

大金湖游记作文450字

属于三明市泰宁县,总面积足足有461平方公里啊!大金湖的景观包括峡谷、曲流、斜线天巷谷、岩堡、石墙、石柱、岩峰、峰丛、丹崖赤壁、天生桥、穿洞,峰窝状洞穴、石钟乳、瀑布等等。

我们坐游船先去欣赏风景,先去斜线天。

斜线天只可以一个人猫着腰爬上去,我自告奋勇,猫着腰爬了进去,斜线天里面只有太阳透过缝隙照下来的一丝阳光,其他什么都看不清,我猫着腰手脚并用爬完了全程,心中感叹:真不愧是“一线天”。

去完了斜线天,游船又停靠在了甘露寺。

这个寺庙的特点是“一柱擎天”,只用一根柱子就撑起整座庙。

而石壁上滴下的水珠就被称为“甘露”。

在路边有方竹,据说摸了就可以升官发财呦!路的另一边还有泉水流过,我试尝了口说“苦!”逛了甘露寺,船来到了鸳鸯湖,这个小胡的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每年都有许多鸳鸯成双成对地从外地迁来过冬,可惜来的不是时候,没看到鸳鸯。

鸳鸯湖口的山峰,由于暴雨烈日的侵蚀,表面灰褐粗糙,仿佛一位饱经沧桑、满脸皱纹的老人,称“月下老人”。

在鸳鸯湖的前面有座山峰叫猫儿山,又名猫儿兽石。

只见它孤峰突起,高耸入云,酷似一只蹲坐山巅的巨猫,于十里开外都能清楚地看到那逼真的形象。

猫儿山不仅是金湖景区的标志,也是整个泰宁旅游的标志。

当地有猫儿窥鱼、镇守妖鼠等关于它的传说。

我还游了好多个景点,今天我的收获很大,好好地饱了一次眼福啊!?望采纳

石竹山 作文

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湄洲湾,壮丽的赤壁瀑布,风景宜人的张家界。

不过我印象最深刻的还要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的石竹山。

正月初九,我们一家兴冲冲的来到了这片神气的土地。

快到大门了,我们加快了脚步,进了大门,一阵清新的空气扑而来,舒服极了。

路旁栽满了竹子,也许,这就是石竹山名字的由来吧。

我门走呀走,不知不觉我门来到了山林间,山林里松涛滚滚,美丽极了!有铺青叠翠的参天古木,也有树影婆裟的白桦,树下还有色彩斑斓的小野花竞相开放,有红的,白的,紫的,蓝的,它们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

石竹山可真会打扮自己啊:古木为衫,白桦为裙,野花作绣花鞋。

山林见还是鸟的天堂,静下来听,还回听到鸟儿门在窃窃私语呢。

我爬上台阶,忽然看见了一可小松树扎根在悬崖峭壁上,让我想起了郑燮写的一首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不禁哼了起来。

是啊,它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我往下一看,哇,石竹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晶光闪耀,美丽极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见太阳就要下山了,我门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石竹山。

古诗杜牧的《赤壁》的赏析。

《赤壁》(七言绝句)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游南海影视城 金秋十月,天气晴朗,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

一天,我跟爸爸来到南海影视城。

进入大门,首先看见的是五龙桥,桥上有许多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精美的龙的图案,条条都栩栩如生,更使人称奇的是,这么多的龙竟没有两条是相同的。

走过五龙桥,便来到前殿,正面是真神圣天门,两侧是影视娱乐地带,里面有“赤壁观火”、“妖怪洞”等。

走过前殿,便来到正殿。

这儿是天王洪秀全上朝议论国家大事的地方。

正殿石级中间有一块石板,上面刻着双龙戏珠和各种不同的画面。

绕过一座朱红的宫墙,就可以到藏珍阁去游玩。

藏珍宝的大殿是影视城最大的而且是最高的宫殿,它的栏杆上也有许多的石柱,柱子上也都刻有龙。

站在藏珍阁上向下望,只见一片片葱郁的树林掩映着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一堵堵朱红的宫墙和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

走下藏珍阁,绕过里面展示着洪秀全的卫兵、丞相和儿女们穿的盔甲、衣裳的东王府,就是江南水乡。

说是水乡,一点也不假,到处都有小鸭、白鹅,一片江南的面貌。

走上石桥,习习秋风送来菊花的阵阵清香,使人清新爽朗。

南海影视城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令我流连忘返。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赤壁怀古是游赤壁时作的吗



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
答: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该词是苏轼1082年春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的一首记游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年代:【宋】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时间
答:宋神宗元丰五年。根据查询百度百科信息显示,《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被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
答: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作。他...

赤壁怀古是什么
答: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问题十:赤壁怀古是什么类的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古词的代表作之一。 文学体裁 怀古...

赤壁赋和赤壁怀古哪个早
答:词,畅抒情怀,赤壁怀古。一次游历,评点赤壁之战,曹操,周瑜,感怀历史,天地,自身。前叙后情,实为一体也。当然啦,这次游历是离任后初到黄州,乘兴而游,颇多感怀。后游赤壁,已经时日,兴然攀岩登坡,中顽童一个,东坡心态上放下了功名之失,活在当下,面对仕途之起伏戏耍,洒脱人生。

黄州赤壁的经典诗作
答:《前赤壁赋》先以“客子”的身份,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哀与惆怅;然后又以“苏子”的身份,表达自己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体现了一种难得的旷达。《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也是千古名作。作品先写黄州赤壁的壮丽景色,赞美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最后也流露了自己的失意,以及走出失意之后的旷达情怀。这首词历来被说成是豪放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哪句诗首先点明了这是一首怀古诗?
答:这首诗的上片以写景叙事为主,下片以议论抒情为主。上下两片都有一些句子可以表明这首诗是怀古诗,比如下片的开头“遥想公瑾当年”,就告诉我们这是怀古题材的诗。但这句不是最先点明这一点的,首先点明怀古题材的应该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句点明了当时苏轼所游“赤壁”的历...

苏轼苏东坡写《赤壁赋》,那么他到底有没有去过真正的赤壁呢?
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但苏东坡抵达的,却是黄州赤壁,也叫赤鼻矶。根据沈复《浮生六记》的记述:黄州赤壁在府城汉川门外,屹立江滨,截然如壁。石皆绛色故名焉。《水经》谓之赤鼻山。东坡游此作二赋,指为吴魏交兵处,则非也。所以后人称之文赤壁...

关于辛弃疾的词
答:洪莘之是洪迈长子,四词当作于稼轩赴闽前即绍熙元年或二年秋桂开时(1190或1191)。时当稼轩江淮两湖为官解职后,郁郁不得志闲居于带湖(在江西上饶)。这里所选为四首组词的第一首,象是总冒和序曲。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四十七岁谪黄州游赤壁时所作,为雄视千古抒发豪迈理想的绝唱名作。稼轩写此组和作时年...

定风波念奴娇哪个作品早?
答: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空 一作:崩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