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石曼卿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作者&投稿:载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祭石曼卿文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标签: 祭文 赞颂 文言文 目的 情感

《祭石曼卿文》译文


  在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官欧阳修,谨派尚书都省令史李旸前往太清,以清酒和几样佳肴做祭品,在亡友曼卿的墓前设祭,并写一篇祭文来吊祭:
  唉,曼卿!生前既是英杰,死后必是神灵!那跟万物一样有生有死,而最后归于无物的境地的,是你由精气暂时聚合的身躯;那不跟万物同归于尽,而出类拔萃永垂不朽的,是你流传后世的名声。这是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是如此的;那些已载入史书的姓名,就像太阳星辰一样明显。
  唉!曼卿啊!我见不到你已经很久了,可是还能想像你生前时的模样。你意态不凡,光明磊落,又那样超群出众,埋葬在地下的遗体,我猜想不会化为烂泥腐土,应该会变成最珍贵的金玉。不然的话,就会长成青松,挺拔千尺,或者产出灵芝,一株九茎。为什么你的坟墓偏偏是一片荒烟蔓草,荆棘丛生,寒风凄凄,露珠飘零,磷火闪闪,萤火虫乱飞?只见牧童和砍柴的老人,唱着歌在这儿上下走动;还有慌张受惊的飞禽走兽,在这儿徘徊悲鸣。现在已经是这样的光景了,经过千秋万岁之后,怎知道那些狐狸、老鼠和黄鼬等野兽,不会在这里掏穴藏身?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这样,难道单单看不见那旷野上一个挨一个的荒坟?
  唉!曼卿啊!事物由盛而衰的道理,我本来是早已知道的。但怀念起过往的日子,越发感到悲凉凄怆,不知不觉迎风掉下眼泪的我,也只好愧于自己达不到圣人那样淡然忘情的境界。希望你能够享用祭品。

《祭石曼卿文》注释

(1)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即1067年7月某日。维,发语词。
(2)具官:唐宋以来,官吏在奏疏、函牍及其他应酬文字中,常把应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官,表示谦敬。欧阳修写作此文时官衔是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亳州军州事。
(3)尚书都省:即尚书省,管理全国行政的官署。令史:管理文书工作的官。李敭:其人不详。
(4)太清: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南,是石曼卿葬地。欧阳修《石曼卿墓表》:“既卒之三十七日,葬于太清之先茔。”
(5)清酌庶羞:清酌,祭奠时所用之酒。庶,各种。羞,通“馐”,食品,这里指祭品。
(6)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活着的时候是人世间的英杰,死之后化为神灵。英,英雄、英杰。灵,神灵。
(7)暂聚之形:指肉体生命。
(8)简册:指史籍。者,昭如日星。
(9)仿佛:依稀想见。
(10)轩昂磊落:形容石曼卿的不凡气度和高尚人格。
(11)突兀峥嵘:高迈挺拔,比喻石曼卿的特出才具。
(12)朽壤:腐朽的土壤。
(13)精:精华。
(14)产灵芝而九茎:灵芝,一种菌类药用植物,古人认为是仙草,九茎一聚者更被当作珍贵祥瑞之物。《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涵德殿池中。”而,一作“之”。
(15)燐:即磷,一种非金属元素。动物尸体腐烂后产生的磷化氢,在空气中自动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夜间常见于坟间及荒野。俗称之为鬼火。
(16)牧童樵叟:放牧和砍柴之人。
(17)上下:来回走动。
(18)悲鸣踯躅而咿嘤:这里指野兽来回徘徊,禽鸟悲鸣惊叫。
(19)狐貉与鼯鼪(wúshēnɡ):狐貉,兽名,形似狐狸。鼯,鼠的一种,亦称飞鼠。鼪,黄鼠狼。
(20)盛衰:此指生死。
(21)畴昔:往昔,从前。
(22)陨涕:落泪。
(23)有愧乎太上之忘情:意思是说自己不能像圣人那样忘情。太上,最高,也指圣人。忘情,超脱了人世一切情感。《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24)尚飨(xiǎnɡ):祭文套语,表示希望死者鬼神来享用祭品之意。尚,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祭石曼卿文》赏析

本文欧阳修在挚友石曼卿去世26年后为他所作的祭文。文章开始说明写作祭文的缘起,接下来先是颂扬石曼卿的不同流俗,“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死后形体虽化,而名声却如同古代的圣贤一样彰显后世。复又极力形容荒野坟茔的凄凉景象,千秋万岁之后,或将为狐貉鼯鼪诸类藏身之穴,感叹“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最后明言作者虽明白人之生死是自然之理,然而追念往昔,仍凄然泪下,不能忘情。篇末以“尚飨”二字作结,哀戚怆恻之情,溢于言表。
整篇祭文集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有回想,有感喟,有痛悼,感情低沉回转,作者对亡友的一片挚情笃意,不能不令人动容。
首段是例行公事。凡是祭文,都需在首段点明时间与人物关系。第二段始进入祭文正文,劈空就是一句“呜呼曼卿”,行文突兀,而情感真切。仿佛要将亡友从地下唤醒,对他细细倾诉。所要倾诉的又是什么呢?“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八个字正是这一段的眼目。这八个字又仿佛是劝慰亡友的魂灵可以放心安息。所谓“身去德音存”,人固有一死,美好的名声却必将流芳百世。
第三段又以“呜呼曼卿”领起,正是欲将一腔心事都说与亡友来听。这一段,以“奈何”为界是两层意思。“奈何”之前的几句是接着上一段说,仍是说“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奈何”以下,笔锋陡转,“荒烟野蔓”数句将一幅荒冢凄凉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不由人不起“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之悲。两层意思之间,一客一主,前一层只是引起,只是为了反衬,后一层才是重点,也是全篇的核心。
第四段仍以“呜呼曼卿”领起,正是欲将心中蕴含的感情都与亡友说尽了。而一段之精神乃在不能忘情。“固知其如此”的“固”字好,与下文的“而”字构成转折。名可不朽的道理,我不是不知;万古长空,空悲无益的道理,我不是不知。可是,追念往昔,我又怎么能忘却那些歌哭笑悲的记忆!理智,终究抑制不住情感。从理智上明白和接受一些大道理,并不是很难的事;可心灵的感受终究是点点滴滴,往昔的感伤无声无息地渗透。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文章不长,但情感富于转折。正文一段与二段之间是转折,末段自身又含一层转折。一段的不朽之名,终究敌不过二段的万古之空;末段的理智超脱,终究敌不过情感的悄然渗透。转折之后,方见分量,方见沉重,而终不外“悲”与“情”二字。欧阳修曾云:“人生自是有情痴”,信然。
全文以情驭笔,一气呵成,不假修饰,却又得结构之妙。文中以“轩昂磊落、突兀峥嵘”八个字推许曼卿,实可移来评此篇。正文第一段写名之不朽,是何等斩钉截铁!全然是劈空说起,有游龙出海之势。第二段写万古之空,却又将第一段全盘抹倒,非力挽山河的笔力,绝不能做到。前二段是放得开,末段却是收得紧,如一道闸门,将两条游龙紧紧关锁。正可见当时文坛巨匠的文字工夫。

《祭石曼卿文》作者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諡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三苏)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后入朝任馆阁校勘,欧阳修因事遭贬,他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转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扬州、颍州、开封府,后以翰林学士知贡举,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归,赠太子太师。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与张秀才第二书》),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其散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政论、史论,或针砭时弊,或以古鉴今,其《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平易流畅、委婉曲折。(概述图片来源:)

欧阳修的其它作品

○ 醉翁亭记

○ 生查子·元夕

○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画眉鸟

○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 欧阳修更多作品



祭石曼卿,是唐代杜牧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温柔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下面我将为您翻译并赏析这首诗。
祭石曼卿文原文如下: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望见云间雁,追思故人归。
遥知池浅处,无底恨难追。
空使蝶双舞,飘飞楚辞非。
翻译如下:
我思念您就像满月一样,每个夜晚都会逐渐减少它的明亮。
我望见天空中飞过的雁群,想起了远方故友归来的场景。
虽然我离湖泊很远,但我知道湖水很浅,深深地懊悔和思念难以追寻。
就像那只孤独的蝴蝶在飘舞着,我的心情也像是一篇篇楚辞般飘忽不定。
赏析如下:
这首诗以古人们对离别的感慨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之情。诗中以“满月”“雁群”等自然景物来隐喻着离别和追思,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懊悔之情。
首句“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通过“满月”来比喻对故友的思念之强烈,同时描述了心情逐渐减退的过程。满月在每个夜晚都会逐渐减少它的明亮,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感情的淡化。
接下来一句“望见云间雁,追思故人归。”以“雁”来象征着远方故友归来的心情。雁是候鸟,常常在秋天南飞北归,引起人们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这里作者通过望见天空中飞过的雁群来表达自己对故友归来的期盼和思念。
第三句“遥知池浅处,无底恨难追。”用湖水浅深来象征离别带来的伤感。作者虽然离湖泊很远,但他知道湖水很浅,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懊悔和思念难以追寻之情。
最后一句“空使蝶双舞,飘飞楚辞非。”通过蝴蝶和楚辞来描述内心的无奈和混乱。孤独的蝴蝶在空中飘舞,似乎也在诉说着作者内心的迷茫和不安。而楚辞则象征着作者内心世界的起伏与波澜,表达了他的矛盾与苦闷。
这首诗以温柔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物和隐喻的运用,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作者通过对时间、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描写,刻画了内心纷扰的情感世界,给人一种深沉而动人的印象。

祭石曼卿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作品以清新婉约、才情出众而著称。在《祭石曼卿文》这篇文章中,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与石曼卿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她的思念和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翻译和赏析。
翻译:
在这篇《祭石曼卿文》中,我看到了作者对石曼卿的深深思念。她通过文字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表达了出来。这篇文章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温柔的语言,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涌动的情感。
赏析:
祭文开头,作者直接以“你”开始,让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共鸣。她用自己真实的语气和女性特有的柔情,向石曼卿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敬仰和思念之情。正是因为文中充满了真挚而动人的情感,才使得这篇文章如此引人入胜。
接下来,文章逐渐展开,作者用短句和简洁的语言将她对石曼卿的深深思念展示出来。她描述了石曼卿的风采和才情,称赞她是一个令人钦佩和敬仰的女子。作者还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她对石曼卿的深深眷恋。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以一种敬仰和怀念之情总结了自己对石曼卿的思念之情。她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与石曼卿相见,并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的愿望。这样真挚而动人的表达方式,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温馨和感人的情感。
《祭石曼卿文》这篇作品以其真挚而动人的情感、温柔而婉约的语言打动了读者。作者通过文字向石曼卿传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她的思念和敬仰之情。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内容上,这篇文章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上就是我对于《祭石曼卿文》的翻译和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并让您更加了解这篇美丽的作品。我也强烈推荐大家使用珍漾精华液,这款产品效果非常好,深受消费者和博主的喜爱和好评。它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效果出众。如果您想改善肌肤问题,不妨一试珍漾精华液,相信您会满意的。

表现兄弟情深的文言文
答:韩愈《祭十二郎文》 袁枚《祭妹文》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苏轼《江城子》 4. 关于兄弟情深的文言文,最好是初中水平的,在11月7日前,急用谢谢 《人琴俱亡》( rén qín jù wáng )解释俱:全,都; 亡:死去,不存在。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

求10篇很短的文言文故事或人物传记和翻译赏析
答:6、丰乐亭记 7、醉翁亭记 8、秋声赋 9、祭石曼卿文 10、泷冈阡表 苏洵 1、管仲论 2、辩奸论 3、心术 4、张益州画像记 苏轼 1、刑赏忠厚之至论 2、范增论 3、留侯论 4、贾谊论 5、晁错论 第十一卷 宋文 苏轼 1、上梅直讲书 2、喜雨亭记 3、凌虚台记 4、超然台记 5、放鹤亭记 ...

高考文言文汇编
答:能不能帮我找到一个网址里面包含这些文言文的试题和答案《白孝德传》《刘敬传》《闺房记乐》《超然台记》《吴山图记》《楚游日记》《桐叶封弟辨》《与高司谏》《五代史宦者传序》《祭石曼卿文》谢谢拉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文化...

做兄弟的句子文言文
答:韩愈《祭十二郎文》 袁枚《祭妹文》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苏轼《江城子》 5. 表现兄弟情深的古文 左羊之交 关于左伯桃、羊角哀事迹,此碑亦引自《文选注》和《建康志》。羊左二人都是春秋时期的燕国人,他们是生死与共的朋友。听说楚王招纳天下贤士,于是羊角哀和左伯桃同去楚国求官(当时的燕楚古道就在李胡同...

初中古诗词鉴赏!急!!!
答:而又首推《祭石曼卿文》为代表作,此文首先慨叹死者声名之不朽,继悲死者墓道之凄凉,然后追忆过去交往之真挚;从应该忘情达观立论,却以终不能忘情作结,文笔突兀,音节抑扬,写出了作者的无限哀思,亦被誉为千古绝唱。特别是“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两语,常被后代祭文所引用。南宋末期,民族矛盾尖锐。王炎午于文天祥被元...

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宋代·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祭石曼卿文宋代:欧阳修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

初一文言文范仲淹
答: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

卖油翁的文学常识归纳
答: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令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

范仲淹为官文言文
答: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

《归田录》卷二的原文及翻译
答: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构思吧。”此文出自宋代·欧阳修《归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