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简介

作者&投稿:尹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国标编号
  • 5 CAS号
  • 6 中文名称
  • 7 英文名称
  • 8 分子式
  • 9 结构式
  • 10 外观与性状
  • 11 分子量
  • 12 蒸汽压
  • 13 闪点
  • 14 熔点
  • 15 沸点
  • 16 溶解性
  • 17 密度
  • 18 稳定性
  • 19 危险标记
  • 20 制备方法
  • 21 主要用途
  • 22 健康危害
  • 23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 24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 25 实验室监测方法
  • 26 环境标准
  • 27 泄漏应急处理
  • 28 防护措施
  • 29 急救措施

1 拼音

èr liú huà tàn

2 英文参考

carbon disulfide

3 概述

二硫化碳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凝固点116.6℃,沸点46.2℃,相对密度1.263(20/4℃),折射率1.461,闪点25℃,蒸气压(20℃)39.663kPa。可溶于苯、乙醇和乙醚。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0.294%,水在二硫化碳中的溶解度小于0.005%。二硫化碳能溶解碘、溴、硫、脂肪、蜡、树脂、橡胶、樟脑、黄磷、苛性钠和硫化堿。高折光,易流动。纯品有乙醚的气味,含杂质的工业品呈黄色并有恶臭。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1%5%(体积)。本品易燃烧,着火点100℃,在0℃以下,可析出2CS2·H2O结晶。

4 国标编号

31050

5 CAS号

75150

6 中文名称

二硫化碳

7 英文名称

carbon disulfide

8 分子式

CS2

9 结构式

10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 *** 性气味,易挥发

11 分子量

76.14

12 蒸汽压

53.32kPa/28℃

13 闪点

30℃

14 熔点

110.8℃

15 沸点

46.5℃

16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0.294%,水在二硫化碳中的溶解度小于0.005%。

17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26;相对密度(空气1)2.64

18 稳定性

稳定

19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20 制备方法

二硫化碳的生产方法较多,但目前工业化的方法只有两种。1.木炭法由木炭与硫磺作用而得。此法分外加热法(铁甑法)和内加热法(电加热法)。将熔融的硫磺与木炭反应后,经冷凝、精馏得成品。2.天然气法以甲烷、硫磺为原料制得。甲烷与硫磺反应温度为500700℃,用硅胶作催化剂,甲烷单程转化率90%,副反应少,生成的硫化氢用克劳斯法使之转变为硫磺,循环使用。此法与铁甑法相比,反应温度低,可连续生产。

21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二硫化碳是生产人造丝、赛璐玢、四氯化碳、农药杀菌剂、橡胶助剂的原料;在生产油脂、蜡、树脂、橡胶和硫磺等产品时,二硫化碳是优良的溶剂;可用作羊毛去脂剂、衣服去渍剂、金属浮选剂、油漆和清漆的脱膜剂、航空煤油添加剂等。目前世界上二硫化碳的产量已超过180万t。

22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是一种气体麻醉剂。生产中以呼吸道吸入为主。经皮肤也能吸收。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 *** 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

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23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188m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28g/m3,5个月,引起慢性中毒;0.50.6g/m3,6.5个月,引起血清胆固醇增加。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0μg/皿。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类淋巴细胞10200μg/L。

生殖毒性: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40mg/m3(91周),引起 *** 生成变化。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0mg/m3,8小时(孕121天用药),引起死胎,颅面部发育异常。

污染来源:二硫化碳主要作为磺化剂用于制造粘胶纤维和玻璃纸,也用于硫化橡胶的轧制,以及制造橡胶加速剂、四氯化碳、黄原酸盐等,作为油脂、蜡、漆、树脂、樟脑、橡胶等溶剂,羊毛的去脂剂,衣服去渍剂等。

由于本品具有不溶水易溶于脂肪的特性,故其对血的亲和性显著地高于水;对组织的亲和性又高于血。吸入的二硫化碳首先使血饱和,这时只有一小部分进入组织。约2小时血中达到完全饱和。此后体内的二硫化碳进入组织,最后使组织饱和,组织中饱和度与接触时间成正比,随着时间增加,在各组织中分布趋于均衡。

水中浓度为0.0026mg/L时,有微臭。

代谢和降解:在人体内,二硫化碳在堿性条件下与血中的甘氨酸结合而生成具有以游离SH基为特征的甘氨酸硫代氨基甲酸酯,与苯丙氨酸,甲基甘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也发生同样的反应。经气相色谱和光电比色的研究证实,二硫化碳与人体内带有一对自由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有较大的亲和力,能与其开成二硫代碳酸和噻唑烷酮,即二硫化碳分别与氨基酸和膘的反应产物。二硫化碳可以在肝微粒体内脱硫徨成硫化碳(Carbonyl Salfide),并进一步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生物转 化的其它最终产物是各种硫酸盐,主要是无机硫酸盐,而二价硫则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残留与蓄积:吸入是人体吸收二硫化碳的主要途径,吸入气与呼出气中二硫化碳含量约在1至2小时内达到平衡,此时约有40%50%在体内存留。皮肤吸收比呼吸途径的重要性小,其它途径则更不重要。二硫化碳随血流分布于体内,在血中,红细胞和血浆的摄取比例为2:1。它易溶于脂肪和脂质中,并与氨基碳和蛋白质相结合,因此它易从血液体中消失,而对各种组织和器字具有很大的亲和力。由于二硫化碳的快速消失,它在人体内的分布形式尚未完全清楚。所吸收的二硫化碳有10%30%被呼出,小于1%从尿中排出,其余的70%90%二硫化碳进行生物转化后,以代谢产物形式从尿中排出。所以二硫化碳在人体内的残留时间不长。

迁移转化:二硫化碳在工业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制造粘胶纤维,二硫化碳的释放量取决于生产过程,生产1kg粘胶释放0.020.03kg二硫化碳。在生产粘胶短纤维和粘胶薄膜中,每台机器每小时生产70100kg和18002000kg,释放二硫化碳量分别是1.01.5kg和3842kg。二硫化碳主要通过大气扩散时进入空间,也有部分随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中,部分被动植物吸收。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著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24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气体检测管法

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醋酸铜指示剂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25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GB/T1468093 空气 二乙胺醋酸铜分光光度法 GB/T1550495 水质 色谱/质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气相色谱法 《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法》国家商检局编 粮食

26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mg/m3[皮]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4mg/m3(一次值)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 一级2.0mg/m3

二级3.0~5.0mg/m3

三级8.0~10mg/m3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1.5~97kg/h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0mg/L 前苏联(1978) 渔业水中最高容许浓度 1.0mg/L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0.017~0.88 ppm

27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灰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废料在安全距离外燃烧。若排出的废料量大,应考虑蒸馏回收。(所有装二硫化碳废米的设备及接触面应接地,以防静电着火。)

28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或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9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甲苯的密度是多少?
答: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熔点(℃):-94.9。沸点(℃):110.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14。分子式:C7H8。分子量:92.14。甲苯简介: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7H8,是一种无色、带特殊芳香味的易挥发液体。有强折光性。能与乙醇、 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

香草醛的香兰素简介
答:EINECS: 204-465-2分子结构式:熔点:81-83°C(lit.)沸点:170°C15mm Hg(lit.)闪点:147 °C分子量:152.14熔点80~81℃、沸点285℃。密度为1.056g/mL。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冰醋酸等。其水溶液遇三氯化铁呈蓝紫色。用作定香剂、协调剂和变调剂,广泛...

喹啉简介
答:15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二硫化碳等多数有机溶剂 16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09;相对密度(空气1)4.5 17 稳定性 稳定 18 危险标记 15(毒害品)19 主要用途 用于药物合成 20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蒸气对鼻、喉有 *** 性。吸入后引起...

什么是农药硫磺的简介
答:硫磺别名硫、胶体硫、硫黄块。外观为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分子量为32.06,蒸汽压是0.13kPa,闪点为207℃,熔点为119℃,沸点为444.6℃,相对密度(水=1)为2.0。硫磺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作为易燃固体,硫磺主要用于制造染料、农药、火柴、火药、橡胶、人造丝...

硫和浓硫酸反应
答:硫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S=3SO2+2H2O。现象反应为:现象为由固体向液体转变,颜色变成深成棕色;这时,硫酸和硫磺开始反应,反应逐渐剧烈,放出刺鼻的SO2气体。反应过程放出热量,停止加热,反应会持续进行。硫的简介: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S,原子序数16。硫是氧族元素之一,在...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异硫氰酸烯丙酯简介
答:强烈刺激性气味,强挥发性, 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以及易对人体产生伤害。 消除不良特性方法:用β - 环糊精对异硫氰酸烯丙酯进行微胶囊化包合处理可以有效消除其刺激性气味和挥发、氧化等不良特性, 更便于储存与应用。 溶解情况: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用途: 用于油膏的制备,也可用作...

三氧化二磷的简介
答:中文名:三氧化二磷拼音:sānyǎnghuàèrlín英文名称:diphosphorus trioxide说明:P2O3或P4O6 又名亚磷酐。白色单斜晶体。有蒜臭。有毒!相对密度2.135(21℃)。在23.8℃时熔融为无色透明极易流动的液体。沸点为173℃.溶于乙醚、苯和二硫化碳。在直接日光即迅速氧化。在70℃时可引起燃烧。由磷在...

2,4,5-三氯苯胺简介
答:13 溶解性 微溶于石油醚,溶于乙醇、二硫化碳、乙酸 14 稳定性 稳定 15 危险性 2,4,5三氯苯胺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遇明火能燃烧。16 危险标记 14(剧毒品)17 主要用途 用作染料中间体,并用于有机合成 18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

二苯基甲醇实验为什么需要加水?
答:第二步,取样测定反应终点;第三步,热滤并得到二苯甲醇晶体,及第四步,烘干得到二苯甲醇成品,在第一步中,加入的原料为甲醇,水,片碱,二苯甲酮。简介 二苯甲醇(英文名称Benzhydrol)又名二苯基甲醇、双苯甲醇(Diphenylmethanol、Diphenyl carbinol)1,1,-二苯基甲醇1,1-diphenylmethanol。α...

木炭是不是有清水作用
答:木炭是有清水作用。木炭是一种多孔的固体物质,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气体和液体中的色素。染红的水经过木炭后,红色素被木炭吸去,从而变成了清水。木炭的简介 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木炭是保持木材原来构造和孔内残留焦油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