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社会道德缺失事件有哪些?

作者&投稿:缪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职业道德缺失现象有哪些?~

  近些年来,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的产生致使我们的学校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中。在这个社会中由于人们诚信的缺失,导致了一系列类似于“三鹿奶粉”造假事件的产生;也由于人们道德的缺失,导致了一系列类似于“小月月事件”的发生;更由于人们责任的缺失导致了一系列 类似于“死亡校车”事件的发生。而在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同时,教师——作为人类发展的导师也因职业道德的缺失成为社会谈论的焦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教师事业的热爱程度不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条规定,教师要爱岗敬业,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许多老师在学校上课期间总是敷衍了事,非常不积极,直接影响了中小学教学质量,而他们则一心扑在课外的“生意”上,开各种辅导班、家教和其他的盈利性质的活动上。

  2、教师对学生关爱度不够。从我们的观察研究来看,许多老师都出现过或多或少的体罚学生的现象,任意打骂,这样师生关系就严重的不和谐,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比如说2010年9月17日晚,临溪一所财政学校的一名学生因受到老师变相体罚2个多小时而在21楼跳楼自杀.这些惨烈的悲剧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思考这其中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3、教师形象危机。长期以来,人们一提起教师就会联想到辛勤的园丁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在人们心中教师就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尊敬他,爱戴他。然而现在许多社会人士都对部分老师嗤之以鼻,这就是部分老师不注重自己三观的改造,比如说,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范跑跑,这种事件、这种人都让我们不寒而栗。

小月月事件 李刚之子

近年社会道德缺失事件媒体报道的确实不少,我们就列举几个特别的例子:

一,2013年9月,临沭县一七旬环卫老太被自己十六岁的嫡亲孙女踩胳膊、揪头发,当街殴打。值此时,亲情被暴力打破,道德被野蛮冲撞。据了解,其父早年因偷盗入狱,其母与奶奶因钱财经常爆发冲突,这可能导致了她心中积攒了更多的愤怒、自卑以及攻击性。

二,2011年《扬子晚报》的报道:儿子哭闹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任性气大的儿子掐住母亲的脖子、扯母亲的头发。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有气无力,只得向儿子屈服。

三,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17分左右,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在离家100多米的巷子里玩耍,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她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加大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又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从她双腿上碾过。惨相之下,过往的18位路人无一施以援手。由于颅脑重度损伤,10月21日,小悦悦离世。

四,2014年2月2日晚,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患儿家属将当日值班的医生打伤,事发后警方认定肇事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将其行政拘留3天。

据了解,事发前一天,孩子被送往医院检查,化验结果显示为病毒感染,初诊医生为患儿开了口服药。但2日晚7点左右,夫妇二人见孩子没有好转再次复诊。“当时值班的曾医生解释,病毒感染周期约为一周,发热大概持续三天左右,并嘱咐继续观察、吃药,还为孩子补充了感冒药和退烧药。”麻副主任表示,在整个过程中,急诊医生完全按诊疗规范诊治,并耐心解释。没有给孩子打针是为防止抗生素滥用,完全是出于对孩子健康考虑,可家长却不理解,认为医生对孩子不负责任。随后,患儿父亲荣某将处方单甩到曾医生脸上,并多次出拳猛击医生头面部。

迈进现代社会,“道德良知”不能缺失

现代社会治理中,政治精英、制度学者容易强调制度建设及其功能,这是对的,没有制度和法治,国将不国,但制度治理不是唯一的。我们在强调大力发展外在制度性规范建构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现代人的内在心灵秩序问题。

转型期人们的心灵秩序往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经济、现代化带给人们诸多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心灵秩序的“碎片化”和“无意义感”,个人的无意义感、无归属感、无认同感、孤独感,是许多现代人的精神心理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教授葛晨虹提出伦理思想史上三问:什么是好生活?为好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人应当成为什么?

现实生活中,仿佛我们更关心“应该如何行为”而不是“成为怎样的人”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规则功利主义导向的世界,往往使人忘记了人性的高贵、人的美德的意义,丧失了人的精神家园,沦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物化”的“单面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片面“物化”的发展忽略甚至放逐了精神家园、意义价值和人性的追求,社会出现大量道德问题,也因此人们把由现代“物化”生活模式、规则功利主义而发生道德社会规导的局限,称作“现代性的道德困境”。

随着传统社会结构的解构,人际关系建立在了一种非血缘、陌生人的利益关系基础上,交往活动不再囿于亲缘范围而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体现为一种现代性的公共交往。陌生人交往或现代公共生活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友爱德性即公共精神的普遍化,其中就包含着对陌生人的友爱和他人意识、责任意识。而在市场化大潮下,原有血缘关系社会基础和精神文化被冲破后,新的契约关系和适应陌生人际的公共精神还未准备齐备,这就容易出现“道德冷漠”、“低信任度”等等社会道德问题。以道德冷漠为代表的转型期道德困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公共精神”或者“公共社会德性”。也就是说,现代公共生活中陌生人之间的人际相处,需要更多的他人意识和“共在”意识,需要更多的对他人、陌生人的尊重和友爱,即需要道德公共精神来调整。外媒对“中国人的分析报告”说:“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祉,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这类分析报告虽然不全面,但也不失深刻,触及到中国人公共精神、他人意识、友善能力方面一定程度的缺位。

我国一直在倡导、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其本质也就是道德的重塑。然而,我国在努力打造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时候,在个人道德、家庭道德方面的力度往往差强人意。殊不知,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整体,同理,社会公德也是由个体的“个人道德”所组成的。我们不能单单注重于宏观的社会公德,而忽略较为微观的个人道德。所幸,我们的公众总体是文明的、有道德的。在殴打事件中,有为数众多的人前去劝阻,甚至有人甘于以暴制暴来抵制不道德。但对于情节恶劣的问题青少年,我们也不能等闲视之,应该运用法律约束、心理辅导、道德引导等方式加以教育。毕竟,决定一只桶的容量,关键取决于最短的一块。不能让个别个体道德的缺失毁掉社会公德的美誉。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表明社会治理进入系统治理、制度治理的语境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要简单陷入“唯制度主义”单向解读中。对于现代社会治理与现代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言,仅有物质不够,仅有制度也是不够的,要想建立真正公平而和谐的社会,在制度正义、依法治国基础上,还需要社会德性、公共德性和人性良知作为重要补充。社会秩序应该是制度法制规则秩序加上“心灵道德秩序”、“他人意识”和“公共精神”。

资料来源——

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817/c49150-27472440.html

新民网(中共上海市委):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3/09/07/21814623.html

中新网(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10-31/3426930.shtml

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o/2014-02-06/075929402019.shtml



——小悦悦遭碾压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上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

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拾荒阿姨陈姨救人的过程,恰好被事发地旁边一间劳保店的视频监控记录,这段视频还包括在陈姨之前路过的18个人。陈姨并不知道,她是第19个路人,前18个,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看两眼然后离开。

第一个人:一名白衣深色裤男子,左右张望后,径直从小悦悦脚边经过; 第二个人:摩托车男,看了一眼躺在正前方的小悦悦,一拐弯绕过离开; 第三个人:浅色长袖衣服男,一直盯着小悦悦,然后像躲着走,越来越远。

第四个人:开着蓝色后尾箱三轮车男, 从店铺门口两次横向经过, 对2 米外的小悦悦视若无睹。

第五个人: 踩着三轮车的蓝衣男子;

第六个人:另一摩托车男经过;

第七个人:黑衣男子开摩托车经过,不断回望小悦悦;

第八个人:一名中年女子带着黄衣小女孩经过,看了几眼没有停步; 第九个人:一个穿雨衣的摩托车男子经过;

第十个人:穿着蓝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悦悦身边来回两次,除了惊异的目光外再无动作。??

记录这一切的视频,来自广佛五金城20座N63-N64的新华劳保经营部,事发地点恰好就是该店铺的门前。这间劳保店位于两条巷道的交叉口,与多数商家一样,其两边的门口上方均安装了视频监控。不料,其中一边的视频监控,刚好拍下悦悦两度被碾压的全过程。



黑心棉、回炉月饼、染色面包、切糕、豆腐渣工程、毒奶粉、毒面粉、地沟油、塑化剂、瘦肉精、速成鸡、黄金米、拖欠赖账、偷税漏税、强买强卖、制假售假、强拆强征、骗汇骗保、价格欺诈、短命桥、恶意欠薪、虚假宣传、刑事诈骗、权色交易、利益输送、贪污受贿、包庇罪犯、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论文剽窃、抄袭他人作业、买假证书、编造假简历、购房骗贷等…………………

社会道德沦丧之根源
说起这个话题其实改讲讲中国古代的道德从何而来,我们的教科书上怎么得到的古人的5000年文明史,以及代代相传的礼仪道德,还有传为佳话的道德成语。古代也有古代的黑暗,古代也有古代的弱点,但是冷兵器时代国家法律只有这点好,那就是杀人偿命,关键就在于这个偿命上,因为那时法律认为如别人杀了自己的亲人的话自己是有权在政府抓到杀人者之前的任何时候杀死对方而无罪的。所以这就是一个社会公德的底线,不管贫富都要遵守这一底线,不遵守不行。虽然暴利些,但是从社会公平和道德公平意义上来说是国家法制的准绳,是对是对不良思想的人的一种法律之外的震慑,一种道德震慑,是法律公益的最大支持。而现时社会模糊了这个重要点,法律和道德相悖,甚至于杀人犯被政府抓了,受害者连在刑场手刃仇人的机会都没有,让很多人坏人有恃无恐,甚至于有钱人可以出钱了事。国家法律把人的耻辱和精神打击归纳到可以用钱来买,还有价格,这才是社会公德沦丧的关键点。每个人都知道尊严如果可以用钱来换的话就不是人类圣神的尊严了,那就等同于街边的垃圾了。一个尊严都没有的社会何来道德?何来管理?在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度内心憋着如此巨大的愤恨无法排解才是社会道德扭曲,人性泯灭的源头。金钱等于尊严,因为尊严可以用金钱买。这和在菜市场论斤称两买尊严有何区别?那这还叫尊严吗?这也从根本上说明国家和人,人在这个社会是处于什么状态。所以人命是有价格,每个人在头上可以插标论价的,只是卖人的地方是在法院而已。面对受害人没钱取得证据,没有钱请到律师帮助,没有钱和时间了解法律知识法律是如何保护善良但没钱的受害者的?然而这种人在社会的比例有多大?由此而论法律是不是只保护富人和坏人的道德公益而已。

我个人 特别要提出的个人修养问题、社会公德的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最值得一提的大问题。无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子。隋地吐啖,隋地丢东西,特别无论住在哪层楼,总是喜欢隋意地把不要的东西住窗外往下甩东西,卫生巾、洗衣粉包装袋、面、剩饭、臭袜子、水果皮、糖果纸、头发、垃圾袋、这种隋便仍非常非常的可恨。忘记了社会公德。甩在别人的阳台上到处挂走很脏很臭。甩在身上、头上、糟糕得。小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大人的个人修养极差,就会自然会传给下一代。虽然现在无论很多家庭都有大学生,不少人至少是高中或初中文化程度,但社会的道德缺失相当来重、特别是社会公德修养更差。当然,人不是完人,不是处处时时能做得较好,但要下决心去努力去克制自己,我在道德修养方面总体来说做得还比较好。但也有不足地方,记得一次在工地大家吃鱼时。由于味道很淡,我咬了一口后便沾佑料,殊不知当场就指责我要不得,对此我深刻教训,非常注意吃饭的公德问题。所以如何培养社会公德不是一件小事。特别是大城市的人,如果说过去不懂,哪么你进入大城市后,你就要学会个人修养、社会公德。当然社会、尤其是新闻、电视媒体、要正面宣传。要不断的0提高个人修养、提高社会公德。

有哪些不道德的日常行为?
答:2、大声喧哗:在公共场合高声交谈或播放音乐,扰乱了他人的正常休息或工作,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安宁。保持适当的音量,尊重他人,是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3、乱涂乱画:在景区或公共场所随意涂鸦,破坏了公共环境和文化遗产。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美观,还可能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反映出个人素养的缺失。4、...

当今社会有什么不道德行为?
答:四、 道德缺失、信仰危机。针对学生进行了一番针对抗洪、08南方雪灾、精神信仰、遇到困难学生捐款等问题的调查时,有学生回答:“都是傻子。”“自己都没钱吃饭还捐什么,谁给我捐点上网啊?”再说向某某英雄人物学习时,有学生竟说:“都什么年代了啊,还学这个?”“雷锋叔叔无户口,三月来四月走。

社会不良现象有哪些
答:三、诚信缺失问题 在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问题屡见不鲜。商业欺诈、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一些人缺乏诚信精神,在人际交往中欺骗他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诚信缺失不仅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还可能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四、网络不良现象 随着互联网...

当今中国社会精神文明的缺失 作文
答:“艾滋女”事件告诉我们:尽管是在虚拟世界中,网民同样需要用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道德法则进行约束,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否则,在缺乏道德规范、恣意盛行的网络之中,谁将能保证不会出现下一个闫德利呢? 药家鑫事件背后的社会群体性道德缺失 在网络上搜索,近年大学生道德缺失事件令人扼腕和...

如何看待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
答:1、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情况;有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2、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论文抄袭、剽窃、考试违纪舞弊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对做“枪手”、助学贷款欠款不还等行为,也并不觉为耻。3、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但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却重视不...

当今社会为什么会出现"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现象
答:1.我们现在社会的道德状况是怎么样的?面对以“小悦悦事件”为代表的败德现象,有人认为是“道德滑坡”了,甚至“中华民族到了道德危机的地步”。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道德的主流还是积极进步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道德状况呢?事实最有说服力。积极方面我们看到,以任长霞、...

如何解决社会公德缺失的问题
答:2017-01-01 如何应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2 2011-06-20 近年社会道德缺失事件有哪些? 391 2018-04-15 当今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13 2012-06-29 社会公德缺失与道德滑坡是一类现象吗,有没有区别 1 2012-06-19 政治当前社会公德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和缺失现象。请分析造成此现... 1 更多...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严峻性表现为?
答:1. 个别首脑弊端行为诚信缺失严重。2. 在行业诚信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政绩工程泛滥,假证横行,恶意欠费和老赖现象层出不穷。3. 社会诚信是指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诚实守信的风气。它不仅涵盖个人诚信,还包括广泛认可的社会道德和规则。4. 社会诚信建设重点推进的领域包括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

社会公德问题有哪些
答:社会公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公共场合不文明行为 在公共场合,一些人可能会表现出不文明的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共环境,也影响了其他人的体验和感受。二、公共道德缺失 有些人缺乏公共道德观念,对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行为缺乏约束。比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

2014道德缺失的例子吗
答:但目前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诚信缺失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这一现象也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 三.问题分析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但由于种种原因,当代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缺失,并且由此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也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