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莱阳的春节 300字

作者&投稿:鲁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丽的莱阳作文300字~

我爱我的家乡莱阳,她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的千年古邑,是一处风光秀美、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的人间胜地,更是一座热情开放、充满活力、生机无限的现代新城。她是中国山东省东部烟台市的县级市,以盛产皇家贡果“莱阳梨”闻名于世,素有“梨乡”之美誉。特产有著名的莱阳梨、莱阳沙参和花生油等,著名企业有龙大、鲁花和春雪等,名人有清初一代诗宗宋琬,明兵部右侍郎左懋第和辛亥革命老人、诗人百岁书法家孙墨佛等。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城、中国绿色名市、中国梨乡、中国恐龙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五龙河吗?五龙河从我的家乡莱阳城穿过。这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
初春季节,满山遍野换上了绿装,美丽的野花精心打扮山岗、草地。这时候,正是槐花开放的季节,一串串白色银小花挂在枝梢上,散发着浓郁的清香。这时,放蜂的人急待地打开蜂箱,让蜜蜂去采花酿蜜。
站在市区东南四公里处的红土崖上,远望那万亩梨园,茫茫雪原,景象极为壮观。这就是莱阳一大胜景——“丹崖春雪”。“翻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古代诗入赵蜚声留下的这一著名诗句,是对丹崖春雪的绝妙写照。
夏季,五龙河便成了人们的天然浴场。大人小孩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尽情地嬉水,鱼儿也赶来凑热闹, 趁你不注意,偷偷地用尾巴扫你一下,马上溜走,你想捉都来不及。人们玩累了,来到河边的小瓜棚里,如果你吃了红沙瓤西瓜散发着浓郁清香的面瓜,就会使你忘记了疲劳。
秋天,是我们这里最美的季节。高梁像喝醉了酒的红脸汉,金黄的谷穗搭肩咬耳地拥挤在一起,满山坡的柿子树挂满了像灯笼一样的柿子,葡萄架下马奶子葡萄晶莹得了油,房前屋后的苹果羞红了脸。五龙河畔的万亩梨园受五龙河的哺乳之恩,让每棵梨树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是莱阳梨。莱阳梨食糖量特别高,肉质鲜嫩, 甘甜如蜜,清香可口,具有润肺化痰、止咳之功能。难怪日本著名了水果研究专家称莱阳梨是翻群梨之王。
秋季正是肥大的五龙鲤鱼上市的季节,鱼市的水槽里装满了活蹦乱跳的五龙鲤鱼。五龙鲤鱼呈黄色,味道鲜美,古代到现在一直享有盛名。人们在祭祖时,多用五龙鲤鱼做祭品,盛大的宴会也少不了它。
严寒的冬天降临耐,河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冰面像一洁白的带子伸向远方。这时,五龙河是同学们天然“滑冰场”。两岸巍巍群山在白雪的装饰下, 更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我的家乡除了莱阳梨、五龙鲤鱼外,还有莱阳胡参、莱阳大理石等。莱阳的名胜古迹也很多,如丹崖春雪,文笔峰等。
同学们,你说我的家乡美不美,可爱不可爱?假如,你有机会到这里来旅游,我可以给你做向导!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腊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地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地过年。

“莱阳“这不是烟台的一个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