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何在

作者&投稿:秘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有哪些~


论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通常指环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自然资源等等,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
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居住地的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早期文化形成更为直接,是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如果把各民族、各国度有声有色的文化表现比喻为一幕接一幕悲喜剧,那么,这些民族、国度所处的地理环境便是这些戏剧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1冯天瑜教授用生动的文字描述了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是中国文化产生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较早地产生了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人类的生命与水息息相关,决定了文明在江河的地理环境下产生。中华民族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
不光是中华文明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产生,所有的中国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比如汉族的祖先崇拜文化,这种文化的由来是可以找到地理环境的因素的。汉文化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土壤、气候、水利等自然条件为发达的农业文化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促成了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体(家庭)的很早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直接与自然界打交道,靠天吃饭万事不求人,祖宗的一套生活方式对子孙来说已足够应用,家族宗法观念由此得到强化,引出了对祖先的莫大崇拜。”2无论是文学、思想、历史学、经济学、书画等等,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延续性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第一大特性是延续性,这种文化特性受到地理环境的深深影响。从中华文化产生开始,中国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从来没有中断过,具有明显的延续性,这不得不归结于中国辽阔的地理环境。
在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流域,这片七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和冲积平原,地理环境良好,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底。从远古时期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化石中,我们知道,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分散在东亚大陆的广大地域。“长江乃至辽河流域,以及西南崇山峻岭间,也有长达四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3这些广大的区域的总面积有五百万平方公里以上,是十分广阔的,这就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奠定了地理基础。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它们的地理环境非常狭小,当遇到外族入侵,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文明由此中断了。中国则不同,中国文化在广大的区域内发展,内部有广阔的回旋余地。在历史上,当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住中原,中原王朝失去了黄河流域时,还可以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依托延续自己的文化。历史上的东晋、南宋,虽然偏居一隅,但延续了中国文化。即使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清两朝,汉族文化也能对他们潜移默化,迫使他们不得不接受汉文化。正是因为中国拥有广阔的回旋余地,中国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中国文化得以延续下去,而不至于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化那样在历史上灭绝了。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第二大特性是多样性,这种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地理环境的深深影响。中国文化从早期起源开始,就呈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这不得不归结于中国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复杂多样的,“辽阔而多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4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内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地理特征。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繁杂多样。中国的南北跨越30个纬度,东西跨越60个经度,南北温差相差近50度,东西年降水相差几千毫米,山脉和河流都有各种走向的,这种自然特点把中国大地分成大大小小的“国中之国”,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
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导致的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是明证。早在先秦就形成了各种区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以后又有关东文化、草原文化、雪域文化、湖湘文化等等。这些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如中原文化人文渊薮,博大精深;燕赵文化多慷慨悲歌;荆楚文化轻灵精奇;湖湘文化朴质蛮霸等等。不同的地理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很不一样,衣食住行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各民族的文化是很不一样的。但中国文化虽然存在巨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又具有统一性,形成了中国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各种文化共存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正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患”。

第三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一、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1.由于土地、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较早形成农业社会,使文化发展较早、较快。

2.尽管也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冲突和融会,但由于农业人口始终占有数量上的多数和文化上的优势,所以农业文化始终占主导地位。

3.由于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环境的变动,并不能影响总体的农业生产,使文化的延续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4.由于受周围的地理障碍的保护,文化得以独立发展,长期延续。

二、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由于地形地貌繁复,地理特征多样,造成文化多样。

2、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不同。农业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别。

3、各种文化区域之间经济形态、生活方式、观念形态不同,且接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三、对开放和封闭的影响

1、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中国文化独自完成文明发生期(与其他文明的比较)。

2、形成中国独特的表意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维方式、社会结构,自成体系,与西方大异其趣。

3、使中华文化没有断层,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具备前后递进、陈陈相因的延续性。

4、长期隔离和文化发展水平高,造成自我中心意识。

  狱火炼狼
  圣贤1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注意前面是先分自然和人文,再从人文中分出经济和社会文化)

  2 、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越来越难。

  3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4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注意:这一条很可能考简答题,简记:为人类决定一切生物能量守恒一切活动)

  5 、尽管地理环境提供给人类的条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类的活动没有超越这一限度,就能够拥有相对无限的活动余地。因为第一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6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8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

  9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11、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12、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注意,江苏卷2001年专门考了简答题)

  13、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1、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影响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利弊互生
2、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决定了中国古代文明与其他的古代文明不同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然是在黄河流域,但又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的不仅仅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它众多的支流河汊所形成的河曲湿润地区;同时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面临着大地域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虽然战争征服是有的,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不是依靠战争,而是联合和融会。
3、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古代 “天下” 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文化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
4、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地缘概念在此指的是当中原的文化中心形成以后,与在北方广阔地域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原文化必须长期面对一个有草场、山地、沙漠、戈壁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文化区域。这个广阔的草原,截止到蒙古族的兴起,始终没有一个民族是它固定的主人。基本上是一个民族迁徙,另一个民族就大举跃进。这些迁徙者成了中原文化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者。在短暂的迟滞后,文明沿着中原固有的文化升温、繁荣。
三、广阔地域为中国文化提供可资回旋舞台
当遇到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南近的时候,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国作为后方。因此,每当北方进入民族融合的时候,南方则进入了开发的高潮期。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充当着这对峙的文化高潮的两大历史舞台。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广阔的回旋舞台,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的前提条件之一。
2、 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1)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影响一个地区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状态。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者得天独厚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在这样情况下产生的区域文化具有历史的深度、高度和广度。
三、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 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
※ 地域文化在保存正统文化有着相当的作用。

1、中国的农耕文化。
2、中国人不同地区人的性格、生活习惯的差异。
3、中国不同地区建筑文化的不同。
4、人的思维,以陆地为主,缺乏海洋意识。

中华文明的伟大何在
答:其四,文化上的优势.中国的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最为活跃,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自由竞争的时代,儒、释、道三大学派三足鼎立,还有孙子、韩非子、墨子为代表的诸多小学派.从诸子百家的兴旺发达看出,2000多年前中国文化的构架己经形成,当然这种局面的产生得益于华夏民族上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没有夏...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答:从广义上讲,不同的民族之间有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而个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文化的角色。正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有个性才有魅力和存在的价值。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源流和文化传统。这就注定了他们的背向和发展的异途。这和个人发展的走势有相似之处。

黄河周边的建都史实
答:西晋之后的北魏也建都于此,北魏的龙门石窟也是使洛阳一带昂首挺胸的文化瑰宝。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在洛阳另建新都。他的儿子隋炀帝则以洛阳为中心,修了一道南达杭州,北抵涿郡(北京)的大运河,一路烟波浩淼,长达2000余里,虽有劳民伤财之过,却也留下了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世上罕见的大...

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河西走廊,对中原王朝的意义何在?
答: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国运输商品之地,外来的商品与中国的商品都要经过此地,如果河西走廊被谁掌控的话就是说明谁的经济力量变得更为强大,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经济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影响军事力量的,所以河西走廊是古代必争的地方,对于古代的国家是十分重要的。河西走廊是中国...

西方文论的传统是什么?
答:这种特点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审美和文化心理。例如,在审美上,女性行为上讲究“笑不露齿”的含蓄美,文学艺术上,讲究含蓄美,重表现而不重再现。这和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如在美术上,讲究散点透视,讲究计白当黑,不讲究三维透视等等。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的差异,让中西方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性格和个性。具体在个体上,...

急急急!!!哲学与西方文论的关系
答:这种特点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审美和文化心理。例如,在审美上,女性行为上讲究“笑不露齿”的含蓄美,文学艺术上,讲究含蓄美,重表现而不重再现。这和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如在美术上,讲究散点透视,讲究计白当黑,不讲究三维透视等等。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的差异,让中西方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性格和个性。具体在个体上,...

地名小常识
答:2.哪些地名蕴含着文化知识 太多了! *** (圣地---藏语) 邯郸(邯郸学步) 浅谈中国地名 从猿到人,由野蛮到文明,造就了人类以语言、文字命名事物的禀性。 试看:天上地下,宏观微观,似乎找不到已被人类认识而没有名称的事物,连古代不可能涉足的月球也被富于想象的中国人虚拟出一座“广寒宫”。 人类把许多地理实体...

(16分)阅读下列材料: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
答:材料一中第一幅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中央官制与地方制度,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幅图所介绍的是雅典的一些民主机构,反映的是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制度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

八年级地理论文!《我眼中的中国》为题指数不得少于800。主要内容在下 ...
答: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我国第一艘无 人飞 船“神 州一号”发射成功,一直到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51枚金牌。这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正在告诉世界我们炎黄子孙...

外来文化对唐朝文化的影响
答:唐代的文化特质之一就是开放包容,从不盲目抗拒外来事物,这是一种基于实力的自信。唐朝对外交往十分频繁,不仅影响了政治和经济,也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了唐代对外交通的七条干道:“其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