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投稿:宫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意思: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诗人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

该诗句是宋代叶绍翁的作品《夜书所见》中的一句。


【原文】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宋代〕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作品出处】《靖逸小集》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

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是什么意思
答:[知道有儿童捉蟋蟀,篱笆旁有一盏明灯.]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④篱落:篱笆.[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

知有儿童挑促织全诗
答:夜书所见 朝代:宋朝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小学古诗,写景,思念,乡情 相关翻译 夜书所见译文及注释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挑”和“织”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注释:1.萧萧:风声。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3.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4.促织:俗称蟋蟀,...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一句诗是什么意思?
答:“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一句诗的意思是: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这句诗出自宋代叶绍翁《夜书所见》。原诗引用如下: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歌鉴赏如下:江上的秋风吹过...

《夜书所见》中 “知有儿童挑促织” 一句中“知”的含义?
答:“知”的意思是“忽然看到”。作者:宋·叶绍翁 原诗: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是什么意思?
答: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意思是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该句出自宋代叶绍翁《夜书所见》。《夜书所见》宋代 叶绍翁 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具体意思是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有儿童在捉蛐蛐儿,夜深了篱笆处还有一盏灯在亮着。挑:捉。促织:俗称 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篱落:篱笆。全诗为,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如下,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意思
答: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根据查询作业帮显示,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意思是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该诗句出自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绝句。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是什么意思?
答:出自宋 · 叶绍翁《夜书所见》。意思是:深夜看到远处篱笆边有一盏明亮的灯火,知道有儿童在捕捉蟋蟀。写的是诗人夜间所见的情景,两句意思倒装。“挑”是挑弄、引动的意思,是将草茎伸到蟋蟀洞中挑弄,把它引出洞,然后捕捉。"促织"就是蟋蟀。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意思是什么
答:意思是: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原文:夜书所见 叶绍翁〔宋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注释:萧萧:风声。客情: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