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规定一户一宅具体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相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一户一宅是指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如果申请第二处宅基地,土地管理部门不予批准。其中的“一户”,是根据户籍管理的户口来判定的,也就是说,如果在户口本上登记的是一家人,那么该户口本所登记的家庭就属于一户,该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当然,如果子女长大成人并已成家,如分户后不够居住则可以另行申请宅基地。“一宅”,是指村民一户所拥有的宅基地是一整块土地,而不是分布于村集体土地不同地方的两处土地。



一户一宅法律规定
答:宅基地一户只能申请一处,也就是说一户人只能申请一块宅基地,然后在该地块上建房,这就叫做一户一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什么叫一户一宅政策法规
答:法律分析:一户一宅政策针对的是农村村民的宅基地拥有量,规定每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这一政策的具体法律依据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中找到。该条款明确指出,农村村民每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该宅基地的面积必须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标准。在人均土地较少,难以...

“一户一宅政策”具体是指什么?
答:1、“一户一宅” 是对农村村民拥有宅基地处数的规定,具体法律条文为《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但该部法律并未对户应当如何界定予以明确规定。2、参照各地实际操作:“户”是指具有本村常住户口且...

什么是一户一宅原则
答:一户一宅原则:户指的是具有本村常住户口且享受集体资产分配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庭;宅指的是宅基地。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宅基地一户只能申请一处,也就是说一家人只能申请一块宅基地,然后在该地块上建房,这就叫做一户一宅.

一户一宅的认定标准是多少
答:一户一宅的认定标准如下:1、夫妻间分户的只能认定一户,离婚满三年以上的可以认定分户。2、户口未迁移的外嫁女和未达法定婚龄的子女不能与父母分户。3、丧偶(须出示已故配偶死亡证明)未再婚无子女的可以认定为一户。4、农户只有一个子女的,父母与子女共同申请,不得另行分户。5、农户有两个及...

一户一宅法律规定
答:一户一宅法律规定如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建造住宅和附属设施并对其进行占有和使用的权利,该权利作为物权法规定的用益物权类型之一,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家规定一户一宅怎么理解
答:5. 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原则。国家已出台措施,要求各地严格遵守“一户一宅”政策,禁止在耕地或多占宅基地建房。一些地方在实施该政策后,对宅基地审批变得更加严格。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在人均土地较少、无法...

什么是一户一宅原则
答:法律规定: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2条的规定,每户农村家庭仅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该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一户一宅的具体实施:实践中,“一户”的界定通常是指具备本村常住户口并有权享受集体资产分配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家庭。这意味着,每个家庭只能申请并获得一块...

一户一宅法律规定
答: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占有和使用的权利,属于物权法中的用益物权类型,对农民至关重要。《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农村村民每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这意味着,农村家庭不得拥有两处或更多宅基地,以防止土地浪费和不必要的资源分配问题。该立法...

农村一户一宅政策细则是什么
答: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包括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在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