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何解?

作者&投稿:英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就本人半生的蹉跎体验来说,老子的两句话,实在无上的至理名言。

这句话有二层含义:

第一层:为学是日益的,增长知识需要每天学习。为道是日损的,想获得人生终极大智慧,需要每天观心以去执。简而言之:为学要日益,为道要日损。

第二层:知识增加的同时,你的道行往往是损减的。简而言之:为学日益了,为道就损减了。

为学日益,是说你的知识在不断丰富,然而其结果往往是“为道日损”。

许多人在为“为学日益”辩解,种种圆融,那完全是在亵渎老子如此清晰明白的言句。

不少人把为学日益,解释成积累知识。把为道日损,解释成提炼出规律。所以,两者并不相违。这样的解释,自误且误人,自欺且欺人。

为道日损,损得是什么?损得就是执著,损得是知见。当然,如果要非常精确地说,用佛学的术语,叫做所知障。楞严经上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当然,精确地说,知识并不等于所知障,也就是说,所知本身不是障。

但是,站在凡夫的角度来说,也近乎可以说,所知即是障。因为,凡夫接触一件事物,认识一个人,学习一个知识,在形成某个认识的当下,这个认识也以某种势力保存了下来。也就是说,你学到任何一个东西,都会在当下形成一种潜在的认识势力。

这样的情形,世俗中称为第一印象效应,佛法中称为分别法执,还有更深层的俱生法执,此处不讨论。

这个第一印象效应,会有什么弊端?可以说,弊端大到天边去了!

我们的习惯性思维从何而来?就是从这第一印象效应中来。惯性思维,又称为思维陷阱,是阻碍人类创新的根本性障碍。

古今中外,多少有名的权威科学家,也免不了最后会站到习惯传统的一面,来打压所谓的新奇的异说,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玻尔兹曼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这些人都遭受过前辈们的指责。所以说,习惯性思维害死人,伟大如权威们,也免不了如此,更何况一般的芸芸百姓呢。

这个时代,是为学日益的时代,知识越来越多,弊端也越来越多。

其一、通才少了、没了。入主出奴者,多了。这个通,不是学得多、懂得多的通,而是打通的通,是融汇贯通的通。

其二、学得越多,反而是执著越重,我慢越高。学了很多,大多是两脚书柜,根本没有消化,谈何吸收?就像沦为笑谈的2020某省高考满分作文一样,满口人家听不懂的话,以显自己的高深莫测。

其三、以有涯之生追逐无涯之学,可见这是一条无望之路。

再来说说为道日损。

为道日损,这是一条返朴归真之路。

何者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在何处?道在每一个时间、空间点上。

为道,就是求道。日损,就是每天修行,减轻自己的执著。

如何才能做到日损?拿二幅图来说事。

先看图一。以此图来说明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诸位,上面中央是一件物事。大家能看到上图中央是什么物事吗?

这幅图揭示了一个有关人的认识的大秘密。你的认识、观念、知见,在形成之后,你会发现,想消解掉,非常难。

就比如这幅图中的物事,在找不到图中物之时,你一直苦苦寻求,图中物事何在?为什么我就没发现呢?

一旦你找到了,发现了,形成了知识。此时,你每次看这幅图,都会发现这么清晰明白的事物,豁然地就在图中,当时为什么就看不到呢?

最奇怪的是,你想回到没发现时的状态,没起认识时的状态,居然回不去了。

拿这个例子来说明,为何为学日益的同时,为道往往是损减。(这是开头所说的第二层含义)大家应该能明白了。反过来,对于“为道日损”,也就能明白其难度了。

在这幅图中,为道日损,是指回到没起知识时的状态。你发现,你失去了这个自由。你被这个知识束缚了、捆绑了。你不能随意切换、想看就看。想重获这种自由,需要做功夫,在佛道二教中,称为修行。

需要强调的是,为道日损,并不是指愚昧无知,而是保持高度的灵性,能够拥有随意切换的自由,佛法称之为消除执著。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些执著一层一层,如附体之物,与血肉相连,非常难以清除。

比如上图中,这里面有许多层的认知,一层比一层细微,一层比一层接近生命的真实。

第一层:图中央的雪茄烟。清除此认知,回到第二层。

第二层:图中的砖块。清除此认知,回到第三层。

第三层:图的颜色。清除此认知,回到第四层。

……

第N层:清除所知,回到能知的心识。

……

第∞ 层:回归到道,回归到无为。


图二,举这幅图是想说明,人的很多认知,根本就是错误的。

比如图二,A格与B格的颜色,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答案:是一样的!

这就是不可思议处。人的认知,很容易被环境左右,就如上图一样。上图是被圆柱的阴影所左右了,导致产生错觉,认为A格与B格有差异。还说明,要清除错觉,难度很高。

所以,在损之又损的过程中,要能减轻环境影响,乃至不被环境影响,这个需要下苦功夫,要有合适的方法手段才行。

为道日损,损去一份知见,就解放一分束缚,恢复一分灵性,获得一分自由。最终回归生命的真实。

何谓生命的真实?六祖慧能大师在彻悟时说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哪里知道啊!原来生命本来就是清净的、不生不灭的、圆满具足的、无动无摇的,能够生起世出世间的一切万法的啊!



哲学本身是对立面的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就能有所成就
实际人生有多少财富多大成就跟学习并无相关
在生活中每天的学习努力 是老百姓认为会越来越好的普遍认知 为学日益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一种自然状态 越是追求道的本身 越是每天放下很多 接近于空的状态 为道日损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答:为学日益[1],为道日损[2]。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3]天下常以无事[4],及其有事[5],不足以取天下。注释 [1]日益:日进,一天天长进。[2]损:减损。[3]取:取得。[4]无事:无为。[5]有事:有为,强迫的行为。译文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天增加,追求大“道”的...

为道日损什么意思啊??
答:意思是: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原文节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译文: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意思
答: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这首诗歌原文如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整首...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怎么理解
答: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学”是指知识或技术,具有有限性、易把握性和可传授性。“道”是指自然、天之道,也指世间一切正法、大学问,具有无限性、难以把握性和不可传授性。“益”是指增加、扩充、丰满、完善,即精益求精。“损”乃...

为道日损,为学日进?
答:语出老子的《道德经》译文:"为学"旨在每天增进知见;"为道"重在日渐减损执著.减损再减损,直到无所造作,无所执著的境地.无所造作,无所执著,便能无入不自得,自然而为.顺着自然常道,安宁无事,便能得到天下;若是扰民,那便无法得到天下.关于《道德经》的解释有很多种,仅提供此一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感悟
答: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四十八章中讲了这样一段话,原文是: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其中的.益:作“增加”讲;.损:作“减少”讲;.取:在这里是“管理”的意思。这段话译成现代文是: 追求学问的人,只是一天比...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意思
答: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道德经经典名句: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老子喜欢用水来比喻上德者的品格,水最显著的特征就...

老子道德经中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请问益的是什么,损的又是...
答:第四十八章 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亡为,亡为而无不为。取天下恒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注释:损:与“益”相对,减少。亡,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入到隐蔽处。译文:做学问每日曾益,为道每日而损。损之又损,...

“无为而至,及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了。一、出处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二、原文节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三、原文节选译文 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私妄减少再减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