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简略一点的

作者&投稿:隐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简略一点的?~

1.鲁班发明刨子的故事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

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

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2、镜子的发明

那个时候,各个部落流行抢婚,就是看谁长得漂亮,就把谁抢回来做老婆。黄帝上任后,担心这样抢来抢去,部落之间会出现内乱,就决定想法终止这个习俗。

于是,黄帝专门挑选了面貌丑陋无比,却品德贤淑、性情温柔的丑女为妻,并给她封号嫫母。在黄帝的带领下,部落里“抢婚”的习俗,慢慢地消失了。

嫫母成了黄帝的妻子后,非常贤德,非常勤劳。有一回,她和族人一起去山上挖石板。当时,太阳正当中午,阳光普射,嫫母突然发现石头堆里有一块明光闪闪的石片。

她拿起一看,看到了自己丑陋的面孔,她吓着了,赶紧藏起来,带回宫,还不敢对人说,只是趁没人的时候偷偷地看。后来,她看到石片凹凸不平,自己面孔怪模怪样,就找来工具把石片全部磨平了。这样一来,她的样子是清晰多了,可却还是一样的丑。她心想:看来我丑是不能怪石片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以后,嫫母经常趁人不注意的时候,照着石片,收拾打扮自己。有一回,她正在照石片的时候,黄帝回来了,发现了嫫母的秘密。嫫母把前因后果从头至尾向黄帝诉说了一遍,请求黄帝的原谅。黄帝听了,哈哈大笑:你没有错,这是你的一大发现,你立了功!就这样,人类使用镜子的历史开始了。

5月24日 19:28 四大发明——指南针

指南针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页献。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左图是恋挂型指车针复原模型。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来制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国时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样子像一只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时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 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记载了它的形状和用法。(鬼谷子?谋篇)里还谈到郑国人到远处去采玉,就带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车的发明亦谁一步把这种仪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右图为指南车模型,下图分别为指南鱼想象图及司南模型。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


抌括对指南针放置方法也作过详细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作了比较:一,水浮法。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于具体方法,沉括没有说明。到北宋晚期,药物学家寇宗奭的(本草衍义?磁石条)才有介绍,原来是在指南针上穿上灯心草,就可以把针浮起。水浮法的缺点是磁针会随水摇荡不定。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可以灵活运转,但缺点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碗口边绿上,也可以旋转自如,但同样易掉落。四,悬丝法。取一根新棉丝,用一点蜡黏在磁针中央,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即可指示方向。比较之下,沉括认为这个方法最为理想。右图为沉括指南针的四种试验复原设计。

指南针在公元十一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页献,是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据考证,公元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四大发明——造纸术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因为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强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 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术的要求,但是由于典籍流失,实际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记载,无从考知,但大概是先张布或网撕破或剪断,然后放在水里浸渍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加以舂捣,才能做成纸浆。用树皮做纸张,困难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后部舂捣外,中间还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浆之类的促烂剂。下图是中国古代造纸工程之(抵压帘覆)及(干焙火烘)。

四大发明——火药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左图为元代铜火铳。
它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就是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吊线点燃后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戢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戢争中颢示了前所未有威力。右图为南未突火枪。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左图为北未火药箭。


四大发明—印刷术



印章、拓印、印染与雕版印刷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的铜印。

  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13.5×13.5)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

佛教徒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

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刻石的发明,历史很早。初唐在今陕西凤翔发现了十个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秦国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东汉以后,石碑盛行。汉灵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树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共20.9万字,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宽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后来特别是魏晋六朝时,有人趁看管不严或无人看管时,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自用或出售。结果使其广为流传。

古人发现在石碑上盖一张微微湿润的纸,用软槌轻打,使纸陷入碑面文字凹下处,待纸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纸上轻轻拍打,纸面上就会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样的字迹。这样的方法比手抄简便、可靠。于是拓印就出现了。

  拓片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印染技术对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国的印花板有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两件印花纱就是用凸纹板印的。这种技术可能早于秦汉,而上溯至战国。纸发明后,这种技术就可能用于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纸,把染料改成墨,印出来的东西,就成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镂空板纸印的佛像。

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1、鲁班发明刨子的故事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

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2、鲁班发明墨斗的故事

鲁班创造了木匠划线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亲裁衣服时,用一个粉袋划,受到启发的结果。

墨斗刚做好时,鲁班每次弹线,都得请母亲帮忙,捏住墨线的一头。有时,母亲正在做衣服或煮饭,也不得不放下,赶来帮忙。

有一天,鲁班母亲对他说:“你做个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着墨线了吗?”鲁班一听,对呀!他很快做成了一个。从此,一个人就可以弹墨线了。直到现在,木工师傅们还把这个小勾子叫“班母”。

3、蔡伦造纸的故事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

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  ,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

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4、戴梓发明连珠铳的故事

戴梓发明了一种名叫“连珠火铳”的武器,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

但是戴梓并没有将“连珠铳”献给军营,而是“藏器于家”。原因据说是被一个梦给吓怕了。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戴梓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人斥责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将此器献上使其“流布人间”,你的子孙后代将没有活人了。

5、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雕版印刷术”。 

毕升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方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

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称毕升是印刷史上的伟大革命家。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发明活字版的经过,除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的记载外,还找不到第二个文献资料。

沈括只说他是个布衣,籍贯及生平一点都没有交代。所谓布衣,从字面理解就是没有作过官的普通老百姓。关于毕升的职业,以前曾有人作过各种推猜,但最为可靠的说法,毕升应当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

因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活字版的发明者。由于毕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升才发明了活字版。



5月24日 19:28 四大发明——指南针

指南针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页献。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左图是恋挂型指车针复原模型。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来制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国时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样子像一只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时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 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记载了它的形状和用法。(鬼谷子?谋篇)里还谈到郑国人到远处去采玉,就带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车的发明亦谁一步把这种仪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右图为指南车模型,下图分别为指南鱼想象图及司南模型。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

抌括对指南针放置方法也作过详细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作了比较:一,水浮法。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于具体方法,沉括没有说明。到北宋晚期,药物学家寇宗奭的(本草衍义?磁石条)才有介绍,原来是在指南针上穿上灯心草,就可以把针浮起。水浮法的缺点是磁针会随水摇荡不定。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可以灵活运转,但缺点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碗口边绿上,也可以旋转自如,但同样易掉落。四,悬丝法。取一根新棉丝,用一点蜡黏在磁针中央,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即可指示方向。比较之下,沉括认为这个方法最为理想。右图为沉括指南针的四种试验复原设计。

指南针在公元十一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页献,是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据考证,公元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四大发明——造纸术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因为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强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 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术的要求,但是由于典籍流失,实际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记载,无从考知,但大概是先张布或网撕破或剪断,然后放在水里浸渍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加以舂捣,才能做成纸浆。用树皮做纸张,困难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后部舂捣外,中间还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浆之类的促烂剂。下图是中国古代造纸工程之(抵压帘覆)及(干焙火烘)。

四大发明——火药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左图为元代铜火铳。
它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就是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九国志?郑璠传>。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吊线点燃后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戢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戢争中颢示了前所未有威力。右图为南未突火枪。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左图为北未火药箭。

四大发明—印刷术

印章、拓印、印染与雕版印刷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的铜印。

  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13.5×13.5)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

佛教徒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

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刻石的发明,历史很早。初唐在今陕西凤翔发现了十个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秦国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东汉以后,石碑盛行。汉灵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树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共20.9万字,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宽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后来特别是魏晋六朝时,有人趁看管不严或无人看管时,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自用或出售。结果使其广为流传。

古人发现在石碑上盖一张微微湿润的纸,用软槌轻打,使纸陷入碑面文字凹下处,待纸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纸上轻轻拍打,纸面上就会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样的字迹。这样的方法比手抄简便、可靠。于是拓印就出现了。

  拓片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印染技术对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国的印花板有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两件印花纱就是用凸纹板印的。这种技术可能早于秦汉,而上溯至战国。纸发明后,这种技术就可能用于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纸,把染料改成墨,印出来的东西,就成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镂空板纸印的佛像。

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1、鲁班发明刨子的故事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
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2、鲁班发明墨斗的故事
鲁班创造了木匠划线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亲裁衣服时,用一个粉袋划,受到启发的结果。
墨斗刚做好时,鲁班每次弹线,都得请母亲帮忙,捏住墨线的一头。有时,母亲正在做衣服或煮饭,也不得不放下,赶来帮忙。
有一天,鲁班母亲对他说:“你做个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着墨线了吗?”鲁班一听,对呀!他很快做成了一个。从此,一个人就可以弹墨线了。直到现在,木工师傅们还把这个小勾子叫“班母”。
3、蔡伦造纸的故事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
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 ,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
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4、戴梓发明连珠铳的故事
戴梓发明了一种名叫“连珠火铳”的武器,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

、鲁班发明刨子的故事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
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2、鲁班发明墨斗的故事
鲁班创造了木匠划线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亲裁衣服时,用一个粉袋划,受到启发的结果。
墨斗刚做好时,鲁班每次弹线,都得请母亲帮忙,捏住墨线的一头。有时,母亲正在做衣服或煮饭,也不得不放下,赶来帮忙。
有一天,鲁班母亲对他说:“你做个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着墨线了吗?”鲁班一听,对呀!他很快做成了一个。从此,一个人就可以弹墨线了。直到现在,木工师傅们还把这个小勾子叫“班母”。
3、蔡伦造纸的故事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
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 ,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
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4、戴梓发明连珠铳的故事
戴梓发明了一种名叫“连珠火铳”的武器,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雕版印刷术”。

毕升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方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

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称毕升是印刷史上的伟大革命家。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发明活字版的经过,除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的记载外,还找不到第二个文献资料。

沈括只说他是个布衣,籍贯及生平一点都没有交代。所谓布衣,从字面理解就是没有作过官的普通老百姓。关于毕升的职业,以前曾有人作过各种推猜,但最为可靠的说法,毕升应当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

因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活字版的发明者。由于毕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升才发明了活字版。

有关发明创造的故事50字
答:有关发明创造的故事:一、竹简书 春秋末年,人们开始使用竹简。人们把竹简削成一块一块的,然后用绳子串起来,再把字写在这些竹板上,就成了最初的书。据记载,西汉时,东方朔曾写了一封信给汉武帝,用了3000多块竹简,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能勉强把它举起来。而汉武帝读这封信则足足花了两个...

中国科学家的50字小故事
答:牛顿的故事 有一天傍晚,沉思中的牛顿下意识地向后院的苹果园走去。园子里,苹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苹果,空气中充满着沁人心脾的果香,对此,牛顿全然不觉。突然, “ 吧嗒 ” 一声,树上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被风吹落在地上。牛顿的思路一跳:咦!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掉?难道是地球的引力在吸引着它?

有关发明创造的故事
答:中国袁隆平--杂交水稻 俄科学家发明隐身衣 据悉,奥莱格·加多姆斯基教授是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立大学量子和光电子学系的一名知名教授,在过去许多年中,加多姆斯基教授一直在进行着黄金纳米粒子的实验研究。通过多年的研究,加多姆斯基教授发现,一个物体只要覆盖上一种由黄金胶体粒子制造的“特殊外衣”,...

名人简易小发明,简短些,急急急!谢谢!
答: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童弟周刻苦学习的故事.在开始...

关于发明创造有哪些名人故事?
答:结果发现摆动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当线长时摆动慢,当线短时摆动快。后来人们根据伽利略的发现,制成了时钟。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做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姓输,名班...

中国科学家的发明小故事
答:故事说,鲁班想雕刻一只凤凰,还没有雕成,就受到别人的讥笑,但是他没有因此而停止工作,反而更加努力,终于刻出了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的凤凰。那些曾经讥笑过他的人,终于不得不佩服鲁班的高超技艺和顽强努力的精神。二千四百多年来,人们世世代代传颂着鲁班发明创造的故事。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热爱和...

古代名人创新故事
答: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

中国有哪些古代创造发明的故事呢?
答:中国古代17个发明创造: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纺车、铸铁术、地动仪、瓷器、算盘、记谱法、墨水、豆腐、走马灯、水力风箱、桨轮船、火柴、纸币。1、造纸术: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发明造纸术。2、指南针: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指南针。3、火药:中国于公元850年发明火药。4、...

关于中国发明的名人事例?
答:如果要举一个中国发明的名人的例子,那么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毕生发明了造纸术,而且他这个造纸术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先进的。

名人故事30字发明家
答:”不要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要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只花一分钱,也是昂贵的。发明家的故事30字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名人小故事30字的1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