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改革主要内容 有什么影响

作者&投稿:牧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阅读历史我们可以吸收其中的经验教训。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找到不足,学习长处,丰富自身。下面介绍的是张居正改革主要内容,仅供参考。

张居正改革主要内容

在内政方面,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擢选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整顿了邮传和铨政,其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在经济方面,张居正的成绩最为突出。他任用潘季驯督修黄河,使黄河不再南流入淮,于是“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而漕河也可直达北京。“一条鞭法”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重大变革。

张居正改革的影响

一,对于明朝而言,短时间内收到了成效,客观上延续了几十年的王朝生命。

1、促进明朝的经济恢复:一条鞭法查出大量隐瞒的土地、大大增加了纳税的土地量、改变赋税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农商并重、减轻商税、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严格控制政府庞杂的支出等经济政策减少了皇室的耗费和国防费用的支出。

2、考成法整顿吏治,大胆任用新人,大力整顿了积弊已久的庸官冗员。为后来推行其一系列社会改革计划,并取得卓著的政绩奠定基础。

3、维护了领土完整,加强国防力量,巩固边防,修睦民族关系,为后来袁崇焕防御清朝的进攻打下了基础。陆续在北方及辽东地区采取了整饬边屯,命置将领,操练边军,筑墙立敦等一系列军事防御措施,逐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二,对后代的政治制度有借鉴意义:

经济:一条鞭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税制改革,它上承唐代“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堪称中国赋税史上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政治:考成法用行政监督赋税的缴纳,做到了“公私积贮,颇有盈余”从而稳定了国家的经济和财政税收。张居正用考成法来逐步有效的解决了腐败问题,为后世的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对当前的打击腐败问题也有借鉴意义。

改革思想:张居正和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两大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施行新法,在罢相后,新法长期得不到认可。张居正通过遵守祖训为名减轻变革阻力,在神宗以后,其变革就得到了后人的认可。

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男,汉族,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隆庆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代高拱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死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