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线 抗干扰原理

作者&投稿:氐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双绞线抗干扰原理是什么?有谁说一下?~

双绞线分为屏蔽双绞线(ShieldedTwistedPair,STP)与非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TwistedPair,UTP)。屏蔽双绞线在双绞线与外层绝缘封套之间有一个金属层蔽层。屏蔽层可减少辐射,防止信息被窃听,也可阻止外部电磁干扰的进入,使屏蔽双绞线比同类的非屏蔽双绞线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非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TwistedPair,缩写UTP)是一种数据传输线,由四对不同颜色的传输线所组成,广泛用于以太网路和电话线中。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最早在1881年被用于贝尔发明的电话系统中。1900年美国的电话线网络亦主要由UTP所组成,由电话公司所拥有。屏蔽双绞线价格:5元非屏蔽双绞线价格:12元价格来源网络,请自行核实!望采纳。

目前,在以太网中大量使用双绞线作为主要传输介质。双绞线(TP)是一种常用做电信电缆的铜导线。由于铜是非常好的导体,所以它对电磁信号无任何限制。当两根非常接近的铜线都在传导电信号时,就会出现一定的电磁干扰,这种干扰称作串扰。此外,电磁现象无所不在,这便导致TP传输或接收到了一些从其它地方传来干扰信号。如果把电极相反的一根铜线相互绞在一起,可以减少串扰以及信号放射程度,每一根缠绕着的导线在导电时,发出的电磁幅射被绞合的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磁辐射所抵消,随着单位长度电缆中所缠绕的线的对数的增加,防止串饶的能力也增加。
双绞线由两根22~26号绝缘铜线相互缠绕而成。而一对或多对双绞线安置在一 个套桶中时,便形成了双绞线电缆。有两种类型的TP电缆: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UTP,unshielded twisted-pair)和屏蔽双绞线电缆(STP,shielded twisted-pair)。

  网线抗干扰的原理:假如两条信号线都受到了同样(同 相、等幅)的干扰信号,由于接受端对接受的两条线的信号作减法运算,因此干 扰信号被 基本抵消,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两条信号线受到的干扰信号尽量是同相、 等幅的呢?办法之一那就要将两根线扭在一起,按照电磁学的原理分析出:可以 近似地认为两 条信号线受到的干扰信号是同相、等幅的。 两条线交在一起后, 既会抵抗外界的干扰也会防止自己去干扰别人。一般常用的就是双绞线。 大多数局域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作为布线的 传输介质来组网,网线由一定距离长的双绞线与 RJ45 头组成。双绞线由 8 根不同 颜色的线分成 4 对绞合在一起,成队扭绞的作用是尽可能 减少电磁辐射与外部 电磁干扰的影响, 双绞线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 。
  网线传递的是差分的信号,一正一负,网线统一按一个方向扭绞,跟顺时针逆时针没有关系。差分方式传输,就是发送端在两条信号线上 传输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电信号,接收端对接受的两条线信号作减法运算,这样 获得 幅值翻倍的信号。

双绞线采用了一对互相绝缘的金属导线互相绞合的方式来抵御一部分外界电磁波干扰。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以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双绞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双绞线一般由两根22-26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实际使用时,双绞线是由多对双绞线一起包在一个绝缘电缆套管里的。典型的双绞线有四对的,也有更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电缆套管里的。这些我们称之为双绞线电缆。在双绞线电缆(也称双扭线电缆)内,不同线对具有不同的扭绞长度,一般地说,扭绞长度在38.1cm至14cm内,按逆时针方向扭绞。相临线对的扭绞长度在12.7cm以上,一般扭线的越密其抗干扰能力就越强,

T568A标准和T568B标准网线抗干扰原理
2007-12-25 19:50
在买了两个交换机准备重新布置一下实验室的网络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以前好多网线的网头作的很不规范,既不是T568A标准也不是T568B标准,我说怎么以前实验室的网速有时候要比人家慢呢,于是气愤以前师兄师姐留下的烂摊子之外,便动手重新做了一下网头,不觉有一个问题在心头—为什么网线非要那样排序呢,信号传输的原理又是怎样?不那么排不也能通信吗? 所以做好这些网头,带着这些问题,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终于弄明了这些疑问.

目前局域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输介质就是双绞线了,它的种类很多,分类标准也很多。

它因两条线绞在一起而得名。当前电话线里用的是两对的双绞线,一般局域网中用的是四对的双绞线,还有25对的线,一般用于电信通讯大对数线缆。按信噪比和频率分类,有3、4、5、超5、6、7等很多类,我们普遍用的是超5类的线,6和7类的用的很少。

在组建局域网的时候,我们的双绞线的排序规则有两类,一种是T568A一种是T568B,分别的顺序是:

T568A线序
   1  2   3   4  5   6   7  8
  绿白 绿 橙白 蓝 蓝白 橙 棕白 棕
  T568B线序
   1  2   3   4  5   6   7  8
  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

那么为什么非要这么排列呢?以T568A为例,在数据传输时,我们用的是1 2 3 6根线(规定双工方式下本地的1、2两脚为信号发送端,3、6两脚为信号接收端),也就是两对线, 它们按照一定的比率绞在一起,起到了屏蔽在数据传输中电子特性带来的电磁干扰,原理是:两条线(一对)受干扰的程度基本一样,终端收到信号后做减法取得的信号量和未受干扰的一样,从而达到了屏蔽干扰的目的,这就是差分方式传输。

568A和568B两者有何区别呢?后者是前者的升级和完善,但是后者还处于草案阶段,包含永久链路的定义和六类标准。另外在综合布线的施工中,有着568A和568B两种不同的打线方式,两种方式对性能没有影响,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在一个工程中只能使用一种打线方式。

附:差分方式传输,就是发送端在两条信号线上传输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电信号,接收端对接受的两条线信号作减法运算,这样获得幅值翻倍的信号。其抗干扰的原理是:假如两条信号线都受到了同样(同相、等幅)的干扰信号,由于接受端对接受的两条线的信号作减法运算,因此干扰信号被 基本抵消,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两条信号线受到的干扰信号尽量是同相、等幅的呢?办法之一那就要将两根线扭在一起,按照电磁学的原理分析出:可以近似地认为两条信号线受到的干扰信号是同相、等幅的。 两条线交在一起后,既会抵抗外界的干扰也会防止自己去干扰别人。一般常用的就是双绞线。

网线传递的是差分的信号,一正一负,顺时针逆时针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