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文言文对比阅读题类文

作者&投稿:彘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选文与论语十二章比较内容有什么不同

前面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智也。’”,这两段内容《论语十二章》也有选取,后面的三段内容《论语十二章》就没有选取了。

但最后一则“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段话可以说是对《论语十二章》选取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后半部分的一个解释。机械地学习所谓知识,自己不去思考,只能陷入形而上学之中,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正确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而只有思考,不去不断进行学习,也是很难有质的进步的。

2. 选文与论语十二章相比较 内容有何异同

前面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智也。’”,这两段内容《论语十二章》也有选取,后面的三段内容《论语十二章》就没有选取了。

但最后一则“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段话可以说是对《论语十二章》选取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后半部分的一个解释。机械地学习所谓知识,自己不去思考,只能陷入形而上学之中,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正确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而只有思考,不去不断进行学习,也是很难有质的进步的。

3. 论语十二章相关的课外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相关?论语八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 选文与论语12章相比较,内容有何不同

论语十二章讲了三个方面。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

1【方法】

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3【修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 论语十二章的文言文六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成语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词类活用传是动词作名词故是形容词作名词古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5.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6.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悦,高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 通 又. 固定句型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

6. 阅读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完成练习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

略2。略3。

(1)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2)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4。

B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意对即可)7。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择善而从 1。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词语的字音的,只要日常学习中多记忆,多查字典,多积累,尤其是多音字和不常见字的读音更要注意。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抓住“好”“乐”“谋” “忠” “信”“传”关键词。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对文学常识记忆的考查,日常学习中对重要作家作品要加强记忆。

选项B是错误的,“《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应改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5。

试题分析:这其实是一道对文章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的题型你,因为都是课内文言文,老师带着大家已经逐字逐句的分析讲解了,相信学生对这种简单的理解应该把握的比较好。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6。

试题分析:这道题谈所受到的启示。启示指的是蕴含在问题或现象中的经验和教训。

正确的是正面经验,不正确的是反面教训。因此,启示型分析应遵循这样的作答步骤,即先找出经验教训,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普遍适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可行措施。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7。 试题分析:因为是课内文言文,老师讲课时已经将成语总结出啦,考生只要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论语》十二章 的文言文六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 《《论语》十二章 》理解填空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练习

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练习 :

1·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说”通“悦”,愉快。

(2)“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2·解释下面古今异义的词语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 古义:几个。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3)有朋自远方来。(朋)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4)为人谋而不忠乎。(忠)古义:做事尽心竭力。今义:忠诚。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书信,相信。 (6)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7)饭疏食饮水。(水)古义:泛指冷水。今义:冷水喝热水的统称。

3·解释本文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词,时常,时时。

(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词。

(3).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4).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与体会。

4·古诗默写

古诗文默写:

(1)、子曰: —— ,不亦说乎? —— ,不亦乐乎? —— ,不亦君子乎?

(2)、《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做人要不断反省其中就有这么一则:吾日三省吾身: ——? ——? ——?

(3)、学习要经常巩固,这样才能有所长进,《论语十二章》中就有这样一句说得很好:子曰: —— ,可以为师矣。

(4)、《论语十二章》中强调我们学习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 ——,—— 。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 ,五十知命, —— ,——不逾矩。(《论语十二章》)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 。”

(7)、《论语十二章》中说到:“ ——, —— 。”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求教。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

(9)、子曰:“贤哉,回也! ——, ——,在陋巷, ——, —— 。贤哉,回也!”

(10)、子曰:“ ——, ——,乐亦在其中矣。 ——, ——。”

(13)、子曰:“ —— , —— ,仁在其中矣。”

答案:

(1)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5·选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从心所欲 温故知新 不堪其忧 不改其乐 曲肱而枕 与我浮云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不舍昼夜 三军夺帅 匹夫夺志 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

10. (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论语》..

11。

(2分)答案:(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12。 (4分)(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13。

( 3分)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14。 (3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山市文言文朗读
答:10、《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

论语十二章讲了什么内容
答:学习论语的方法:1、理解记忆法:论语是一部深奥的哲学经典,只有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智慧,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记忆,通过阅读注释和相关书籍,理解每一句话的内涵和意义,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概括出来,加深记忆。2、对比学习法:论语虽然是一部古代经典,但其...

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
答:《陈涉世家》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题(一)【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5. 人教版语文七至九年级古文篇目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求中考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篇目(10篇以上)
答:应该有悬赏啊

陋室铭的对比文言文
答:9、“说”和“铭”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的含文体标志的文言文题目:序,记,赋 10、...《陋室铭》《孔子家语》比较阅读答案 11.简答题。 (4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

作文,读论语十二章有感怎么写,急!!!
答:….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开始理解父母为了我们,去打工挣钱供我们上学,我们是否应该去好好学习,以此来报答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呢?我们现在还小,爸爸妈妈不是要我们去养他们,只要我们听话,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很安慰的了。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母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

初中孔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孔子世家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 小题1:A小题2:D小题3:B小题4:A小题5: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有司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小题1:A项中“...

中考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4、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

写古人与今人对比的文言文
答:《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五、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

初中九下文言文对比阅读
答:看了一下你说的文言文,九上,《口技表演》写人的技艺高超,《岳阳楼记》写了作者的胸襟和政治抱负,《游岳阳记》我没学过,貌似游记和悲惨的政治遭遇?《醉翁亭记》借山水之乐排遣忧愁,九下,《隆中对》写求贤若渴,《周处》写人,《出师表》孔明鞠躬尽瘁,《桃花源记》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