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问题?

作者&投稿:父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学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问题?~

放在A市人才方便,没有影响转正定级
一般户口和档案一起走,最好放在一起。人才的只是集体户,也受限购令影响
人事代理也是放人才

你的困惑有相当的代表性。
1、如果你确认毕业后到这家酒厂工作,你的档案肯定是要转到这家单位的,户口则不一定。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有档案管理权限的是国企(其他单位根本不重视),现在不讲究这个了。但可以将档案转到酒厂所在地政府的人才中心进行托管。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防止单位管理不善而丢失,也可以在以后工作流动时掌握主动权(至少单位扣不了你的档案)。户口转不转各地规定并不统一,有的必须档案户口一起转,有的可以分开转。具体如何,可到酒厂所在地人才中心咨询。
2、如果你只是为应付学校而签订三方协议,真正的工作单位并没有落实,此事就另当别论。涉及到一旦找到工作单位,面临解约、重签、改派等繁琐手续。从你提供的情况看,导员说发放地址可以全空,也只是尽快让你将协议送回学校,属于第二种可能性较大。
欢迎追问,有问题可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同志请教,不要相信网上的片言只语。

把相关的东西都跟你说一下吧,免的有什么遗漏。
大学毕业后的一年最为关键, 这一年是对其人生的基本规划最为重要的一年,原因涉及三 项:《就业协议书》、《报到证》(派遣证)、国家干部身份。
(一)为什么毕业前要签《就业协议书》呢?很多毕业生朋友,都认为《就业协议书》签订,就是为了学校方便统计就业率的。但其实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学校办理该毕业生报到、接转行政、档案转出、户口关系的依据。
(二)说到就业协议,必须提到的就是《报到证》与国家干部身份。就业协议作为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的一个根据,同时也是学校报到证发放的一个证明。只有毕业生签署了就业协议,拿回学校,学校才会将报到证发给你,而你拿着报到证到你工作的单位报到,就此开始计算工龄,而你也就拥有了干部身份。
(三)《报到证》:《报到证》分上下两联(内容相同),上联(蓝色)由校就业指导中心寄发给毕业生,下联(白色)则放入学生档案内(人事档案属国家机密,不允许个人持有。如果你的用人单位拥有档案管理资格那你的档案就放在单位;如果没有,那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类的档案保存处。若你没签就业协议书,那你的档案就直接打回原籍)。而《报到证》则交由你手自行保管,要保管好。
(四)国家干部身份:在中国社会体系中,公民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部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如果没有留住干部身份,可以说大学就是白念,而只是个有学士学位的工人,根本没有改变你自己的身份。国家干部身份靠什么来认定?靠就业协议,靠《报到证》。
(五)职称评定。其中也涉及到关键一年的具体事宜。 毕业生持《报到证》到单位上岗后,必须要经过一年的见习期(国家规定)。见习期满后, 本人必须记得要签《毕业生见习期考核鉴定表》,这是你转正的鉴定表(从此你就拿正常工 资了),说明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了(见习期需要在同一单位完成,也就是你的就业协议、报到证以及你的转正证明表,这三个上面盖的要是同一单位的章,否则视为无效)。紧接着要记得填写《国家统一分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认定表》,也就是初级职称评定表(这些事要你自己留心,没有人会提醒你去做的,表要到人事部网站下载)。在你初级职称评完四年后,也就是你工作的第五年,你可以申请评定中级职称。再五年后,也就是工作第十年,评定高级职称(具体可上网查)。这样你一辈子的职称就基本评定完了,所以有些幸运的人 10 年就可以当上“高级工程师”。什么人能评定职称呢?有干部身份的人。《就业协议》 的签署是没有限制的,与任何公司或单位签都可以,不一定要国企或事业单位,否则每年那 么多大学生就业,还不 80%都要丢了干部身份。但要保证一点,就算是三个人的小公司也能签,但不要在一年内倒闭,否则你就没有人给你签转正了,切记切记。又有人说了,我想考研,我明年要考,我就不签三方了(其它情况也一样),随便找个活干干,挣点钱完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记住,不论任何时候,别放弃你的身份!如果你要考研,那么你属于在职考研一类,我们举例说一下。假如你考上了:你6月大学毕业,7月到单位报到。第二年7月,你转正,初级职称评定。研究生9月入学。当你研究生入学时,哥们已经是有身份的人了,3年研究生读完,哥们出来直接拿正常工资了(进私企),没有见习期一说了(研究生毕业也有 3 个月的见习期)。如果你进国企或事业单位,那么研究生 3 年算工龄(我不知道私企是不是, 但国企或事业单位绝对是)你出来就可以评中级职称了,哥们又赚了一大笔。所以你说你该不该保你的干部身份?假如你没考上:没考上更简单,直接继续工作,回头等着评中级,没差什么。
(六)户口。一般来讲,毕业生户口有五种去向:1、工作单位有户籍管理的条件(比如政府部门、高等学校);2、就业地的人才交流中心;3、代理托管挂靠;4、未曾办理,一年后学校给予打回原籍;5、任逍遥,不知所终。 工作单位可以接管户口那最好,工作单位不能接管户口的时候,按照往常来说,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放到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因为这是官方的说法。但是有个限制条件,人才交流中心的集体户口是属于临时户口,有两年的限期,毕业超过两年就不能继续托管了。而且户口跟档案是一体的,不能单独提出来。还有就是放到代理托管挂靠户口。有些公司的集体户口是城镇常住户口,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比如买限价房什么的;其次,这个户口没有限期,是永久性的;再次,我们可以户档分离,户口档案可以分开提取,方便使用;可以进行户口夫妻投靠、子女投靠、父母投靠。你一个人拥有这个户口,全家人都可以投靠。有的人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户口打回原籍,如果遇上不负责任的管理员,恐怕 就成了“黑户”。
(七)档案。 档案原则上来讲分为三种:学籍档案、人事档案和工人档案。学籍档案记录一个人的读 书生涯,记载着他何年何月在哪里读书,受过何等处分何等表扬,一些测评表格、成绩单等 归教育局管理。人事档案则是在学籍档案中加入了派遣证、履历表、转正定级材料、婚姻变更材料、出国材料、劳动合同等,归人事局管理。工人档案则是指没有经过转正定级,没有 获得干部身份的工人,归劳动局管理。毕业生毕业后,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道证,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这份档案才转成人事档案(这期间档案在工作单位或者人才交流中心或者挂靠在代理托管机构);如果毕业生毕业 后未办理相关手续,那么在一年派遣期后(211 工程学校是两年),其学籍档案过期,将被打回原籍,进入劳动局,转变为工人档案(这期间档案在劳动局)。如果你的档案不行由人事局转为劳动局管理,那么很遗憾的告诉你,你失去了你这么多年读书得到的唯一社会凭 证——干部身份。有人说我有毕业证,证明我受过高等教育,可是你没有干部身份,你就是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即使退休了,你的退休金也比有干部身份的人的要少很多。
(八)干部身份。在告诉大家干部身份是什么东西之前, 我首先要阐明一下,干部身份如果失去了,无法补办,保质期一过,永久丢失。在中国社会体系中,公民分三中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局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干部归人事局管理。通过向劳动部门申请办理招工(就业)手续后具备工人身份,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手续后具备干部身份,国家统 一招收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执行一年见习期考核合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也具备干部身份。(注:如果两年择业期内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指标自动作废)注: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办理将“学籍档案”转变成“人事档案”后才有资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国家规定,大中专毕业生毕业(以报到证人事部门签署日期为准)一年后,即可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批准转正定级;本科毕业生毕业工作一年(以报到日期计)、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工作满三年可申报初级职称, 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办理。 转正定级之后,就确定了干部身份。
(九)干部身份的作用:1、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的基本条件。公务员政审材料有一条明确规定要有 干部身份(应届毕业生考公务员的除外)。2、单位之间,城市之间人才流动的必备条件之一。比如北京现在的落户政策基本就是人才 引进,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干部身份。只有有干部身份,才能说是干部调动。3、 拥有干部身份才能够评职称。在我国,无论各行各业都会有职称评定,而且相信任何单 位都希望有那些有职称的人来工作, 就算你工作的单位没有职称评定一说, 那想你如果是高 级工程师,你拿的钱也绝对比别人多,因为这是国家规定,国家规定拥有职称的人的基本工 资,比如一个高级工程师的基本工资不得低于年薪 5W(举例,不代表国家规定)。4、提干的基本材料。就是说如果你要被提升干部,就必须拥有干部身份。5、 计算干部工龄的起始点,工龄从拥有干部身份开始计算。(工龄关系着你的职称评定、 社会保险等) 6、 拥有干部身份养老保险拿的钱数多 (干部 100%, 工人 60%-80%)。 有人说, 我不考公务员, 不想进事业单位,我就挣钱行了吧。这又牵扯到职称问题了,一个拥有职称的人,哪怕是个低级职称,他的工资比同水平没有职称的人的工资水平就高一个级别; 有人说,我暂时想考研,等研究生毕业后再想工作的事。假如你今年7月份毕业,你在6月份跟一个代理公司(或者找关系,你爸的朋友的公司什么的)签订了三方协议,档案被发到这家代理公司。等到九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需要档案,就去让这家公司发送你的档案到学校(你算作是在职考研,与应届生考研没什么区别)。一年后,找签三方的那个公司给做转正定级,确定干 部身份。三年后你毕业,实际已经拥有 2 年的工龄了。工龄这个东西很重要,首先必须拥有 干部身份(工作一年)才能评定初级职称,工龄 4 年(工作五年),可以评中级职称,工龄 9 年(工作 10 年),可以评高级职称。至于那些破例评定的,则需要获得什么国家级的科 研奖什么的,咱么一般人是没有办法的。今后无论工作如何变动,你的人事档案不能脱离人 事厅(局)以及所属的人才中心等干部档案管理系统。一旦转入劳动局或所属的劳动力市场以及职介等机构超过三个月不能及时转回的,将失去原有干部身份。
凡本科及以上(大专也算)学生毕业见习 1 年后需进行转正定级而成为干部。档案 里面会装上转正定级表和干部登记表。比如你 2011年6月份毕业,到明年2012年6月。这个期间属于见习期,见习期满需要做转正定级。只有做完转正定级 以后档案才可以在人才市场上流动!否则以后你不管到哪个人才市场,理论上是 不接收你的档案的!因为你的档案里缺少转正定级表!转正定级的期限是一年!所以在你毕业的时候就要赶紧找接收单位,一年以后叫单位给你做定级!并且这一年期间档案不可以提!否则就得改派了!你的见习期又得一年! )

第2种好

湘潭大学毕业生档案和户口问题
答:毕业生档案归湘大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管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档案室0731-58292290 户口归学习保卫处户政科管,科 长:孟凡绢 办公电话:0732-8292084 科 员:吴建平 办公电话:0732-8292084

本科生毕业户口和档案的问题
答:今年毕业,工作在等体检通知但没签合同,学校急着要确认户口档案的事,我的要打回原籍,就是高考地的教育局,有几个问题:1、我是非师范类毕业生,为什么也要回到教育局,听说大部分是... 今年毕业,工作在等体检通知但没签合同,学校急着要确认户口档案的事,我的要打回原籍,就是高考地的教育局,有几个问题:1、我...

50分悬赏,大学毕业生户口和档案问题
答:1、办理迁移户口流程:单位接收户口的,先在单位写接收户口的证明,然后到单位所在地派出所要求户籍民警出具《户口准予迁入证明》,带迁入证明、户口簿到原籍派出所开具《户口准予迁出证明》,带迁出证明到单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即可。2、档案的存放:最好将档案存放在工作地的人才中心,以后办事比较方便...

档案和户口有关系吗?
答:4.国家承认的高校大专或以上毕业生,都是非农户口;近几年来,随着城乡差距的减少,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间差别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部分省市在国家政策上还是有区别的,例如社保、家电下乡等。 除此,现在二者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问题五:户口和档案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用? 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活动...

大一时户口没有转入学校,毕业之后户口和档案怎么处理?
答:一,大一时没转户口:1,毕业后,户口还是在当事人的原籍地;2,学籍档案在当事人毕业后,如未就业的,会直接寄送回当事人户口所在地的人才中心;3,如已经就业的,学籍档案会寄送至当事人就业地的人才中心托管。二,档案挂靠的好处:其一、取消暂缓就业后,保留干部身份,大学毕业后由学生身份转为...

关于大学毕业生的档案、户口、组织关系的问题
答:第二:报道证的功用有两个:1.用人单位聘用依据和计算工龄;3.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计算干龄的依据。第三:我想你现在应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了吧,呵呵,你只要叫你现在的单位给你原单位开个调档函,你得组织关系和档案就能直接的转回你现在新的工作单位了。关于户口问题我还想说两句:你现在有两个...

青岛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档案和户籍应该怎么办
答:大部分的私企是不解决户口、档案问题的。如果签约这些私企,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只能被改派回原籍。但如果你打算在青岛发展立足的话,建议这些同学找人才中心挂靠户口和档案。一是因为青岛户口越来越难办,毕业时利用自己的大学生身份留在青岛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二是户口和档案跟本人在一起,以后用起来的...

关于大学毕业生档案和户口有下面几个问题:
答:你的问题我来回答 1、户口迁回原籍,毕业打回原籍是正常的户口迁移手续,还有一种非正常手续,需要找人疏通关系,不过你没有就业协议,走正常的户口迁移手续比较好 2、你没有就业协议,按照规定你的档案会被自动打回原籍的 3、如果你在福建上学,按照规定可以挂靠到福建人才交流中心。程序:由人才交流...

大学毕业后户口,档案在哪里 能怎么处理
答:一般会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1.大学毕业户口迁回原籍档案(如果是农村户口不能迁入,只能迁到原籍市县人才市场),学校会征求你意见,派遣回老家或者进行暂缓就业处理。2.你签署了三方协议并同时网签,学校会把户口和档案给你派遣到单位。

大学毕业生去私企工作后,如何处理户口和档案的问题?
答:1、大学生毕业,户口应该跟随本人在单位所在地落户,如果单位不能落户那就只能再迁回户籍所在地了;2、大学生档案也是首先看单位接受档案不,如果不接受档案,那就放在学校所在地的人才中心或者是户籍所在地的人才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