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疑问

作者&投稿:雪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疑问~

孝文帝死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鲜卑贵族汉化的加深,北魏统治者日趋腐化,吏治 逐步败坏。高阳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园囿像皇宫一样豪华,僮仆多达六千, 妓女五百,一餐费数万钱。他与河间王元琛斗富,奢侈豪华程度超过西晋的石崇、王恺。被称为饿虎将军的元晖作吏部尚书时,卖官鬻职都有定价,人们称吏部为卖官的市场,称这些官吏为白昼的劫贼。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也聚敛无已。他们征收租调时,恢复长尺、大斗、重秤。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农民家破人亡。破产农民纷纷投靠豪强,重新沦为依附农民,或逃避赋役,入寺为僧尼。

北魏控制的编户日益减少,影响了政府的收入。北魏统治者除加重剥削未逃 亡的农民外,多次检括逃户,搜捕逃亡的农民。因而引起农民的反抗。延昌四年( 515)冀州僧人法庆领导的 大乘教起义,公开宣称“新佛出世,除去旧魔”。北魏政府动员了十万军队才镇压下去。

北魏初年,为了阻止柔然南下的威胁,东起赤城(今属河北),西至五原修筑长城;在沿边要害处设置军事据点,即沃野等六镇。六镇镇将由鲜卑贵族担任,镇兵多是拓跋族成员或中原的强宗子弟。他们被视为“国之肺腑”,享有特殊地位。但迁都洛阳后,北方防务逐渐不被重视,镇将地位大大下降,被排斥在“清流”之外,升迁困难。因而他们对北魏政府严重不满,镇兵的地位更是日趋低贱,与谪配的罪犯和俘虏为伍,受到镇将、豪强残酷的奴役和剥削,加之塞外的柔然不时进扰掠夺,也加深了士卒生活的困难。正光四年(523), 终于爆发了六镇起义。关陇、河北等地各族人民也陆续起义。激烈的阶级斗争使北魏政权摇摇欲坠。边镇豪强集团利用当时的混乱局面,各自发展 势力。肆州秀容(山西朔县北)的尔朱荣,聚集了北镇豪强和流民,势力发展最快。武泰元年(528), 胡太后毒死孝明帝,自居摄政,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借口,进军洛阳,在河阴将胡太后及大臣两千余人杀死,控制朝政。此后,内乱不止。534年,北魏分裂成由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北魏灭亡。

孝文帝文才武略,是个相当厉害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君王中地位相当。不过很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啊!君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为。孝文帝一朝驾崩,下面便可以想象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战国时期是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变革时期,奴隶主经济逐渐向封建地主小农经济转变,这是决定原因。而兼并战争的乱世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随着后来大一统的出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终止。
2.中国自古便自诩礼仪之邦,天朝上国。君子重义而轻利,所以一些封建士大夫就偏激的认为与蛮夷交流通商有辱礼仪,不应为蝇头小利而失礼。这是十分狭隘的封建思想,中国古代特别是清朝闭关锁国,思想闭塞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居然曾有人上书皇帝说西方人吃牛羊肉,太过油腻,如果清朝不向他们出口茶叶,他们就会因食物太油腻而死。可以说是荒唐可笑之极,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

您好,据我所知知识归纳分析]
一、国际工人运动
本专题包括早期工人运动、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列宁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基本知识。
1.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时期(19世纪中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近现代意义的工人运动还没有形成。
①工业革命造就了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应运而生。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开始了科学基础上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848年革命中,工人阶级积极投入斗争,斗争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低潮,60年代重新高涨,开始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和团结,并建立了第一国际。1871年爆发下巴黎公社革命。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英国和法国先后成为了运动的中心。
③此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体现了自发性。暴力多、政治斗争为主的特点,工人运动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下发生的,工人阶级主要以资产阶级同盟的身份参加反封建斗争,与资本主义历史主流的斗争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除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的斗争外,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基本上屑资产阶级革命范畴。此时期工人运动中心由英国逐渐转移到法国。
2.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①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渐暴露,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国际工人运动高涨,第二国际建立,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
②其特点:第一,工人阶级政党广泛建立,有组织的斗争增多。第二,合法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武装起义减少,第二国际内机会主义思潮泛滥。第三,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罢工斗争多是围绕经济要求展开。第四,在封建专制影响较大的俄同,工人运动兴起,列宁主义诞生。此时期运动的中心,随着法德俄政治状况改变,由法国移到德国再逐渐转移到俄国。
3.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的时期(20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
①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领导了俄国的三次革命运动。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又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调整了经济政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也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此间,在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下,西方各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德国、匈牙利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各国共产党广泛建立,成立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在组织革命政党和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从理沦到实践的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新时期,苏联成为国际共运的中心。
4.社会主义重大发展和大分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
①二战后,欧洲、亚洲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状态。苏联个人崇拜风气盛行,对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广泛影响。
②60年代苏联霸权主义日趋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各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进行了——系列成效不大的改革。
5. 社会主义制度遭受挫折,中国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①80年代末,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挫折,发生了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②中国摆脱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冲破了苏联集权模式的束缚,开始了符合本国国情模式的探索,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
二、民族解放运动
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主要包括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30年代亚非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二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和20世纪60至9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等。民族解放运动贯穿于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是其主要线索之一。

作者: zxmzzg 2005-9-21 23:04 回复此发言

--------------------------------------------------------------------------------

2 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斗争、失败、再斗争到最终胜利的曲折历程,先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独立运动,继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个洲范围的独立浪潮,直至本世纪90年代彻底埋葬殖民主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而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
1.以拉美为中心时期(17世纪—19世纪前期)
①在18世纪中期以前,民族解放运动还是零星分散的、单一的,主要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维护民族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系列反侵略、反殖民斗争,还不是近代意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②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殖民掠夺的加强,近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运动才开始出现,运动的中心在北美和拉美,突出的有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这些革命与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相互影响,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基本取得了独立。
2.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阶段(19世纪中期)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宗主国对殖民地的侵略主要是假手当地封建者进行的。
②此时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运动仍屑旧式的民族反抗运动,宗教色彩较浓,缺乏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领导者多是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
③同时期,东南欧还爆发了一系列民族运动,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也有民族统一的成份。这一系列运动成为当时民族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股进步潮流之一。
3.亚非拉民族运动兴起(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
①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世界的分割,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的形式主要是资本输出。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亚非出现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
②其运动性质由旧式民族运动演变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掌握领导权。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因素就是新的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阶级成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非洲主要是反帝性质的民族战争。
4.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20年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亚非爆发了一系列解放运动。此时不少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或联合或争夺,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此间,成就最大的是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从性质上看,仍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以反法西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解放运动(20世纪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30年代后,法西斯侵略成为当时世界的主要问题,民族解放运动以反法西斯侵略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大国的孤立政策,反法西斯力量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暂时受到挫折。
6.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①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持续高涨,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年至50年代初)亚洲北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并取得胜利,一系列国家独立。
第二阶段(50年代中至6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和拉美广泛展开,第三世界崛起,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
第三阶段(70年代初至今)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出现联合反帝反殖反霸局面,开始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②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体现出如下特征:a,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b.成果大。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c.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d.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
[重点问题辨析]
1.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应从下面几个方面予以认识:
第一,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作者: zxmzzg 2005-9-21 23:04 回复此发言

--------------------------------------------------------------------------------

3 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多是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
第三,社会主义革命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要彻底,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第四,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和颠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势必带来严重影响。
第五,苏联解体和乐欧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受挫,井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
第六,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并加以完善。
[例1]结合二战以来的史实从发展历程、原因、结果等方面评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评述内容包括;
┌———————————┬——————————┐
│ 发展历程 │ 发展原因 │
├———————————┼——————————┤
│韧期发展,由一国扩展 │①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
│到东欧、亚洲成为一阵 │胜利,人民力量壮大 │
│ │②帝国主义力量削弱 │
│营 │ │
│ │③苏联的作用 │
├———————————┼——————————┤
│中期改革,苏共20大后 │①苏共20大的影响 │
│苏联及各国开始改革旧 │②各国建设中日益暴露│
│的建设社会主义模式 │出旧体制的弊端 │
├———————————┼——————————┤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 │①苏联方面体制原因霸│
│歌剧变、苏联解体、社会│权主义政策,戈尔巴乔│
│ │夫改革的失误 │
│主义运动挫折 │ │
│ │②西方“和平演变” │
└———————————┴——————————┘
认识: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②建设社会主义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例2]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这些国家实现独立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方式;①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打败殖民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如蒙古、朝鲜、越南、中国都是这种类型。②在资产阶级领导下,打败殖民者取得民族独立。如印度尼西亚在八月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后又挫败荷兰的两次殖民战争,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③殖民者调整殖民政策。如二战后,英国被迫改变殖民政策,公布“蒙巴顿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取得独立。④联合国大会决议。二战后,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以色列建国,英国宣布结束“委任统治”。
意义:①中国、蒙古等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②亚洲国家的独立冲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如何认识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国际格局演变之间的联系?
①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统治。同时许多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到1955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战后以美苏两极格局为主要特征的雅尔塔体系的最终确立。
②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分化瓦解。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形成崛起,这一切都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同时,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失败以及美苏争霸为后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实际上也加速了雅尔塔体系的解体。
③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解体。而第三世界的进一步壮大,以及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发展。
[例3]概述10世纪60年代,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表现在:
①美苏争霸格局形成,从美国占优势到苏联主攻美国主守。

作者: zxmzzg 2005-9-21 23:04 回复此发言

--------------------------------------------------------------------------------

4 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②资本主义阵营中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③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扩大,中苏关系恶化。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④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发展,诞生出许多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国家在联合斗争中,不结盟运动形成.七十七国集团建立.第三世界开始形成。
这些政治力量的发展,都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热点考点导析]
[例1]下列关于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叙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来自外部的危机推动丁共和国的建立
B.匈牙利共产党最终单独掌权
C.资产阶级政府软弱无力
D.资产阶级将政权交给工人政党
(2000年·全国高考)
导析:本题为否定选择题。要求学生将战后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失败原因等内容进行全面掌握。然后用排除法将符合史实的内容排除。很显然答案为B,因为当时是无产阶级和社会民主党派合并,而不是共产党单独掌权。
答案:B
[例2]结合印度历次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原因,归纳各次斗争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斗争的结局。
(1992年·全国高考)
导析:该题是大跨度题,考查对印度历次民族解放斗争内容掌握程度和归纳、概括能力。本题把印度历史作为考查内容,而把英国的侵略和印度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内容加人其中。应该把民族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掠夺结合起来思考,把握其阶段性和特点。在阐述英国对印度侵略的同时,搞清印度社会的变化,再从领导力量、斗争形式和斗争结局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
①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对印度的侵占,殖民者与印度社会各阶层的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民族起义,这是社会各阶层参加的反英民族大起义,部分封建王公居于领导地位。
②19世纪后期,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印度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1905年-1908年爆发反英斗争,举行政治总罢工,出现了武装冲突。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高压政策,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以甘地为代表的国大党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衰落,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掀起高潮,1947年英国公布“印巴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同年秋,印度实现了独立。
[教学指导]
1.高考导析
从20世纪90年代的高考试题来看,民族解放运动史的地位明显高于国际共运史。已有3道问答题和1道材料题单独命题如1992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问答题;1995年“30年代反法西斯民族解放”问答题;1996年“第三世界落后”材料题;1998年·拉美独立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比较题。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涉及手工工场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三个时期。从考查的角度看,民族解放运动史主要考查某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阶段的特征及其原因(如1992年印度题)或考查相同时期不同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特征及原因(如 1998年美国与拉美比较题)。
国际共运史在1993年“工业革命引起的三股进步潮流”问答题;1995年“恩格斯修正自己的言论题”中有所涉及,尚未单独命题。考查角度主要是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角度命题。
估计本专题在今后高考中所占比例基本保持不变,所以还应给予重视。特别是二战后本专题内容在新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大,并且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更应引起重视。
2.教学建议
复习本专题应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总体线索来把握国际共运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线索,明确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因为民族解放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同特征正是由它们决定的。因此,复习本专题的内容时,一定要与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阶级结构的变化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相联系。
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认识当今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历史地、全面地评价社会主义运动。从主观、客观方面,分析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原因,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作者: zxmzzg 2005-9-21 23:04 回复此发言

--------------------------------------------------------------------------------

5 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引导学生把握民族解放运动各时期的阶段特征。分析、认识民族解放运动对本国历史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对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地位,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等疑难问题,可适当补充最新史学研究成果,以开发学生的思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3.疑难问题解析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的转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联的,是受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的。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运动中心有四次转移:
①在19世纪前期,以英国为中心。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共产主义同盟成立于伦敦,马克思的主要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在英国。
②19世纪中期以法国为中心。在法国爆发了六月起义和巴黎公社等。
③巴黎公社失败之后,中心在德国,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
④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国际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俄国、苏俄(联)。列宁主义诞生、二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成立等。
(2)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
由于各国历史条件和国情的差异,各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并不一致。
俄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匈牙利走的是无产阶级和平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东欧诸国则有多种形式:一种是苏军配合下本国共产党领导的起义;一种是依靠苏军的“铁犁”,铲除法西斯势力而取得胜利;还有的如东德,是通过苏军占领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这说明,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多样化的,那种把暴力革命当成唯一的斗争方式是不妥当的,把十月革命当作世界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唯一道路,则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误解。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到适合国情的道路才是恰当的。
(3)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历史地位的变化。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十月革命以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属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②十月革命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改变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和作用,使民族问题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总问题,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③因时代而发生变化,民族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由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部进程所决定的。不同时代,民族斗争有不同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决定时代内容的主要是资产阶级.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封建主义的消灭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的目的和内容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异族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与资产阶级革命方向基本是一致的,民族解放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运动,属资产阶级世界革命一部分。
④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全世界分为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民族问题扩大为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问题,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决定时代内容的是无产阶级,十月革命后,世界分为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营垒,反帝是民族解放斗争的首要任务,这样就和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同一战线,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不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还是王公贵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只要是反帝的就屑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俄国、苏(俄)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过程
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工农运动高涨,俄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小组纷纷建立。俄国逐渐成为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
②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1905年革命爆发,成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
③一战期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二三十年代: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1936年社会主义制度得到确立,同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苏联模式”。

作者: zxmzzg 2005-9-21 23:04 回复此发言

--------------------------------------------------------------------------------

6 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⑤二战期间:成为反对德国法西斯的主力,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⑥二战后初期:进一步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外政策主要致力于二战成果的巩固及国民经济的恢复。
⑦五六十年代,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但成效不大,严重受挫。
⑧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逐渐走向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5)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
①由空想到科学: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共产主义诞生。
②由理论到实践: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③由理想变成现实: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④由一国到多国的胜利,二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由几个国家组成的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
⑤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但中国吸取经验教训,从国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能力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根据是独立战争
A.具有反殖、反封建的双重性 B.是资本主义之间的战争
C.目的之一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
导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封建,依此为据,进行判断。
答案:C
2.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时,印度处于
A.阿克巴统治时期 B.奥朗则布统治时期
C.莫卧儿帝国灭亡之时 D.莫卧儿帝国四分五裂之时
答案:D
3.亚洲革命风暴与同一时期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 浓厚的宗教色彩 B. 旧式的民族运动
C. 以失败而告终 D.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
导折:亚朔革命风暴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亚洲各国还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欧洲资产阶级已成为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答案:B
4.导致北美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宗主国的殖民统治 B.经济发展状况
C.革命领导力量 D.革命斗争形式
答案:D
5.欧洲早期三次工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统治力量强大 B.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尚未暴露 D.无产阶级没有形成国际力量
答案:B
6.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答案:C
7.早期工人运动以捣毁工厂机器为主要形式,其主要原因是①工业革命初期给工人带来的是苦难②当的—-人觉佰低,没有认识到造成灾难的根源③斗争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经济待遇④机器生产使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8。下列对巴黎公社爆发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时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惨败
C.普法停战协定的签订
D.梯也尔政府的内外政策
导析:巴黎公社革命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而A不正确。
答案:A
9.《共产党宜育》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
A.夺取政权 B.废除私有制
C.改变社会不平等现状 D.发展社会生产力
导析: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相比,只是手段,后者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答案:D
10.1895年恩格斯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陈旧了。”这表明恩格斯


5 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引导学生把握民族解放运动各时期的阶段特征。分析、认识民族解放运动对本国历史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对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地位,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等疑难问题,可适当补充最新史学研究成果,以开发学生的思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3.疑难问题解析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的转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联的,是受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的。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运动中心有四次转移:
①在19世纪前期,以英国为中心。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共产主义同盟成立于伦敦,马克思的主要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在英国。
②19世纪中期以法国为中心。在法国爆发了六月起义和巴黎公社等。
③巴黎公社失败之后,中心在德国,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
④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国际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俄国、苏俄(联)。列宁主义诞生、二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成立等。
(2)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
由于各国历史条件和国情的差异,各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并不一致。
俄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匈牙利走的是无产阶级和平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东欧诸国则有多种形式:一种是苏军配合下本国共产党领导的起义;一种是依靠苏军的“铁犁”,铲除法西斯势力而取得胜利;还有的如东德,是通过苏军占领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这说明,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多样化的,那种把暴力革命当成唯一的斗争方式是不妥当的,把十月革命当作世界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唯一道路,则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误解。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到适合国情的道路才是恰当的。
(3)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历史地位的变化。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十月革命以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属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②十月革命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改变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和作用,使民族问题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总问题,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③因时代而发生变化,民族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由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部进程所决定的。不同时代,民族斗争有不同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决定时代内容的主要是资产阶级.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封建主义的消灭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的目的和内容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异族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与资产阶级革命方向基本是一致的,民族解放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运动,属资产阶级世界革命一部分。
④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全世界分为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民族问题扩大为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问题,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决定时代内容的是无产阶级,十月革命后,世界分为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营垒,反帝是民族解放斗争的首要任务,这样就和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同一战线,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不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还是王公贵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只要是反帝的就屑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俄国、苏(俄)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过程
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工农运动高涨,俄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小组纷纷建立。俄国逐渐成为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
②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1905年革命爆发,成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
③一战期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二三十年代: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1936年社会主义制度得到确立,同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苏联模式”。

作者: zxmzzg 2005-9-21 23:04 回复此发言

--------------------------------------------------------------------------------

6 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⑤二战期间:成为反对德国法西斯的主力,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⑥二战后初期:进一步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外政策主要致力于二战成果的巩固及国民经济的恢复。
⑦五六十年代,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但成效不大,严重受挫。
⑧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逐渐走向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5)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
①由空想到科学: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共产主义诞生。
②由理论到实践: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③由理想变成现实: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④由一国到多国的胜利,二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由几个国家组成的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
⑤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但中国吸取经验教训,从国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能力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根据是独立战争
A.具有反殖、反封建的双重性 B.是资本主义之间的战争
C.目的之一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
导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封建,依此为据,进行判断。
答案:C
2.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时,印度处于
A.阿克巴统治时期 B.奥朗则布统治时期
C.莫卧儿帝国灭亡之时 D.莫卧儿帝国四分五裂之时
答案:D
3.亚洲革命风暴与同一时期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 浓厚的宗教色彩 B. 旧式的民族运动
C. 以失败而告终 D.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
导折:亚朔革命风暴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亚洲各国还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欧洲资产阶级已成为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答案:B
4.导致北美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宗主国的殖民统治 B.经济发展状况
C.革命领导力量 D.革命斗争形式
答案:D
5.欧洲早期三次工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统治力量强大 B.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尚未暴露 D.无产阶级没有形成国际力量
答案:B
6.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答案:C
7.早期工人运动以捣毁工厂机器为主要形式,其主要原因是①工业革命初期给工人带来的是苦难②当的—-人觉佰低,没有认识到造成灾难的根源③斗争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经济待遇④机器生产使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8。下列对巴黎公社爆发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时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惨败
C.普法停战协定的签订
D.梯也尔政府的内外政策
导析:巴黎公社革命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而A不正确。
答案:A
9.《共产党宜育》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
A.夺取政权 B.废除私有制
C.改变社会不平等现状 D.发展社会生产力
导析: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相比,只是手段,后者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答案:D
10.1895年恩格斯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陈旧了。”这表明恩格斯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促进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促进经济基础。

汉朝
共409年

有一点对历史的疑问,请各位历史爱好者们帮我解答一下,谢谢大家了,悬赏1...
答:各朝代名称的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

近代历史的一个疑问.
答:从这段历史来看,英国几乎成为印度的直接统治者,其社会生产关系是外来殖民者压迫当地人民进行劳动,其主要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所以称印度沦为殖民地。而中国的情况我们很清楚,自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是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实,按社会生产关系和主要社会矛盾的分析来看,...

关于辛亥革命历史的困惑
答:国父在此多年之前就流亡海外,若是真从行动上说,国父贡献尚不及宋教仁黄兴,回国後所谓“两袖清风”显得好似为国为民不爱权财,实际书生清谈毫无助益。各地起义者大多是前清地方大吏,所以政治投机者居多,真正革命者少而又少,不过借国父理念拉大旗扯虎皮而已,故而辛亥革命虽然使清廷退出历史,但最终不...

最近学习了世界历史,有些疑问
答:补给不畅。回过头来说中国,历史上中国的土地时刻都有人惦记着,只不过要看统治中国的政权是否强大。一旦强大,以中国的实力和文明程度,周边的势力根本无法预知抗衡。而一旦中国出现内乱,外部势力就容易找机会入侵。这点日本是最好的例子,它一直在中国的大门口等着中国发生内乱,好趁虚而入!

历史疑问
答:1.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何时 应该是19世纪4,50年代到70年代由张之洞等清朝官员发起的洋务运动,掀起了中国近代轮船业的发端 2.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否说明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 不能说提前完成,但是基本上完成了过渡时期总任务,还有一些不太彻底,例如农村公社问题以及工业存在的资金不明问题等,都还是不透明的...

历史疑问
答:孝文帝死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鲜卑贵族汉化的加深,北魏统治者日趋腐化,吏治 逐步败坏。高阳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园囿像皇宫一样豪华,僮仆多达六千, 妓女五百,一餐费数万钱。他与河间王元琛斗富,奢侈豪华程度超过西晋的石崇、王恺。被称为饿虎将军的元晖作吏部尚书时,卖官鬻职都有定价,人们称吏部...

一个有关历史的疑问
答:绝对没有的事,这戏歪曲了很多历史常识。窦漪房是在汉文帝十二岁的时候来到代国的。汉文帝没有废后宫,别听啥电视剧瞎说的。况且,汉文帝的时候,假如窦太后有意干政,立马会被功臣灭掉。窦太后在文帝三年的时候,眼睛已经瞎了(至少是半瞎状态),这一年慎夫人刚刚进宫没多久就很得皇帝喜爱,甚至待遇...

历史疑问~~求解~~
答:楼主你好 因为日本和清政府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然后在1945年(民国34年)的时候,八年抗日战争(1937-1945)胜利,所以中国就再次收复被日本侵占50年之久的台湾。所以称台湾回来了。但是在1949年3年抗战胜利后,统治中国二十多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名党残余势力...

高中历史疑问求救
答:从选项中我们可以知道A是一个很强烈的干扰项,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是和当时的阶级关系变动紧密联系的,那时候门阀士族衰弱,庶族兴起并且壮大,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在选拨人才方面进行了改革,用科举制代替之前的九品中正制,故而从根本上讲,应该选B。A项中扩大了官吏来源是不完全准确的,你...

五代十国,历史疑问
答:五代十国不是省,是处于同一时期的朝代,当时的中国处于分裂状态,所以出现南北多个政权并立的状态 ,所以就有多个皇帝,而这是国家。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