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震学的烈度影响因素

作者&投稿:智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低烈度区主要是哪个烈度的地震~

地球破坏力量——地震烈度

影响工程费用的因素

市政工程受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较多的工程项目。其施工活动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拢,进而使工程费用受到影响。影响工程费用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设计因素;

2)施工因素;

3)合同因素;

4)社会因素;

5)自然因素;

6)监理因素;

7)业主管理因素。

以上诸因素都是影响工程费用的关键性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影响地震烈度的场地条件固然复杂,但概括起来,主要有3个要素: 早在1906年旧金山地震和1923年关东地震之后,人们就意识到地基土质对震害的影响。日本学者注意到刚硬地基对柔性结构有利,而软弱地基对刚性结构有利;还认为在不同性质的地基土(包括土质和覆盖厚度)的情况下,地面振动有不同的卓越周期,而卓越周期又可以从平时地脉动中测出。金井清并从理论上提出,卓越周期是由于地震波在地基土层的表面和基底岩层界面之间的多次反射所形成,因而与覆盖土层的厚度有密切关系。美国自30年代以来发展了地震反应谱理论,并取得了大量的强震地面运动观测记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面运动峰值、地震反应谱特性、地震持续时间等要素与地基土类别的关系。通常把地基土按其坚硬程度,从基岩到软弱土层,分为3~4类,利用强震观测记录作统计分析。一般的结论是,基岩上的运动具有频率较高、频带较窄、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而在软弱土上的情况则相反。大量的宏观现象表明基岩上建筑物的破坏要比一般土层上小得多。在理论工作方面,流行的方法是假定地震波以剪切波的形式从基岩竖直射入表土层,再根据波传播理论计算地面的运动过程及其频谱特征。这样土壤的分层及其刚度的变化都能得到反映。应用同样的理论可以根据在地面上的观测记录反演基岩界面上的运动。研究已进入到地震波入射角度的影响和表面波的影响,以及土层变化的二维和三维问题。
饱和砂土的液化是地基土质影响中的一个独特问题。砂土的稳定是依靠砂粒间的摩擦力来维持的。在地震的持续震动之下,砂土趋向密实,迫使孔隙水压力上升、砂粒间的压力和摩擦力减小,进而使砂土失去抗剪能力,形成液态,失去稳定。因此液化的形成决定于地震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砂粒的大小和密度、砂层的应力状态和覆盖厚度等等因素。在宏观现象上,砂土液化表现为平地喷砂冒水,建筑物沉陷、倾倒或滑移,堤岸滑坡等等。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1964年日本新潟地震、1975年中国海城地震和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都有饱和砂土的液化现象。探明液化机理,寻找预测、预防措施,成为各国重视的课题。 最主要的是断层影响。地面上的断层随处皆有,但有活动与否、深浅、大小、破碎带宽窄、断面倾角陡缓等的差别。地震时断层对烈度、对震害的影响如何是不清楚的。宏观现象表明,紧靠地震断裂两侧的震害是严重的,如中国1970年通海地震、1973年炉霍地震均如此。强震观测亦表明断裂两侧的地面震动是剧烈的,如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和圣费尔南多地震均如此。但在一些地震时没有活动的断层上就看不出有震害或震动加剧的现象。难点在于在地震发生之前,无法预测哪些断层会在地震时活动,因而如何对有断层通过的场地进行评价还是一个悬案。此外,地震时山崩滑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局部地质,如岩层的形成和风化历史、岩质和倾角等等。这个问题在山区很重要,但研究者甚少。



震级与烈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烈度一般分为12度,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它是根据人们的感觉和地震时地表产生的变动,还有对建筑物的影响来确定的。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烈度在地面上的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现象其他震害现象Ⅰ无感Ⅱ室内个别静止中人有感觉Ⅲ室内少数静止中人有感觉门、...

地震的分类、成因等都有哪些?
答:基本烈度是指今后一个时期内(100年内),在一定地点的一般条件下可能遭到的最大烈度。场地烈度是指在基本烈度的作用下考虑场地地质条件的效应影响的地震烈度。设防烈度是指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它是根据工程等级、经济政治上的重要性,综合基本烈度和场地烈度调整确定的地震烈度。四、地震发生的原因 引起地震...

地震的级别是怎么划分的?
答: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产生的实际影响,即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确定的。 表1 里氏震级与地震能量对照 震级1 2 3 4 5 能量(J) 2×106 6.3×107 2×109 6.3×1010 2×...

地震烈度数据有什么用途
答: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一次地震中,人们往往强调震中(或称极震区)的烈度。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

地震工程学目录
答:第二章,地震学基础,详细讲解了地球内部构造、板块运动、地震源机制、地震活动性等概念,以及地震观测与震级的测量。第二篇:工程地震第四章探讨了震害与地震烈度,包括地震宏观现象、烈度表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第六章着重于地震动,包括量测、影响因素、地震烈度与地震动的关系等。第三篇:结构抗震理论...

地震级别与危害
答:早期的烈度表完全以地震造成的宏观后果为依据来划分烈度等级。但宏观烈度表不论制订得如何完善,终究用的是定性的判据,不能排除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为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物理标准来评定烈度,这种物理标准既要同震害现象密切相关,又要便于用仪器测定。首先被研究的物理量是地震时的地面加速度峰值。因为一般认为地震引起的...

什么是地震
答:地震烈度 中国百年大地震一览图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

地震工程学的目录
答:4 地震动的随机过程描述第二篇 工程地震.第四章 震害与地震烈度4.1 地震的宏观现象4.2 地震烈度与地震烈度表4.3 震害及几次地震实例4.4 地震烈度的性质及其适用性4.5 地震烈度分布4.6 震烈度的衰减规律4.7 场地条件对地震烈度的影响第五章 中国的地震5.1 中国的地震区和地震带5.2 ...

抗震设防要求、简介以及分类
答:这些抗震设防要求,可以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案,加强建筑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抗震设防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城市安全措施之一,是对城市重要设施以及建筑的基本安全标准之一。通过综合运用地震学、结构力学、地质学等原理,抗震设防技术在建筑、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