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高人进来 解答小我几个问题

作者&投稿:壤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佛高人进·!!!!!!!!!!要问提问!!!!!!!!!!!~

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如果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佛法所称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人称之为‘爱’。爱除了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之外,也有‘有我’和‘无我’之别。佛菩萨的慈悲是无我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我的。佛法是要从基础的爱来引导至无我的慈悲。

  由于佛菩萨可以无我,众生不可能无我,因此要教导众生从有我的爱而渐渐进入无我的慈悲;也需要先从有条件的爱,而加以净化成无条件的爱。因此,佛教不能一开始就叫人离开感情生活。

  有一部佛经,叫《六方礼经》,其中提到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印度,有一种宗教信仰,教人专门拜方位。如有一次佛看到一位叫尸迦罗越的青年,正非常虔诚地礼拜六个方位,便问他拜的是什么。那位青年说不出所以然,只回答这是父亲的意思,父亲在世时拜方位,他去世之后儿子也应照著拜。佛陀告诉他,佛教也拜六方,如其以孝顺父母为东方,恭敬师长为南方,夫妇互相体谅为西方,爱护亲友为北方,体恤仆从部属为下方,尊敬出家修行人为上方;同时并说明了父母对儿女、师长对弟子、部属佣人对主人以及修道的沙门对俗人,各别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像这些都属于感情的范围,是人间的伦理关系。能够善于处理感情问题而过正当的感情生活,就是修行佛法的开始。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维摩诘的一段问话。

  菩萨问维摩诘说:‘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戚等眷属,还有部属和朋友,这不是很累赘吗?’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维摩诘答道:‘我的母亲是智慧,父亲是度众生的方法,妻子是从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和诚实;我有家,但它代表毕竟空;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就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就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这一品涵盖了在家人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人事物,维摩诘不但不因有这些累赘而不自在,反以大智慧来运用大慈悲。他虽然过著与一般人相同的感情生活,但是自有其解脱自在的内心世界。

  可见,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能够以理性的智慧来指导感性的情感,生活一定过得非常丰富、顺利、左右逢源,而且自利利他。

  所谓佛法的指导和智慧的原则,是教我们如何处理感情问题,而不是要我们放弃、排斥或厌恶感情。如果用情不当,会带来困扰;用情没有节制,也会造成灾难。例如:父母对子女固然要爱护,但是溺爱,反而害了子女;男女之间应该相爱,可是婚外情或婚前复杂的感情生活,不仅会惹来家变的麻烦,也会给社会制造纠纷。另外,对亲戚朋友以及师生之间、主仆之间等等关系,也都要基于理性而付出感情,否则徒生困扰。佛法,并非反对感情生活,而是要指导我们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这要从两个层面结合来看。
首先,严格的来讲这也是造恶业,也会有果报。譬如咱们如果按照修行人的标准,按照罗汉或菩萨的戒律,那恐怕就是犯戒的。学佛人在道理上尽量不要含糊,楼主这种刨根问底的态度本身是值得赞扬的。
但另一方面,咱们大多数人对佛教还在学习了解的初级阶段,本身没有持各种戒,或者也做不到面面俱到,这种情况下就要学会找重点。(我理解的重点,一个是不要造大的恶业,然后多学习,保护和培养自己的善心,就算不能达到佛道,起码别违背人天善法。)

结合你讲的这件事情来说,建议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个爱护环境的立场和态度就好,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过度强调某一个方面,毕竟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作为在家修行的人,不妨从实际出发,从简单的做起,只要能有信念和恒心,总会一步步往好的方向发展。多种善因,必得善果。
最后向楼主这种精神和态度致敬。

1.诽谤三宝是会有坏的果报。
但是,并不是佛,菩萨给予的果报,是自己给自己的果报。是三世因果的定律,而因果定律也不是别人给的,或有别的创造的,也是自己给自己的,是自己创造的!
原因是,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佛性也称自性,真如心,如来,法身等,无边无量,能生万法,性德慈悲,实语无妄,皆因此心性被无明烦恼,分别烦恼,执着烦恼遮蔽,扭曲,如人带了三层不同颜色及凹凸不同的眼镜,扭曲,遮蔽事实真相般,让众生陷入烦恼中,错误中,因果循环中。。。。。。。。
诽谤三宝是最大的口业,最大的自我欺骗,因果规律是自性的规律,即自己的佛性,无边法力,这叫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更骗不了法力无边的自性,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小孩能见鬼,是因为人之初,社会的烦恼教育少,自性显现;人将死,其人言也善,所以人老了,看破世间,不执著了,开始回归自性了,很多老人信仰佛法,做佛事是通感了,有效益了,他们对世间不执著了,才明显有效果。特别是中国人,是实事求是的,不是迷信,迷信是只信,做也没效果的,不如意的,反影响生活的,这样的东西不能久传下去几千年。。。。。
2.佛经,是佛面向十方法界众生说的,按照说法现场对象来说的,也就是不一定所有经书都面向地球人,不是所有法一如经中记载的立刻适合每一个人。药师佛的大愿 “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夕除”,为什么我听了以后还在病中,如同阿弥陀佛的愿望,诸佛菩萨的愿望,佛是真语者,问题是,楼主没有真正的听到,也没有正确的念到位佛号,要是那么容易,那么佛法早就是世间唯一的宗教,也不会有寂灭的时候。佛祖留给我们,佛法也有寂灭的时候,为什么说楼主没真正听到呢?我也解析不准确,因为我也是烦人,没证得什么,也没开神通。只能理解上面告诉你,你是用烦恼的妄想心,烦恼的分别心和烦恼的执着心来听,来念,所以没见效应。相当于你自己得病,却叫别人代你吃药,能好吗?如何知道呢?“药师琉璃光如”你看这个名字,是名字吗?是中文字,那么英文呢?法文呢?佛法从印度传过来,印度文呢?该如何念?念那个文才念对呢?佛才能听见我念而帮助我呢?楼主有这些问题吗?当你看到这些字,知道意思,学念,这叫“妄想心”,所知障。用的就是上面所说的烦恼心,你有分别了,你把药师琉璃光如和爸爸救我,医生我有病,这些分得清清楚楚,这叫分别心嘛,又有执著烦恼心,我有病了,我这个身躯就是我全部了,我有即时进入执着。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佛法帮助呢?学佛啦,马戏团的表演,运动员的表现,都是训练出来的,训练就是唯一的途径了。
3.看看《玉历宝钞》《了凡四训》。
4.没法了,这叫因果循环,冤冤相报无时了,所以要念佛,希望生到极乐世界才能断其冤冤相报的因果循环,否则,如同电脑程序,已经进入死循环程序了,有救吗?没救的,没其他道路,方法了,一定只有出世法,出六道的办法了。。。。。。。吃苹果吃出个虫子,既是前N世的缘分,他毁过你的生存的家园,今天到你还他果报,同时又增长个新的业因,这叫 冤冤相报无时了。

如果使用基督教的观念,去读佛经,那么,就把佛经读成了圣经。只是把名词,更换了一下而已。
那样一来,就把佛,当做了上帝。
那样一来,就把念佛,当做了祷告。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疑问,主要是因为:用基督教的观念,去读佛经。那是“心外求道”。
如果要解答这些疑问,只要转换一下观念即可:从“心内求法”的角度,去读佛经。

基督教也讲断恶修善(异端除外),但那是做给上帝看的,为了让上帝喜悦。是“心外求道”。
佛教也讲断恶修善,但那是种善因,得善果。是“心内求法”。不是做给佛看的。

基督教讲祷告,但那是念给上帝听的,是为了让上帝喜悦。是“心外求道”。
佛教讲念佛,但那是为了自心的清净,从而减轻烦恼。从而往生。是“心内求法”。不是念给佛听的。

有一种附佛外道,叫做:净土真宗。
也讲信佛念佛,但那是念给阿弥陀佛听的。
净土真宗有句名言:“善人可以往生,何况是恶人”。意思是说:
阿弥陀佛有大慈悲,尤其对恶人,更加慈悲。

另外还有个净土宗,这属于佛法,是“心内求法”。
净土宗认为:在没有“信愿”的前提下念佛,喊破喉咙也枉然。(见弥陀要解)。
因为念佛,是为了增强信愿,从而厌离娑婆。念佛是内心的清净,不是念给阿弥陀佛听的。
净土宗所信仰的无量寿经,题目就说:“庄严清净平等觉”。

为什么有人,念阿弥陀佛,却没有往生?
为什么有人,念药师佛,却仍然生病?
因为心不清净,在乱心中念佛。没有做到“一心不乱”(见阿弥陀经)。

读佛经,一定要从“心内求法”的立场去读,那是佛法。
读佛经,一定不能从“心外求道”的立场去读,那是外道。
目前,净土宗特别盛行,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法师。

在这些法师中,有许多属于:心外求道的附佛外道。
他们挂着“净土宗”的旗帜,却在宣扬“净土真宗”,那是不可能往生的。
(也就是弥陀要解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
他们只追求“念佛”,而完全抛弃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他们的结局是:六道轮回。

净土真宗的观点,究竟是否正确呢?
这不仅从佛经中可以看出其错误,而且,还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
当人生病的时候,简单的念1句:“南无药师佛”。如果病情立即好转,那么,净土真宗就是对的。
因为那是药师佛的法力,使病人好转。是从“心外”下功夫。否则,药师佛岂不是妄语?

如果念佛后,病情仍然没有好转。那么,净土真宗就是错的。
因为药师佛不可能妄语,只有人错解佛经。因为人没有从“心内”下手,而是错误的从“心外”追求。

1、佛陀是觉悟者,断除了所有烦恼,法是佛陀给众生指出的脱离轮回的道路,僧是荷担佛法延续大业的修行者,所以诽谤三宝是会有坏的果报。
2、即使佛陀也会有病痛,只要是人世间就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病痛可以通过积极的努力治疗,通过修行加以减轻。
3、福报既有锦上添花也有雪中送炭,这要看你前世以及今生的努力,如果你今生积极布施、积极努力帮助他人,那么在今生或来生就会有雪中送炭的果报。---------最主要在于积极的心态和行动。
4、吃苹果有个虫子这是正常的,果报是只有佛陀才具备的一切知智可以完全彻底了解,普通人花时间思维这个不如积极修行或行善。

直接答:
1、一切自作自受。就是佛陀也是无法替受的。这是法界的规律。
2、“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佛经是不会错的,错的是我们迷惑的众生。我们以贪嗔痴心在念,与佛菩萨不是同一个频道,当然佛是接收不到的。所以,一般人求佛菩萨,都是要连续几天、几个月、几年的念,才会有些感应,而有修行的高人,一个念头就够了。问题在于,我们的念头是否足够清净?
3、福报很重要!没有福报,我们凭什么去工作、学习、修行?说不定只有乞讨的份。学佛必须要培养福报,这在菩提路上被称为福德资粮。
任何东西都可以考验人,也都可以毁人。问题不在于是顺境还是逆境,重要的还是这颗心的反应。你说是好的环境带坏人,那我要说坏的环境更容易带坏人,不是嘛?
4、你的举例与因缘关系不大。“吃苹果吃出虫子,是它毁了食物或者是我毁了它的生存家园”,无论是什么,这都是你自己的一些认识与观点而已。如果是一只鸡,它的观点或许正好相反。
事情很难说清楚对错?这句话说明楼主您还是很有些慧根的。的确如此!一切其实都要看发心的,事情本身其实是无记的,是没有善与恶的属性的,属性都是人们后来所赋予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消解您的疑惑。

1:因为佛法僧三宝是救人慧命的,你毁谤他们就是断人慧命,佛虽然慈悲,2但是因果是逃不了的,就连世尊成佛后都还有三个月的马麦之报,所以你会下地狱。
2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但是你要了解清楚,不是佛说错了,是我们理解错了,不是口念,而是心念,是心念佛,是心作佛,等你一心不乱的时候,自然与佛感应,就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就是这个意思。
3福报就是好的果报,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这个意思,佛不建议我们享福,主张我们统统不要,把这些回向给一切众生,因为今生大福报的果,就是来世造恶的因。
4因缘,是合称,因,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光有因是生不了果的,必要有缘才能成果,所以合成因缘。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