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邈和陈宫背叛曹操,为何不拉袁术入伙,偏偏选择了吕布?

作者&投稿:邢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张邈和陈宫会背叛曹操?(不要扯小说,以《三国志》为本)~

以三国志来说,三国演义里陈宫看见曹操杀吕伯奢而弃之而去的情节是没有的。

曹操起兵之初,曾经显示出对于豪门大族的支持和对于士族的拥护,因而得到张邈和陈宫的效忠。因为陈宫和张邈代表的是兖州豪强士族的利益,支持曹操就是一种互相有利的行为。
但是后来曹操对于士族与自己制衡中自己并不占优势的情况并不满意,他想要掌控,而不是平衡。曹操试过用血腥的办法来夺取优势,这期间他诛杀豪强名士边让,这是个标志性事件。这次诛杀边让的事件让曹操迅速被士族所遗弃,陈宫、张邈等迅速倒戈,宁可引来吕布都不容忍曹操。
因为吕布是出生庶族,一直空有武力和强军,却无名无分。汉帝给张辽等人都封了官,可是吕布自己却没有官位,这样一来张辽要是谋反那就是名正言顺,让吕布再相信手下也不得不防。这就决定了吕布注定只能事倍功半,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引来吕布,而吕布注定翻不起来大浪,这样弱势的诸侯统治下的士族就能强势。陈宫等人就是这个打算。这一点与盘踞徐州的陈珪陈登父子迎刘备对付陶谦、再迎吕布对付刘备的道理是一样的。陈登父子看似毫无立场,实际上却是在挑动外来者的厮杀,削弱他们,逼迫他们不得不依仗士族的力量,确保本土士族在徐州的地位。
不过显然陈宫没能像陈珪陈登父子那样获得成功。两个因素造成了这一点:
曹操及时地采取措施补救与士族的关系
曹操发现自己低估了诛杀边让的后果,立刻亡羊补牢,大力拉拢和稳定荀氏等颍川大族。荀氏原本就有荀彧荀攸等在曹操手下效力,并且在士族有巨大影响力。荀彧亲自守卫后方遭袭的兖州,与吕布作战,这样很快就造成了“外来的吕布和本地的荀氏开战”的假象,反而团结起来对付吕布,把吕布击退。
曹操的军事优势明显
曹操不同于刘备、吕布。刘备和吕布在徐州是自身实力不足,要想站住脚就必须不能得罪当地的士族。而曹操则军事上十分强势。曹操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平叛中度过的。拉拢一些像荀氏这样的大族之后,对于一些刺头的小士族,仍然是毫不留情地诛杀灭族。在一次次反抗失败后,曹操统治地区的士族实力大幅度削弱,曹操在士族面前越来越强势。等到曹操进位魏王的时候,连荀氏都无法对曹操进行制衡了。这一点三国时别的诸侯都没做到。就一个孙策几乎做到却因为被暗杀而终止,后继的孙权采取了相反的政策。

所以综合以上,陈宫他们背叛曹操是因为曹操没有信守诺言,损害了士族的利益。当时的士族为了保住自身利益是不会有国家、民族、信仰、正义等概念的。

三国前期,曹操和张邈的关系可谓生死之交,而陈宫最初是曹操的部将。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年少时就以侠义名闻当世,并且和曹操,袁绍关系很好,《三国志》记载,“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等年长,因考核优秀就被举荐为骑都尉,稍后又升迁为陈留太守。此时恰逢董卓作乱,张邈和曹操首先共举反董义旗。在汴水之战中,曹操被董卓部将徐荣打败,士卒死伤大半,是张邈派自己的军队归曹操调遣。后来袁绍因张邈当众责备自己,大怒之下要杀张邈,是曹操令死不从的保全张邈,这让张邈很是感激,两人的关系日见亲密,连曹操征讨陶谦时,都告诉家人,要是自己回不来了,就去投奔张邈,“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
白门楼吕布殒命
可是因为吕布,导致两人关系急剧下降。事情起因是吕布逃离袁绍而投奔张扬,临过张邈地界时,两人相谈甚欢,于是把手共誓,这事让袁绍听到了,更加的仇恨张邈。袁绍和曹操关系很好,张邈为此很担忧,害怕曹操最终听从袁绍的命令而杀死自己,于是整日提心吊胆。恰好张邈的弟弟张超和陈宫等人谋划趁曹操出兵在外,打算联合吕布,取而代之,并且陈宫亲自去游说张邈,于是张邈答应了。后来的事情就是曹操的大本营除三座城池外都被吕布占据,好在曹操凭这三座城池站稳脚跟,最终击破吕布和张邈,张邈无奈只得去向袁术借兵,却死在半路中,而曹操也毫不客气的杀了张氏全家,“太祖功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邈诣袁术请就未至,自为其兵所杀。”
反观陈宫,本为曹操手下部将,趁曹操出兵在外,以三寸不烂之舌破坏张邈和曹操的关系,更是让曹操差点无立锥之地,但是曹操在活捉陈宫后,却还苦口婆心的劝说陈宫,没有灭陈宫满门,反而善待其家属。为何?
看下裴松之注引《典略》的记载:
下邳败,军士执布及宫,太祖皆见之,与语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馀,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
这段对话极为精彩,曹操为何在对待张邈和陈宫态度上,前后差距如此之大,难道真的是慈悲心大发。私以为并不是,曹操如何悠闲的和陈宫对话,戏虐味十足,就像猫捉耗子,好不容易逮住,一定要好好玩耍一番再吃掉。陈宫当然知道今日必死无疑,于是丝毫不给曹操作秀的机会,直接说出“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意思就是说我曾经背叛过你,我知道你一定会杀死我,但求速死,这是我活该。曹操本来还想欣赏陈宫像吕布一样向自己求饶,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令曹操大失所望。曹操还不死心,以陈宫老母要挟,陈宫反应也快,立马说“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然后又以“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绝人之祀”,曹操触不及防。当此之时,白门楼上可是众目睽睽,这仁、孝两顶大帽子甩来,曹操既然已经摆足了胜利者的高姿态,接还是不接?捎带陈宫直接掀了谈判桌,十足慷慨赴死的烈士做派,不给曹操任何补救的余地。曹操恨不恨陈宫?当然恨。瞅瞅其身后,与吕布、高顺享受了同样的枭首送许的待遇,毫无宽待。
曹操攻打徐州
然而,陈宫用生命做赌注,给曹操出了一道选择题:善待陈氏家眷,收获仁、孝的政治声誉。须知,此时的曹操正处于事业上升的关键期,必须紧抓政治正确的大旗,对刘备这样的并世英雄都要捏着鼻子容忍三分,何况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因此,保全陈宫家眷,并非老曹强盗发善心,而在于陈宫的智慧,以及对老曹而言,如此抉择带来的政治收益远大于单纯泄愤。
再看反观张邈,客观来说,曹操灭张氏三族的做法是相当幼稚。张邈可是名满天下之人,并且是兖州士人的领袖。之所以曹操治下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叛曹行动,恐怕与曹操擅杀名士的做法有关,所以兖州名士才会齐心协力驱逐曹操。分析当时曹操的处境,曹操势力还很小,不得不依靠袁绍才卷土重来,而袁绍和张邈早之前就结下仇,此时张邈逃亡在外去向死敌袁术讨救兵,于是乎族灭张氏标示着断绝与张邈再次合作的一切可能性,自然是对袁绍的重大示好。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曹操来说,放过陈氏与灭亡张氏,都是有强烈的政治动机的。当然,灭张氏并屠雍丘的表现看,曹操此时的感情因素占比较大,此事与徐州屠杀一样,都可以归因为曹操还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的感情,属于政治不成熟的表现。但在三国后期,作为位高权重的曹操也没必要克制自己,所以史书中留下了曹操血迹斑斑的影子。

因为曹操到达兖州牧后的一系列举动而导致的。曹操先杀了很多兖州的名士,让张邈和陈宫感到心里害怕,怕下一个被诛杀的是自己,所以就暗中与吕布联络一起对付曹操。选择吕布的原因是因为袁术曾遭到曹操的重创,失去了占领兖州的能力,而袁绍是曹操的得力盟友,不会因为张邈和陈宫而背叛曹操,所以他们只能另寻他人,而此时吕布正巧在豫州颍川郡担任太守一职,所以选择了吕布。

首先,袁术率军与曹操开战时,曹操敏锐的做出反应,并率部进行反攻,袁术派出得力干将刘详,但没有战胜曹操的军队,惨败而归,袁术立即派兵增员,但是遭到曹操军队的伏击,袁术主力部队遭到重创,只能尽快逃离,所以袁术没有能力进攻兖州。

其次,占据有利地形的陶谦已经被曹操的军队打致重创,没有能力进攻,而曹操的死对头,正在竭尽全力的对付曹操的盟友袁绍,也没有办法率军攻打曹操,另一个占据有利地形的袁绍,他是曹操的得力盟友,张邈和陈宫也不可能去向他求救。

因此,张邈和陈宫想要保住性命,只能另寻他人,巧的是这个时候吕布到附近担任太守,而且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还和袁绍有着很深的过节,所以张邈和陈宫觉得吕布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就去寻求吕布的帮助,但是这两个人也不是仅仅想保住性命而已,等到曹操战败吕布后,他们就成为了兖州的新主人。



张邈和陈宫背叛曹操,不拉袁术入伙,偏偏选择了吕布是因为吕布有能力

首先是因为吕布自己的性格原因,做事不加以思考,并且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有就是吕布当时的职位原因。

吕布不仅在军事方面,而且在为人处事方面更胜一筹吧,相信张邈和陈宫选择吕布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张邈与陈宫要寻找外援,只能在兖州以南的豫州地区做文章。而此时的吕布恰巧担任豫州颍川郡的太守。

张邈背叛曹操的背后,究竟是谁在作怪?
答:是陈宫和吕布在作怪,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吕布和陈宫在后面偷袭曹操的大本营,并且由陈宫作为说客来说服曹操身边的人,让他们叛变,陈宫最后成功了,说服了张邈,最后张邈叛变了,协助吕布和陈宫偷袭了曹操的大本营,不过幸运的是,陈煜和荀彧这两个人誓死都不背叛曹操,为曹操留下了一个根基。张邈是东汉末...

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是什么陈宫为什么不跟着刘备
答:其四,有人认为陈宫当时背叛曹操,也就是和曹操撕破了脸,曹操当时兵力强大,陈宫要和他对敌,肯定要找一个势力不错的人,而当时的刘备手里不过几千兵马,而且还没有自己的领地,所以自然就让陈宫看不上了。关于陈宫为何不投靠刘备的原因,有着多种说法,不过具体原因,也许只有当时的陈宫自己知道了。

张邈在和陈宫背叛曹操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和他一起背叛?
答: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曹操手下的谋士陈宫联合张邈一起反叛了。陈宫是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当时曹操还是势单力薄的时候,陈宫就已经跟随他了,就连兖州也是陈宫帮曹操谋划来的,在曹操夺取兖州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曹操对陈宫也是非常的信任,但是此时的陈宫却不这样想,自从曹操占据兖州后,就...

曹操不负张邈,张邈为何却要负曹操?
答:三:第二次徐州之战,张邈背叛了曹操,断了发小之情 然而,好景不长,在曹操第二次讨伐陶谦期间,张邈却和陈宫一起背叛了曹操,迎立吕布入主兖州。兖州之叛,使得曹操的根据地几乎丢失殆尽,对曹操集团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张邈之所以要背叛曹操,还是和袁绍有关,正如《三国志·张邈传》曾有着“...

同样都是背叛曹操 陈宫和张邈为何待遇完全不同
答:其结果是,曹操觉得舒服,而屠徐州市给他们产生的危害有二,一是近,一是远。而且危害长远,变成曹操不可以一统天下的缘故之一。张邈与陈宫都叛变了曹操,为何张邈全族遇害,而陈宫却获得曹操的优惠待遇?远见卓识:塑造出诸葛亮。那时候诸葛亮仅有十四岁,在琅琊郡的家乡(归属于徐州地区)度过了一段平静的...

同样都是背叛曹操,陈宫和张邈的待遇为何截然不同?
答:张邈跟曹操的私人关系非常好,两个人算得上是好朋友,正因如此,面对好友的背叛曹操才会表现得非常愤怒。可是陈宫却不同,他虽然追随曹操的时间比较早,可是他跟曹操只是谋士和主公的关系,曹操如果杀掉对方的话,会寒了心天下士人的心。虽然三国演义将曹操描写成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

背叛曹操的陈宫,为何迎吕布入主兖州,而不选择袁绍?
答:当时陈宫在东郡、张邈在陈留郡,这两个地方离司隶州的河内和冀州都不远,即使不考虑离得比较远的袁术和陶谦等人,陈宫也应该选择实力更为强大的袁绍才对,那么陈宫背叛曹操,为何不选择袁绍,反而迎寄人篱下的吕布入主兖州?我们分析一下其中原因。第一,袁绍和曹操是盟友,而且是关系很密切的盟友,当时有...

张邈能让曹操主动托付家小,为何又要选择背叛?
答:曹操怎么也没想到,他在进攻徐州之时,自己最敬重的大哥张邈会背叛自己。兖州是曹操立足于中原的根据地,也是他图取天下的基础。可就在曹操刚刚离开兖州,陈宫等人便联合张邈反叛了他,吕布因此入主兖州。猝不及防之下,曹操的势力被压缩到了三个县;毫无疑问,这是对曹操的一次重大打击。兖州形势如此危急...

曹操对张邈生死相托,张邈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呢?
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曹操成就了自己的千古霸业,他一生所相信的人很少很少,但是对于张邈这位生死兄弟确实极为信任,只是可惜最后影院袁绍的起因,陈宫的挑拨离间关系最后使得这位生死兄弟也背叛了曹操。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张邈与袁绍就是好友,年轻的他就有了很多侠义的事,很类似于劫富济...

陈宫与曹操怎么反目的?
答:那么,他为什么要背叛曹操呢?正史中没有找到详细的记载,只有一句“后自疑”。这很奇怪,他还有什么好自疑的?因为很显然,曹操待他很不错,而且临出征了还让他率军守备东郡。于是有人猜测,因为陈宫反对曹操东征陶谦,而且曹操东征陶谦的时候“所过多所残戮。”更是令陈宫极度不满,于是联合了张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