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 第二课字词 《我的母亲》

作者&投稿:乜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年级下册语文字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字词整理
第一单元
第一课《藤野先生》
【读一读,写一写】
绯(fēi)红不逊(xùn):没有礼貌;骄傲蛮横落第——弟诘(jié)责:责问质问并责备。
托辞——词油光可鉴(jiàn)¬——见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范围)
深恶痛疾——及:厌恶、痛恨到极点<程度>
【阅读提示词语】
感人至深:至,极。发人深省:启发人深刻醒悟。“省”也作“醒”。
【课文词语】
1、烂熳(màn):也作烂漫、烂熳。①颜色鲜明而美丽。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2、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标致:漂亮。本文是反语,用来讽刺。
3、物以希(稀)为贵:事物因为稀少而被人看得很珍贵。
4、芦荟(huì)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5、好意难却:却,推辞、拒绝。
6、匿(nì)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7、毫不介意: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在意<多用于否定词后>
第二课《我的母亲》
【读一读,写一写】
翳(yì) 责罚气量质问管束宽恕(shù):宽容饶恕。
广漠:广大空旷文绉(zhōu)绉——z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范围>
【阅读提示词语】启迪:开导;启发。
【课文词语】
1、面红耳热: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2、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味。〖轻佻(tiāo):言语举动不庄重不严肃。〗
3、调度:①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②指做调度工作的人。
4、下流:①下流。②旧时比喻卑下的地位。③卑鄙龌龊。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5、待人接物:跟人相处。
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
【读一读,写一写】
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阅读提示词语】
1、永志不忘:永远记着,不会记忆。2、迢迢(tiáo):形容路途遥远。
【课文词语】
1、磨磨蹭蹭(mó cèng):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2、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3、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情达理”。

童年的具体事例以及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母亲作为后母的艰难,为下文张本,埋伏笔,侧面烘托其嵩高品质,表达我对母亲的敬佩,升华主旨。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石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
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体验母爱的伟大。

2、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3、了解老舍语言特点,品味课文自然朴实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难点:文本迁移,回想自己母亲的一言一行,感受母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她是一位永远爱着孩子的人。

她是一位爱着所有人的人。

她是集所有爱于一身的人。

她是一位应当受人尊敬的伟大的人。

这个人就是母亲!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自己对母亲的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老舍的文章《我的母亲》,来重温母爱的无私、奉献和伟大。

二、新授课

1、介绍作者

请一个学生讲述他所了解的老舍先生,教师归纳,(预习资料)。

2、字词(预习资料)

3、整体感知课文,按照提示概括内容。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段落 内容

↕ ↕

1—2 母亲的家庭背景。

3­­­­—6 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7—10 母亲勤俭、朴实、热情好客。

11—12 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13—14 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15—16 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17 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母亲有那些优秀品质?从课文中找出能概括母亲性格特征的语句,并加以概

括总结。(学生快速勾画)老师投影总结。

5、重点分析13段中的细节描写的运用,从中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

①、学生带着感情齐声诵读13自然段。

思考:本段通过哪三件事表现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答案: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②、找出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它所体现出的感情。

细节描写:一笑、一楞、一叹(抓住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描写)

分析总结:①、“母亲笑了”写出了母亲看到儿子在除夕夜请假回家看望她,深感欣慰的神态。②、“她楞住了”写出了母亲听说儿子还须辞母返校时感到突然的神态,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深。③“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写出了母亲不舍得让儿子走,但又明白事理,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对儿子体谅及对他工作的支持,表现了母亲爱子情深。

知识小结:本段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变现了母亲对儿子的默默支持与关爱

6、语言特色

①、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

②、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

③、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

三、情感体验、畅谈心声

“母爱让我受益终生,我对母亲也充满了感激、怀念之情。”通过本篇文章

的学习,想一想那个你人生启蒙的第一位老师——母亲,你想为母亲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母亲无私奉献的影子。她们吃苦、耐劳、坚韧、贤惠、善良,同时聪明能干。为孩子、为家庭、为生活她们身上隐藏着巨大的潜能。这个世界上还有那种力量能和母亲的力量相媲美呢。同学们,我们不能只享受爱,我们也应该创造爱,为母亲,甚至为更多的人。

四、小结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

五、作业

1、课后习题

2、带着今天的情感,周末回家体会母亲的对你们的爱,在你们幸福微笑的时候,用笔记下你们的感动!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掌握语文这一交际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靠运用。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本篇课文注重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由于学生人生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爱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同时由于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为师生课堂的交往和心灵的沟通带来了难度,因此,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调动学生情感,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四个方面——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四、重点研习
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五、鉴赏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六、总结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噶然而止,余味无穷。
七、课堂阅读《母亲杨沫》(《读者》2006年第6期)
八、亲情作业
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明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3、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找出母亲对“我”的影响。
4、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映。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世博会专题 亚运会专题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相关资料

老舍《我的母亲》ppt课件6
老舍《我的母亲》ppt课件5
老舍《我的母亲》ppt课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