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萨满的意思

作者&投稿:巫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萨满是什么意思~

“萨满”一词也可音译为“珊蛮”“嚓玛”等。该词源自北美印第安语shamman,原词含有:智者、晓彻、探究、等意,后逐渐演变为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也被理解为这些氏族中萨满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
萨满简介
在古代的东北,萨满分为职业萨满和家族萨满,前者是以个人身份面向全社会所有人提供宗教服务,为雇主家进行驱魔、占卜、乞福、主持红白喜事等,收取相应报酬。
后者则是在部落氏族组织中仅为本氏族成员提供宗教服务的指定神职人员, 在本氏族成员需要时进行祭祀祖先、向神灵许愿、叙说祖先历史功绩、为本氏族成员乞福、等宗教活动。
在古代东北,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崇拜和敬畏,往往借助神灵来判断是非。在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人们信奉萨满,希望获得精神寄托,从而获得安慰。

跳大神和萨满的区别:
1、满族萨满属于民族信仰和民俗习惯,东北跳大神属于封建迷信。
“萨满教”起源自史前文明中的自然及图腾崇拜,是一种融合性非常强大的古老宗教。“跳大神”则起源自清朝中叶,当时满族统治的政治需要,大力打压“汉族”的传统宗教即“道教”。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人民对“传统萨满仪式”进行简化,进而产生了“跳大神”这一种有着浓厚东北乡土气息的“仪式”,属于封建迷信。
2、“神学观念”不同
萨满教信奉的神灵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而跳大神的神汉对于“神”的理解则更为“随意化”,只要是比正常人能力强大的“灵体”,都可以称之为“神儿”或“仙儿”。
3、服务主体不同
满族萨满一般只为本家族、本氏族、本民族服务,东北跳大神不局限于本家族,主要为外人服务。
4、使用语言不同
满族萨满祭祀使用满语,东北跳大神用汉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萨满

萨满教巫师在祭祀、驱邪、祛病等活动中的舞蹈。萨满一词原意即为因兴奋而狂舞者,后衍为萨满教巫师的称谓。萨满舞表现出原始宗教信奉万物有灵和图腾崇拜的内涵,舞蹈时,巫师服装饰以兽骨、兽牙,所执抓鼓既是法器又是伴奏乐器,有的头戴鹿角帽、熊头帽或饰以鹰翎。动作也大抵模拟野兽或雄鹰。至20世纪中期,在中国的蒙古、鄂伦春、满、赫哲、维吾尔等北方十几个民族中还有遗存。萨满舞在祷词、咒语、吟唱和鼓声中进行,充满神秘色彩,主要舞段在表现神附体时跳,这时鼓声急促,舞蹈激烈;有的萨满不断模拟各路神,如家神附体则表现某人的神态、举止,野神附体则表现熊、虎、鹿和各种动作。萨满舞虽有迷信的一面,但它对各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在舞台上演出的一些民族舞如蒙古族的《安代舞》、满族的《单鼓舞》、《腰铃舞》、锡伯族的《抓鼓舞》都是从萨满舞改编而来。

满族称萨满舞为“跳家神”(请家宅之神)或“烧旗香”(旗人请神,以区别于汉人。)。表演时,萨满腰系长腰铃,手持抓鼓或单鼓,在击鼓、摆铃声中,延请各路神灵,请来神灵(俗称“神附体”)后,即模拟所请之神的特征作各种神灵的表演。如请来“鹰神”,要拟鹰飞舞,啄食神桌上的供品;请来“虎神”,则蹿跳、扑抓,并和在场者交流;或者在黑暗神秘的气氛中舞耍点燃的香火,表示已请来“金花火神”。

蒙古族称萨满舞为“博”、“博舞”。过去,萨满的神帽上有鹰的饰物,身穿带有飘带的法裙,腰间系有9面铜镜,以显示其神威、法力;表演时,法器用单面鼓,以一名萨满为主,另有一二名萨满为之击鼓伴奏,舞蹈多模拟鸟兽与各种精灵的动态,最后多表演“耍鼓旋转”;技艺高超者,手持多面鼓作各种姿态的连续旋转。现在,这些表演虽仍有遗存,但能作高技艺旋转者已很少。

过去赫哲人信仰萨满教,而且信仰的时间很长,从古代一直延续到近代。萨满一词,来源于通古斯语,意思为“激奋者”、“癫狂者”。赫哲族人认为萨满是治疗百病的能手,是“人神之间的使者”。开始,萨满多为妇女,后来出现男萨满。萨满没有专职的,都是业余的。平时,萨满和别人一样参加劳动,以渔猎为生。

萨满的职能

赫哲人的萨满职能归纳起来有六个方面:一是为患者跳神治病;二是春秋两季跳路神,为全屯的男女老幼消灾免祸;三是为无子女的人跳神求子;四是主持全村的祭神仪式;五是为死者送魂;六是用骨人等为人判断吉凶祸福,寻找丢失的物品。

萨满的称呼

赫哲人对萨满的称呼主要有这几种:送魂萨满叫“达特苏鲁特科切”,这种萨满被称为品级最高、法力最强,但人数不多。他们不仅能送魂,还能主持各种祈祷祭神活动。治病萨满叫“巴其兰”,这种萨满较普遍,活动也多,经常进出各家,比较熟悉情况。治小病小灾的萨满叫“佛六兰”,主要是有人生病时,他被请去祈祷,为病人讲情。专治瘟病的萨满叫“阿哈玛发”,主要是劝说瘟神离开人体,让病人早日康复。

萨满的传承,是由上一代的萨满假托神灵来选拔的,神灵让谁当,谁就得当,不当就会有祸有灾。 新学萨满,必须由外来的老萨满教,本家的萨满不能教,时间要三年才能学成。刚开始学萨满的时候,由领教的萨满击鼓、唱诵,然后再教怎样击鼓、怎样扭腰、怎样跳神。初步学会后就跟着老萨满到有病的家中去帮着跳神, 直到三年后才开始算正式萨满,单独跳神。

萨满的神具神服

萨满的神具神服,是萨满跳神时必不可少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神鼓

赫哲语叫“温替恩”,用鹅蛋粗的长柳木刮成三棱型,然后用水煮软,撼成二尺多长,上大下小,鸭梨形状的鼓架,用鳇鱼鳔把接头贴好晒干,顺着圆圈的外缘抠一小槽,以备放上小石子,作助响用。再在木圈的上下左右钻上四对小孔,穿上皮条,把这四根皮条集中到木圈的中心,拴在鸭蛋大的铜、铁环上,以备握鼓用。然后把一张狍皮去毛,用鳇鱼鳔贴在鼓架上,晾干就可以使用。在贴皮子说把一些小石头放在鼓架的小槽子里,可以发出多种声音。另外,除鼓外,还有一个用柳木或稠李子木制的鼓槌,打鼓的一头用狍皮腿的短毛皮包好,这样声音柔和,还能防止击坏鼓。

神帽

赫哲语叫“胡由科衣”。帽子上有帽头、帽角、帽飘带。帽头是用很厚的熊皮做成的,上面装上铁制的角,角上有杈,从五到十二个,表示萨满的地位和本领的大小。

神裙

神裙称“都西必替恩”,是用半尺宽的狼皮做成的腰带,上面有长至脚脖子的布条穗。神裙正面饰有虎、龙、蛇的图像,有的还饰有蜥蜴和蛙的图像,它们分别代表一种神灵,是萨满的得力助手。

腰铃

赫哲语叫“哈俊”,是由结实的厚革做的腰带,上面拴有一圈铁铃。当萨满跳神时,腰铃发出锵锵的声音。

铜镜

赫哲语叫“托力”,是萨满神服上的必佩之物,具有特殊的魔力。大的铜镜直径有一尺左右,小的二寸。按萨满的话说:铜镜都有神灵,和鬼怪作战时,可以保护主人。萨满身上的铜镜越多,法术越大、神威越大。
除此之外,萨满还有神鞋、神袜、神手套等。这些东西都是用兽皮做成,上面绣有各种爬虫、小兽和禽鸟动物图案。

神杖、神刀

初次之外,萨满还有四尺左右长的神杖、神刀。神刀木把是用蛇皮包的。萨满自己说,文的用神杖,武的用神刀。

赫哲族萨满的神灵

赫哲族萨满的神灵有几十种,除了少数是用铁、银、铜、钖做的外,多数是用旱柳木、稠李子树等软质木头做成的各种大小、不同规格的,形似人、兽、鱼、鸟、蛇等形状的偶像。主要的神灵有:爱米神、阔力神、布云神、查尼神、眉合神、熊木如神、朱坤神、撒日卡神、波儿布肯神等等。
随着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的提高,萨满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http://www.newmhqx.com/dqwc/zhanneiwenzhang/daqingzongjiao/liebiao/saman/smFrameset-13.htm

  萨满文化

  满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信仰和继承着与通古斯人的古老的多神信仰一致的萨满教。萨满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历史文献《三朝北盟会编》中,它是女真语,意指巫师一类的人。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古代北方民族或部落,如肃慎、勿吉、靺鞨、女真、匈奴、契丹等;近代北方民族,如满族、蒙古、赫哲、鄂温克、哈萨克等也都信奉萨满教或保留一些萨满教的某些遗俗。萨满教原始信仰行为的传布区域相当广阔,囊括了北亚、中北欧及北美的广袤地区。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本身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以主观的意识,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物有灵。宇宙由“天神”主宰,山有“山神”,火有“火神”,风有“风神”,雨有“雨神”,地上又有各种动物神、植物神和祖先神……形成普遍的自然崇拜(如风、雨、雷、电神等)、图腾崇拜(如虎、鹰、鹿神等)祖先崇拜(如佛朵妈妈等)。在萨满举行宗教活动的仪式上,所用的法器很多,如神案、腰铃、铜镜、抓鼓、鼓鞭等。在法器上都刻绘有各种神的图案,尤其是在神案上和抓鼓上古时候都刻绘有色彩丰富的神灵面具。这些满族面具,无论是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民俗价值、文化价值都是弥足珍贵的。由于满族萨满面具是宗教用品,一般只由萨满传世珍藏,外人很难见到。
  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萨满企图以各种精神方式掌握超级生命形态的秘密和能力,获取这些秘密和神灵奇力是萨满的一种生命实践内容。萨满分为家萨满和野萨满。家萨满作为侍神者,主要负责族中的祭祀活动。野萨满(又称大神)是神抓萨满,即神灵附体的萨满。神抓萨满的活动包括医病、躯灾、祈福、占卜、预测等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满族萨满平时与族内普通人一样,他们的服务是不取报酬的,也没有超越他人的权限,他们可以结婚生子。萨满死后,所用的神器、佩饰、服装等随葬。新萨满要经过挑选、培训(满语学乌云),最后才能确定。 满族萨满面具多在跳野神祭祀时使用。萨满祭祀中,依照祭祀内容要求,模拟成各种动物或神怪。由于怕被死者或神灵认出,萨满要戴上面具,并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脸。身穿萨满服,腰系腰铃,左手抓鼓,右手执鼓鞭,在抬鼓和其他响器的配合下,边敲神鼓,边唱神歌,充满神秘的色彩。
  青年满学家王松林在黑龙江宁安地区调研考察时,发现宁安满族文化传人傅英仁掌握大量满族萨满面具图谱。王松林的真诚、痴迷、执着打动了老人,老人拿出了100余个满族萨满面具图谱和25个满族图腾图绘,作为满族史料赠送给他。经过王松林的整理、绘制,满族萨满面具终于在2000年秋面世了,被称为二十世纪末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观。
  满族面具以反映女神为主,其形成时间大约为原始母系社会的繁荣时期。满族面具是萨满教的活化石,其涉及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神秘粗犷,色彩明快,稚美可掬。
  面具作为一种纯精神的万能武器,等到原始先民的恐惧感、自卑感逐渐消失后,就漫漫演变成娱乐工具。满族面具由庄重威严的萨满祭奉逐渐转为戏剧娱乐表演。
  在清朝,宫廷和民间已广为流传着玛虎戏。“玛虎”为满语,即假面舞,或称面具舞。早年,面具多用草枇、兽革、龟盖、贝壳制成。近世多用高丽纸、桦树皮制成,再刻绘人、鸟、鬼怪脸面形象,或慈祥,或狰狞,千姿百态。
  《清史稿》一百零一卷中记述:“乾隆八年,更名庆隆舞,内分大、小马护为扬烈舞,是为武舞;大臣起舞上寿为喜起舞,是为文舞。”又载:“扬烈舞,用带面具三十二人,衣黄画布者伴,衣黑衣皮者伴。跳跃倒掷,像异兽。”文中所提“马护”既“玛虎”,亦指假面。又具《爱辉十里长江俗记》记述:玛虎之爱耍者,并非只在清宫里,满族民间旺族和大的部落早在金代就有玛虎戏。
  满族面具是满族文化的稀世珍贵遗产,它不仅为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美术、戏剧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启示,并开启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它也为旅游和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巨大的开发商机。

  萨满舞

  萨满舞是萨满(即巫师)在祈神、祭祀、驱邪、治病等活动中表演的舞蹈,俗称"跳大神"。古代中国北方民族曾盛行过这种巫舞,它是原始狩猎、渔猎生活和图腾崇拜的产物,今日萨满所用的服饰、法器以及舞蹈动作中,仍有其原始文化的遗存。例如:鄂伦春、鄂温克族萨满的服饰上,都要缀以兽骨、兽牙;作为法器的抓鼓,其鼓面和鼓槌要蒙以兽皮;表演中多模拟熊、鹰及鹿的形象。

  满族称萨满舞为"跳家神"(请家宅之神)或"烧旗香"(旗人请神,以区别于汉人。)。表演时,萨满腰系长腰铃,手持抓鼓或单鼓,在击鼓、摆铃声中,延请各路神灵,请来神灵(俗称"神附体")后,即模拟所请之神的特征作各种神灵的表演。如请来"鹰神",要拟鹰飞舞,啄食神桌上的供品;请来"虎神",则蹿跳、扑抓,并和在场者交流;或者在黑暗神秘的气氛中舞耍点燃的香火,表示已请来"金花火神"。

  蒙古族称萨满舞为"博"、"博舞"。过去,萨满的神帽上有鹰的饰物,身穿带有飘带的法裙,腰间系有9面铜镜,以显示其神威、法力;表演时,法器用单面鼓,以一名萨满为主,另有一二名萨满为之击鼓伴奏,舞蹈多模拟鸟兽与各种精灵的动态,最后多表演"耍鼓旋转";技艺高超者,手持多面鼓作各种姿态的连续旋转。现在,这些表演虽仍有遗存,但能作高技艺旋转者已很少。

  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他是崇信萨满的,无论是战争还是遇到重大问题时,他都极重视萨满的意见;而且崇奉"白鹰",并把"白鹰"作为能使之取胜的战神。后来,人们就把鹰看作是胜利的象征,并成为习俗一直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摔跤比赛时,选手们都是用拟鹰的跳跃动作入场的,以此增强胜利的信心。一些地区尚有称作"跳白鹰"的活动,为得了怪病的妇女医治,可见萨满教对蒙古族影响之深。

  "跳白鹰",俗称"安代";所谓生了怪病,即过去有些妇女因恋爱婚姻不自由而得了抑郁之症,家里就要延请萨满为她举行"跳安代",同时邀请歌手和群众参加,附近的青年男女也都纷纷赶来。跳安代时无乐器伴奏,但有固定的曲调、唱词,又可即兴编舞,舞蹈动作洗练、规范。在萨满的主持下,群众围着歌手形成圆圈,并随着领唱者唱和起舞,慰籍病人。如:"把你的黑发散开啦,啊,安代!"、"你同辈的朋友到齐了,啊,安代!";"心里想看哪一个,说出来就会痛快啦"等。随着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欢舞起来,于是病人的情绪也振奋起来,病情得到好转。

  游戏中的萨满

  萨满是氏族与部落的精神领袖。他们和灵魂沟通,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并在黑暗的年代里指引他们的人民渡过难关。许多人将他们的智慧和平静误解为和平主义者的天性。事实上,当受到挑战的时候,萨满拥有强大的能力来对付扰乱自然秩序的家伙。

  萨满是备用的治疗职业(相对于牧师),拥有许多有趣的法术和作战方法。萨满在团队成员中很受欢迎,因为他们具有治疗和许多增益的图腾。萨满有四种图腾:风,地,火,和水。玩萨满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一种图腾。

  萨满和人类的圣骑士很相象,只是不能穿那么厚重的盔甲。

  女萨满

  在萨尔图[今大庆一带]附近,有一个叫做撒半屯的地方。传说,这里曾经住过一位心地善良、神通广大的女萨满[萨满教的祭神人]。女萨满摘下一片蔚蓝的天空做鼓,拔起高高的青山做鼓鞭,采来一串串会唱歌的星星做腰铃。她的神裙是用翠绿的山泉和雪白的云朵织成的。人们像崇敬天神一样崇敬她,她的神鼓保佑着女真人的吉祥和安宁。
  天上有阿布凯恩都里执掌,地上有善良的女萨满保佑,女真人的日子过得太舒心了,引起了住在地下的黑魔王耶鲁里[萨满教用语,魔鬼]的嫉妒。他派出了瞌睡鬼做先锋,飞进了女萨满的鼻孔里。女萨满忽然觉得一阵晕眩,打了个哈欠睡着了 。

  女萨满这一觉睡得太久了,等她醒来时,一看,哎呀,遍地都是女真人的死尸。原来,黑魔王耶鲁里乘她熟睡之机,撒出了十万鬼兵,把瘟疫带到了每一个女真部落里。 象大风吹倒了茅草,象山火烧着了荒林,可怕的瘟疫四处蔓延。牲畜一群群地倒下了,人们整部落整部落地死绝了,人骨和兽骨白花花地混在一起,天地间笼罩着一片凄云惨雾。

  女萨满急忙寻找自己的神鼓,鼓皮已经被鬼兵们嗑烂了;她伸手去摇自己的腰铃,腰铃里的星星已经被鬼兵们咬成了碎末。黑魔王耶鲁里得意洋洋地化做一只老秃雕,“嘎嘎”怪笑着在女萨满的头上旋了三圈,恶狠狠地说:“用不了十天,女真人就会死绝了,到那时你就乖乖地把人间让给我吧!哈哈哈哈!”

  黑魔王飞走了。女萨满又悔又恨,她点起了鞑子香,举起了青山鼓鞭,猛劲地敲着蓝天,呼唤天神阿布凯恩都里拯救女真人的灾难。青山做的鼓鞭都打折了,总算捶开了阿布凯恩都里的耳朵。一只银色的海东青神鹰自天而降。它从南到北地兜着圈子打旋儿,象一道银环闪闪发光。神鹰一面飞一面叫着:“苦胆,苦胆,费雅哈达,苦胆!”

  神鹰飞回天上去了。女萨满点了点头,乘着鞑子香的青烟,就奔向了北边的费雅哈达山[冰山]。那时侯,费雅哈达还是一座高大的冰山,山崖象刀削的墙壁一样陡,象银制的镜子一样亮。山下是无边无际的冰海,冰海上挂着永远不落的太阳。

  太阳的光,映在光滑的冰面上,刺得女萨满睁不开眼睛。到哪去找制服瘟疫的苦胆啊!忽然,冰海上空出现一道灿烂夺目的七彩神火。女萨满看见,冰面上遥遥晃晃地走过来三十六只银色的神熊。

  苦胆!神熊的苦胆,是制服瘟疫的灵药。女萨满高兴地叩拜天空,感谢七彩神火为自己送来了神熊。她用腰刀杀死了神熊,取出了三十六只苦胆,急急忙忙往回赶。 女萨满一路走过三十五个部落,救活了三十五个女真人的生命。等她回到自己居住的部落时,只剩下一个苦胆了。她四下一撒目,部落里没有一个活人影,不由得一阵揪心地疼。女萨满一路救人,天天被鬼气熏着,自己也染上了瘟疫。她拿起最后一个苦胆,刚要吞到肚里时,忽然,远处传来了孩子的哭喊声。“还有人活着!”女萨满又惊又喜。

  她忍着病痛,好容易才爬到那孩子身边。这是一个还不到三岁的小格格。小格格躺在她额娘的尸首旁,小脸儿煞白,小嘴儿一张一合,象烧焦的玫瑰花瓣一样。

  这是部落里最后一条根了。黑魔王变的老秃雕又飞来了,它停在女萨满面前的一棵枯树上,幸灾乐祸地叫着:“两个人,一个苦胆!两个人,一个苦胆!两个人,一个苦胆!”女萨满用尽最后一点力量,把神熊的苦胆塞进了小格格的嘴里。小格格得救了,女萨满变成了一座高大的石山,再也活不过来了。

  女萨满虽然死了,可她为女真人留下了三十六个生命,三十六条根。以后,女真人的这三十六个部落只好打破部落内婚的老规矩,互相结亲,很快又繁衍成一个强盛的部族。他们都尊奉女萨满,认为自己是神熊留下的后代。他们的后代,再也不怕黑魔王的瘟疫了。那个吃了最后一个苦胆的小格格,后来接替了女萨满的位置。女萨满住的地方,直到今天还叫“萨半屯”,也就是“萨满屯”的意思。

萨满,通古斯语,其涵义按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中解译为"晓彻"之意,即最能通达、知晓神的旨意。满族神话中讲,第一个萨满是天神派来的,或天神命神鹰变幻的,因而萨满是宇宙的骄子,天穹的裔种。
萨满地位崇高,因为他不但会击鼓甩铃,焚香祈祷,用满语吟唱神歌,和诸多的神灵交往,转达人的愿望,传达神的意志,有的还会摹拟各种神兽灵禽翩翩起舞,甚至会钻冰眼、跑火池子、喷火、跳树等各种神技,萨满能够讲解"乌车姑乌勒本"("神龛上的故事"),即萨满教神话。这种神话充满了英雄主义,凝聚着族人的理想、愿望和憧憬,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实际上它是原始时期的氏族宪章。萨满不但在祭祀中扮演主角,而且往昔满族生活中的大事,如出征、打围、婚嫁、育子、送葬都要请萨满祈祷或举行一定仪式来求得神灵的庇佑。平时,萨满是氏族中普通的一员,不享受任何特殊礼遇,然而氏族或其成员罹难时,他是首当其冲的化导者,同时也是本氏族药师和女人育婴的保姆。古时候,部落酋长、氏族首领往往兼任萨满,而且多是女性。如神话中的他拉伊罕妈妈、史诗中的乌布西奔妈妈、传说话中的东海嘎忽坦河部落族女罕斯呼林都是威名四达的女首领,又是女萨满。后来,男萨满逐渐替代了女萨满,不过在祭祀中男萨满仍须穿上神裙,这是女萨满留下的历史标记,直到今天,有的满族姓氏仍有女萨满。

萨满传承不是世袭的,而是用各种奇特的方式鉴定其有无当萨满的资格,通过一段艰苦的学习和特定的考验仪式,才成为新萨满。一般有以下几种:老萨满用神验的方式来选定接替人。如黑龙江富裕县三家子乡的佛满洲的家萨满年迈以后,想寻找接替人,便把族中男女青年聚于一室,男坐南炕,女坐北炕。老萨满焚香在两炕中间摇晃,一时香烟弥漫,谁被烟熏发抖,乃至昏晕,老萨满便选定他当接替人。已故的萨满色夫"抓"的,某一姓氏老萨满谢世,氏族中没有能主持大祭的萨满,俗称"扣了香"的,过若干年,族中有人久病不愈,突然外出,或去高山,或去大江,过了一段时间回来便神志清醒,并有当萨满的愿望,便认为是成了"太爷"神的老萨满抓的。孩童有病难治,其家长祈神保佑,并许愿如病愈则当萨满,侍候神祖,如孩童病愈,经族人同意,便可去学萨满。由族人推选。一般都推选几个品貌端正,口齿伶俐,敏慧好学的青年跟本姓萨满学,学习优者,并通过了考验,方成为新萨满。

有了学萨满的资格,还必须经过若干"奥云"的潜心苦学,方能成为民族公认的神职萨满。"奥云"通斯古语,意即"三旋天",指萨满经过昏迷术,有驱策自身魂灵翔天入地三次往复的神功。这仅是指乍系腰铃的初级萨满,若是神通广大的老萨满,则有"五奥云"、"七奥云"、"九奥云"的旋天术,能使自己的魂灵巡游天穹,登上最高云天。学"奥云"即学这种萨满旋天术。后来就把"奥云''作为学萨满过程的代名词。除了学"旋天术"外,还要背诵神词神赞,学习神歌神舞、祭祀程序礼仪和各种特技。

新萨满在祭祀中常充当老萨满的助手--"栽力",即侍神人,当萨满神灵已附体的时候,他是代表神在讲话,而"栽力"则代表族人答话。萨满在七星斗前请来鹰神时,栽力则领"鹰神"进到屋内的神案前,萨满歌舞时,栽力配合默契,所以整个祭礼中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有"三分萨满,七分栽力"的俗谚。在祭祀中,族长总理一切事务,萨满(包括栽力)主持祭礼,锅头负责杀牲和一切供品,这三者组成了祭祀班子,此外还有打鼓的鼓师等辅助人员。萨满班子齐全的氏族,德高望重的老萨满就是萨满达(达即首领),这是祭祀中的核心人物。

汉军旗人的萨满也称为"神将"、"单鼓子"或"姑娘神"。汉军烧香祭祀有上三坛、中五坛、八大本坛之分,各自师承,可请不同姓氏萨满同坛烧香。

萨满服饰,常见的有神帽、神裙、七星褂、铜镜等。神帽上多有鸟形模型、各种骨珠以及铜镜、铜铃等饰物。神帽上铜镜代表日月星辰,帽顶的飞鸟象征其萨满在宇宙间自由振飞,成为沟通天穹和人类的中介。帽沿的五彩飘带象征着神鸟飞翔的双翅。骨饰有野猪牙、鹿角以及獐熊等脚掌骨。猪牙象征勇猛,鹿角象征长寿,獐熊骨则意味着驱魔除邪。有些望族大姓的萨满骨饰神衣重达百余斤。神裙代表云涛,七星褂象征星辰,有的姓氏设有野神(即动物神)祭了,则不带神帽,七星褂也改用洁净的白上衣。

萨满神系,满族居地广阔,各氏族、部落因自然环境和生产对象的不同,其所祭祀的神灵和萨满自身的附神种类亦不同,组成自成一系的萨满神系。由于氏族、部落间长期的经济文化交往,也产生了不同神系中交叉共祀的神祗。萨满神系主要以其神帽上的图饰为标志。满族萨满神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鸟神系,多为原始渔猎民众,居住区多为依山傍水的丘陵与半平原、河套等地区。鸟神系的萨满头饰,多以鹰雕为代表,而鹰雕的多寡则又代表其神权神龄神力的高低等别。满族及其先世女真诸姓萨满头饰多以神鸟统领神系,最高位的萨满神帽上的神鸟多达27只之多,有的振翅高飞,有的昂首翘立,有雕制或绘制于神帽盔沿上,威风神武,肃而生畏。

鹿神系,是以鹿角枝叉代表萨满统领的神系,而鹿角上的枝叉多寡、高低亦代表萨满神权的高低和所居地的萨满派系。这类神帽标帜是兽骨兽角,简单地罩在成套在头上,后来又取山羊角、野牛角以及掘得的残断的猛犸牙齿、马鹿、犴、驯鹿等角。后来随着部落的发展,野兽被驱赶到遥远的山莽中,便以常能猎得的鹿角代表了,而且鹿角精巧、轻便、美观,日久便习用它作为萨满帽饰的标帜了。

鱼神系,多为环海或居库页岛和黑龙江出海口的原始部落。萨满头饰采用鱼骨、鱼皮、鱼骨珠等雕磨制成的萨满神帽标饰,萨满凡戴这种神帽者其所崇拜神系多为海神、江神居多。崇奉主神为东海女神,她是鱼头女人身的宇宙大神,掌管和送给人间光明、温暖和生命之水,带给万物以七彩阳光和湿润的甘露,鱼神是萨满教水系神祗的代表。

萨满法器常见的有腰铃、抓鼓、抬鼓、铜铃、神刀、滴达枪、马叉、花棍、蛮特(木槌)、卡拉器、箭等等。腰铃,满语为西沙,在古时候是石头制成的,后渐用铜、铁制成,它的声响代表风雷。抓鼓,满语为尼玛琴,也称神鼓,鼓背有抓环,圆形或椭圆形,象征浩渺的宇宙。抬鼓,满语称通肯,是萨满的主要乐器,鼓鞭为萨满的宇宙坐骑,鼓声的缓疾代表神灵飞天的步履。蛮特,是洪荒初开的远古时期,先祖用来披荆斩棘、创建家园的劳动工具。萨满法器都有一定象征意义。

萨满神谕也叫神本或"特赫本子"。多用满文或汉语标音的满文书写。神谕是萨满教的"圣经",它记载了该姓萨满教祭祀中神灵的名称、来历、职能、诵唱的神歌、祭祀的程序礼仪、供晶的要求,是祭祀的准则。神歌中又往往包含着本姓的神话,所以只有萨满才可翻阅珍藏。有的姓氏已有另外成册的"祭祀规则"'神谕主要记载诵唱神词。早期的神谕有口传,实物多种。

萨满葬礼据《宁安县志》载:"昔时萨满之死,其尸葬于树上,遗迹至今有存者。盖葬于树之上,选大树之枝叶繁者,伐其枝,穿穴于干,以可以纳尸为率。今于树干之者,又棺中有破脑盖及数片残骨并铁片、铜片,可证为萨满之装饰、衣服等具也。"这种树葬象征萨满灵魂能攀上天树,重返天穹。后来,土葬逐渐代替了树葬,但将其神帽、神衣及其他神器随葬的习俗相袭久远。

萨满禁忌萨满对所祀神灵平时忌讳谈论,当老萨满晚年时,才把本姓的神话传授给得意的弟子。传授时,还得洗手、漱口、焚香,弟子在地上跪着聆听,十分庄重。本姓的神话一般不外泄。,平时,恭放"窝辙库"(神龛)的西炕不住人,做神糕的女子必须"身子干净"(不来月经时);做牺牲的喜猪不能有杂毛等各种禁忌。

任务萨满是什么意思
答: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萨满并没有被广泛认可,但是其思想和文化价值却仍然被人们所传承。萨满的精神追求、对自然界的敬畏、对同伴的关爱等价值观念,仍然对现代人生活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尽管萨满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但是其传统和文化却已经成为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怀旧服萨满是什么意思?
答:在怀旧服中,萨满也是一个较为富有挑战性的职业。萨满的装备和技能需要玩家不断地升级和更换,才能在游戏中保持强大的实力。萨满所处的不同地形与环境也会对其能力产生影响,使得玩家需要不断地适应与改变策略。总之,怀旧服萨满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色扮演游戏职业,它的独特性和挑战性吸引了许多玩家的...

萨玛的意思萨玛的意思是什么
答:萨玛的词语解释是:满语saman的译音。亦译作'萨满'。萨满教的男巫。萨玛的词语解释是:满语saman的译音。亦译作'萨满'。萨满教的男巫。拼音是:sàmǎ。结构是:萨(上下结构)玛(左右结构)。注音是:ㄙㄚ_ㄇㄚˇ。萨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

信奉萨满是什么意思?
答:信奉萨满是指追随一种独特的宗教信仰,相信自然与人类的紧密联系,以及神灵和宇宙的力量。由于萨满教在文化和地理方面的多样性,信奉者的仪式和教义可能存在差异。但是,他们共同的信仰是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灵魂,包括树木、花草、水、石头、动物和人类。萨满教也强调与祖先之间的联系和致敬,认为祖先对生活...

萨满的任务是什么意思?
答:萨满是一个部落或者原始社会中的宗教信仰的领袖,其任务是为了神明、社区和家庭提供咒语和治疗服务。萨满是社区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们的任务是维持社区的正常运转,为了神灵和社区的利益而行动。作为一个著名的治疗师,萨满的任务之一是用自然疗法治疗疾病,在部落中为伤员和病人提供帮助。萨满相信在大自然...

魔兽世界sm什么意思 跪求各种简说的意思 麻烦要详细 我是魔兽世界的菜鸟...
答:sm 在魔兽中通常指的是 萨满祭祀 其他的常见的 还有 fs 法师; dz盗贼;zs战士;ms牧师;lr猎人;qs圣骑士;xd/dly 小德/德鲁伊;ss术士;dk死亡骑士;这是关于职业的,其他常用的还有T 坦克;DPS 输出职业统称;另外还有很多是在没法一一列举了,国服的简称在魔兽里面通常两个原则,拼音或者英文首...

出萨满是什么意思?
答:出萨满是什么意思?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出萨满可以解释为萨满教的出谷。萨满教是北亚族群中最古老的灵教,信仰者称之为“神谷”,所以出萨满的意思也就是从神谷中走出来。出萨满还可以解释为某人自己成为了萨满,成为了一位神灵的代表,帮助人们寻求灵性的指引。在北亚族群中,萨满被尊为起到和神灵直接...

起舞的萨满啥意思
答:狂舞的萨满。“起舞的萨满”意思是“狂舞的萨满”,其中“萨满”是满语,意为狂舞的人,也被称为巫师。

萨满耶什么意思?
答:萨满是WOW的一个职业,你所说的萨满耶可能是“萨满爷”的误听,类似于叫法师“法爷”,盗贼为“盗贼哥”一样的道理,是游戏中玩家之间的一种戏称。

雷电萨满是什么意思?
答:在现代社会中,雷电萨满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强调灵性寻求和内心平静。他们通常穿着丰富多彩的装束,并以音乐、舞蹈和诗歌等形式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敬仰和感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雷电萨满的行列,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雷电萨满的信仰在一些传统文化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