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

作者&投稿:越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邓稼先》原文~

http://baike.baidu.com/view/3704.htm#6
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qx/dzkb/200403/t20040331_82395.htm

《邓稼先》中心思想
作者把邓稼先这一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抓住他忠厚平实,诚真坦白的性格特点,回忆了他为中国的“两弹”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赞颂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并挖掘出这种性格和精神产生的根源: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运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列举大量的事实,叙述一百年前中华民族的耻辱。然后笔锋急转,镜头拉回到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叙述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鲜明的对比构成了文章不平凡的引子。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邓稼先的一生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而作者选取的主要内容是他在回国后的28年间“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的情况。这是与中心相一致的。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从地位、成就、个性、为人等方面进行对比,用以表现主人公的个性和品格。通过对比,作者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就点明了主人公个性形成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为了证实美国人说的话是谣言,邓稼先亲自请示了周总理。据有关材料记载,当时周总理说:“请你转告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这就是后来邓稼先给杨振宁的那封短信的内容。事情虽然不大,但我们能从中领略到主人公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作者先用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带到神秘的戈壁荒滩。然后用两个疑问句启发读者联想,邓稼先他们要征服多少困难才完成了两弹的研制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
作者选取写给邓夫人许鹿希的电报和书信中的几段话作结。一、二两段,以挚友的身份来赞颂邓稼先忠诚纯正和无私的品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邓稼先的敬爱之情。三、四两段则从更高层次俯视邓稼先的一生。

扩展资料:

《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留学的时候,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按钱吃。有一段时间,他和洪朝生(后在科学院低温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他俩去吃饭,两份牛排端上后,邓稼先看了看,对洪朝生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给了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邓稼先

每节的主要内容:找关键句子
闪光点:忠厚朴实、真诚待人、心胸宽阔、有勇气、有责任心、乐于奉献...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对比着写,把邓稼先的那一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待人、心胸宽阔的气质表现了出来,正因为有如此美好的品质,他才得以团结众多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可否去掉?
讨论明确: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第一部分从百年屈辱入手来写,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其实,这一段的用意是在创设一种广阔的社会背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去衡量他,才更能显出其伟大之处来的。正是他领导中国知识分子追赶世界科技势头,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保证中国坚强地站立起来。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
②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讨论明确: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他们的共同成就表明他们同样都是学术非凡的人。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站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基础上考虑,我们更钦佩邓稼先,更接受他为国忘我、为科研忘我的伟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过在国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赏析:这里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是截然不同的,“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b“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赏析:这里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词语:1很少人知道
2非常伟大的成绩
3接受赞赏是应该的
4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都表现出来,通常指骄傲
5很多人知道
6同上
7战士战死沙场,用马革裹着尸体回来,指忠心
8为做一件事尽最大的努力
9为做一件事到死才停下
辛苦啊!

你去买一本《教材知识详解》北京教育出版社的 里面内容很好 有详细解释的

《邓稼先》原文是什么?
答: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

邓稼先是一篇什么题材的文章
答:《邓稼先》是记人传记型文章。1、《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记人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2、文章追忆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赞颂了其为民族为国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无私奉献的精神。3...

邓稼先一文中有哪些写作特点?
答:《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邓稼先》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了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邓稼先》的写作背景
答: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

语文《邓稼先》课文
答:《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记人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语文《邓稼先》课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

邓稼先主要内容
答:《邓稼先》是人教部编版语文课文,作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杨振宁于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邓稼先的介绍 邓稼先于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课文讲解,主要从文章的内容,重点等来讲,就是老师上课所讲的...
答:第五部分(30-35自然段),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人物形象  作者笔下的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

《邓稼先》六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近代的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二、两弹元勋: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三、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的品格和奉献的精神。四、民族感情、友情:侧面烘托出邓稼先严谨,做出的巨大贡献。五、“我不能走”:用恶劣的工作环境衬托出邓稼先坚强,奉献的意志...

关于邓稼先的简介
答:人物纪念 1、电影原型 2009年4月6日下午,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开幕式首映了传记故事片《邓稼先》。2、戏剧原型 2018年5月14日,原创大型黄梅戏《邓稼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排,讲述了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崇高追求。3、评书原型 《忠心报国...

邓稼先是一篇什么文
答:《邓稼先》一文的体裁是(记叙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把邓稼先这一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抓住他忠厚平实,诚真坦白的性格特点,回忆了他为中国的“两弹”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赞颂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并挖掘出这种性格和精神产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