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当前外交形势与外交新挑战

作者&投稿:花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

当前国际局势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2006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或许,在某些时候,老美会想一些闲不住的做法来对中国进行“围堵”和“制衡”。比如前不久,美国曾游说韩国和日本加入“北约”,在这之前还劝说过澳大利亚,这不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而向中国和俄罗斯逼近吗?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虽说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离最强还有一定的差距。

2010年是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国际形势走向,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外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出来,加快了国际体系变革进程。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目前趋于企稳回升,但全面复苏的基础仍较脆弱。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但牵制因素明显增多。金融危机引发对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的深刻反思,调整变革成为潮流。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逐步展开,二十国集团峰会走向机制化,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国际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而变革的进程将是长期和复杂的。 【展望2011】 在国际多边舞台上,中国的身影也越发活跃,过去一年,中国领导人频繁出现在世界多边峰会上,阐述中国理念,提振各国信心,凝聚共识推动合作。杨表示,今年“峰会外交”仍然是中国外交的亮点。 展望2011,中国外交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展望2011,中国外交将继续深化与各大国关系,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提升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展望2011,中国外交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参与和引导国际体系变革,大力开展经济、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等领域外交,切实为“保稳定、促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显现出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物价高企、股市暴跌、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发展面临困难,许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GDP增速减缓等,又适逢国际经济下滑之际
,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已濒临危机的边缘,前景不容乐观。那么,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究竟应当怎样看,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见。
一、关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
总的看法就是,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说明:
1、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健康。首先,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这个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偏快的经济增速得以减缓。我国经济增长在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本轮经济扩张周期的峰值,此后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回落。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二季度增长10.1%,比上季度又回落0.5个百分点,整个上半年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消除。
2、投资仍然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前7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2160亿元,同比增长27.3%。一方面,投资增速,特别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投资增速与前两年相比有所减缓,有效地扭转了投资增长偏快的趋势;另一方面,投资增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与今年前几个月相比,7月投资增速又有一定程度加快,这对于防止出现因受外需减弱而出现经济增速过快减慢的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
3、居民消费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速高达23%。统计数字显示,自2月份以来,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基本在逐月提高,同时自4月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在逐步减缓。这两项指标的逆向变动表明消费确实是在扩大。在投资和出口的实际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消费增速上升,对防止经济过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较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回落。统计显示,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CPI同比涨幅连续回落。与4月份8.5%的高峰相比,5月份、6月份、7月份的CPI涨幅分别为7.7%、7.1%和6.3%,逐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50多个主要国家(地区)中是最高的,而物价涨幅相对处于较低的水平,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减缓、物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中国的GDP跑赢了CPI,而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大部分国家,物价涨幅都大大高于GDP的增幅。
5、财政收入增长。前7个月全国财政收入4.1万亿元,同比增长30.5%。
6、经济效益仍维持较高水平,企业活力增强。企业利润总体水平继续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9%,39个工业大类中,3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特别是面对外部环境趋紧和成本上升,一大批企业主动转型,靠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增强创新意识、优化产品结构应对危机,谋求发展,竞争力日益提高,市场适应力更强。
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高于全部工业增加值16.3%的增长水平。前7个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14.4%,回落5.3个百分点。同时,装备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7个月同比增长36.7%。
8、外贸顺差过大矛盾缓解。出口增速回落,上半年出口6666亿美元,增长21.9%,回落5.7个百分点;进口5676亿美元,增长30.6%,加快12.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990亿美元,同比减少132亿美元。上半年我国累计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
9、农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夏粮总产量达到2408亿斤,连续5年增产,单产和优质率再创历史新高。早稻丰收,秋粮长势普遍较好。夏收油菜籽产量达1075万吨,增产72万吨。
这表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仍然健康,而且出口与投资拉动强、消费拉动弱的局面有很大改观,这确保了我国总需求仍然处在上升态势中,而且更具有可持续性,这就保证了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是有力的。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质量又有所提高。而且现实的经济发展速度仍是较快的,当前的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宏观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
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虽然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外部环境的挑战。从外部看,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美国次贷危机阴云不散,美、欧、日等经济纷纷走低,世界经济整体下行,全球通胀加剧、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一切,都对高度依赖国外的我国经济带来严峻挑战。
2、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国际因素,今年以来世界各国价格普遍上涨,近两个月来,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CPI都在冲高,有些达到了10多年以来的较高水平。而初级产品,特别是石油和粮食的价格,今年以来增长都在30%以上。在中国开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国际因素对我国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二是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对CPI也形成了较大的传导压力。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涨幅持续扩大,7月份涨幅达到10%,同比涨幅创12年来新高。而近期成品油和电价的上调,灾后重建形成对建材的需求等,都可能形成价格上涨的新的因素。三是国内农产品价格仍维持在高位。虽然我国粮食连续四年实现增产,粮食库存充裕,有利于粮食市场的稳定,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推动农产品价格进一步走高的压力依然存在。而且,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有农业与非农产品比价关系合理调整的一面。四是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迫在眉睫。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土地、资金等要素价格以及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都将趋于上升。实行节能减排,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也会增加生产成本。五是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生活费用提高、工资提高、福利增加以及社会保障的完善等,都将推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六是通货膨胀预期还比较强。虽然近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回落,对社会公众的价格上涨预期有一定稳定作用,但在当前国内外,特别是国外价格上涨较快的形势下,社会公众还很容易产生对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
3、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弱,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原因,导致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如房地产业,今年以来,全国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和环比涨幅均呈现持续回落态势,深圳等部分大城市房价出现了明显下降。1~5月份城市房屋销售量同比下降7.2%,而上年同期则为增长16.8%。再如汽车行业,汽车行业产销增幅呈现下降趋势,4、5月份汽车市场销售量出现了12.91%和6.66%的环比负增长。由于房地产、汽车属于支柱性产业,楼市和车市销售形势逆转将进一步波及下游产业,对钢铁、建材、机械等下游产业带来不利影响。由于资金短缺、需求减缓、成本上升等原因,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是当前经济中的又一突出问题。据有关估计,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有10%-20%中小企业出现倒闭。目前,全国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提供了85%左右的就业机会,创造了6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税收入,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出现问题,其影响也不可小视。
4、部分领域投资增速下滑过快。虽然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幅却出现下滑,有些领域下滑幅度很大。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一产业的投资增速有较大增长,但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出现显著下降,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下滑,6月份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增速为31.4%,比2007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比2006年6月下降7.2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来看,从紧的政策已导致中小企业投资速度下滑,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速度也明显下滑。到2008年6月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速比上年下降了11.8个百分点,个体经营企业投资增速下降了10.1个百分点。
5、证券市场过度调整。股市大跌导致投资者资产大幅缩水,消费能力和意愿下降,同时也导致企业直接融资困难,资金紧张。股市下跌还影响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进一步减弱了人们的投资与消费欲望。
6、出口下滑偏快。由于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部分出口产品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资源性产品和劳动力成本提高,资金成本上升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上国际市场疲软,对我国出口形成越来越大压力。出口增长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出现下滑态势,进入2008年,增速大幅下滑;同时,进口增速持续攀升。近年来,出口特别是净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很大,2007年贡献了2.7个百分点。虽然贸易顺差缩小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出口增幅继续回落,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将会不断显现。
7、居民收入增幅减缓影响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200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减缓,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下降较为明显。在股市、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物价快速上涨的压力下,居民的财富效应不断减弱,消费难以明显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在扣除物价上涨之后仅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二季度消费实际增速也仅提高2.1个百分点。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6%,大幅低于2006年和2007年同期的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8%,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2008年上半年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实际值)增长6.86%,同比下降3.29个百分点,也低于2006年同期的水平。城镇家庭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降,2006年上半年为70.5%,2008年上半年下降为68.07%。
总之,当前,一方面,我国经济中继续存在着物价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开始影经济增长,因此,当前我国经济已不存在转向过热的危险,恰恰相反,在很多方面出现了紧缩的苗头和迹象,如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股市暴跌等。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但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在国际经济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也有陷入滞胀的危险。
三、关于当前政策取向的思考
鉴于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存在出现滞胀的危险,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就应当适时微调,将宏观调控的目标调整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两大目标。第一位的,是要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过热不能持久,但减速过猛也不行,一旦经济减速过大,就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经济下滑或衰退,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当前,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同时,要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由于当前国内外客观形势热,要实现零通胀下的较快增长不可能,但物价上涨过快,引发通货膨胀,同样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中央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实为非常正确的决策。
实践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资规模。要适时适度灵活调整信贷政策,稳定投资。
第二,稳定出口需求。采取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退税率,支持出口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稳定出口需求,发挥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三,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提高消费需求。
第四,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的力度,防止出现连锁反应。
第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结构调整来开拓市场,以推进自主创新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六,努力控制价格过快上涨。采取综合措施,努力增加主要商品的生产和供给。审时度势,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要增强公众对控制价格过快上涨的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一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出现GDP增速下降较多时,我国投资型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具体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可能会考虑“中国企业谈判因素”,而不是过去那种我国“需求什么”国际市场“炒什么”、“涨什么”的格局。

  工大人无处不在啊~
  外交新形势与挑战
  当前外交局势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
  虽说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离最强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

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区域内完成的。这种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信息与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消除亚洲各国间地理上的隔阂,为它们的相互沟通和加强信行提供了手段。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各国将更努力地谋求合作,利用国际体制(即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共同地维持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
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要是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

哥们儿,别在这上头问了,反正都是手写,就当练字了。我还在奋斗中,copy就好了

第三题??我也在找 = =!

如何认识新阶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部署
答:再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认为,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已无法完全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和挑战,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中国通过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改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等举措,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总的来说,新阶段...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有关论文
答:当今国际形势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突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国际安全形势出现新动向;主要大国和新兴力量抓紧调整内外政策,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金融危机引发思想...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我国应对?
答:3、我国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的策略:中国必须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发展趋势和特点,积极做到趋利避以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挑战。必须要主动参与到众多的国际新规则制定过程中来,对内来讲仍然必须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中国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期,同时要尽力化解各方面的矛盾,从而使我国的发展顺利...

谈谈中国如何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答:1. 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与挑战。2. 我国必须与时俱进,灵活应对国内外新形势,将潜在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3.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了深刻变迁,相互依存和影响日益加深。4.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在新形势下对...

新时代外交政策的核心
答:中国外交的核心是“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选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地缘政治博弈...

近年来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4、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内生动力和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特别是这次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彰显了中国特色...

在中国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如何展现新的作为和担当?
答:在中国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展现新的作为和担当:1、展现更加宽广的外交格局。对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挑战,中国坚持将自身前途命运与世界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动力,为...

新阶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部署主要表现为
答:推动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总的来说,新阶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部署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对自身角色的清晰定位。通过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中国正努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形势与政策论文怎么写
答:问题一:形势与政策论文怎么写2015 一.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对日政策的发展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进行现代化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调整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

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有什么调整吗
答: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 中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