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

作者&投稿:澹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哈萨克族有什么特点~

哈萨克族服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吐马克”是哈萨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带有两个耳扇,后面有能够遮风雪、避寒气的长尾扇。帽子里层一般用黑羊羔皮或狐狸皮,面子用色彩鲜艳的绸缎。冬季还戴一种称为“波尔克”的圆顶帽,一般用水獭皮、貂皮、狐皮等兽皮以及羊羔皮制作。
哈萨克族的饮食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萨克人的日常饮食里,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能一日无茶。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按一年四季分为冬窝子、春窝子、夏窝子、秋窝子,一般春秋两季为一处。冬季,住在土块或干打垒的房子里,林区则在木房里过冬。

扩展资料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胡布兹、斯布孜合等。
冬不拉尤其受哈萨克族群众喜爱,多用桦木等材料做琴身,用羊肠制弦。过去琴身有铲子形和马勺形两种。现在有了将这两种形式揉和在一起的民间新式冬不拉。哈萨克族的各种乐器都便于携带、易于演奏。歌曲演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

传统的哈萨克族舞蹈,多以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为特征,夸张幽默,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传统的舞蹈有《哈拉卓尔哈》(又译“黑走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来到中国的原因简单的说就是民族迁徙和融合。在我国汉代和唐朝丝绸之路经济交往,也带来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合璧。哈萨克族人民公元前就活跃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及伊犁河谷、伊赛克湖一带,是“丝绸之路”古老的开发者和经营者之一。
《汉书·西域传》称“西域”:“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为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这说的是南疆。当时,这里有农业,有畜牧业,能制兵器,所产玉石和葡萄已为人所知。由敦煌西行的南北路线,都从这里向国外延伸,这就是所谓“丝路”的国内部分。
《汉书·西域传》所记乌孙,是在北疆的游牧民族。汉朝曾多次遣嫁公主,跟乌孙建立了和亲的关系。自唐以后,在天山南北或其局部地区,先后出现了突厥汗国、高昌王国、喀喇汗国、喀喇契丹汗国、蒙古统治和叶尔羌汗国等历史时期。在这一悠久的过程中,天山南北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和历史文献。

扩展资料:
哈萨克族怎么来到中国:
从十八世纪中叶起,沙俄势力侵入中亚,开始蚕食中国领土,逐步吞并哈萨克草原和哈萨克人居住的其他地区,使一部分哈萨克人中断了与祖国的联系,并被迫迁移到沙漠地带。1860年到1883年,沙俄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调所谓“人随地归”,先后割占原属我国新疆地区的土地40多万平方公里,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哈萨克族人民成了异国公民。
原来就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及划界后纷纷投归祖国的哈萨克人,主要聚居在伊犁地区和博尔塔拉一带,部分在阿尔泰山以南地区。这就是今天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地形成的由来。清代,还有部分哈萨克人因军事征调和其他原因,流散在甘肃、青海等地,建国以后这部分人中约有25000多人先后回到故地阿勒泰,重建家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1600万。 哈萨克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哈萨克族爱好音乐,能歌善舞中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萨克族尊敬老人,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 。他们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有一句俗语:“祖先遗产中的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所以哈萨克族在接待客人时,连自己也舍不得吃的东西都要拿出来款待,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大家共餐。
  肉食中羊肉占有较大比重。最主要的吃法是手抓羊肉,即清炖羊肉。将宰杀后的羊肉切成大块,放进锅中,清水煮熟。吃时放些洋葱,味道清香可口。熏肉也是哈萨克族十分喜爱的食品,每年十一二月时,将膘肥体壮的牛、羊、马宰杀后用松柴烟熏干,可以保存到来年的六七月份。其中熏马肠味道香美,是待客上品。哈萨克人还将全羊烤制食用,尤其是在外打猎时将捕获猎物的碎肉装进动物的肚子里,放在火堆上烤熟食用,别具风味。
  奶子是哈萨克的粮食。可见奶制品在哈萨克族饮食中的分量。奶制品的种类主要有鲜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酥酪、奶糕、马奶酒等等。其中马奶酒是哈萨克牧民在各种聚会、盛宴中必不可少的饮品。
  哈萨克族妇女的服饰丰富多彩。她们根据年龄选择不同的样式。年轻的姑娘喜欢穿连衣裙,裙袖有美丽的绣花,裙摆阔大自然成褶。上身外套紧身坎肩,坎肩上有五颜六色的饰品,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160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口125万(2000年)。使用哈萨克语,本民族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语,1959年设计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82年这一方案废为音标,并恢复原先的阿拉伯字母。在哈萨克斯坦,使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2010年,文字拉丁化也慢慢展开。

问什么

对于哈萨克族的文化习俗,你了解多少?
答:10、哈萨克族忌食ZHU肉、驴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及野兽肉,也禁食一切动物的血,他们认为,这些肉和血都是不洁的。 11、在哈萨克族人家住宿,不要拒绝使用主人的被褥,不然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他们 。 12、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多是住两天。 13、哈萨克族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说能“胖”,他们认为这样...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答: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包括尊敬老人、热情好客、独特的食俗、婚礼习俗以及节日庆典。1. 尊敬老人:哈萨克族尊老爱幼,就餐时总是先让老人就座,并优先享用美食。在家庭聚会中,年轻人会屈腿或跪坐于毡子上,等待长辈先行。对于尊贵的客人或久别重逢的亲人,宰羊宰马是表示欢迎和尊重的传统方式。2. 热...

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
答:新疆。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包括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以及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地区位于天山草原,与新疆毗邻的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有部分人口属于哈萨克族。

哈萨克斯坦是什么民族
答:哈萨克斯坦是哈萨克族。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哈萨克族的人口数为1562518人。哈萨克族的习俗: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

哈萨克斯坦人长相
答:哈萨克族源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古代的乌孙、康居、阿兰(奄蔡)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大月氏以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从13世纪初蒙古民族强大,到15世纪哈萨克王朝的建立,前述有关哈萨克族源的一些部落和氏族加快了联合的步伐。

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的区别
答: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的区别如下: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柯尔克孜族国外同源民族汉译称作吉尔吉斯族,民族语言为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柯尔克孜族...

哈萨克族生活习惯
答:一、日常饮食 哈萨克族的日常饮食以面食为主,包括包尔沙克(油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和那仁等。他们也会制作抓饭,这是将米饭与羊肉、油、胡萝卜、洋葱等食材一起焖煮而成的特色菜肴。此外,还有用羊奶或牛奶煮成的米饭。奶茶是哈萨克族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饮用砖茶或茯茶,有时...

哈萨克族是穆斯林吗?
答:是穆斯林 哈萨克族的先民曾信奉过萨满教、袄教、景教、佛教、犹教等,8世纪后开始接受伊斯兰教。由于受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制约以及部落制度、传统习俗根深蒂固的影响,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直至16世纪才基本上成为全民族信仰的宗教。根据历史资料,古代的哈萨克人曾经信奉...

哈萨克族分布在哪个省
答: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其余在河南、广东和甘肃三省。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哈萨克族的人口数为1562518人。哈萨克族源比较复杂,一般认为,...

哈萨克族的风俗是什么
答:1、哈萨克族至今还保留着崇拜月亮的宗教习俗。2、哈萨克族最初崇拜大自然现象,崇拜诸神。3、哈萨克族人在婴儿出生时,要向火浇油,连续七天点燃长明灯。4、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按一年四季分为冬窝子、春窝子、夏窝子、秋窝子,一般春秋两季为一处。哈萨克族服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吐马克”是哈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