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专题复习资料

作者&投稿:唱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目前大都考的是散文的阅读,这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本题一直是全卷各题中得分率最低的。因此在考试中应该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把握规律,掌握技巧,从而越过这道高考中考生的“伤心岭”。
多年来高考现代文大阅读题得分率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不少考生平时没有遵循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在解答时,读一遍文本就匆匆答题,还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深入理解文本;三是没有真正掌握解答现代文大阅读题的方法。
因此,我们复习迎考要特别注重训练答题方法和技巧。
散文阅读考试命题往往在4个方面设置题目: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怎样做好散文阅读题,力争获得理想的高分呢?根据历年的高考大纲和高考试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⑴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
⑵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
2.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她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组成成分——词语就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
3.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其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文章开头就是“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台湾作家琦君的《水是故乡甜》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蚕的结茧并不是它们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是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生命;而那些像蚕一样的父老乡亲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实际上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优秀品质会不断传续,人类发展的历史也会因此而不断延伸。
当然,文章的写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寻找了。关键语句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它在文中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4.品语言,悟句意,分析写作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质朴明朗等方面思考;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写作方法多指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人物、环境、景物场面、细节、白描等)、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铺垫(伏笔)、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另外,谋篇布局方面的线索、过渡、照应、详略等也属于写作方法。如江西省2007高考散文题,汪曾琪的《泰山很大》: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
这是一道分析语言的表达作用的题目,应据“泰山是一面镜子”这句话,抓住比喻(暗喻)来回答:泰山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联系全文内容前后对照仔细品味,泰山这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价值: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
5.观全文,明哲理,领悟深层意蕴。
哲理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常运用象征手法。所以,我们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另外,哲理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而意在言外。因此,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辩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如赵丽宏的《焰火的变奏》(2007四川高考题):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从平静的湖水写起,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接着文章联想到战争的“噩梦”,因为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而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意在提醒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最后,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6.按步骤,精答题,获得理想高分
要获得理想高分,考试技巧也很重要。答题前应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接着先做最后一道双项选择题,因为这道题的五个选项总有两项或三项是对的,分析这些选项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然后再做其余三道简答题。简答题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要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要尽量做到一分都不丢。概括作答的题目要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然后找到原文中相关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精心写出答案。答题卡预留的区域尽量写满,因为改卷是按得分点记分,多写的不扣分。最后注意字迹工整,改卷老师看不清自然就不会给高分了。

【试题示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 夏
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汽。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失落的珍贵东西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1.文章第二段“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一句中的“近”和“远”的含义与题目“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中的“近”和“远”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4分)
2. 文章第七段,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3. 结合全文,针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 “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
(2) “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的人们心灵与心灵相遇?(3分)
4. 作者捧读《瓦尔登湖》“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请参照原文,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举两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6分)
【题目解析】
1.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对文本内容要点的筛选、整合与归纳能力。理解第二段中的“近”和“远”的含义主要结合第一、二两段解答;而理解题目中的“近”和“远”的含义,则要结合全文的主旨来把握。所以解答本题要以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为基础,着重筛选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然后加以分析归纳陈述。
参考答案:不同。因为第二段中的“近”指现代社会(荧屏闪电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物理(外部)距离接近;“远”指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绝加大。(2分)题目中的“近”,指作者跨越时空从以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大师脉搏的跳动、思想的节律;作者与大师情感相通、心灵相遇、灵魂相望。“远”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的时空距离遥远。(2分)
2. 本题第一问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二问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第二问必须紧扣文章主题和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来考虑,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回答:内容和表达技巧。但落脚点还要落到表现内容、主题的作用上。
参考答案:生活情景:生活环境静谧舒适,生活节奏悠闲从容,人们内心丰富善感。这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生活。(2分)作用:和《瓦尔登湖》中的干净而安静的环境、心境互为映衬;(1分)和人们忙于追逐名利,忙于交际应酬,却不关注内心情感,缺乏情感交流和嘈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作对比;(1分)批判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匆忙、焦躁、麻木,表达了作者对安静温暖的理想生活的热烈向往与追求。(2分)
3. (1)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二要理解本句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2) 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筛选出原文直接表露作者感情倾向的语句,然后加以归纳概括。
参考答案:(1)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文学)对陶冶心灵的重要性,它可以净化灵魂,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慰藉。(2) 消除生存的紧迫与焦虑,抛弃对名利的追逐,打捞失落的珍贵东西,通过阅读进行情感交流。
4.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探究能力。这是今后高考的趋向,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干的基本要求,要“参照原文”,“举两例”,谈谈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愉悦感”。答题时,可先按照先总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愉悦感”再“举例解析”的思路展开。
参考答案:本道探究题较开放,答案中应包含“阅读的愉悦感和举例解析”两个要点,每例解析给3分。比如:
示例一: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愉悦身心。如我读《神的一滴》时,闻到了“那片树林的青涩气”、“潮湿的新鲜的水汽”,看到了“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我感受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
示例二: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情感。如我读……
示例二:阅读经典可以净化灵魂。如我读……
【方法归纳】
解答此大题,实际上要经历“三步走”,现归纳如下:
第一步,总揽全篇,把握要旨。
首先要强化整体把握的意识,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如果没有整体意识,就很难把第1题和第2题答得全面、正确。在快速阅读并整体感知全文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拎出关键词句”。“关键词句”一般指:在篇章结构上,起总领作用的起始句,起收束、总结作用的收束句,起承前启后作用的过渡句;在句子内容上,能概括段落大意的中心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论点的主旨句、中心论点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寓意句,以及关联词、指代词等。对这些词句作圈画勾点,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如:通观上题中的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章是围绕着题目“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这一思想感情来串起全文的。开头部分是指现实中的人们之间“近”和“远”,后文主要指“我”和《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以及以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之间的“远”和“近”,作者借此表达了《瓦尔登湖》等作品可以净化现代人的灵魂,带给冷漠、匆忙、焦躁、麻木的现代人精神的愉悦和慰藉这一主题。把握了这些,第1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要“辨明文体特征”。辨清文本是叙事写人、写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还是抒写人生哲理;然后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去把握思想内容。如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较为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尤其值得注意。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最重要的是把握融于景物之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要体味象征这一表现手法,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议论抒情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
三要“把握行文结构”。文章的起承转合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句,领起句或总括句,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借助这些从而逐段概括内容大意,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把握。如第一段“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第五段“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第十段“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第十二段“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第十三段“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文章结尾:“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这里的议论抒情句一脉相承。据此我们把握:开头的“梦境”就是相对于“现实”的理想境界,这正是《瓦尔登湖》等作品带来的美好想象,下文以具体的描写诠释这一可以得到“永恒的慰藉”的“梦境”。
第二步,细读全文,深入理解。
在前面理顺行文思路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形散而神不散”的原则,一要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化面为点(浓缩每段内容),连点成线(串起各段内容)。如果是记叙性作品,就看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事)等。二要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注意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如上题文本中第七段的描写似乎游离文章的主体内容,那么在文章中有何作用?文章在主体材料之外,会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等等;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正是因其显而易见的作用,散文的穿插性材料近年来也备受高考的青睐。所以第2题就是就此设计。本题所说材料,在文章中间,从位置而言,势必与上下文结构作用;从内容而言,势必与文章主旨密切关联。结合这两点考虑,答案的指向就非常明确了。三要注意思想内容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这一过程为后面的答题做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审读题目,整合答题。
一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即了解从哪个角度设问,考查哪个考点,应该如何回答,从而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角度,确定表述的范围和答题的表达方式。现代文大阅读主观题的答案,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①
内容观点,② 情感态度,③ 结构位置,④ 方法技巧,⑤
语言表达。为此,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答案指向是从哪个方面回答,尽量做到为问而答,不多答,不少答,不答非所问。二要明确答题区间,准确筛选。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如果答案所在区间确定错了,那么可能“满盘皆输”。确定答案所在区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借助题目本身的指定。有时题目上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如第1题,理解第二段中的“近”和“远”的含义主要结合第一、二两段解答,而理解题目中的“近”和“远”的含义,则要结合全文来把握,如果答题时目光只聚焦文章的局部,势必考虑不全面。(2) 根据命题原则确定区间。命题人在拟定阅读题时一般遵循这样一些原则:① 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② 尽量照顾考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③ 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④ 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根据这些原则,答案应是随着题号的递增在文中呈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分布。(3)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的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如第2题第二问要联系这一语段的下文来思考;第3题的第二问要联系这一句话的上文来作答,因此这两句的上下文皆为答题区间。三要合理整合原文语句,精心组织答案。一方面尽量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历年高考题的参考答案也都是对原文中相关词句的整合。另一方面要选择合理的表达形式。比如:是问“为什么”,就要答足理由,并用关联词“因为”。另外答案的表达形式是用句子还是用短语,是用单句还是用复句,是用偏正短语还是用动宾短语,这些都得由题干问题来决定。

高中语文文言文、诗歌鉴赏、现代文答题公式
答: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语文复习方法及注意事项还有内容
答:语文学科具有"零散细碎"的特点,高考复习任务重、收效慢、盲目性大,许多学生对语文不甚感兴趣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阅读量极少,又有严重的重理轻文的思想观念,语文教师更是步履维艰。如何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认为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一、专题复习,夯实...

高三语文能提高成绩的教辅书推荐
答:这本《一线调研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将高中三年的语文知识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Ⅰ、现代文阅读Ⅱ”四大章节共52个课时。例如,在语言文字运用章节一共16个课时,包含正确使用成语、虚词实词、标点符号等以及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等知识的讲解与训练;还加入了“新材料作文、情景任务...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判断,议论类,文学类,实用类等?
答: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最好详细点。
答:不吹牛,我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极少扣分。(我是江苏盐城09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做文言我有个技巧:一般第一道都是选词解不对的,不用看题直接选意思与平常的一样的准对。其他就是积累了。白话看一两遍后,尽量用原话往文中所讲的中心回答,如果实在不会就答上主旨大意,会酌情给分的!解题技巧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

求,高考语文的现代文答题技巧!
答: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求高中语文现代文答题公式
答:求高中语文现代文答题公式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梦想世界HH 2011-01-22 · TA获得超过21.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3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0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高中语文答题公式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

广东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答:【解题思路】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第一人称则便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情真挚。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拉近距离,便于抒情,有真切感、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参考资料:高考资源网 ...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总结
答:在练习过程中,要重视审题,同时也要形成积累作文材料的习惯,进而熟练掌握一种作文的思路。这样才能够在高考中写好作文并且掌握一定语文复习的技巧,拿到较高的分数。用好语文课本知识 包括现代文、古文、作文都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考到已学过课本上的知识点:考题与课本中某篇文章在语言、写法、立意,...

高考语文必备要点基础知识 求有学识的前辈为晚辈解答 例如作文 阅读 要...
答:高考语文必备要点基础知识 求有学识的前辈为晚辈解答 例如作文 阅读 要掌握什么  我来答 3个...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1.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考纲陈述:⑴理解: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