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的历史背景与地理环境

作者&投稿:生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生活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和锡伯族等十三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4个少数民族为新疆特有的少数民族。该地区各少数民族群体之间相对隔离,民族起源众说不一,有关民族特有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研究资料缺乏,对研究中华民族起源、法医学个体识别、民族特有疾病谱等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该地区少数民族遗传结构及变化规律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结果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紧密地聚为一簇。中华民族31个民族人群以长江为界明显的分为南、北两大人群。中华民族31个人群和9个非中华民族人群聚类,结果并不支持东亚人群独立起源假说,是目前又一支持中国人非洲起源假说的遗传学证据。9个STR位点在新疆5个少数民族群体中存在遗传结构的差异,有人种之间和人种内不同群体之间遗传结构差异相互交叉和重叠现象。本研究获得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少数民族群体9个STR基因位点的遗传学参数,弥补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相关群体遗传学资料的不足,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华民族STR基因数据库,为开展我国基因组学及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提示,我国应建立不同民族群体遗传学数据库,选择最具有价值的遗传标记,以不同群体自身遗传结构特点及变化规律对各个群体的起源、进化、疾病相关基因定位及法医学个体识别等进行分析研究。

15世纪哈萨克汗国成立后,周边很多游牧民族部落加入,经过上百年的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哈萨克族。国外学者多认为“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

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 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1456年,汗国有两个苏尔坦(吉来和扎尼别克),由于内讧向东逃入亦力把里统属地区,亦力把里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
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兹别克汗国,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汗王阿布尔海里对外大肆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对内凶狠残暴,进行野蛮统治,从而激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白帐汗国最后一个可汗巴拉克汗的儿子克烈和加尼别克(吉来和扎尼别克)苏丹(苏尔坦)对阿布尔海里汗王的不满越来越强烈,甚至达到公开对抗的程度。1456年(明景泰七年),克烈和加尼别克带着自己的部落向东逃入东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白天鹅。哈萨克民族在此时形成,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从而吸引了周邻大量游牧部落纷纷前来加入。随着汗国的壮大,到15世纪末,一个有共同名称、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哈萨克民族最终形成。1589年,哈萨克人及其分布地区已区分为三个玉兹(部落联盟):大、中、小玉兹,即清文献中的右、左、西三部。其中的中玉兹(哈萨克斯坦中部地区)和大玉兹(锡尔河流域)。而小玉兹(西哈萨克斯坦)。但是在和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哈萨克各部损失严重。
18世纪中叶起,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并侵入中亚草原和原属清伊犁将军管辖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1864~1883年,沙皇俄国以讹诈和军事威胁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中“人随地归”的规定,侵占了原属中国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1864年,游牧在斋桑湖一带的哈萨克族12个克烈部,因不堪沙皇俄国的统治和压迫,离开原牧地,移居到阿尔泰山地区。1883年,哈萨克黑宰部落3千多户迁入伊犁和博尔塔拉地区。划界后,又有了不少哈萨克族迁入了中国境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伊犁、塔城及蒙古、哈萨克部落隶属于伊犁将军;北部的阿勒泰初属于科布多参赞大臣,后划为勒泰区(1919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生活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和锡伯族等十三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4个少数民族为新疆特有的少数民族。该地区各少数民族群体之间相对隔离,民族起源众说不一,有关民族特有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研究资料缺乏,对研究中华民族起源、法医学个体识别、民族特有疾病谱等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该地区少数民族遗传结构及变化规律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结果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紧密地聚为一簇。中华民族31个民族人群以长江为界明显的分为南、北两大人群。中华民族31个人群和9个非中华民族人群聚类,结果并不支持东亚人群独立起源假说,是目前又一支持中国人非洲起源假说的遗传学证据。9个STR位点在新疆5个少数民族群体中存在遗传结构的差异,有人种之间和人种内不同群体之间遗传结构差异相互交叉和重叠现象。本研究获得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少数民族群体9个STR基因位点的遗传学参数,弥补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相关群体遗传学资料的不足,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华民族STR基因数据库,为开展我国基因组学及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提示,我国应建立不同民族群体遗传学数据库,选择最具有价值的遗传标记,以不同群体自身遗传结构特点及变化规律对各个群体的起源、进化、疾病相关基因定位及法医学个体识别等进行分析研究。

为什么说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民族融合形成的?
答: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和民族融合形成的,这是基于历史、文化和基因等多方面的证据得出的结论。一、历史背景 维吾尔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西域的多个族群。在西汉时期,就有许多城邦国家分布在西域地区,包括大月氏、康居、乌孙等。这些城邦国家的居民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融合形成了现代维吾尔族的雏形。

维吾尔族得到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聚居于此的维吾尔族,吸纳几大文明之精粹,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歌舞著称于世,如音乐史上的“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等,甚至对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而且影响到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

维吾尔族的简要历史
答:追溯历史,维吾尔族的根系可上溯至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在突厥汗国的更迭中,他们的名字历经“铁勒”、“回纥”、“回鹘”,最终在公元866年,仆固俊统一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这段历史交织着民族融合与变迁,长达400年的历程形成了今日的维吾尔族。鸦片战争后,新疆面临外部威胁,左宗棠的“海防塞防”...

新疆的历史背景资料
答: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受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统治,当地的居民和西迁后的回鹘互相融合,这就为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124年,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新疆地区,建立西辽政权,一批契丹人(中国古族名)由此进入新疆。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进入新疆后,把他...

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谁的历史长
答:都很长,都是古老的民族.

维吾尔族是新疆的土著民族?
答:不是,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游牧民族。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今新疆),先后曾被译为“韦纥”、“乌纥”、“袁纥”、“回纥”、“回鹘”、“畏兀儿”,以后才改为“维吾尔”,沿袭至今,是“团结...

民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2、少数民族成分多、人口多、比重大,特别是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多、比重高。目前,新疆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七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特别是在南疆地区所占比例更大。3、由于民族和宗教长期共存,关系紧密,在民族问题中常常包含着宗教信仰方面的问题,在...

维吾尔的音乐历史背景
答:回答:1.爱情歌 维吾尔族民间的爱情歌曲大都反映的都是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坚贞信念,对旧社会封建包办婚制度等反抗等的内容。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古兰木汗》、《青牡丹》、《黑眼睛的姑娘》、《我的愿望》、《莱丽古力》、《天上有没有月亮》等。 音响1——《莱丽古力》 2.习俗歌 指维吾尔族日常生活...

少数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吗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
答: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并不一定都是炎黄子孙。所谓炎黄子孙,通常是指汉族的自称,源自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尊奉。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则是中国的其他民族,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在中国,所有民族都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新疆人为什么像混血儿
答:历史上,新疆是白种人和黄种人的杂居区,所以新疆人像混血儿。新疆很多民族都是从欧洲、中东和印度半岛迁徙过来的,一般长的像混血的民族,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新疆的信息 早在公元前,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后清政府在新疆设省。新疆全称为新疆维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