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地方

作者&投稿:年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德国都有什么地方?~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229个市镇。

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耳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参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762/15752674.htm#5

与瑞典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法国的中央集权单一制国家不同,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州与地方政府一般具有高度自治权。德国政府分为三级:联邦、16个州以及8000多个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中,乡镇是德国最基层的地方自治单位,它不是州政府的下属行政单位,而是组成县的自治政府。德国《基本法》规定,在州、县(市)和乡(镇)必须设立经普遍、直接、自由、平等和秘密选举产生的机构代表人民。这种代表机构在乡(镇)一级被称为乡(镇)民大会。由于多种原因,德国各州的乡镇自治体制与其他欧洲伙伴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模式与特点。 从决策权与执行权分配的模式上看,一是乡镇议会+乡镇总监的模式。这种体制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主要特征是:选民直接选举乡镇议会;乡镇议会选举议会的各个工作委员会,选举乡镇长,选举或任命乡镇总监;乡镇长只是议会主席和乡镇礼仪上的代表。乡镇总监是行政首长,具体行政事务由乡镇总监负责。这种组织体制类似于欧美许多国家的市镇经理制。二是乡镇长、乡镇议会互相制约的模式。这种体制主要分布在德国南部,主要特征是:乡镇议会和乡镇长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乡镇议会选举议会的各个工作委员会,控制一些乡镇事务;选民选出的乡镇长是乡镇议会的当然主席,同时又是行政机构的首脑。乡镇长领导乡镇议会,乡镇议会通过的决定由以乡镇长为首脑的行政机构负责执行。三是乡镇长双重领导角色模式。这种体制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流域,主要特征是:选民直接选举乡镇议会;乡镇议会选举议会的各个工作委员会选举乡镇长;乡镇长既是乡镇议会的主席,又是乡镇行政的首脑,既领导乡镇议会,又领导乡镇行政机构。四是乡镇议会制约乡镇长模式。这种体制模式在全德各个地方都有,主要特点是:选民选举乡镇议会;由议会选举议会的各个工作委员会,选举乡镇长并监督行政工作;乡镇长只是乡镇行政事务的首脑,并不是乡镇议会的领导人,只负责乡镇行政事务,不领导和主持乡镇议会。 从财政体制模式上看,乡镇财政收入的来源有以下几条途径:一是联邦财政补贴。每年联邦政府向州政府分配一批资金,州政府再将其中的一部分给乡镇政府;二是乡镇政府与州政府分享税收。各乡镇分享的数量因纳税人的多少而不同,总体上,纳税人交纳到州政府各种税款的15%要回到纳税人所在的地方政府,被地方政府政府分享;三是乡镇自行征收的税。各州的法律规定,市、镇可以向市民征税像消费税、娱乐税、饮料税、养狗税、第二居所税、狩猎税,等等。对于市、镇的征税,市民不能进行诉讼,当然,市、镇征税的底线,是不能让当地居民破产。四是借债;五是出租房屋、土地等收入;六是社会捐款。 特点一:成熟的地方政府并不需要引起联邦政府和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与英、法等国的地方政府相比,德国的地方政府处于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地位,不仅德国的政治学家对它没有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媒体也缺乏对地方的报道,即使联邦政府在解决重要的地方政府问题时,也通常把地方政府的问题列在其解决问题的议程中较为次要的位置。形成这种现象是因为联邦、州与地方政府都有明确的权力划分,地方形成了高度自治,有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强大的经济给地方政府强大的财力支持,以及政党政治因素影响的弱化,缓解了各政党之间的政策矛盾,从而缓解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特点二:德国乡镇政府的地方自治有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自由城邦的特权。近代,地方自治得益于冯·史坦因男爵的改革,尤其是1808年的普鲁士城镇法的颁布使地方自治有了很大的发展。德国宪法更明确保证了城市、县和乡镇的自治权,各市、县、乡镇在法定范围内,可以独立处理各种地方事务。由于中央和地方的权能清晰、职责分明,地方政府往往在上级政府对本地区作出重大决策时,行使否决权,这是地方政府拥有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权力。包括在乡镇在内的地方政府拥有否决权非常重要,既可以消除上级的无端干预,也是维持地方稳定、保护地方利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点三:联邦与州、州与州之间的“政治交织”或者“合作型的联邦制”促进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种合作是建立在自愿与平衡的基础上的。既在财政领域取得平衡,消除社会差距,也在政党冲突与矛盾之中取得平衡,维持社会生活、社会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财政上的合作既体现在乡镇政府能够派代表参与联邦政府共同制定中央与地方的统一财政预算,也表现为乡镇与州一级政府之间存在“垂直财政平衡”,即各乡镇既可以通过得到州政府补贴的方式来缩小乡镇政府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也可以通过在乡镇政府之间财政帮扶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政治上的合作既体现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的联邦调解委员会,以调解州与州政府之间、州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冲突,也体现在各地方政府之间在制定与实施重大决策上的协同一致、互相配合。 特点四:自治有原则,实行无规定。在德国,虽然联邦《基本法》第28条专门规定:“必须保证各乡在法律范围内拥有独立负责地处理地方性事务的权限。”但由于联邦基本法只规定了地方自治的原则,而具体的规定只能依赖于各州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作出。这种制度安排的结果是,一方面,各州的法律规定为乡镇行使自治职权,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依据,同时,又由于各州立法不同,从而也使乡镇实际享有的自治权力有所不同。

莱比锡
原民主德国中南部的专区。面积4,966平方公里。人口139.2万(1983)。
莱比锡位于德国东部的莱比锡盆地中央,在魏塞埃尔斯特河与普莱塞河的交汇处,面积141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是原东德的第二大城市。大部为平原,南部属厄尔士山山前地带。气候温和,年降水量超过600毫米。易北河流经东北端,穆尔德河流经中部。工业发达。褐煤开采和加工、化学、重型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加工、印刷、烟草为重要工业部门。西南部以种植小麦、甜菜、饲料、蔬菜为主,东北部种植黑麦、燕麦、马铃薯。乳用畜牧业和养猪业发达。有稠密的铁路和公路网。德国统一后成为萨克森州的一部分。重要城市有莱比锡、阿尔滕堡、德伯尔恩等。
德国中东部城市。属萨克森州。在埃尔斯特河畔,普莱瑟河入口处。人口55.5万(1984)。1015年作为要塞见于记载。1160年建市后迅速发展为商业中心。十八至十九世纪成为文学艺术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中心。陆运、空运枢纽。出版印刷业著称,机械制造(印刷、农业、纺织机械等)、仪器、乐器、造纸、纺织和化学工业亦很发达。设有莱比锡大学(1409年创办)、图书馆、博物馆,莱比锡动物园以繁殖和出口狮子著名。有十二世纪圣托马斯教堂和十六世纪市政厅等古迹。十二世纪即开始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每年两次(春、秋季)在此举行。
德国萨克森州城市。位于莱比锡谷地中央,魏斯埃尔斯特河、普莱瑟河及帕斯河的汇流处,其中魏斯埃尔斯特河流经市内。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约56万 。1015年作为要塞首载于史册。1160年建市。地处欧洲重要商路之上,中世纪起即成为商业中心,20世纪初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工业以机械制造为主,染料及橡胶生产兴盛。印刷出版业渊源甚早 ,1481年第一本活字排版的书在此问世 ,500 多年来一直是德国印刷出版业中心。市内书店林立,素有书城之称。手套及乐器制造业久负盛名。交通发达,为铁路枢纽。为科学文化名城,设有卡尔·马克思大学及音乐、戏剧、美术、体育等学院和萨克森科学院、地理与大地生态学研究所等。拥有各类图书馆 250个 ,其中有欧洲最大的教育图书馆科曼尼斯图书馆 。具有800多年历史的莱比锡国际博览会每年春 、秋两季举行。市内德意志哥特式的古建筑保存完好。街道呈环形-辐射状结构。
介绍二
莱比锡 (德语:Leipzig; 索布语/波兰语:Lipzk) 是德国萨克森州最大的城市,德国东部的第二大城市。位于萨克森州莱比锡盆地中心。它的古称是Lipsia或Lipzk,来源于斯拉夫语Липа,意思是“酸橙树”或“椴树”。歌德称它为“小巴黎”。
在1015年的一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到“莱比锡城堡”的名字。1165年这里建立了一个市场。这个日期现在被认为城市的建城日,以后每年都要举行两次大的商业性集会;1268颁发的特许状,使莱比锡集市更加规范化,成为博览会的雏形。
1409年,莱比锡大学成立,莱比锡开始了成为出版业中心的的发展历程,此后又成为1912年建立的德国国家图书馆的所在地。从1497年起莱比锡被允许开展博览会。150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下诏,规定莱比锡周围15德里的范围内享有集市优先权。从此莱比锡的贸易集市地位日益突出,最终发展成今日世界闻名的博览会之城。莱比锡图书博览会是世界最大的图书交易及博览会之一。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于1723年至1750年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工作。
1813年,莱比锡成为拿破仑战争中著名的莱比锡战役(又称“民族战役”)的主战场,拿破仑的军队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的联军击败。为纪念这次战役100周年,德国于1913年建立了“民族之战纪念碑”(de:Völkerschlachtdenkmal
莱比锡曾经是德国第一条长途铁路的终点站,该铁路建于1838年,从莱比锡到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莱比锡后来成为中欧铁路运中的重要枢纽。莱比锡车站的建筑也享有声誉,现在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客运车站。
1863年,斐迪南·拉萨尔在莱比锡成立了德国的第一个工人政党——全德工人联合会(Allgemeiner Deutscher Arbeiterverein)。1920年代,法本化学康采恩在莱比锡附近的洛伊纳(de:Leuna)建立了庞大的化学及石油工业综合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莱比锡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1945年4月20日被美军第60步兵师占领。
从1952年到1990年,莱比锡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专区的首府。1989年爆发了针对昂纳克政权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活动。德国统一后,莱比锡发展十分迅速,现在居民已超过五十万。
莱比锡是申请主办2012年奥运会的城市之一。
介绍三
莱比锡是德国的著名城市,北距柏林165公里。面积141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
莱比锡街头莱比锡地处中欧交通要道,早在中世纪就是东西方贸易中心。1170年开始出现商业性的集市,这便是莱比锡博览会的前身。15世纪,莱比锡博览会已成为欧洲各国商品交换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览会的大部分设施被毁,商品交流一度停顿。战后在1946年又恢复举办。莱比锡博览会的展室面积共达35万平方米,每年举办两次:3月份的春季博览会,以工业产品和综合性产品为主;9月份的秋季博览会,重点展出轻工业品和各种消费品。 世界上第一届样品博览会(1895)和第一届技术博览会(1918)就是在莱比锡举行的。
莱比锡还是一个有名的“书城”。早在15世纪初,这里已是德语地区的出版印刷中心。现在,莱比锡已有100多家设备精良的印刷厂,印刷质量举世闻名。在全市60多万居民中,从事印刷业的职工就达二三万人。自1914年以来,莱比锡每年定期举行国际书籍展览会。国际书展在市中心展览大厦举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书商和出版社都云集于此,参加展出。 莱比锡国立图书馆
则收藏着自1914年以来出版的所有德文图书,是一座修筑于公元前825年的城堡。
莱比锡的居民酷爱音乐,差不多都会拉小提琴等乐器。这里是德国音乐会的发源地。
“莱比锡”一词在古斯拉夫语中,意思是“种有菩提树的地方”。市区,郊外,浓郁的菩提树处处可见。每当鲜花盛开季节,满城花香阵阵,沁人心脾。除国际博览会外,城内还有古皇宫、列宁旧居、季米特洛夫博物馆、莱比锡动物园等名胜古迹。
介绍四
莱比锡位于德国东部的莱比锡盆地中央,在魏塞埃尔斯特河与普莱塞河的交汇处,面积141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是原东德的第二大城市。
莱比锡早在1051年就作为要塞见于历史记载。由于地处中欧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东西方的贸易中心,每年的春季举办“工业技术博览会”,秋季举办“消费品博览会”。
在古斯拉夫语中,“莱比锡”一词意为“种有菩提树的地方”。莱比锡的市区和郊外,茂盛的著提树处处可见。每逢菩提花盛开的季节,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城内的名胜古迹也很多,如古皇宫、战胜拿破仑纪念碑。巴赫纪念馆、列宁旧居、季米特洛夫博物馆等,还有饲养和繁殖出口狮子的莱比锡动物园。
莱比锡是著名的音乐之城,1743年就建立了德国最早的大型音乐厅。伟大的作曲家巴赫曾在市内的圣托马斯教堂工作,他的《圣乐》和《耶稣受难曲》就是在莱比锡首演的。这里的居民爱好音乐,差不多都会弹奏乐器。
“战胜拿破仑纪念碑”坐落于莱比锡近郊,是莱比锡著名建筑之一,正式名称为“民族大战纪念碑”,是为纪念在大胜拿破仑军队的莱比锡战役中阵亡的联军士兵而建的。碑高91米,全部由大块花岗石砌成,碑的外表饰有巨大的人像浮雕。顺50级石梯盘旋而上,可俯视菜比锡全貌。
季米特洛夫博物馆原为1933年德国法西斯审讯季米特洛夫的莱比锡法庭。这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建于19世纪末,1945年以前,一直是德意志帝国最高法院所在地。博物馆的大厅里设有一座高大的季米特洛夫雕像,馆内阵列着大量有关季米特洛夫的照片和珍贵实物。
作为欧洲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早在14O9年创建的莱比锡大学(1953年改称卡尔·马克思大学),设有世界闻名的音乐、戏剧、美术、体育等学院。
图书出版业是莱比锡最著名的行业。在莱比锡的大街上犹如置身于书海。人们称莱比锡为“书城”。一年一度的国际书展有近百个国家的书商和出版社参加。菜比锡还拥有大大小小的图书馆25O座,其中莱比锡国立图书馆是规模较大的一座。
莱比锡市中心有一座著名的盲人公园,占地面积6.5公顷。园内景物多为圆形,园中道路用特殊的方法销成,盲人不用手杖,凭双脚便可认路。公园里放置的石头浮雕可以帮助盲人辨别方向。
名胜
莱比锡老市政厅老市政厅(<noinclude>):最初建于1556年,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现存者为战后重建。内部现为莱比锡历史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德意志图书馆(<noinclude>):建于1913年,收藏自那时以来的全部德文书籍,现藏书超过800万册。
托马斯教堂(<noinclude>):该教堂以巴赫精心培养的托马斯合唱团及巴赫的指挥而闻名。1723年-1750年,巴赫在此担任管风琴师兼合唱指挥。他创作的《马太受难曲》等名曲均在这里首演。
巴赫博物馆(<noinclude>):展品有巴赫的乐谱手稿和当时的乐器。
格拉西博物馆(<noinclude>):也称乐器博物馆,是建于1925-1929年间的装饰艺术风格(<noinclude>)的建筑。含3家博物馆,展品有3000件16到19世纪的乐器。 尼古拉教堂(<noinclude>):是莱比锡最大的教堂。初建于1165年,是罗马式和后期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教堂内椰树状的巨柱和天花板充满浓郁的异国风情。1989年前民主德国的革命发源于此。
新音乐厅(<noinclude>):著名的莱比锡音乐厅交响乐团就设在这里,1981年落成。
印刷与艺术博物馆(<noinclude>):原为帝国法院裁判所,展品有2700幅油画和750件雕塑。涉及到的作家有伦勃朗、鲁本斯和丢勒等名家。
交通
市内交通有轨电车(Strassenbahn)、公共汽车(Bus)、城郊列车(S-Bahn)等。
经济
莱比锡以机械制造业 展会业 印刷为主。
2002年后,保时捷(Porsche)和宝马(BMW)这2大汽车业巨头将工厂迁入莱比锡。
教育设施
大学
莱比锡大学
莱比锡科技,经济,文化大学

百去不厌的三个德国城市
答:来德国三年多了,去过不少地方,有些城市像人生中的过客,匆匆一闪不会再去,而有些地方有我的故事,我的回忆,有我喜欢的餐馆,喜欢的地方,总是去了一遍还想再去。1 海德堡 海德堡是我最喜欢的城市,没有之一。我与她隔着18分钟火车的距离,这个距离真的可以产生美。我喜欢她的春夏秋冬,喜欢她...

德国都有什么地方?
答: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229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耳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德国附近的国家旅游指南德国旅游景点
答:不管是是童话中的新天鹅堡还是见证历史的柏林墙;不管是s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建筑的顶峰,或国王世外桃源般的湖和魔法森林.这些都是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的德国瑰宝。每年的4-10月是旅游的最佳时间。泰国(约3540万人)泰国是东南亚最著名的旅游国家。这个地方,被称为微笑的国家,已成为全世界游客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德国柏林的主要景点有哪些?
答:威廉纪念教堂是一座融入了哥特式元素的新罗马式建筑。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每位柏林游客的必游之地。德国历史博物馆 现今的德国历史博物馆举办大量专题展介绍重要历史事件。白湖犹太公墓 白湖犹太公墓是欧洲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万湖 每到阳光普照时,万湖总是吸引着柏林人的眼光。

德国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景点?
答:去德国旅游,德国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德国最著名的是啤酒节,在那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酒。除了这些,德国还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景点?1.慕尼黑啤酒节带上酷酷的皮裤,去参加德国最著名的节日,——啤酒节!虽然啤酒节的名称是“啤酒节”,但实际上从9月份就开始庆祝了,这也是德国在世界上最著名的...

详细的德国地理?
答:亨利一世的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第一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在这...

德国旅游必去的地方德国旅游必去的景点介绍
答:而最特别的是,在距离山顶约300米的地方,有德国海拔最高的婚姻登记处和教堂,很多青年登山爱好者特地来此登记结婚,在当地的教堂里,举行全德国“最高”的婚礼。巴伐利亚州艾伯湖 在楚格峰山脚下,蔚蓝如洗的艾伯湖就深藏在近一千米高处的度假区中,是缆车的终点站。它形成于一次巨大的山崩,称得上是...

德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
答:德国有许多独特的城市,不同的地貌,不同的习俗和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食物风格.尤其是不同的游客会有不同的兴趣。面对多姿多彩的德国,很难用一篇文字完整的介绍德国必去的地方。仅对德国旅游资源一无所知的朋友,从不同的兴趣角度,对热门景点进行初步介绍。勃兰登堡门,柏林乃至德国的象征,是游客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