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野生动物的 9 个基本技巧

作者&投稿:范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家能举例说出我们国家现在有哪些濒危动物吗?最为人熟识的莫过于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等。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灭绝,这对于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此现在有很多人开始拿起相机,用影像保护自然。

这些动物不是我们的宠物。换言之,拍摄会有相当的限制:不能近距离接触。让我们先分享一般拍摄技巧,然后再针对个别动物类型作出分析。
一般动物拍摄技巧
这些技巧能应用于所有远距离拍摄动物。由于身处较远的距离,我们不能控制动物的位置、姿势、举动等。请记住,这是被动的拍摄,我们只能改变自已去配合动物。先留意以下几个元素:
1. 使用长焦镜头
因为我们身处的距离太远,只能靠长焦距镜头弥补不足。若能使用长焦距镜头,例如 200mm 或更长焦距的,拍摄可能更方便。

2. 使用适当的光圈
当我们使用大光圈时,因为景深太浅会变得容易失焦,特别是活泼好动的动物尤甚。除非你要拍摄的动物相当静态,你才可以放心用上大光圈做出浅景深。话虽如此,笔者又不鼓励大家全部使用 F8 以上的小光圈,因为拍动物跟拍风景不同,适量的浅景深能令主体更突出。而且大光圈能吸收更多光线,让快门变快,增加拍摄成功的机会。

3. 使用连拍模式
我们不能预测动物的举动,往往错失了最佳时刻,所以使用连拍模式可加多点保障,甚至可能会带来惊喜。

4. 使用独脚架
独脚架比三脚架更小更方便。因为我们随时要作出走动,或是身处人群中,脚架能协助相机更稳定。不过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要使用独脚架,大家可以根据自已的需要而定。

5. 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
闪光灯可能会伤害动物的眼睛,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或使用时留意并不会直射眼睛,爱护动物是拍摄的前提。
留意现场环境,把动物的特色包括在照片内,看起来相当不错。
个别动物拍摄技巧
由于不同动物有不同大小,身处环境不同,我们拍摄也要作出应变。
1. 水族馆的鱼类

现场环境通常非常暗,必要时可以使用大光圈和高 ISO 值,能提高拍摄的成功率。
2. 快速移动的动物
包括鸟类、鱼类和哺乳类,他们移动速度往往较快。除了使用追焦模式协助对焦外,记得快门不能太慢,最好有 1/200 秒或更快的快门。当然小光圈也能增大清晰的区域,但也会限制快门速度,拍摄时需取舍。当然,耐心等待它们静下来才拍摄也是不错的选择。

3. 微型动物
例如蜜蜂、蝴蝶等。这些必须使用脚架拍摄,原因并不是全因为快门速度,就算快门符合安全快门,但也有可能因拍摄者自己轻微的前后移动而使对焦出错,照片拍出来便会超出景深范围,导致照片不清晰。
4. 留意玻璃反光
在动物园里,很多动物被玻璃隔开了。我们要留意玻璃反光有否影响,用上 CPL 偏振镜或改变拍摄角度可以减轻反光。
其实,除了使用器材上的技巧,我们要有的更是耐性。除拍摄外,我们也可以用眼睛欣赏动物的美,要爱护它们,因为它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