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的种类与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翁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箜篌有哪些种类?~

箜篌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在汉唐非常盛行,除了在宫廷雅乐中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唐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3种形制。我国最早的记载箜篌是在西汉时期,根据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封神书》中记载: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在汉代,箜篌是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一种角形竖琴,其从波斯传入我国后,一直被我国人们称为“胡箜篌”,史书《隋书音乐志》记载中: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水拨弹奏,不仅流行于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东北和朝鲜。
历史悠久的汉代小箜篌,起源于古代猎弓,具有古代乐弓向古代乐器发展的昀初形式。自东汉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中原后,曾在历代宫廷中应用。从霍纳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来看,箜篌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史书《新唐书》中所记载的:“凤首箜篌,有项如轸”一般。

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史记.封神书》:“於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此属琴瑟类的卧箜篌。从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砖书看,其面板上没有品柱。竖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庵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天竺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箜篌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为了使这消失多年的乐器重现舞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根据古书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的图形,设计试制了几种类型的箜篌,但是由于这些箜篌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没有推广和流传开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新型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来。它的结构比较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因而被推广用于音乐实践。
中国古代流传的箜篌是卧式箜篌和立式竖箜篌。新型雁柱箜篌,是根据古代立式竖箜篌的基本造型研制而成的。新型雁柱箜篌的外形跟西洋竖琴比较接近,但不同的是它有两排琴弦,每排张有三十六根弦,每根弦都由人字形的弦柱支撑在共鸣箱上,这种弦柱的形状看起来很像天上飞的大雁的队形,所以这种箜篌就被称为雁柱箜篌。

箜篌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在汉唐非常盛行,除了在宫廷雅乐中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唐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3种形制。

我国最早的记载箜篌是在西汉时期,根据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封神书》中记载:

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

在汉代,箜篌是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一种角形竖琴,其从波斯传入我国后,一直被我国人们称为“胡箜篌”,史书《隋书音乐志》记载中:

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

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水拨弹奏,不仅流行于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东北和朝鲜。

历史悠久的汉代小箜篌,起源于古代猎弓,具有古代乐弓向古代乐器发展的最初形式。自东汉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中原后,曾在历代宫廷中应用。

从霍纳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来看,箜篌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史书《新唐书》中所记载的:“凤首箜篌,有项如轸”一般。

在盛唐时,箜篌演奏技法以多种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并借鉴了竖琴的弹奏手法,采取坐姿,将共鸣箱置于胸前,左右手分别弹奏两侧琴弦,由于左右同音双排弦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相当方便。

此外,演奏者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和声拥有丰富色彩。

因箜篌通过琴底天平轴和平衡杠杆的联系,左右双排弦张力永远相等,因此还能在中心音域通过左手弹拨,右手运用大幅度揉、滑、压、颤技巧,也可演奏泛音、摇指、轮指及各种音色变化的多种手法。这样转调箜篌既有古琴、古筝的韵味,能够出色地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又有竖琴的音响效果,甚至还可以演奏各种竖琴曲。

在盛唐时期,我国还出现了一个擅长弹箜篌的著名大师,她的名字叫做李凭。据说唐代大诗人李贺曾经有幸听到了李凭弹奏箜篌,李贺被她美妙的箜篌乐声打动,触景生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李凭箜篌引》,诗道: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还有,在音域方面,唐代箜篌超过6个8度,甚至达到7个8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仍然是5个8度。箜篌的声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动,比较清亮、浮泛、飘忽。

凤首箜篌在隋唐时期,用于天竺乐、骠国乐和高丽乐中。唐代德宗时,从骠国也传进了凤首箜篌。在唐代皇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演奏中还是主要的乐器之一。

由于箜篌有数组弦,它不仅能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在独奏或伴奏方面,都比较理想。但是可惜的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14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箜篌的种类与历史发展有哪些?
答:箜篌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

什么是箜篌
答:是由波斯传入中国的。外形类似于西洋的竖琴,不过箜篌有很多种类,比如有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雁柱箜篌等等。现代演奏的箜篌,主要是双排弦制。其实百度百科里也有,比我说的更详细,我就不复制给你了,你自己看看吧。http://baike.baidu.com/view/17226.html?wtp=tt ...

箜篌怎么读什么意思 箜篌是什么乐器图片
答:另外箜篌在古代的时候又分为三种不同的种类,分别是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不过总的来说,箜篌只是在宫廷中进行表演的时候才会使用,例如皇帝需要犒赏有功之臣,或者是一些重大的节日的时候就会让乐师们表演箜篌进行演奏。箜篌很多时候都是独奏的,也有跟着歌舞一起表演的。前面说到了箜篌在明朝时期就...

箜篌的弦是什么材质
答:现代箜篌弦的材质是尼龙缠钢丝、丝弦等,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另还有卧箜篌、双排弦箜篌等不同种类。古代的箜篌可粗分为竖箜篌和卧箜篌,卧箜篌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楚国,竖箜篌则是从波斯经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演奏的时候是将箜篌竖抱于怀中,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

箜篌是什么意思?怎么读的?
答:明箜篌等新种类的箜篌,后来竖箜篌就泛指包含胡箜篌,唐箜篌,明箜篌等所有的箜篌类乐器。3、现代的箜篌,是结合竖琴古筝并加以发展的新型乐器,或者说就是竖琴的改革类型:双排弦竖琴。随着现代箜篌的发展,如今“箜篌”二字越来越多的指现代的箜篌。据考证,箜篌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代的箜篌和竖琴有什么区别?详细?
答:2、音色不同:竖琴的声音比较清纯、柔和、稳定,箜篌的声音比较清亮、浮泛、飘忽。把箜篌和竖琴的音色对比一下:竖琴更醇厚幽远,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绿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灵,更鲜明一些,冷冷似雪山清泉之声。3、技法不同: 箜篌是以竖琴为根本,以古筝等民族乐器为辅助,再加以发展的。在演奏...

中国乐器发展史
答:3、先秦时期 乐器不但增加,如击乐器:鼓、钟、镛、雅、祝、簧、筑、、,吹奏乐器:箫、管、龠、笙、埙、笛、竽、、,弹弦乐器:琴、瑟、筝等,表达的性能更加提高。4、秦汉隋唐时期 乐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弹奏乐器(如琴、瑟、箜篌、琵琶、五弦琵琶、、、)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琵琶则是唐代最...

中国古代有哪些乐器?
答:古排琴和古箜篌见图【自藏品】古缅甸乐器钢排琴,长68厘米,宽13.5厘米,高17.5厘米,采用20块长短不同的钢板,用线穿在一起,挂在船形的共鸣体上,演奏时可用小木槌敲击。排琴音高稳定、音色柔美,排琴的共鸣体是用木制成的船形体,在它的表面常常精雕细刻,并用宝石、水晶镶嵌,十分华美。古...

箜篌怎么读
答:释义: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引证释义:《隋书音乐志》:“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译文:现在的乐器琵琶和竖箜篌,都是从西域来的...

乐器种类名称图片大全
答:1、琵琶:作为弹拨乐器中的佼佼者,琵琶以其半梨形的音箱和四根弦而著称。传统上使用丝线作为弦材料,现代则多采用钢丝、钢绳或尼龙。其颈部与面板上的“相”和“品”有助于定位音高。2、箜篌:箜篌是一种古老的弹弦乐器,古时候不仅在宫廷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广为民间所传唱。箜篌有卧箜篌、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