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的晚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投稿:章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写了什么、什么和什么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写了归巢的鸟儿 斜阳 芦苇 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归巢的鸟儿驮着夕阳,夕阳落在江上染红芦苇的画面。



描写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象,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画面。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整首诗富于旧诗词的情调,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同时又有诗人自己的风格,就像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写作新诗的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很大,所以那个时候的新诗都有很浓重的旧诗词风格。除了是用白话来抒写之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往往和旧诗词没有多大差别。这是当时诗歌的一大特色。

刘大白也正是如此,他虽想试着去写纯粹的白话诗,但这首诗在格律上还些许遵循古典诗歌原来的要求,所以还是可以看出来其受旧诗词影响的痕迹。《秋晚的江上》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写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象,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画面。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整首诗富于旧诗词的情调,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同时又有诗人自己的风格,就像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写作新诗的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很大,所以那个时候的新诗都有很浓重的旧诗词风格。除了是用白话来抒写之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往往和旧诗词没有多大差别。这是当时诗歌的一大特色。

刘大白也正是如此,他虽想试着去写纯粹的白话诗,但这首诗在格律上还些许遵循古典诗歌原来的要求,所以还是可以看出来其受旧诗词影响的痕迹。《秋晚的江上》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秋江的晚上》展现了一幅暮江鸟归的画面,色彩鲜明,画面感非常强。
《秋晚的江上》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通过描写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秋晚的江上》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通过描写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傍晚,鸟儿归巢,似乎飞倦了,飞进夕阳的红色背景里,远远看去,就好像太阳落在鸟背上一样。夕阳不仅斜照着归飞的鸟,还照着晚江以及芦苇; 鸟儿翻飞,渐渐飞离出太阳的背景。远远看着,就仿佛太阳从鸟儿的背上滑落下来。

“鸟儿倦了,驮着斜阳”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双翅一翻 斜阳掉江”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而“妆”“红颜”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芦苇拟人化,富有情趣。

碧彻秋空,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渡,小诗第一节创造的意象,就气势非凡、诱人瞩目,叫人生出这样的遐思:那鸟儿,尽管飞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吗?是渴望与太阳日夜相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吗?是害怕漆黑的夜色,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吗?那么通过这些遐思,作品的第一节,已可谓一首独立完美的小诗了。

诗人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意绪荡开,继而写道: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不禁叫人浮想联翩:驮着太阳归巢的鸟儿,似乎生出悔意,忽又意识到:太阳,是“江”的太阳,是“芦苇”的太阳,是宇宙万物的太阳,而不应是自己的太阳。

看那“头白的芦苇”,不正是因为斜阳的照射,返老还童,满面红颜了吗?鸟儿俯首回顾的时候,想必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及时悔悟而自得。

结论:这首《秋晚的江上》满是情趣和童真,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敏悦的艺术感受和高超的艺术手法,确实是佳作。

[诗歌赏析二]

《秋江的晚上》展现了一幅暮江鸟归的画面,色彩鲜明,画面感非常强。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渡,江边的 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第一小节写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驮”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在夕阳下飞翔的情景写得富有诗意化。突出了鸟的疲倦,劳累的状态。

第二小节里,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掉”字形象展现了江中夕阳的倒影好像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头白”和“妆红颜”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芦苇人格化,写出了夕阳的光辉洒在芦苇丛中的景象,给图画增加了色彩,给诗文平添了一丝情趣。

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也许憨厚的大地也披上了一身红纱衣,活泼的溪水也羞红了清澈的容颜。

秋在诗人的眼中“妆成一瞬的红颜”,这是一副何等迷人的画面呀。



在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哪四种景物?
答:《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写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象,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描绘了哪些景物
答: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二首 1、秋江的晚上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

现代诗二首的批注
答:现代诗二首的批注如下:现代诗二首主要内容分别为徐志摩的《花牛歌》和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秋江的晚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

刘靖裔编辑本段代表诗作
答:刘靖裔的作品充满了深情和细腻的情感,他的诗作如同一封封秘密的信件,诉说着爱情的微妙与珍贵。在"秋江的晚上"一诗中,他以归巢的倦鸟和妆成红颜的芦苇,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落寞,而"秋夜湖心独坐"则通过湖光、月色和孤舟,表达了深深的思恋,仿佛只有疏星、残灯和流萤能窥见这份无人知晓的心意。在"...

刘大白和徐志摩诗集
答:《再别康桥》简介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

《花牛歌》教案
答: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领略一番。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

秋江的晚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写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象,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画面。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

...中诗人描绘了秋天黄昏时江边美丽景象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
答:《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诗人原只...

《秋江的晚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答:《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写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象,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画面。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

秋江的晚上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急急急!谢谢大家。
答:这首诗就是写倦鸟归巢,主要突出一个倦与归字,秋天是离别的日子,诗人倦了,想要归家。以景喻情,以物拟人,生动的景与物,在那个秋江的晚上,诗人疲惫欲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