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的简约理念 5000字论文 有人有吗?

作者&投稿:职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跪求“浅谈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论文 5000字左右~

第3卷第2期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13 No122001年6月Journalof HunanLight Industry CollegeJun12001【文章编号】1009- 3702 (2001) 02- 0065- 03浅谈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李 杰(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设计艺术系, 湖南 长沙 410015)【摘要】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及以“形”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 文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平面广告设计、标志设计、传统书法创作中的字体设计等三方面论述了文字本身就是创意的观点。【关键词】文字; 平面设计; 创意; 字体设计【中图分类号】J219【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高科技带来的各种新颖的尖端技术为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专业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然而, 人们在进行新的设计形式的探索过程中, 往往不够重视字体的重要性, 忽略了文字的创意性。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作品, 从图形和色彩上具备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但往往都是因为将文字内容的处理和设计草草了事, 而使得设计作品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 它是利用其形体、通过其语音来表达意义的, 所以“文字本身就是创意”[1]。广告大师韦伯·扬在他的名著《产生创意的方法》的“作者书后杂感”中说,“文字是创意的符号, 我们能够以收集文字来收集创意”。无庸置疑, 韦伯·扬说的“文字”系指西方的文字。如果将此处的“文字”换为汉字, 那么, 韦伯·扬的这句话同样成立。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字能象汉字那样为广告创意提供空间。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仅有的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谨的象形文字,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内涵深遂的图画。汉字的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之法, 极尽其蕴天地之宏源、析宇宙之奥秘之能事。汉字只要“望文”便能“生义”, 它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冲击力, 而且还能启动灵感, 造成巨大的心灵震撼。例如,“拆字算卦”之术, 虽是方士的骗人之术, 但从它带给人们的无穷喜悦或者不安等等情绪之中, 就可体察汉字魅力之一斑。只要善加把握, 它也可成为启动广告创意的手段之一。1 文字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创造性平面广告设计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字创意。台湾广告界善于利用“拆字术”创意, 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一个提醒人们保护森林的创意广告是由四幅图画组成的: 第一幅是一个“森”字, 第二幅是个“林”字, 第三幅是个“木”字, 第四幅则是把木字的撇、捺去掉变成了个“十”字架。这个由“森”字一路拆分下去的广告十分简炼而深刻地诉说一个哲理: 毁坏森林等于毁坏自己的生存环境,最后落个自掘坟墓, 自插“十字架”下场。台湾奥美广告公司创意总监孙士伟先生为“保德信”人寿保险公司 (美商) 在台湾入市所作的主题广告几乎占了广告画面的三分之一。三条顶天立地的大黑[收稿日期] 2000- 12- 14[作者简介] 李杰 (1973—) , 男, 湖南湘阴县人, 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助教, 主要从事广告教学。 ·66 · 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6月杠, 把“保德信”三字的立人偏旁 (两个单人偏旁、一个双人偏旁) 凸显出来, 反向托出画面右上方的广告标题:“三个字就是有四个人”。简洁、平实、庄重而又形象地阐释了保德信的企业理念。相比之下, 我国大陆设计作品中以汉字创意的力作不多。近来风行同声异义字的替换, 如常吃“肠”新,“鳖”来无恙等等。这些差强人意的创作很是别扭。当然, 其中也有个别相对适合的文字替换作品, 如“桂龙咳喘宁”的“咳 (刻) 不容缓篇”的电视广告。画面全由汉字构成: 一片漆黑之中出现一个反白的“口”字。伴随着一阵痛苦的咳嗽声, “口”与“亥”汇合成一个“咳”字。继而,咳嗽声转动为跳动不安的空音鼓声, 弹簧圈似的“咳”字也合着鼓点跳动。此时, 荧幕上出现了“咳不容缓”四个红色大楷字, 给人些许暖意; 随之画面又换成白底黑字的有魏碑韵味的字体, 略含劝戒之意。两次“咳不容缓”出现时, 都伴有急促有力的男声旁白:“咳不容缓, 请吸桂龙”。这则广告简洁、凝炼、新鲜, 岂是简单的“换字广告”可比。2 文字创意在标志设计中的文化性汉字不仅仅在广告创意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现代标志设计工作也将其内涵融入其中。著名标徽设计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陈汉民先生的标志作品就是典型的例子。例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家喻户晓的标志设计, 皆巧妙地运用了汉字的形体进行设计, 很好地体现了标志的“文化性”, 使中国的标志设计在走自己的路、创自己的特色上, 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更是遵循了“民族情+国际观”[2]的标志设计原则。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都很好地将字体创意融入到了标志设计当中。3 文字创意在传统书法创作中的特异性现如今汉字的魅力越过了汉化圈, 日渐为西方国家所喜爱。遗憾的是, 我国艺术理论界一些人认为汉字是保守落后的象征, 只有文字拉丁化这一途径才是艺术设计工作的唯一出路。因此, 他们在创作中忽视了主体文字 (汉字) 的可视性和可读性。相对而言, 我国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先生对文字的理解则完全不同, 对于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张旭光先生认为, 二者是血脉相承、不可割断的。他将传统文化运用自如, 使其在现代设计意识中能独辟蹊径。他选择隶书为突破口, 认为清人隶书已极具现代感, 能够达到今人之性情。他从金农的漆书原作中看到了现代大都市塔楼与别墅的错落辉映; 从伊秉绶的隶书中体察出大巧若拙、大雅若俗的独特美学境界; 从郑谷口的作品中提取出流荡、变异与快捷, 继而集三家之长, 并揉以《爨 (cuan) 室子》诡异、整齐、朴实的汉隶, 反复研磨, 锤炼出线条和结构相统一, 具有审美和使用双重功能的现代简化字隶书。旅欧画家赵无极先生也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他以岩石和古文字作为素材, 注入现代审美意识,创作出典型的现代派作品, 成为巴黎画派的领袖人物。另外, 日本墨像派书法作品, 也是将中国传统书法与现代形式进行精心营造而成的。因此, 我们可以说, 借助现代意识与手段, 传统书法创作亦能推陈出新。4 文字创意在字体设计教学中的可塑性现今的学生对于传统的字体教学模式已毫无兴趣可言。如何提高字体教学的效果, 又不忽略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是高校广告专业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将基础的字体教学融入到广阔的字体创意中间去, 将文字的练习与平面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文字创意空间, 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在进行基础字体策划教学的时候, 可以将排列、穿插、组合等各种平面设计的组织形式运用起来, 甚至于让学生尝试作一些汉字的拆字练习, 这样一来, 他们便可感受到文字的变幻莫测和无限魅力, 便能了解文字的创意是任何符号图形都替代不了的一种完美造型方式[3]。曾经有学生作过这样的练习: 用传统的“米”字格布局画面 (红色) 居中写了一个楷体的“字”字, 然后将宋体的基 第3卷第2期李 杰 浅谈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67 ·本笔划融入到楷体的“字”当中, 这样一来, 不仅练习了宋体字的基本笔划, 更感受到了“文字本身就是创意”这一深刻哲理。因而, 在看似传统的字体教学中, 如何将“创意”融入到文字当中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总之, 如何加强字体设计的创意, 体现文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已是我们现代艺术设计工作者刻不容缓的重任, 如何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也更加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参考文献】[1] 卢泰宏, 李世丁1文字本身就是创意 [J] 包装与设计, 1995, (4) : 81[2] 刘砚秋1标志设计技法, [M] 1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11[3] 余秉楠1字体设计基础, [M] 1北京: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1On the Importance of LetterformDesignin Contemtorary Plane DesignLI Jie(Dept of Art, Hunan Light Industry College, Changsha 410015, China)Abstract: As the markof language recording and the“form”expressing thought andpassion, letter plays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emporaryplane design. Worditself meansoriginalityin modern art design.Key words: word; plane design; originality

http://www.2008w.com/
http://www.upapers.org/
http://www.solw.cn/
这几个网站里都是关于毕业论文的东西,看看应该会有帮助的,举一反三写个平面论文应该不难

试析平面设计中的简约理念

王宗然 武 珊

摘要:在高科技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当今,崇尚自然的文化潮流逐渐被人们推崇。单纯、简洁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求,也体现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文章通过对简约理念在平面设计中的形成、发展及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形态元素、空间层次、画面构成三方面,加之实例浅析简约理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希望能为设计者在风格的把握上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平面设计;简约理念;元素;空间构成
简约可以作为一种审美风格,或者一种主义,或者一种理念,又或者一种美学思想,虽然不能有一种被大家同时认可的称谓,但并不影响对它的探究,这里暂且以作为一种理念进行浅析。
一、简约理念的形成及发展
简约理念并非发源于当代,而是有其历史形成的源头。无论东西方都蕴含简约理念的形成及发展历程。从东方古老民族的原始图腾、符号古文字中就能找到端倪。各种图腾、纹样、符号,它们大都以简洁或单纯的形式存在。
在战国时期,墨子就提出了以“简约”为美的思想,与儒家美学对立而产生。但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受宗教文化和封建统治阶级追求奢华的审美意识的影响,艺术形式也越来越趋向繁复和华丽。在17世纪,西方由于受巴洛克、洛可可文化的影响,文化艺术中雍容华贵、雄伟壮观成为主流,反映在艺术作品上则表现为色彩艳丽、过分的装饰。中国的唐朝文化艺术则与之异曲同工。在这种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审美观念一方面被影响,但同时在另一方面开始“反叛”。
而后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19世纪中后期艺术开始以“简洁、实用、舒适”为审美趋向,最具代表性的开端应是20世纪初期德国包豪斯设计思想的流行。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成熟,简约理念也在各种设计运动影响下不断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在日益多元化文化观念和设计理论的影响下,“简约”汲取多元化理念的营养,向前发展。
二、简约理念在平面设计中的特征
简约不是简单,也不是单纯的元素减少。简约理念在平面设计中的特征从两方面概括。如果构成画面元素少,画面就精炼而意味深长,即“以简胜繁”;如果元素丰富,画面就多而不乱,多而有序,多而有趣,即“多而不繁”。
(一)“少即是多”影响下的“以简胜繁”
“少即是多”是密斯·凡德洛在建筑设计上的提出设计思想,简约的特征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平面设计受到这它的影响,很多人把这一思想作为简约理念的核心思想,因为在19世纪初期,这一思想正好迎合了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变革下追求功能化的设计,追求纯粹和简单的舍弃装饰的设计,各种设计风格和流派此起彼伏,简约理念在设计的不同领域都有体现。包括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等。“以少胜多”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追求纵横排列,追求画面的理性、数学网格分割;强调字体的简洁有力,多用无饰线体;色彩上追求单纯、明朗,常用原色和基本色的应用,搭配流行色的应用。比如热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在色彩方面,他提出所谓通用原色的概念。将色彩的使用严格限制在红、黄、蓝三原色与黑、白、灰非色系的搭配上,在版式上,以纵横线分割画面,以高度精炼的抽象元素概括自然,提炼生活,设计作品简洁而有生命力。
(二)“少则乏味”影响下的“多而不繁”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设计的简约走向了“多而不繁”。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的著作中提出了“少则乏味”的主张,这一主张是针对受密斯·凡德洛影响下的设计而言的,特别是针对走向极简主义极端的设计,这一主张的提出在设计上带来的有益之处在于把部分设计从即将或已经走入极端简约的胡同中解放出来。多而不繁表现在用于平面设计中,有两方面体现:(1)观念多,丰富,却无秩序。现代世界全球化,多民族文化交融,观念的多元集合,加之后现代主义带来了人性自由的极度解放,也使各种观念无序混杂;(2)构成画面的在形态元素多,这也是容易使设计走向繁琐的一个原因,因为主题思想丰富,想要表达的主题层次多,选定元素不能再减少,但是可以用形式美法则和多种表现手法,使画面达到多而不乱的效果。
三、简约理念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简约的形态元素
形态的简约就是构成元素的简约。这里总结为两方面:(1)从图形、文字、色彩等构成画面的元素来看,不管是抽象简洁的几何图形还是具象的图形,需做到尽量简练。(2)从各元素的连接看,需要符合主题的搭配连接。就像一座建筑的形成不仅需要砖石、玻璃、钢筋、混凝土,同时也要根据建筑的风格,建筑的名称将各种材料连接,才能称之为建筑物。平面设计中根据不同主题,元素需要不同的关系连接。比如标志设计要求元素关系紧凑,以相对整体的形式出现,而DV封套设计就要求对空间里的元素的安排更具艺术性。版式设计中的信息量相对比较多,就要根据信息的主次安排元素,连接元素,运用形式美法则使信息主次分明,条理有序。

如图1中用单纯简洁的近似水滴的抽象元素,构成了一副相亲相爱,温馨可爱的幸福家庭场景。元素间用透叠和重复的方式彼此连接,元素虽然少,但不失内容的丰富,画面活泼生动。图2汽车沙龙的海报,用写实归纳手法使汽车的灵活和精巧外形跃然于画面之上,以高度概括的抽象元素为素材,用重复的形式把简洁活泼的视觉元素连接起来,元素多而不繁,使整个画面呈现活泼热闹的氛围。图3是一则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构成画面的元素实在可以说简洁,两片树叶,好像是一双无辜的眼睛注视正在破换环境的人类。极少元素构成简约的画面,在元素的连接上要求更高,两片树叶根据形式没法则中的均衡对称原则,位置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是人的视觉比较舒服的位置。画面元素间空隙较大,树叶与下面的文字构成倒三角的关系,使元素进行自然连接,这也是中国画中比较用的构图方法,注重留白,形成一种“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二)简约的画面构成
画面的构成关系,是指在二维的画面中,根据主题需要,把空间进行分割,把不同的元素安排到适当的位置。再拿建筑来说吧,建造用的钢筋玻璃混凝土等等都预备好了,就用它们搭建建筑的框架结构,支撑于地面,人一看到就知道它竣工后会是什么外观了。同样平面设计中只要根据主题将元素安排适度,舒适简洁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现代设计画面构成很大程度上受国际平面设计风格和包豪斯设计的影响,很多优秀作品不仅吸取了国际风格的追求严谨,简洁明快的布局,和谐的整体感的简约风格,也尝试用各种表现手法或形式法则弥补国际风格缺乏艺术性和人情味的不足,简约的画面构成在海报招贴和版式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
如图4,是一倡导保护树木的公益招贴,用具象表现手法,把由树木而来的纸做成锋利的齿轮的样式,使用旋转重复的表现方式,将元素进行中心旋转。画面布局简洁而有力度,画面静中有动。如图5,背景完全统一于蓝色天空中,高架电线上的小鸟像跳跃的五线谱上的音符一样,有飞出画面的倾向,从下面露出的稚气童真的双眸仰望蔚蓝的天空,加之远处的云朵,画面清新简洁,点的大小对比,线的长短黑白对比有序而自然,使人心旷神怡。如图6,具象和抽象元素自由、灵活统一于画面中,除了概括的具象手型,其余都是简洁的抽象元素,点、线、面布局虽然没有严谨的秩序感,但整体和谐,简洁明快,浓厚的趣味性充满整个画面。
(三)简约的空间层次
一张没有纵深空间的纸张能装下整个世界,这就是二维平面的魅力吧。或者每个人都应该感叹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奇妙创造和秉性跃然纸上,或活泼、或高贵、或庄严、或典雅。“平面不能平”,即利用各种平面元素,在平面材质上(比如纸张等),努力拉伸视觉空间。这一理论,画家塞尚早我们一百年就开始尝试了,并已作到了极致。若能注意空间层次的简约处理,即使构成画面的元素再多也能构成简约有层次的画面。
如图7,用颜色的对比,拉开空间层次,红色首先映入眼帘,因为红色具有跳跃和醒目的视觉效应,还有光影的效果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此作品有四层信息,但却多而不乱。这说明,再多的信息内容,只要处理好空间层次关系,就能使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如图8,虽然视觉元素很多,但作者大胆用大面积的规则图形分割了画面,包括大面积的文字排列附着于大的快面上,是画面形成很强的秩序感,多而不乱,还有透视效果的两块黄色梯形,使画面产生很强的空间透视感。画面元素虽多,但是设计者对信息的把握适度,借鉴透视的近大远小原理使画面简洁有张力,增加画面趣味,引人注目。
四、结语
现代城市逐渐被建筑、喧嚣和灰尘等污染围裹,空间越来越狭窄,噪音越来越烦乱,生活工作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市民的心越来越得不到安静与休息。因而,越来越多的都城人开始摒弃繁缛豪华,力求拥有一种自然平实的心境,人们更加向往清新自然,随意简洁的画面。平面设计中的简约设计正好能体贴到人们心理生理的需求,所以平面设计会继续受简约理念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而且伴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现,设计中会也会相应有新的表现形式来体现这一理念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毛溪.平面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滕守尧,聂振斌.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4]薛舒阳.极简风格[J].设计平台,2007,(12).
作者简介:王宗然(1982- ),女,山东潍坊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试论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意象

料 垄

摘要 空白可被视为意象表达的一类特殊形式,将空白意象引入平面设计中,研究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更好的传递作品深意,挖掘作品内涵。
关键词 平面设计 空白 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是一个拥有多元涵义的统一体。尽管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尽相同的蕴意,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呈现为“象”。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即物象。物象是意象的基础,但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模仿。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的艺术形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是无形的、抽象的,如同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意”必须借助语言或图形符号的“形象”才能表达出来。意象即“表意之象”、“意中之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交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在一个意象中。人们看得见的是“象”,而品味出来的是“意”。
“意象”一词最初萌芽于《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儒家把它冠为“六经”之首。其中的系辞是对《周易》的整体概述,阐释了《周易》的哲学意义。使《周易》逐渐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它最早阐述了“意”和“象”的关系以及“象”的特殊表意功能《周易·系辞》这样表述: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立象以尽意”不仅阐明了“象”与“意”的关系,也明确了“立象”的目的是为了“尽意”。“象”以“尽意”为存在根据。这里的“象”不是自然的物象,而是卦象,即“寓意之象”、“意中之象”的符号。“象”具有极大的表意功能:“尽意”、“尽情”、“尽言”、“尽神”。
中国古代早期的意象都是作为一种抽象至理的载体被使用的,那时的“意”是一种表象之意,运用的是象征的手法,它的指涉基本上只是停留在哲学领域之内,只能算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意象。刘勰是在我国文艺理论领域中第一个提出意象概念的人。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也,谋篇之大端。”他强调了内心意象在艺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把它提高到“驭文之首也,谋篇之大端”的高度。刘勰的意象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人多在此基础上使用意象概念。司空图在《诗品·缜密》中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指的也是“内心意象”。宋代以后,以及明清学者往往把意象当作艺术形象来看待,意象的古意渐渐隐去,意象的意义开始泛化。
意象是人类心灵中自由衍生与驰骋的大千气象,它是一种自然美妙而无羁绊的真情洋溢。当代的艺术创作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但无论用哪一种形式表现,“意象”都仍是现代设计语言中的潜语言成分,都与“意”密切相关,都渗透了设计者的理念、意念、情感等诸多“意”的因素。
传统的意象观与现代设计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设计意象。作为艺术创造活动的设计意象,是把以感受形式出现的表象当作创作的前提条件,然后再对这种看似纷繁复杂的表象进行解析、综合。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理性逻辑层面上的观照。也不是简单的对事物感性形态进行概括出抽象的普遍内容,而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在表象中寻找与主体情感、直觉、认知和人生体验相对应的同构元素,并借以构筑设计意象。
平面设计中的各种图形符号常作为意象的载体出现在画面中,传达内在的一些含义,引发观者的一定联想。除去植物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等一些常见的意象表现形式外,还有一类特殊的意象表现形式,即空白意象。
空白即“虚”,反之为“实”。虚即虚无,实指实有。在平面设计中,可将空间分为实空间和虚空间。其中实空间是组成画面空间的实体部分,虚空间则是指除此之外的其余部分。虚空间并不是背景,更不是设计中多余的部分,它也是画面形象的重要组成之一。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是设计作品的“以白当黑”,“言外之意”。这种空白,看似无形之境,实乃设计者的匠心独运,笔虽未到。而意已至。所以,空白即意象。正如清代笪重光《画鉴》昕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景。”
中国传统艺术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讲究理性的认知和推理。而更多的是以感性的方式来领悟自然,体味人生。在中国画论中,墨色、彩墨属于色,白色画纸本身的白也属于色。所以,画家极其重视“留白”,以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境形式。山水画中的天、云、水等等。往往不着墨色,只留纸面,以虚当实,寥寥数笔,意尽形全。但观者却能在画面中“实”的反衬下,获得对这种“虚”的感受,从而达到以有限寓无限和空白处即画的效果。
如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整幅画面中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于水面,一位老翁坐在船头,独自垂钓。四周除了几笔波纹,画面大面积为空白,但确有力地表现了江面的空旷及寒意。萧条的气氛,更加集中地衬托出渔翁凝神贯注于一线的神气。也给观赏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余地。这幅画面中的空白不是白纸,而是画中之白。虚中有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图形符号。正如清张式在《画潭》中所云:“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在画家眼中,画中的空白可以是天,是地,是云。是水……
中国画对于虚实、空白的处理手法,在现代平面设计版式编排中得到了很好地发挥。在《清流》的编排设计中,借鉴了中国画空白的艺术元素符号,并将其与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以大面积的空白充斥版面,结合画面中心几条正在畅游的金鱼,将其余的空白部分巧妙地转化成水面。带给观者和谐宁静之感,更拓展了画面“清流”的意境。这里的“白”表现的是没有具象的虚空,它们能和画面外部的空间连成一片,具有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延伸性。
现代平面设计以传达信息为主要目标。设计作品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注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仅靠直接的表述往往显得单调乏味。而且意象的意是难以穷尽的,因此恰当地运用“虚”与“实”的对比才能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有时只有在“虚”的衬托下才能更好地凸显“实”。虚在这里并不是“虚空”,而是蕴含了“景”的“虚”。暗含了“情”的“虚”。在一套张家界的旅游宣传册设计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以“虚”托“实”的手法。设计者用传统笔墨的表现技法勾勒出了宝瓶等一些器物的外形,再将张家界美丽的自然风光安排其中,除去右上角一些必要的文字说明外,画面其余部分就是大面积的空白,只在靠近器物外形处看似随意地描绘有两只飞鹤或几朵祥云,这种大面积地留白方式除了营造出一种缥缈的情境之外,还很好地烘托出了创作的主体物。
有时设计作品中的空白处理就如同文学作品中的省略符号一样,能够造成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沉思。并由此引发一定的联想。如为大家所熟悉的苹果电脑的标识设计,右边的一处空缺,看似破坏了图的完整性,实则恰与背景融合,打破了形的拘束,带给人们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此时的空白已成为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形象的延续与衍生。
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是一种“虚空间”。是画面中存在的一种“气场”,画面中各构成要素正是被这种无形的“气场”协调统一在一起,从而表现出一种完整性。这一元素如果运用的巧妙的话,可以成为设计中最突出、最令人瞩目的地方。它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有时甚至实体的元素还有丰富的多,深刻的多。对画面版式留白所产生的虚空间的合理运用应受到更多设计者的关注。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激起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去挖掘和体味作品中所潜藏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