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时的语文题都考哪些方面?哪些是书上的?

作者&投稿:前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考语文题型都是什么~

中考语文试卷可以把它分为八块,基础知识题、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选择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题和作文。
一,基础知识题: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
二,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古诗默写。
三,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
四,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
五,诗歌鉴赏:套用术语,分析诗句。
六,现代文阅读:明确文章主旨,看好题干要求。
七,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
八,作文:紧扣话题,拒绝硬伤。

拓展回答: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The Academic Test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简称“中考”。它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学生可根据中考成绩报考相应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中技、中职等。其中以报考普通高中为主。中考要考虑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普通高中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范畴,因此,中考既要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坚持考查学科能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考

知识要点:汉字认读   正确认读汉字是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其中应特别注意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尤其是读音和声旁不一致的形声字,以及常见的多音字。做题时应从声母、韵母、调号三方面入手进行辨析,找出错误的注音。  例如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胚芽( pēi ) 破绽(zhàn)面面相觑(qù)  B.嗔怒(zhēn)社稷(jì)吹毛求疵(zī)  C.荣膺(yīng)谮害(zèn)五行缺土(háng)  D.慰藉(jiè)跻身(qī)越俎代庖(zǔ)  B、嗔怒(chēn)吹毛求疵(cī) C、五行缺土( xíng) D、跻身(jī)    知识要点:词语辨析  如果考查根据语境准确选用近义词和成语,做题时应注意辨析词语的意思(引申义、比喻义)、词义的轻重、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等,尤其要重视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的内容,分析该词语和前后词语的搭配。  例如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或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对于这次工作中失误,他只是______地讲了几句,似乎一点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②现在有一部分作家是_______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而写作的,其最终目的不外乎于经济利益。  ③写信一定要把话说明白,不能让收信人费解甚至_______。  A.轻而易举附和误解  B.轻描淡写附和曲解  C.轻描淡写迎合误解  D.轻而易举迎合曲解  “轻而易举”形容做某件事,和“低级趣味”搭配用“迎合”,“曲解”是指故意错误解释别人的原意。    知识要点:标点符号  做题时应注意理解掌握点号和标号表示语言中怎样的停顿,表示怎样的语气,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举一反三,形成真正的解题能力。  例如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社会的建筑是这样的:下边,是人民,人民上面,是神职人员代表的宗教,宗教的一边,是法官代表的司法。  B.中国争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C.一个十一、二岁衣衫褴褛的小孩,孤独地走在灯红酒绿的淮海路上。  D.梁漱溟是个考不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24岁那年却被蔡元培礼聘为北大哲学讲师。他的学生中,有胡适、冯友兰、朱自清等等……  应改为A、“下边,是人民;人民上面,是神职人员代表的宗教;宗教的一边,是法官代表的司法” C、“一个十一二岁衣衫褴褛的小孩” D、“有胡适、冯友兰、朱自清等等。”或“有胡适、冯友兰、朱自清……”    知识要点:找语病  辨析句子正误以及修改语病是经常要考到的,做题时应首先找出语病,再针对病因,加以改正。  例如  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语言不仅是人类的沟通工具,而且是不同的文化、自然环境、人性和血统的特有独特表现。②但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族群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众多的语言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中消灭。③当今,语言濒危大大加剧,并且在世界各地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趋势。  ①“特有”或“独特”删去其中一个。②“消灭”改为“消失”。③“语言濒危”后补充“现象”。    知识要点:诗歌鉴赏  诗歌赏析题目设置的目的,一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对诗歌主题和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答题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内容上的形象和表现形象的方式方法,从而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把握诗歌主题和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例如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千古名句,请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一个“露”和一个“立”生灵活现地刻画了小池的勃勃生机,生动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交融情景,表现出诗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知识要点: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不要随意去变动题目。但实际上我们仍然可以把它当作话题作文去处理,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提示语是我们接近文题的最佳材料。审清题意,确定写作选材的范围,找出关键词,立意中心词。  确定中心后先定文体。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来进行构思。记叙文的重点在于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达,议论文的重点在于观点的阐述。如果选择记叙文,可以模仿提示语中的情节,写一件或多件享受过程的事件,重点描写“过程”中的辛酸、挫折、痛苦以及快乐收获。如果是议论文,那么先要调动所有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古今中外典型事例,选择其中角度一致、风格一致的例子。  当然,决定文章分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选材、结构、立意、语言等等,争取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你的文章就一定能胜出。

江苏省宿迁市2010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 文

校区: 年级: 分部: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 (3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贯穿宿迁大地,她bǔ( )育了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宿迁儿女,积diàn( )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保护大运河,我们义不容cí( );传承运河文化,我们责无旁dài( )。

2.找出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两句,并修改。(4分)
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②它广泛流传于汉、壮、布依、土家等多个民族之中。③由于民族众多,使我国各个地方过端午节有着不同的习俗。④我国人民始终坚持发扬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今天,赛龙舟等端午习俗已逐步走向国际。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3.默写古诗文。(10分)
(1)竹外桃花三两枝,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3)烽火连三月, 。 (杜甫《春望》)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5)抽刀断水水更流,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7)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8)己所不欲, 。 (《论语》)
(9)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的“ , ”赞颂人的奉献精神。
4.名著阅读。(4分)
(1) 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在横线上填写人名,并结合本段文字概括他的性格特点。(2分)
人名: 性格特点:
(2)下列选项中所提供信息与对应人物关系有误的两项是( )( )(2分)
A.虎妞 人力车 曹家遇险 人物:祥 子
B.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 血溅鸳鸯楼 人物:杨 志
C.高跟党 飞岛国 “耶胡” 人物:保 尔
D.“海盗”生活 蓓姬 洞中历险 人物:汤 姆
E.智取红孩儿 三借芭蕉扇 斗战胜佛 人物:孙悟空
5.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在“网上聊天大家谈”主题班会准备过程中,“鲲鹏”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材料。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读后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调查显示:76.16%的中学生曾有上网聊天的经历,而没有上网聊天经历的为23.84%。在没有上网聊过天的中学生中,有23.72%的人非常想上网聊天,有28.69%的人比较想上网聊天,而表示不太想或者极不想上网聊天的人为20.48%,其余人态度一般。
【材料二】漫画“网聊”

(1) 请综合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4分)
(2) 给沉迷于网聊的朋友写几句忠告:
(4分)
第二部分 (60分)
二、诗歌赏析。(6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3分)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和“见”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个作简要赏析。(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景陈其利害,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①,破砥绩②,直截沟涧,防遏冲要③,疏决壅积④,无复溃漏之患。景虽俭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
(选自《后汉书•王景传》,有删改)
【注】①阜:土山。②砥绩:水中沙石。③防遏冲要:在要害处筑起堤坝。④壅积:阻塞积聚。
7.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 情: (2)必得躬历山川 躬:
(3)景陈其利害 陈: (4)然犹以百亿计 计:
8.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非咨询/不穷其致 B.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C.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D.无复/溃漏之患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10.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内容,完成下表。(4分)
人物 做 法 人物形象
海瑞 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B.
王景 A. 勤政、俭省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8分)
①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现在,请你把目光投向天空,看看那飘浮的云彩,这大自然的文字,这天气的“招牌”,该怎么解读?
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③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④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选自《看云识天气》,有删改)
11.第④节文字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了各类云?(2分)

12.文中使用“你”“我们”这样的称谓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2分)

13. 比较文中画线的句子和《百度百科》对“高积云”的不同说明,结合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分析它们的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
【甲】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看云识天气》)
【乙】高积云:云块较小,轮廓分明,薄的云块呈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的云块呈暗灰色,日月轮廓分辨不清。大多数云块的视角宽度在1°——5°。
(《百度百科》)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3分)
阅读是最有情义的
程乃珊
①阅读是最有情义的,简单的白纸黑字,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灵魂。
②现代人在网上资讯大海洋中浮浮沉沉,又便捷又经济,但一书在手的那种感觉,是不可取代的。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看,与网络的浏览寻觅十分不同。读书,是立体的,是可触可感的。
③文字,除了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外,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文字既可以是波澜壮阔的,也可以是涟漪片片、回环不绝的。特别是中国的唐诗宋词,对文字的运用已达登峰造极之境,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种破空而来又急转而下之势,短短十几个方块字,就表现得如此尽致生动!
④阅读让人更优雅,更添人格魅力与风度。从小,妈妈就对我说:“女孩子可以生得不漂亮,但可以长得很漂亮。”随着人生阅历的加深,我总算明白了这句话。女孩子们为了美,减肥、隆鼻、开双眼皮,无可非议,但别遗漏了最有效的一着:阅读。阅读会令男人女人都更添风度。修养风度绝对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修养而成的。修养风度的营养,很大部分就是来自阅读。
⑤我们对人生的认识,都是从读童话开始的。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小人鱼、灰姑娘……是我们稚小心灵最初的憧憬。然后我们认识了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漂亮的朋友于连、《战争与和平》中的正人君子皮埃尔,还有贾宝玉、赵子龙……就是简单的白纸黑字,不靠什么美女俊男,也没有什么特别技巧,犹如春雨润物悄无声,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灵魂。
⑥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法,阅读能使我们在纷嘈的现世静下心来。只要有书陪伴在侧,你永远不会觉得失落和孤独。我的手袋里总习惯放一本书,在等人的时候,或者闲坐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翻阅。人说“等人心焦”,有本书陪伴着你,你就不会焦虑发火,达到自求心静的境界。
⑦人们常说,岁月无情,然而阅读却是最有情义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指出第②节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15.具体说出下面句子中两个“漂亮”在文中的含义。(2分)
女孩子可以生得不漂亮,但可以长得很漂亮。

16.根据全文内容回答,作者为什么说“阅读是最有情义的”。(4分)

17.作者说阅读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灵魂”。根据你平时的阅读体验,结合具体作品对这一观点作简要阐述。(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19分)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好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我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沿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八十,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散文海外版》)
18.阅读①②两节文字,将文中石头的不同名称依次填写在横线上。(3分)
普通石头→ → →
19.作者为什么说“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4分)

20.细读第③段文字,完成以下任务。(5分)
(1)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作简要赏析。(3分)

(2)“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一句中的加点词分别透露出“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2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⑤节画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22.文章题目为“母亲石”,但文中更多篇幅却在写自己和朋友的母亲,为什么这样安排?(4分)

第三部分 (60分)
七、作文(60分)
23.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无论是自己的一问,还是他人的一问,都有可能引发深刻的思考,都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请以“那一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作文提纲:(教师考试只列提纲)
题目:那一问

考试少不了文言文。课外阅读。和作文。。这是很重要的。。要说书上。。可能很少。。有可能有一点4分左右
。可以参考上面的考卷!

词语积累,语言运用,古诗词默写,名著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作文。其中词语,古诗词默写,课内文言文阅读时书上的。祝你好运。

一般中考语文考哪些项目,问?
答:一是,基础知识的考查,一般30分左右,包括字词的书写,拼读,句子的仿写,病句的修改,诗词的填空,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练习等;二是,阅读理解题,一般40分左右,包括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不等);三是,作文考查,一般在50分。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题型
答:其)第四类:文言句子的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注意增、删、调、换、留)第五类:文言文的内容(主旨、写作目的)等考查第六类:文言文的写作手法的总结与归纳,考查其作用第七类:课内外比较题第八类:开放性的题目(如历史评述类、现实迁移类、观点假说类)以上八类,不是每份试卷中都包含的,但主要就是这些考试题型...

初三语文试卷都有哪些题型?
答:一:基本应用(主要考察一些基本的能力),选择题(有选择错别字、给词语注音是否正确) 二:阅读理解(有可能是一篇诗、也有可能是给你一张图,教你写出你的感想),然后是文原文(这个是重点,就看你的积累了)一般情况是两篇,一篇课文上的,一片不是课文上的。接着是短文(平时的积累和表达...

初中语文各类文体的考点和答题技巧
答: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

求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几种经典题型,并说明答题方法。
答:学什么不是积累啊,说的简单,只不过是积累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就应试语文而言,还是做题最有效也最高效。我的语文就是做题做上来的。 技巧也是有的。 首先记得:阅读理解的答案90%都是从原文中抄出来的,除非题目中说: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之类的。 一问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首先想到分成两方面来答,一,结构上的...

中考文学常识考察范围
答:1.中考常考的文学常识 中考要掌握的文学知识,主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以及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在实际生活中,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欣赏尤为重要,所以掌握几种体裁的文学知识是决定阅读的基础。 1.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是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

中考语文“字音”方面考察的重点都有哪些?
答:汉字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掌握好汉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的途径。从考试角度来看,识字、写字是不可缺少的。中考中汉字读音考查的重点是:1、重点字音,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的字。2、掌握同音字、多音多义字。①同音字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按照形声字的构造方法,用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

初中文言文考查哪些题型
答:其)第四类:文言句子的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注意增、删、调、换、留)第五类:文言文的内容(主旨、写作目的)等考查第六类:文言文的写作手法的总结与归纳,考查其作用第七类:课内外比较题第八类:开放性的题目(如历史评述类、现实迁移类、观点假说类)以上八类,不是每份试卷中都包含的,但主要就是这些考试题型...

中考语文类型题有哪些
答:一,积累与运用,主要是词语拼音古诗词的运用;二,现代文阅读,两篇文章,都是根据所给的文章回答问题;三,古诗文阅读,有可能是学过的,更多的可能是课外的。一篇文言文,一篇古诗;四,作文。

中考语文考哪些文言文?
答: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如下:《论语》、《三峡》 、《爱莲说》 、《陋室铭》 、《口技》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马说》、《桃花源记》、《送东阳马生序》 、《出师表》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