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洋州和亚洲黑种人的来历……

作者&投稿:芒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洋洲和北美洲分布着黑人,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

北美洲的黑人是贩运过来的奴隶,但大洋洲的就复杂了。
人类学家和史学家根据人类学,民族学和语言学的一般原理,结合澳大利亚近几十年来的考古资料,对澳大利亚黑人的来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得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结论。主要有两个结论:1.大陆上的黑人是一个不同于非洲尼格罗黑人和大洋洲黑人的人种,而是一个单独的人种,称黑色澳洲人种;2.黑色澳洲人的最古祖先不是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而是在远古时代从东南亚迁移而来的。

北美洲的黑人是贩运过来的奴隶,但大洋洲的就复杂了.
人类学家和史学家根据人类学,民族学和语言学的一般原理,结合澳大利亚近几十年来的考古资料,对澳大利亚黑人的来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得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结论.主要有两个结论:1.大陆上的黑人是一个不同于非洲尼格罗黑人和大洋洲黑人的人种,而是一个单独的人种,称黑色澳洲人种;2.黑色澳洲人的最古祖先不是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而是在远古时代从东南亚迁移而来的.

  大洋洲的主要国家是澳大利亚,就说澳大利亚黑人的来历吧
  澳大利亚人口,据统计(1984年)为1554.4万人,其中白种人占95%似上,但是最早居民是澳洲黑人(Australoids)。科学家们证实澳洲黑人是从外部移入的。这必然产生澳洲黑人的来源问题。

  最早提出澳洲黑人起源问题的是英国航海家罗伯特·菲茨罗伊,他在1839年首次指出,澳洲大陆上的黑人和塔斯马尼亚黑人是非洲黑人的后裔,或是乘船时偶然被暴风吹到这里来的,或是逃亡的黑奴。这样便出现了关于澳洲黑人起源的“非洲说”。该说显然是毫无根据的臆测,早为考古资料和有关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语言学的资料所推翻。虽然菲茨罗伊的“非洲说”不足取,但是,他第一次提出澳洲黑人是从大陆外部移入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有价值的。

  1847年,英国人类学家普查里德认为澳洲黑人的祖先原是分布于大洋洲诸岛上的“尼格利陀种族”,后来经新几内亚或帝汶岛到达澳洲大陆北岸,然后逐步扩散于大陆各地,因而又产生了“尼格利陀种族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有两位著名的人类学家对澳洲黑人的来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许多重要结论,他们是英国学者约翰·马修和A.E.哈威特。马修认为澳洲黑人是由两个或三个种族成份混合而成的。他说,澳洲黑人最早的种族成份是居住在新几内亚南部的巴布亚种族(即尼格利陀种族)成份和与印度的达罗维荼人血缘相近的种族。马修的理论根据:1.从语言上看,他们都称呼胞族为“卷发”和“直发”、“暗色的皮肤”和“浅色的皮肤”、“深色血液”和“浅色血液”,等等;2.他们都有同鸟类搏斗的神话;3.澳洲黑人有巴布亚种族和达罗维荼种族的风俗习惯。
  哈威特继承和发展了马修的观点,提出了形成澳洲黑人种族成份的先后次序的理论。哈威特指出,澳洲黑人是由尼格利陀人种和高加索暗色人种混合而成的,先是尼格利陀种族成份,后是较晚近的高加索暗色种族成份。他还说今日印度的达罗维荼人也是高加索暗色人种的后代;至今与澳洲黑人有血缘关系的还有斯里兰卡的维达人,日本的阿伊努人,中国的苗族和印度的托达人。

  马修和哈威特的功绩是,他们指出了形成澳洲黑人的种族成份的因素,他们理论的缺点在于没有注意到区别民族的文化因素。这个任务由德国学者格雷布纳完成了。

  大约与哈威特同时,德国学者格雷布纳发表了关于澳洲黑人起源的文章《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在文章中,他就澳洲黑人的起源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所谓“文化圈”或“文化层”理论。格雷布纳指出,在今澳洲黑人中有四种不同的文化层或文化圈,这四种文化是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地区传播到澳洲大陆来的,其为:1.塔斯马尼亚文化,亦称古尼格利陀文化;2.飞去来器文化,亦称新尼格利陀文化;3.图腾文化,亦称西巴布亚文化;4.两等级文化,亦称东巴布亚文化。他说,上述四种文化都传播到澳洲大陆,而传播到塔斯马尼亚岛的只有一种文化,即塔斯马尼亚文化。传播到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的是前两项文化。传播到西北部的是第三项文化,第四项文化以东西走向传播到整个澳洲大陆。格雷布纳说,这四种文化就其时间顺序言,前两种最古老,第三种次之,第四种更次之;就其主次而言,第四种文化遍布澳洲全大陆,不过每个地区有一种文化为主,其余为次,因而形成了四种文化重叠和混合的历史现象。格雷布纳的学生、天主教神甫施米特继承了其师的理论,同时从宗教和历史语言学角度对澳洲黑人起源问题进行了论述,以补充格雷布纳的学说。此后学者们一直不停地探讨这个问题。近几十年来,各类科学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考古发掘工作大规模地进行,所有这些都对弄清澳洲黑人起源问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者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资料,又取得了以下新的成就:

  考古学上的新成就。

  早在1884年在昆士兰南部的塔尔盖,在峡谷的斜坡上2—3米深处,发掘出14—16岁男孩的头骨碎片,1918年复原后称“塔尔盖人”。头骨结构具有原始人的一些特点:穹窿低下,穹窿骨和臼齿骨都很厚,腭面很大,颌部突出。塔尔盖人虽然比较原始,但已具有今澳洲黑人的一些特征:鼻宽而不高,脸型适中,不长不宽。20世纪20年代,从墨累河开渠时,在科乎纳地方又发掘出一个头骨,在类型上与塔尔盖头骨相近,石化度也很大,据此可以断出相对年代来。科乎纳人头骨的特征是:骨体粗重,颌部突出,眉工粗大,头骨很长,穹窿却很低,臼齿很大。这说明科乎纳人已比塔尔盖人的时代更近了一步,但仍具有原始人的某些特征。科乎纳人和今澳洲黑人相比,共同特征就更多了,如头骨度较小,脸形不长,宽鼻,突颌,等等。第三次重大考古发现是1943年在墨尔本近郊凯洛尔地方发掘出的头骨,称凯洛尔人。其特征是:脑腔容量很大(1593立方厘米),穹窿高度很大,臼齿较长,腭突出部分较小,几乎和今澳洲黑人一样。

  这样,我们看出今澳洲黑人的发展过程:塔尔盖人→科乎纳人→凯洛尔人→今澳洲黑人。

  在澳洲黑人祖先的种属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澳史家罗·华德根据人类学资料指出:“澳大利亚的原始居民,即土著,其皮肤虽为棕色偏黑,近黑色,但从体格外貌上看,他们像高加索人种,而不像尼格罗人种或蒙古人种。例如,他们的头发一般长得浓密,但是既不像蒙古人的头发那样细长垂直,也不像尼格罗人那样卷曲,而像欧洲人的波状发型;婴儿的头发为金黄色。”①阿比教授根据考古资料认为,“原始高加索人种”是澳洲黑人的早期祖先。他指出,“原始高加索人种”在两万年以前居住在中亚一带,后来向外扩散,向西扩散便成为“雅利安人”,向南扩散便成为印度人、锡兰人和维达人(亦译“吠陀人”),向东北扩散便成为日本的阿伊努人。
  考古学证实了印度支那、马来半岛和印尼有澳洲黑人的同种族居民。

  印尼史家萨努西·巴尼根据爪哇发掘出的远古居民头骨化石以及马来半岛和印度支那发掘出的类似的头骨化石,和澳大利亚考古资料对比研究,因而得出了印度支那、马来亚和印尼的远古居民“是和澳大利亚原始种族的祖先同种的”的结论。他又根据考古资料证明今苏门答腊的古甫族和马来半岛的塞芒族是印尼和马来亚远古居民的后裔,从而说明今天在印尼和马来亚还有澳洲黑人的同种族的居民,换言之,澳洲黑人、古甫族和塞芒族在血缘上是亲族。

  这个问题的解决实质上弄清了澳洲黑人的来源的地区和路线问题。就其来源地区而言,显然是来自印尼某岛和新几内亚;就其来源的路线无疑是:中亚→印度支那→马来亚→印尼和新几内亚→澳洲大陆。

  在来大陆的时间和方式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澳洲黑人的祖先何时来到澳大利亚的,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在三万年至3.5万年前来的。澳大利亚著名史家曼宁·克拉克说:“澳大利亚和美洲一样,很可能到最后一次冰河时期才有与以前种属不同的真人首先移殖到来。碳含量测验证实三万年前在澳洲大陆已经有这种人类居住。”①美国史家斯塔夫里阿诺斯也指出:“这些土著可能是三万年前就已经乘船漂流到澳大利亚来的三种不同种族集团的后裔,那时把大陆和印度尼西亚分隔开来的是一条狭窄的海峡。”②华德也写道:“人类在澳大利亚至少已生活了3.5万年。”③

  另一种观点认为,澳洲黑人的祖先在距今八千年从印尼某岛乘船漂流而来,先在澳大利亚北岸登陆,然后逐步向南,尤其向东南沿海移动,经过几百年以至上千年的时间才扩散于整个大陆。

  这两个时间差距很大,究竟那一种观点正确呢?

  首先,从澳大利亚考古发掘出的三种头盖骨年代来推测三种头骨虽具有原始性,但都表明已是真人,而非原始猿人了。

  其次,澳洲大陆黑人的祖先到大陆的方式是乘船漂流而来,可以推测出决非在三万年前。三万年前的人类绝对不可能有乘船漂流过海的本领。至于说有人提出在最后一次冰河期在澳洲大陆某地和新几内亚间出现过陆桥,黑人的祖先可以通过陆桥而来,此说也难令人信服。如果确有过陆桥,那末不仅人可以过桥,亚洲大陆上的其他动物亦可以过,为什么在澳洲大陆没有欧亚大陆上的胎生哺乳动物,而只有单孔动物和有袋动物呢?为什么澳洲大陆上没有亚洲大陆上凶猛的食肉动物呢?仅此一点就可以证明“陆桥说”是一种臆测。

  再次,根据近年来有关远古澳洲黑人的考古资料来推测。考古资料证实澳洲黑人的祖先,约在公元前5500年前就已有带柄工具;公元前4850年已有线状雕刻;公元前2820年已使用矛尖工具;公元前1800年已使用薄刃工具;公元前1470年已有专门骨器加工作业。这些资料无可辩驳地证明,澳洲黑人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间才刚刚“进入新石器时代。乘船漂洋过海不可能在中石器时代,当然也更不可能在旧石器时代,最多只能在新石器时代,因此可以断言,澳洲黑人的祖先大约在八千年前来澳洲大陆的。

  三、澳洲大陆黑人的来源与分布

  那末,澳洲大陆黑人的祖先是怎样乘船漂流到澳洲大陆上来的呢?对此问题,学者们进行了长时期探讨,提出了各种观点,“漂流说”和“陆桥说”便是其中的著名的两个观点。但是我们认为具有极大说服力的是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观点。他指出,在第四纪晚期,虽然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和澳大利亚、新几内亚之间不可能有连续不断的完整陆桥,但是,个别的岛群之间有可能存在着狭条陆地(如婆罗洲和菲律之间的巴拉望岛)或岛屿环带(如马鲁古群岛),而这些狭条陆地和环带就有可能联结成一条通路,但是这条通路间往往有浅水或狭窄的水域相隔。这样,黑人的祖先可乘船逐段地越过,而动物,那怕是胎生哺乳动物亦难于越过。有的学者还注意到了印度尼西亚从西起越往东,动物愈少,究其原因,动物为隔断陆路的水域所阻挡。由印尼可联想澳大利亚根本不存在胎生哺乳动物的原因,同时由此来判断澳洲黑人的祖先走什么样的路来到澳大利亚的。

  结论是,澳洲黑人的祖先既走水路又走陆路,在起码距今八千年前由印尼某岛和新几内亚来到澳大利亚,主要的路线是东线,即从新几内亚越过托雷斯海峡而来的,而西线是以帝汶岛作为出发地。

  澳洲黑人的祖先首先到达澳洲大陆北部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经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人口逐渐增多,加之从东南亚来的移民又不断涌入,部落间争夺渔猎和采集领地日益繁频与激烈,因而许多黑人部落纷纷南下寻找新领地,这样在远古时代的澳洲大陆上开始了历时近万年之久的人口大流动,整个澳洲大陆逐步被黑人移民所占领。北部炎热而无南部凉爽也是黑人南移的重要因素。

  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澳洲黑人向南扩散的三条主要路线:一条从西北沿海地区沿西海岸南下的路线,亦称西部路线,直达西南地区。第二条路线由北部地区南下,深入大陆腹地,直达南部地区,此即中部路线。第三条路线从东北沿海地区出发,沿东海岸南下,到达东南地区,此亦称东部路线。每条干线又分成若干支线。在这三条大干线中,以中部干线最为重要,因为这条干线要经过几条大河,尤其是墨累河与达令河,气候和物产条件好,因此在这一地区黑人较多。

  澳洲大陆黑人经过以万年计的繁衍,到1788年,其人口总数达30万人,500余部落,分布在大陆的各个地区。按区域划分,可分成七个部落部区域集团。

  第一个部落区域集团,居住在墨累河流域的各部落。第二个部落区域集团,居住在达令河流域,包括今整个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的南部地区。第三个部落区域集团在今昆士兰中部和北部。埃尔湖周围广大地区,居住的是第四个黑人部落区域集团,但由于这里土地贫瘠,物产贫乏,故人口不像上述三地区那样多。第五个部落区域集团居住在西部沙漠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这里土地亦很贫瘠,土著人数亦较好。定居在西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的是第六个区域部落集团;第七个部落区域集团定居在澳洲大陆北部地区,包括今金伯利高原、阿纳姆地和约克角半岛,这是澳洲黑人祖先最早到达的地区。

  四、塔斯马尼亚黑人的来源

  人类学家认为居住在塔斯马尼亚岛的黑人和澳洲大陆的黑人不是同一人种。塔斯马尼亚黑人长着毛茸茸而又卷曲的头发和稍肿的嘴唇,很像美拉尼西亚人,尤其更像新喀里多尼亚人。我们知道美拉尼西亚人和新喀里多尼亚人属大洋洲尼格罗种人。人类学家告诉我们,无论是非洲的尼格罗种人,或是大洋洲的尼格罗种人都是在潮湿的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就大洋洲的尼格罗种人而言,他们是在东南亚和美拉尼西亚热带森林条件下形成的。学者们据此认定,塔斯马尼亚人属大洋洲尼格罗人种,其祖先原住在东南亚和美拉尼西亚热带森林中。这个结论几乎是公认的。

  但是,塔斯马尼亚黑人的祖先是经过什么样的路线到达塔斯马尼亚岛的,是有分歧的,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大约在比大陆黑人较早的某个时期由美拉尼西亚乘独木筏漂流来的,或认为从新喀里多尼亚岛来到这里的。途中,他们绕过了澳洲大陆。大部分学者持这种看法。

  另一种观点认为,他们先到达澳洲大陆,然后逐步南下,从大陆的东南端越过巴斯海峡到达岛上来。

  从各方面的资料判断,塔斯马尼亚黑人的祖先从美拉尼西亚或新喀里多尼亚到达塔斯马尼亚的结论是可信的。在塔斯马尼亚人中保留了不少的同美拉尼西亚相同的文化,例如,睡觉的枕头用小长凳,使用独木筏,钻木取火的方法,等等。

  同时直到今天在澳洲大陆上考古学家们没有发现任何塔斯马尼亚人的痕迹,更没有发现他们的同种人,所有这些说明塔斯马尼亚人到来的路线,不可能是先到大陆然后再南下的。

世界七大洲
地球上29%是陆地,71%是海洋.全球的陆地可以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亚细亚洲,简称亚洲
亚洲 :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
面积:4400万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相连,合称亚欧大陆.
范围: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南至皮艾角,西至巴巴角,北至切柳斯金角.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南有一系列与大洋洲接近的群岛环绕,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人口 35.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以中国人口最多,人口在1亿以上的还有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
种族:黄种人约占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很少.
宗教:亚洲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语言:亚洲语言分属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系,日本语系,印欧语系.
阿非利加洲,简称非洲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范围 :大陆东至哈丰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佛得角,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面积:约3 02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地理区域:非洲目前有56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将非洲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人口 74 800万.占世界人口总数12.9%,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
人种: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成份最复杂的地区.非洲大多数民族属于黑种人,其余属白种人和黄种人.
语言:非洲语言约有800种.一般分为4个语系.
宗教:非洲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欧罗巴洲,简称欧洲
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亚洲的西面.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同亚洲分界,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对.
范围: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南至马罗基角,西至罗卡角,北至诺尔辰角.
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欧洲
地理区域:欧洲有44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民族: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欧罗巴人种),在各大洲中,种族构成相对比较单一.全洲大约有70个民族,绝大多数民族的人口均达到一定数量,小民族和小部落较为少见.多数国家的民族构成也较单一.民族构成较复杂的国家有俄罗斯,瑞士等.
语言:欧洲各国语种很多,主要语言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
宗教: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大洋洲
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范围是指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三大岛群,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等.
面积: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Km2,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
地理区域:大洋洲有14个独立国家,其余十几个地区尚在美,英,法等国的管辖之下.在地理上划分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六区.
人口 2 900万.约占世界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巴布亚人,澳大利亚人,塔斯马尼亚人,毛利人,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等当地居民约占总人口的20%,欧洲人后裔约占70%以上,此外还有混血种人,印度人,华人和日本人等.
语言:绝大部分居民使用英语,三大岛群上的当地居民分别使用美拉尼西亚语,密克罗尼西亚语和波利尼西亚语.
宗教:绝大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少数信奉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
南亚美利加洲,简称南美洲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滨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相分.
范围:大陆东至布朗库角,南至弗罗厄德角,西至帕里尼亚斯角,北至加伊纳斯角.
面积:约1 797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
地理区域:从地理区域上划分为:南美北部诸国,包括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

居民: 人口 32 5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人口分布不平衡.
民族:南美洲民族成分比较复杂,有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及各种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欧混血型最多.
语言: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语,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法属圭亚那官方语言为法语,圭亚那官方语言为英语,苏里南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其他国家均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宗教:居民绝大多数信天主教,少数信基督教.
北亚美利加洲,简称北美洲
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北部.东滨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大陆东至圣查尔斯角,南至马里亚托角,西至威尔士王子角,北至布西亚半岛的穆奇森角.北美洲除包括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外,还包括加勒比海中的西印度群岛.
面积:2422.8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人口 46 2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全洲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地理区域 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群岛,格陵兰岛,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九个地区.
民族:大部分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其中以盎格鲁萨克逊人最多;其次是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种人.此外还有因纽特人,波多黎各人,犹太人,华人和日本人等.
语言: 通用英语,西班牙语,其次是法语,荷兰语,印第安语等.
宗教:居民主要信基督教和天主教.
南极洲
南极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
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面积:总面积约1 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范围: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 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
南极洲
地理分区: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极点.
面积:1 018万平方千米.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
居民: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他大陆的科学考查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我们人类的家园只有一个,我们要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地球.

黑人文化的扩散主要通过文化主体的流动而实现。这种交流,是商品交换、环境变迁、政治往来、军事冲突、奴隶贸易和宗教传播的附属物。比如黑人牧民季节性的定向游牧,主要是为适应旱季和雨季的水草变化以及满足牲畜对某些矿物质和盐类的需要,游牧的过程中扩展了畜牧文化的范围。环境变迁诸如热带草原的沙漠化,迫使黑人南迁。原始班图人在向中非、东非以及南非的迁移中引导着铁器文化的扩散。

在非洲东部、努比亚(今苏丹境内)与古埃及之间是通过商品交换和军事接触推动着文化上的交流,其间通道即尼罗河;在非洲西部和中部,“黑非洲”与马格里布(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撒哈拉商道而进行。而传播工具,在公元前1000年马是主要动力,到了4世纪,骆驼取代马,直至19世纪。

黑奴贸易始于十五世纪,如马格里布居民以商人的身份南进,而黑人以奴隶身份北上。直至伊斯兰文化的输入和欧洲殖民统治的开始,延续了近四个世纪。黑人足迹之处,便从此留下了黑人传统文化的印痕

赤道人种(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尼格罗人种,亦称赤道人种,俗称黑色人种。其特征是肤色比较暗,卷发或波发,鼻宽,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横径较大,凸唇,口宽度大,唇厚,颔低,身材高矮不一。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包括热带非洲、大洋州、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民族,在美洲也有分布。(包括亚洲的和大洋州的黑人)

澳大利亚人种,亦称赤道人种,俗称棕种。其特征是皮肤的颜色比尼格罗浅,尼格罗人种的发形是卷发,而澳大利亚人种的发形是波发,体毛比较发达,接近于欧洲白人,但在其他方面则与非洲黑人相似,暗色的皮肤,宽鼻、凸唇等。(大洋州黑人)

欧洲黑人:直到1441年。葡萄牙海军军官安东尼奥·贡萨尔维斯在非洲里奥德奥罗海岸掳取了一另一女两个黑人,带回葡萄牙。后来贡萨尔维斯又和另一船队再去非洲。在那儿捕获了12名黑人,带回葡萄牙贩卖为奴。这是黑人被带到欧洲的最早记录。至于大批非洲黑人被贩卖到欧洲为奴,就更是后来的事了。

都是在近代黑奴贸易而来.

黑种人种主要集中在 洲,但由于历史原因,不少黑人也生活在 洲、 洲和...
答: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美洲的黑人是被殖民主义者贩卖到美洲的。

中国人类是北京人进化的,外国人类又是怎么来的?
答:黄种人主要生活于亚洲大陆和美洲,白种人主要生活于欧洲大陆,黑种人起源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今天,各人种混居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其主要集中区域并没改变。 现代人类来自何方 一般来说,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古人类出现的时间,有些人认为应该在距今大约500万年到700万年之间,虽然这一结论目前有些争论,但至少也在400...

世界三大人种分布
答: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尼格罗人种三大人种主干的体质特征是在约 3.5万年前开始出现的。在亚、欧、非三大洲发现的晚期智人的化石证明他们在该地区延续发展。美洲、澳洲和大洋洲较晚才有人类居住。由于澳洲土著的体质特征较为特殊,他们常被列为与以上三种人不同的另一种人。1、蒙古利亚人种——黄种人...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黑种人主要是非洲的居民,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尤其是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区;美洲也有一部分黑人,他们是殖民者从非洲贩运去的黑人后代。棕种人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人种,与黑种人近似,肤色呈棕色,发黑卷、鼻宽唇阔,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太平洋中的若干岛屿及亚洲东南部。由于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人类起源有哪些学说?
答:1、非洲起源说 “非洲起源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20万到15万年前的非洲,然后在大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后,并完全取代了其他地区的古人种。这一取代过程未伴随明显的与原住人群的基因交流。由此,非洲以外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都是人类演化树上的旁枝,地球上所有现生人群均为非洲晚期智人的后裔。2、多地区...

五大洲的人皮肤的颜色
答:亚洲:绝大部分黄种人。西亚有白种人分布。非洲:黑种人。但是南非有一定量白种人分布。美洲:北美洲,绝大多数欧洲白种人移民,非洲黑人奴隶后裔,但是最原始印第安民族是属于黄种人,黄棕色皮肤。爱斯基摩人也属于黄种人。南美洲:大约百分之60是混血儿。就见罗纳尔多这种肤色。大洋洲:欧洲来的白种人居...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是什么?
答:白色人种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后的北非土著,后来经过长期的演化和定居,扩散到北非、西亚、中亚、南亚、欧洲以及16世纪以来逐渐扩散至整个大洋洲和南北美洲。3、黑种人 黑种人,主要特征是黑色呈小卷曲状的毛发,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两个类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鼻矮,通常为圆颅型,肤色极黑...

三大人种的肤色与风俗习惯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所以后来逐渐演变成黄种人的风俗习惯过春节的时候喜欢放鞭炮,春节的时候是按农历也就是阴历算的,正月初一过大年。黑种人广泛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和亚洲东南部外缘地带及美洲。皮肤黑,眼珠黑,头发黑而弯曲,鼻梁宽扁,嘴唇厚而突出,体毛较少。因为黑种人的特点就是黑,所以黑种人的风俗习惯就是黑人节...

人类的最早祖先是谁
答:据发掘实物估计,禄丰古猿身体有黑猩猩那样大小,吻部短缩,犬齿不发达,缺乏一般猿类常用的武器。然而,它们具有比其他动物略高一等的智力,加上经常在开阔的地面上活动,促使它们进一步手足分工。因此,有人认为禄丰古猿能用手抓握树枝或别的自然物进行防御和取食。既然如此,手已经分化出来,两条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