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遣唐使﹖

作者&投稿:底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有哪些遣唐使~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如高向玄理﹑吉备真备曾长期在中国留学;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山上忆良﹑小野篁﹑菅原道真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后二人受命而未成行)。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臣,也是由于具有教养和经验,利于向唐朝学习。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橘逸势被唐人目为秀才。入唐的医师﹑乐师﹑画师﹐和各行业的工匠,也都在自己行业中具有根柢,受到唐人推重,同时也从唐人获益。遣唐使大量输入中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中国文化风靡日本封建社会上层,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正仓院所藏大量唐代文物,是遣唐使输入的中国物质文化。遣唐使对唐的赠品,和唐朝的答礼,实际是两国之间互通有无的贸易。

  入唐留学生姓名可考的只二十余人,而随遣唐使及商船入唐僧人,见于文献的达九十余人。他们在中国巡礼名山,求师问法,带回大量佛经﹑佛像﹑佛具等,同时传入与佛教相关联的绘画﹑雕刻等,对促进日本文化的发展起了作用。最澄﹑空海分别创立了日本的天台宗和真言宗,并且仿效唐朝,开创了日本佛教在山岳建寺的风气。空海所著《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圆仁留唐十年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研究中国和日本的文艺批评﹑文字学和历史的重要文献。   
遣唐使回日,唐朝有时派遣“送使”同去。由于航行艰险,他们往往居留下来,归化日本。如沈惟岳﹑袁晋卿等,见于日本史书的有十余人,都在日本朝廷任职。唐朝僧人也有随遣唐使赴日的,最著名的是东渡传授戒律的鉴真。随遣唐使船到日本的,还有天竺﹑西域﹑南海的人,不少受波斯﹑印度影响的唐朝文物,也输入日本。丝绸之路东端延至日本﹐遣唐使也是有作用的。

史料相关
朝鲜半岛三足鼎立日本趁火升起狼烟

据史料记载:公元4世纪,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百济因受到高句丽和新罗的威胁,想借日本之力进行对抗。而日本则企图利用这种形势,在朝鲜半岛建立自己的统治势力。

4世纪60年代,日本大和(奈良)朝廷出兵侵略新罗,征服弁韩之地(今韩国庆尚南道),设“日本府”进行统治。百济由此成为日本的朝贡国。4世纪末,随着日本国土统一、国力增强,大和朝廷又多次入侵朝鲜半岛。

公元594年,高句丽、百济、新罗开始向隋朝朝贡。日本也于600年向隋朝派遣使节。622年,唐朝与高句丽、百济、新罗建立册封关系。7世纪中叶,朝鲜半岛纷争升级。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660年,唐高宗派大将率水陆联军13万前往救援,大败百济,俘获其国王。同年九十月间,百济两次派遣使者到日本朝廷,请求援助,并要求送还在日本作人质的丰璋王子。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由农奴制向封建制转化。为了转移国内守旧势力的锋芒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日本借机出兵朝鲜半岛。于是,朝鲜半岛的纠纷扩大为东亚地区的国际争端。

白村江上战火纷飞盛唐战捷倭国败北

661年正月(农历,下同),日本齐明女皇和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668年即位)亲赴九州,欲统兵渡海西征。但齐明女皇因旅途劳顿,于当年七月病死,出征计划被迫推迟。八月,中大兄皇子监国,令先遣部队及辎重渡海。九月,5000日军护送百济丰璋王子归国即位。

662年正月,日本向百济赠送大批物资。同年五月,日本将军率舟师170艘增援。日本本土则“修缮兵甲、各具船舶、储设军粮”,随时准备渡海作战。663年三月,日本又增兵2.7万人,唐朝也任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统舟7000进驻熊津城(今韩国公州)。五六月间,百济君臣之间发生严重内讧,实力锐减。唐军与新罗军队趁机调兵遣将,于八月十三日包围了百济王所在的周留城(今韩国扶安)。至此,惨烈的白村江海战拉开序幕。

663年八月十七日,唐将刘仁愿、孙仁师与新罗王率陆军团团围住周留城。唐将刘仁轨、杜爽与百济降将扶余隆则带领战船170艘列阵白村江口。八月二十七日,日本援军万余人,分乘战船千艘,与唐朝水军不期而遇。《三国史记》中描述道:“此时倭国船兵,来助百济。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新罗骁骑,为汉前锋,先破岸阵。”

翌日,日军诸将与百济王商讨对策。他们依仗兵力优势,妄言“我等争先,彼应自退”,遂未加整顿部署,便“率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结果,唐军“左右夹船绕战”,巧施包抄合击之术,致使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旧唐书·刘仁轨传》史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战后,百济丰璋王逃亡高句丽,残军尽皆投降,百济复国化为泡影。

大唐一战江山扬名东亚地区重定格局

白村江战役,基本上决定了当时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百济灭亡后,667年,唐朝和新罗联军乘机进攻,翌年攻陷平壤,存在705年之久的高句丽灭亡。

白村江之战,促使日本退守本土,九百余年(至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间未敢再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白村江战败后,日本中大兄皇子深恐唐朝与新罗军队进攻日本本土,于是从664年起,花费巨资,先后构建了四道防线。其中,日本在九州的太宰府建“水城”,它实际上是一座用于防御的土坝,坝长1.2公里,底部宽80米,高十余米,外侧是一条5米深的水沟。为了保险,667年,日本将都城从飞鸟迁至近江大津宫。然而,唐朝和新罗的军队并没有乘胜进军日本本土……

白村江战役后的古代日本,在朝鲜惨败后,深知自己不是中国的对手,若不赶紧求和,唐朝一旦下决心发动进攻日本连还手之力都没有。自此以后,日本连连派“遣唐使”赴华,对大唐天子毕恭毕敬。日本遣唐使到中国来只是倾力学习唐朝文化,不再向朝廷要求册封,甚至甘心于等同“蕃国”。其国策也由过去的地区政治进取转向了内敛、和平、发展的方向。这就使日本在吸收唐朝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很快发展,又成为东亚强国。

纵观历史,那场中日白村江战役规模虽不大但却使日本彻底放弃了抵抗意志。结束了新罗与百济间的长期纠纷,日本败北的直接后果,是停止了对朝鲜半岛的扩张,大约在千余年之内,未曾向朝鲜半岛用兵。自此之后一直到明末除了海盗滋扰,日本再无妄动之举。从此派大量遣唐使频繁来华,虔诚地吸收、学习着盛唐的文化等。

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遣使入唐。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即日本承和五年,唐开成五年)。894年(日本宽平六年,唐干宁元年)又准备派遣,已经任命,由于菅原道真谏阻,遂从此正式停止遣唐使。

在公元630年--894年,这段期间共派出遣唐使19次,其中除去三次”送唐客使”和一次”迎入唐使”及两次因故未成行外,正式来华的共有13次。这延续二百余年的遣唐史,在不同时期,组织、规模、交通路线都有很大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是舒明天皇时期(公元629——641年)到齐明女皇时期(公元655——661年),约30年的时间,第一、二、三、四次的遣唐使的派遣都属于这个阶段:
第一次:大使:犬上三田耜 副使:药师:惠日 来华时间:630年8月(舒明天皇二年八月) 回日时间:632年8月(舒明天皇四年八月)
第二次:大使:吉士长丹、高田根麻吕 来华时间:653年2月(孝德天皇白雉四年五月) 回日时间:654年7月(孝德天皇白雉五年七月)
第三次:押使:高向玄理 大使:阿边麻吕 副使:药师:惠日 来华时间:654年2月(孝德天皇白雉四年二月) 回日时间:655年8月(齐明女皇元年八月)
第四次:大使:坂合部石布 副使:津守吉祥 来华时间:659年7月(齐明女皇五年七月) 回日时间:661年5月(齐明女皇七年五月)
其特点是:规模小(最多两只船),人数少(不超过250人),组织不严密各色人等配备不整齐,一般沿着朝鲜半岛、辽东半岛航行,然后横渡渤海湾口,到山东半岛登陆,在经陆路前往长安。
第二期是天智天皇时期(662——671年)的两次遣唐使,既:第五、六次:
第五次:大使:守大石 副使:坂合部石积 来华时间:665年12月(天智天皇四年十二月) 回日时间:667年11月(天智天皇六年十一月)
第六次:大使:河内鲸 来华时间:669年(天智天皇八年) 回日时间:北路?670年(天智天皇年九年)遣使‘贺平高丽’。
这两次规模和航线与第一期差不多,但其政治意义十分突出,不同于一般遣唐使活动。因663年,唐、日在朝鲜进行了白江口之战,日本失败,撤回军队,并深恐唐军乘胜进攻本土。次年唐朝的使者郭务悰、刘德高相继来日,故而第五次遣唐使大概是为了送刘德高而派遣的。第六次遣唐使也是为了修补白江口之战造成的唐日关系裂痕而派出的。
这两次遣唐使除了显示实力外最主要是震慑,而且当时的日本政局并不稳定,从661年7月齐明女皇病逝到668年1月3号中大兄皇子即位,这几年中日本‘群龙无首’,中大兄皇子以皇太子‘称制’的方式处理朝政。日本吃了败仗后深恐唐军乘胜进攻本土,而唐朝为了震慑日本,才继派出使者郭务悰、刘德高来日。有些希望这次‘遣唐使船’走这条路线。
第三期从文武天皇时期(697——707年)至孝谦女皇时期(749——758年),约五十年间的四次遣唐使,是遣唐使的最盛时期。这四次遣唐使,即:第七、八、九、十次。
第七次:执节使:粟田真人 大使:坂合部大分 副使:巨势邑治 来华时间:702年6月(文武天皇大宝二年六月) 回日时间:704年7月(文武天皇庆云元年七月)
第八次:押使:多治比县守 大使:大伴山守 副使:藤原马养 来华时间:717年3月(元正女皇养老元年三月) 回日时间:718年10月(元正女皇养老二年十月)
第九次:大使:多治比广成 副使:中臣名代 来华时间:733年4月(圣武天皇天平五年四月) 回日时间:734年11月(圣武天皇天平六年十一月、八年七月)
第十次:大使:藤原清河 副使:大伴古麻吕 副使:吉备真备 来华时间:752年(孝谦女皇天平胜宝四年润三月) 回日时间:753年12月(孝谦女皇天平胜宝五年十二月、六年正月、四月)
这两期的特点是规模大,航线也和上期不同。
第四期从光仁天皇时期(770——780年),到仁明天皇时期(834——850年),约六十年,派出三次遣唐使,即第十一、十二、十三次:
第十一次:大使:佐伯今毛人 副使:小野石根、大神末足 来华时间:777年6月(光仁天皇宝龟八年六月) 回日时间:778年10月、11月(光仁天皇宝龟九年十月、十一月)
第十二次:大使:藤原葛野麻吕 副使:石川道益 来华时间:804年(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 回日时间:805年6月(桓武天皇延历二十四年六月)
第十三次:大使:藤原常嗣 副使:小野篁 来华时间:838年(仁明天皇承和五年) 回日时间:839年8月、10月,840年4月、6月(仁明天皇承和六年十月、七年四月、六月)
这一时期的遣唐使在外观规模组织上不弱于第三期,甚至有所超过,但在精神上已是强弩之末。此时唐朝正是安史之乱之后,内有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之争,外有回纥、吐蕃等的入侵,国势江河日下,文风逐渐衰颓,而日本则是凡可汲取和借鉴的已大体输入完毕,贵族们也丧失了出没波涛追求唐文化的热情和锐气,而且遣唐使的派遣需要大批经费,日本政府也深感财政日益无力支付,故于894年做出了停派遣唐使的决定。

  1. 公元630年(唐贞观四年,日本舒明二年):犬上三田耜、药师惠日

  2. 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日本白雉四年):吉士长丹、吉士驹

  3. 公元654年(唐永徽五年,日本白雉五年):高向玄理、河边麻吕、药师惠日

  4. 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日本齐明五年)坂合部石布、津守吉祥

  5. 公元665年(唐麟德二年,日本天智四年)守大石、坂合部石积

  6. 公元669年(唐总章二年,日本天智八年)河内鲸

  7. 公元701年(唐大足元年,日本大宝元年)粟田真人,坂合部大分、山上忆良任大通事

  8. 公元717年(唐开元五年,日本养老元年)多治比县守

  9. 公元733年(唐开元二十一年,日本天平五年)多治比广成、秦朝元判官

  10. 公元752年(唐天宝十一载,日本天平胜宝四年)藤原清河、吉备真备

  11.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日本天平宝字三年)高元度

  12. 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日本天平宝字五年)仲石伴(未成行)

  13. 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日本天平宝字六年)中臣鹰主  ( 未成行)
        

  14. 公元777(唐大历十二年,日本宝龟八年)小野石根

  15. 公元779年(唐大历十四年,日本宝龟十年)布势清直

  16. 公元804年(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延历二十三年)藤原葛野麻吕

  17. 公元838年(唐开成三年,日本承和五年)藤原常嗣、小野篁

  18. 公元894年(唐乾宁元年,日本宽平六年)菅原道真(根据菅原道真建议,废止遣唐使,未成行。)

     



1
公元630年(唐贞观四年,日本舒明二年)
犬上三田耜、药师惠日

2
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日本白雉四年)
吉士长丹、吉士驹
2
121
弁正、道昭

3
公元654年(唐永徽五年,日本白雉五年)
高向玄理、河边麻吕、药师惠日
2

4
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日本齐明五年)
坂合部石布、津守吉祥
2

5
公元665年(唐麟德二年,日本天智四年)
守大石、坂合部石积

6
公元669年(唐总章二年,日本天智八年)
河内鲸

7
公元701年(唐大足元年,日本大宝元年)
粟田真人,坂合部大分、山上忆良任大通事

道慈

8
公元717年(唐开元五年,日本养老元年)
多治比县守
4
557
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大和长冈、玄昉

9
公元733年(唐开元二十一年,日本天平五年)
多治比广成、秦朝元判官
4
594
荣叡、普照

10
公元752年(唐天宝十一载,日本天平胜宝四年)
藤原清河、吉备真备
4
220
藤原刷雄

11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日本天平宝字三年)
高元度
1
99

12
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日本天平宝字五年)
仲石伴
4

未成行
13
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日本天平宝字六年)
中臣鹰主
2

未成行
14
公元777(唐大历十二年,日本宝龟八年)
小野石根
4

15
公元779年(唐大历十四年,日本宝龟十年)
布势清直
2

16
公元804年(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延历二十三年)
藤原葛野麻吕
4

橘逸势、空海、最澄、灵仙

17
公元838年(唐开成三年,日本承和五年)
藤原常嗣、小野篁
4
651
圆仁、常晓、圆载、圆行

18
公元894年(唐乾宁元年,日本宽平六年)
菅原道真

根据菅原道真建议,废止遣唐使,未成行。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但应注意,遣唐使并不是朝贡使节,没有称臣的行为。

序次

年代

使节

船数

人数

主要随行人员

备注

1

公元630年(唐贞观四年,日本舒明二年)

犬上三田耜、药师惠日

2

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日本白雉四年)

吉士长丹、吉士驹

2

121

弁正、道昭

3

公元654年(唐永徽五年,日本白雉五年)

高向玄理、河边麻吕、药师惠日

2

4

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日本齐明五年)

坂合部石布、津守吉祥

2

5

公元665年(唐麟德二年,日本天智四年)

守大石、坂合部石积

6

公元669年(唐总章二年,日本天智八年)

河内鲸

7

公元701年(唐大足元年,日本大宝元年)

粟田真人,坂合部大分、山上忆良任大通事

道慈

8

公元717年(唐开元五年,日本养老元年)

多治比县守

4

557

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大和长冈、玄昉

9

公元733年(唐开元二十一年,日本天平五年)

多治比广成、秦朝元判官

4

594

荣叡、普照

10

公元752年(唐天宝十一载,日本天平胜宝四年)

藤原清河、吉备真备

4

220

藤原刷雄

11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日本天平宝字三年)

高元度

1

99

12

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日本天平宝字五年)

仲石伴

4

未成行

13

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日本天平宝字六年)

中臣鹰主

2

未成行

14

公元777(唐大历十二年,日本宝龟八年)

小野石根

4

15

公元779年(唐大历十四年,日本宝龟十年)

布势清直

2

16

公元804年(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延历二十三年)

藤原葛野麻吕

4

橘逸势、空海、最澄、灵仙

17

公元838年(唐开成三年,日本承和五年)

藤原常嗣、小野篁

4

651

圆仁、常晓、圆载、圆行

18

公元894年(唐乾宁元年,日本宽平六年)

菅原道真

根据菅原道真建议,废止遣唐使,未成行。

百度百科

高向玄理、河边麻吕、药师惠日、河内鲸

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历史人物和相关史实。 (1)隋文帝废除九品中 ...
答:(1)科举制度、择优录取;(2)吐蕃、松赞干布;(3)遣唐使、空海(或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4)澶渊之盟、文天祥;(5)麻、面食;(6)棉布、回族。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隋唐的科举制度。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开没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历史日上日本曾几次向唐朝遣派遣唐使?
答:一共十三次,日本那个和尚阿贝什么的还中了进士呢。

唐朝时日本为何大量派遣唐使?遣唐使目的是什么
答:按着遣唐使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接见日本使臣,并在内殿赐宴,还给使臣授爵赏赐。遣唐使臣在长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处参观访问和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唐朝风土人情。遣唐使归国前照例有饯别仪式,设宴畅饮,赠赐礼物,珍重惜别。唐朝 *** 除优待使臣外还给日本朝廷赠送大量礼物,表现了...

唐代的日本遣唐使来长安的路线是怎么样的呢?
答:圆仁入唐时的身份是“请益僧”,多半是在日本已颇有佛学造诣,但在钻研中尚有疑点,因此入唐请教中国教法。请益僧在唐停留的时间较短,以圆仁的例子来说,他原本随遣唐使团入唐,也需随遣唐使团返日。与他同行的圆载身份是“学问僧”,则是指长期居留,志在深造的留学僧,多半在唐朝学习 20-30 年。随遣唐使团...

历史上有遣唐使,有没有遣汉使?
答: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自舒明天皇2年(公元630年)至宽乎6年(公元894年)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没有遣汉使 汉武帝时,日本处于弥生时代。他们还生存在原始社会中。 公元前3世纪前后至公元3世纪前后的期间被称为...

唐朝历史上那些脾气很大个性鲜明的访日大使
答:唐朝时期,日本曾先后十九次任命遣唐使,到唐学习先进的政治和文化,其中实际成行的有十六次。遣唐使回国时,唐朝 *** 也多次派人伴送,回访日本。这些唐朝使者访日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意想不到的事情。脾气很大的唐使 公元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任命了第一次遣唐使,谋求与唐建立外交关系。次年十一...

第四节历史课学习内容: 1,历史上的“遣唐史”这一名称反映了什么史实...
答: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终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尤以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随行的第八次遣唐使最为著名。日本政府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

有日本遣唐使,为什么没有日本遣宋使
答:说古|为何日本没有“遣宋使”文|陈忠海日本先后向唐朝派遣了19批“遣唐使”,唐朝末年却突然中止了,直到宋朝建立后仍未恢复,无论北宋的首都汴梁还是南宋的首都临安,再也看不到那些曾经熟悉的“遣唐使”的身影,背后有何原因呢?使者东来中日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最早对日本进行记载的中国史籍是《山海经》,在其《海内...

遣唐使的历史背景
答:当时日本圣德太子摄政,为了直接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先后向中国派出了四次遣隋使

日本最著名的遣唐使是谁?
答:井真成吧,貌似他是唯一留下墓志的遣唐使http://www.kantsuu.com/riben/17025.shtml 参考资料:http://www.kantsuu.com/riben/752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