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的观点?

作者&投稿:祝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的观点?~

现代研究人类起源进化主要用DNA基因研究,考古的化石证据反而成了辅助验证手段,现在关于人类起源争论主要有两大观点:各地起源和非洲起源学说。我觉得想要最科学的资料就看凤凰大视野的10集《征服世界的旅程》。以下是我从网上摘取的文字资料:
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学家日前在对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距今8—10万年左右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填补了中国早期智人化石发现的空白,为中国古人类演化连续说提供了重要依据。 20万年前和5万年前分别是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时期,这一时期统称为现代人,早期智人化石特征延续了北京猿人特征,但是中国发现20万年前到5万年前这一时期的人类化石非常少。 07年12月17号,考古人员在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一块较完整的古人类顶骨和16块顶骨、枕骨、颞骨的断片,经过复原成为一块较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其眉脊较突、前额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较厚,保存和石化程度都非常好,没有出现变形情况。
香港《文汇报》今日刊载周云先生的文章称:到今天为止,中国的古人类学家都是根据不同时期发掘出来的人类化石作一个比较,然后认定不同年期的人类化石,都是祖先和后裔的关系,得出了现代中国人种是由中国古人猿独自进化繁衍传承的结论,否定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学说。
笔者认为,“中国人起源土生说”最大的缺陷,是经不起DNA科学的检测,没有办法证明不同时期的人类化石的DNA有血统继承的族裔关系。
“中国起源土生说”的盲点在于孤立地研究古人类化石的发展和继承,一切都是从化石考古的基础作出推论。他们从来没有结合气候学和地质变化研究人类发展的进程。由于地质年代的不同,沧海桑田,变化巨大。有不少古人类活动过的地区,今天已经在造山运动中被压在山体之下,有些活动遗迹沉在海底或湖泊的底部,结果很难找到某些时期、某些地域的古人类的化石,有不少地质时期的化石出现了空白。一万二千年前到四万年前,仍是冰河期,勃海湾地区、长江口的大陆架、珠江口的大陆架、台湾海峡、印度洋沿岸、中南半岛大陆架、南沙群岛、爪哇附近海面都是陆地,当时海面低于今天一百四十公尺,这些地方有河流,有树林,有草原,气候温和,水、陆动物都可作食物,食物源充足,是人类繁衍的乐园。虽然二百万年以来,不断有直立人、早期智人分不同时期,一波一波地分批从非州散迁到世界各地,但是四万年前从非洲埃塞俄比亚森林走出来的现代智人进化得最成熟,他们脑容积更大,懂得用石器砍树,造独木舟,建筑杆栏式的建筑物,显示了巨大的进化优势。他们不必再像上一时期的直立人、早期智人住在山洞之中,他们选择了地中海东部大陆架、尼罗河大陆架、巴比伦两河流域、黑海南部大陆架、印度大陆架、东亚的浅海地区的平原繁衍着,活动范围扩大,食物来源扩大,人口扩大,不同部落通婚机会扩大,脑部进化速度大提速,超过了人类祖先许多倍,更超过旧石器对代的早期智人(这些早期智人并非今天现代人的祖先)。
而上一个时期的旧石器人类住在山洞中,与非洲现代智人彼此的生存条件、物质条件不一样,社群组织方式不一样,进化形式不一样,优胜劣败,现代智人主宰了地球,减绝了其它早期人类和不少哺乳动物,是必然的大势所趋。不过,最后一个冰河期于一万二千年前结束,气候变暖之后,海水上升,现代智人又得迁徙了,纬度较北的地区也适合现代智人生活和劳动了,昔日的现代智人文明完全淹浸在一百四十米深的大海波涛之下。考古学者今天只在陆地上找到年代古老的猿人化石、直立人化石、早期智人化石,特别是穴居人的化石,这只是说明,在石灰岩地区石灰岩洞特别多,保存古人类活动遗迹的条件好,所以找列穴居人的化石特多。
在四万年前到一万二千年前恰恰是冰川活动急剧时期,冰川推动山体迁移几百公里;大量非洲晚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埋在冰川地型山体迁移区几百米之下;一万二千年前至一万年前,海水暴涨、暴雨泛滥成灾,现代智人遗址泡在古湖泊、古河流下面,浸泡在海底之中。特别是云南、四川,还有广东、福建、浙江、潡海湾的大陆架,都是非洲晚期智人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云南和四川,即今天横断山脉之东侧,即今天汶川地震的龙门山地质带,出现了年轻地层背负起古老地层的怪现象(即年轻地层在下,年老地层在上),出现了许多尖挺的“飞来峰”,即青藏高原的山体被冰川向斜坡下方推动,离开原位几百公里,然后在青藏边缘低地落地生根。结果,非洲晚期智人的遗迹在几百米的岩层之下。
考古学者未能找到现代智人遗址,看不到现代智人与早期智人的急速进化差距和生产力差距,若果将两者比较,就会信服早期智人被现代智人淘汰取代是顺理成章的。
以为中华文化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的论断也未免过于武断。其实八千年前,长江三角洲的河姆渡文化已经发明了杆栏式建筑,懂得造船,种水稻,不愁温饱,有很高的文明。珠江口到台湾海峡则是航海民族的温床。舟棺葬,则反映了这些民族走向大海的能力。现在西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印度洋的贝壳品种,出现三星堆的金面具、玉面具、玉文化、傩文化。所谓“傩”,是指戴着面具跳神,是原始狩猎、神祇崇拜、部落战争、原始宗教祭祀和巫术活动的产物,都是年代久远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那种以为中国人种和文化只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系统进化而成,是难找到DNA科学证据支撑的,也解释不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博大、多元、悠久的文化现象。
其实,最影响和支配着古人类存亡继绝的因素,是剧烈的气候变化。冰河时期来到,寒冷的气候超出了生物生存的容许度,大量古代哺乳类生物绝种。中国地区的古人类,一样经过多次的绝种,每一次都是非洲的新人类像种子一样,重新播迁到中国,留下了不同年代的古人类化石;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在连续传承的关系,他们只是拥有共同的非洲祖先,他们是不同时期到达中国的古人类。
在地球的几百万年发展中,冰河时期是间歇地出现的,冰河期来临,今天的温带地区非常寒冷,没有森林,只是一片荒漠,甚至沙漠化,古人类在气候急变中,突然失去有食物来源而饿死了。
在国际学术界关于现代人类起源有两种对立的说法,互相争论。一是“非洲起源说”,即中国的北京猿人等在距今约20万年前消失,现代中国人都是来自非洲的人类的后代。
一是“多地区进化说”,包括“中国古人类独自连续进化学说”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主流人类学者其重要依据是在中国发现了8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发现了200万年前早期直立人巫山人,170万年前的元谋人,115万年前的蓝田人,50万年前的北京人和郧县人,30万年前的安徽和县人和南京汤山人,10万-2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辽宁金牛山人、陕西大荔人、安徽含银山人、山西许家窑人、丁村人、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1万-4万年前的现化智人如广西柳江人、内蒙古河套人、北京山顶洞人、云南丽江人、四川资阳人、贵州穿洞人、陕西黄洞人等等。原本存在两个缺环:一个是没有发现更早的直立人化石和人类近祖南方古猿化石,另一个缺环是没有发现距今5-10万年的智人化石。但2008年1月22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记者会宣布:在河南许昌灵井旧时器时代遗址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现距今8万~10万年间的较完整的古人类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已经填补了中国没有5-1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的空白。这是一个近乎完整的人类进化系统,除了非洲外,中国也是大致上连续不断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地,因此,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古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中国人是从古猿人独立地发展起来的人种。
作者认为,从直立人演化到现代智人,陕西蓝田人和河南许昌人化石被认为是中国人种起源于中国的重要证据。“黄河发源论”是这些学者的一个教条,是他们沉重的历史包袱。这种论据不能证明四万年到一万二千年的新石器人类就是蓝田人、许昌人的后代。因为蓝田人、许昌人是五万到十万年前的古人类,有可能绝种了。

碳14和DNA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方法。
我最近看到外国的一偏报道,说人类起源于海豚。

自古以来,人类起源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们。神话传说和宗教理论使人们一直认为是神造了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认识和了解了更多的自然知识,达尔文的“进化论”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接受,并已成为主流学说。但是,长期以来关于生命以及人的起源问题从未停止过争论。
下面摘录了几篇关于生命演化及生物多样性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丹麦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丹麦哥本哈根地质博物馆米尼.罗森在格陵兰西部发现了37亿年前由浮游生物留下的痕迹。这一发现表明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可能起源于37亿年以前,从而使生命的起源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罗森研究了37亿年前岩石中碳的两种同位素,他们发现,远古岩石中两种碳的同位素的含量与现代岩石相似。这说明岩石里含有浮游生物排泄的废物和它本身的遗骸。《北京经济报》99.2.4
科学家分析格陵兰岩石发现 38.5亿年前地球上就有生命法新社洛杉矾11月4日电 在格陵兰发现的岩石表明,至少38.5亿年以前地球上就存在生命,这比以前人们认为的早4亿年。
l1月号《自然》杂志说,在格陵兰西南的阿基利亚岛发现的岩石在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了上述结论。
参加分析研究的科学家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斯克里普斯海洋学院、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球和太空系、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斯克里普斯海洋学院的斯蒂芬•莫伊日什说:“我们的证据雄辩地证明,至少在38.5亿年以前地球上就存在生命,而这还不是最后的结论.我们很可能发现生命存在的时间还要早。”
岩石中的碳化物在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用离子微探针进行了分析,这种仪器使科学家能知道样品确切的成份。
莫伊日什说.发现的生命的形式也许是一种简单的微组织,但是,由于高温和压力的破坏,它实际的形状和性质不能确定。
在此以前有关生命存在的证据是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威廉•舍普夫提供的,那种像细菌一样的化石表明在34.6亿年前地球上存在生物。参考消息 96.11.9
地球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瑞典的科学家前天公布,宇航员从地球带到火星去的两种细菌,在回到地球后仍然生存,这意味火星生命可以来到地球。
斯德哥尔摩皇家科技研究中心的米列伊科夫斯基及其他科学家在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个会议上解释,由于这两种顽强的细菌能抵受高速、辐射及高温,因此经历“全程”后仍能生存。
一些科学家还表示,由于火星先于地球冷却,可能会比地球早一步形成生命。如果火星上真有微生物,当火星受到冲击后,依附在脱落的火星表层上的微生物,便能避开火星的引力,运行到地球或其他行星上。如果微生物能抵受太空上的辐射,便有可能安全降落地球上繁衍发展。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
中国新闻社昆明4月17日消息:最近,根据在贵州瓮安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动物胚胎和成体化石,我国科学家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前四千万年——5. 8亿年前动物就已分化,出现了许多“长不大的动物”,从而初步破解了长期困惑世界古生物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
专家指出,这一发现使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起源和动物多样性历史前推到5.8亿年前,当时的瓮安动物群犹如寒武纪大爆发的一支序曲,奏响了动物多样性之歌。
距今5.4到5.3亿年的寒武纪,由于许多动物爆发式地出现,地球骤然热闹起来,这就是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前的动物化石则少之又少。由于化石记录缺乏,生命大爆发的原因至今是个谜。大爆发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一系列疑惑牵动着无数古生物学家的心。
据新华社报道,199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陈均远研究员等人在贵州瓮安发现了5. 8亿年前、迄今已知最早的多细胞海绵及其胚胎化石,震惊了世界。
除海绵化石外,科学家还首次发现大量两胚层动物胚胎化石。两侧对称是生命进化史上的一次跳跃。从原始的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动物才有头尾和神经,也因此向复杂化方向发展,才可能演化出人等高级动物。这些瓮安两侧对称动物,成为迄今世界最早的两侧对称动物。(完)
温泉里喷出了生命吗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它是一下子从洋流中波浪起伏的浅潮中产生的还是由沸腾的深海火山喷泉带来的?这个大问题一直使科学家们困惑不解。
最近,在一艘名为“朱的斯的抉择”的钻探船上进行考察的来自9个国家的25位科学家已经偶然发现了能够揭开这一大谜团的重要线索。这次活动对加拿大温哥华岛以西240公里处的海底进行了探测,他们在海底通过钻探取出岩心,对矿物和生物资源的贮藏进行了分析。但这次钻探重新碰开了地下热液的裂口。高达290摄氏度的热水一下于就从里面喷了出来。
海底的天然温泉引赵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因为通过这个渠道可以研究在新的洋底表面层发现的铁、铜、锌、锰等金属矿藏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矿藏似乎与地质构造的形成甚至可能与生命本身的起源有关。在地质构造形成的过程中,大陆扳块在极长的时期内漂移碰撞。
这些板块的运动使地壳产生了裂缝。如果这些裂缝出现在海底,海水就会渗透进去。当海水遇到炙热的火山岩石后,它会变得非常热、然后再携带—些矿物质通过热液口返回到海洋中。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的过程,这些矿藏最终被理在了下面。
如果是这样的话,新发现的裂口就可以为揭开那一古老的谜团提供一些线索。由于热液存在的时间有限,那么生物有机体如何能有足够的时间在这种热量中进行演变呢?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它们会从一个裂口换到另一个裂口吗?
华盛顿大学的微生物学家梅拉妮•萨米特认为,温哥华的那些裂口可能会提供一些答案。她说:“我们现在可以从头开始,看看这些地方是如何被生物占领的,这是第一次能有机会观察—个新的热液裂口和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生长的动物群落是如何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
一些科学小组将利用一部水下机器人对裂口处的地质、化学和生物情况进行研究,他们还在附近安装了一些设备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进行监测。这些数据将存在水下计算机里,等几年之后进行下一次探索时再把它打开。 《中国海洋报》97.1.1O文/英杉
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两性英国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只有雄雌两性,是因为大约20亿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经遭受到细菌的感染。
地球上存在无数种生命形式,为什么多数物种只有雄雌两性?多少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蘑菇育多达36OOO种性别,—种被称做粘菌的奇异生物大约有13种性别,但是这些生物只是地球生物分为雄雌两性这个几乎普遍适用的规律罕见的例外。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进化方面的神秘的问题,如果地球生物有10O种性别,并且可以与其中任何一种物种交配,那么地球生物在其周围的环境中找到伴侣的几率将达到99%。
如果说看起来生物只有两性使物种的生存变得困难而不是更容易的话,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两性呢?赫斯特认为,这完全要归因于地球生物是如何通过遗传获得—组特定的,被称为线粒体的基因。
与细胞核或细胞中心部分携带的基因(不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DNA)可以迅速进行自我复制。
看起来以前好像有过某种细菌,线粒体就源于这些细菌。线粒体进行自由复制的能力是它们的细菌祖先遗留下来的。
因为线粒体DNA可以快速复制,如果99%的地球生物可以与任何同种生物交配的话,线粒体出现的任何突变都可能迅速扩散开来。如果这种突变是有害的,那么突变引起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对于地球上其他的物种来说。寻找一个配偶可能有些困难,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种生殖也有益处,可以减少突变。《大众科技报》2OOO.2.17文/方留民
在南极冰湖底寻找生命英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正准备对南极洲最大的冰下湖泊—— “东湖”进行联合探测。科学家计划用两年时间凿透“东湖”表面原达4000米的冰层,以研究冰封数百万年的湖水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生命形式存在。
据报道,探测“东湖”所用的冰层钻探机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研制,类似的装置将来很可能用于在木星卫星上寻找生命。
科学家们已经在木卫二上发现下厚厚的冰层,并猜测冰层下可能有生命存在,美国航空航天局表示,“东湖”探测计划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测试未来木卫二冰层钻探考察设备的机会。
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表示,“东湖”湖水中很可能存在活的低级牛命形式。目前,考察小组在覆盖“东湖”表面的巨大冰层上进行了几十米的试钻探,结果发现了一些未曾见过的微生物。科学家们指出,“东湖”湖底是地球上最为封闭的水生环境,形成时间至少在200万年之前,其中可能存存的原始生命形式与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演化是完全割裂的,这将为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提供新线索。
另外,如果能够在“东湖”中找到生物,就证明了生命可能在完全新闭的环境中历经数百万年而不灭,这也将成为科学家们判断木卫二等其他星球的冰层下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的重要依据. 《中国科协报》98.4.26
进化论不值得相信吕应钟教授我在 1977 年 12 就发表过〈为何要相信进化论?〉一文,坚决相信进化论是错的。廿多年来仍然如此观点,在我出版的《宇宙科学与生命哲学》一书中,也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极科学的批判。
1998 年 6 月 6 日《民生报》编译赖慧芸报导法国生物学家雷米夏文最近发表了〈达尔文主义:一个神话的破灭〉,提出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已经 100 多年了,科学家非但无法继续发扬这个理论,还开始怀疑这个理论的真实性。让我这位长久以来反对进化论的人大为振奋。夏文说〈创世纪〉理论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上帝所造的,但是上帝从此不再创造,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个理论是否正确,达尔文理论最大的功劳是启动了科学对生命起源的研究,一百多年来,我们对生命、对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却无法证实达尔文理论的真伪。
譬如生活在深海中的章鱼和乌贼。其生活环境中一片漆黑,这里大部份的鱼类也都盲目,却生活得很自如;但是章鱼和乌贼的眼部构造,为何又和人类的眼睛雷同?启人疑窦的是,在漆黑的环境里,拥有一双亮眼有什麼作用?而且生活环境相同,为什麼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适应法呢?可见为了顺应环境所强调的「适者生存」理论,并不一定成立。
又如寄生在羊肝中的肝吸虫,母虫每次产 1500 万个卵左右,卵会随著粪便排出,这时必须有一种蜗牛爬过,卵附著上蜗牛,经由蜗牛移生於植物上,再由羊只吃下植物,回到羊肝中繁殖。在此过程中,1500 万个卵大约有十多个卵能存活,这种繁殖过程简直太荒谬,早该在物竞天择中被淘汰,但是肝吸虫几百万年来.都是用相同的方法繁殖。
生活在澳洲树上的树獭,行动非常缓慢,排泄时必须爬到地上来,这个举动非常可笑,虽然它在土地上的排泄有助於增加树木的养份,但是由於它行动缓慢,地面上的捕食者很容易得逞。为了排泄,冒生命危险,也太不合理了。还有很多动、植物的繁殖、生存过程,很类似这样不合理的情况,按照物竞天择的说法,早就灭迹了,但是它们比人类在世间的时间还久远,而且许多动、植物的结构在百万年间都没有重大改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就如同上帝造物一样,也只是一个我们无法证明的神话。
此外,依据达尔文的演化理论,生物由简单演化到复杂的过程中,中间应还有许多阶段,但是根据化石的研究,这一演变过程的脉络至今仍无法建立起来。现在有很多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开始认为,宇宙有一个目的、有一个方向。他并没有提出上帝的说法,他说的是电脑中使用的「程式」,一个简单的程式,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发展。尤其是当电脑有了内部的逻辑之后,常会出现设计人意想之外的反应,我们的世界可能也早已有这样的「程式」。
我相信到下个世纪,就会证明进化论的谬误的,不过目前我说此话,会有不少自认为科学的学界人士会反对我,但我要说「时间会证明我是对的」!
生命科学新发现地球诞生时己有生命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地球在27亿年前已有原始生命形式的证据,研究人员说,他们这次研究所发现的分子化石,是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早的生物分子。这一发现把生命证据前推到地球刚诞生之时。
世界上最早的花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孙革等中国科学家最近在辽宁北票地区发现1.45亿年前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确切证据的世界上最早的花。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繁盛的类群,人类吃的米麦,穿的棉麻,赏的梅兰都属此类。
植物有共同祖先 12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科研小组研究认为,所有陆生植物的共同祖先是4.5亿年前在淡水中的一种针尖大小的原始植物,正是这种植物的进化和演变才有了如今地球上约50万种的绿色植物。研究还指出,蘑菇从植物演化角度看与其是植物,还不如说更接近动物。
疲劳是一种病毒 莫斯科儿科医学研究所生物学博士瓦莲京娜•瓦西里耶夫娜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人体疲劳综合症是一种类似信息病毒所导致的疾病,这种病毒载有破坏人体组织的负面信息,对人体具有侵略性,能破坏体内的化学反应,损害细胞壁。
好胆固醇基因 经过40年的研究,科学家终于发现了控制人体里“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胆固醇的基因ABC1。没有“好胆固醇”,攻击人体心脏和阻塞血管的“胆固醇”及其他脂肪的含量就会无限制地增加。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治疗一些最常见心脏病的方法。
四种人类新基因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等人在国际上首次克隆鉴定了四种人类新基因PCP—1、DBP —1、SIRP家族和FL6,还初步阐明了部分基因特性、信号传导途径及基本生物学功能,确定了上述基因与肿瘤、特别是肝癌的相关性。(摘自《上海科技报》)
科学家在深海发现第三类生物
(这种原始生物可能是早期生命形式)[美联社华盛顿8月23日电] 解开了生活在洋底近沸点水中的微生物密码的科学家说, 这种微生物是生物第三大分支的一员——这类生物包括生活在其它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的地方的微生物。在今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一批研究人员说, 他们解开了一种被称之为扬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Jannaschii)的微生物的1700 个基因密码,并确定,它是被称之为原始生物类的一员。
基因组研究所的J.克雷格.文特尔说, “这是一种与我们知道的生物非常不同的生物形式。这种微生物中三分之二的基因是科学和生物界所不熟悉的。 ”文特尔是撰写这份报告的高级科学家。他说,报告表明, 这种微生物是同生命的其它两个基本分支——细菌和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在内的真核细胞类——不同的一类中的一员。
细胞结构是这些生物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真核细胞类的细胞有核结构,而细菌没有。
文特而说,原始生物有另外两种生命形式的某些特征, 但是它在功能和生活方式上有根本的区别。
作为生命第三分支而存在的原始生物,首先是设在厄巴纳的伊利诺伊大学的卡尔. 沃伊斯和拉尔夫.S.沃尔夫于1977年提出的。
他们的结论受到了人们的怀疑,只是到最近随着人们在任何一类生命都无法生存的地方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奇异的新生命的形式,他们的结论才为人们所接受。
有些科学家曾认为,这种原始生物可能是生命最早的形式,他们还说,它可能是其它星球最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文特尔说,它在进化树上的确切位置现在仍无法肯定。
扬氏产甲烷球菌生活在太平洋底2623 米水深的一座火山口的边沿上, 它要求的温度为85摄氏度——稍底于沸点。而且要求的压力必须是每平方厘米260公斤。
这种微生物和大多数细菌及全部植物、动物和人类不同,它的生活不受阳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不以有机碳作为食物源。这种微生物靠火山口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氮和氢为生,释放甲烷(天然气)。
为了研究这种微生物,沃伊斯和他在伊利偌伊大学的同事建造了一个钢瓮, 给这种微生物保持高压和高温,并把具有爆炸性的甲烷排放掉。
文特尔说,“单单是使这种微生物在实验室中活着就是相当大的难题。”伊利偌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这些微生物中抽取了脱氧核糖核酸(DNA), 接着文特尔小组解开了1700个基因结构的密码。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参加了这些研究工作。
约有五百种原始生物现在已被确认,文特尔说,另外还可能有一百万种。 这种生命形式被认为在地球上产生大约30%的生物量,其中大部分在南极。(参考消息96.8.28)
地下3000米处有活细菌美科学家新发现 新华社今日上午专电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弗吉尼亚州和科罗拉州地下3000多米深处发现活的细菌,这些活的细菌被命名为“地狱杆菌”。
据美科研人员提供的消息,这些活的生物体是在90摄氏度高温、巨大的压力和缺氧的条件下得以生存的.它们以铁为食,生命活动的废物是极微小的磁体。它们大约是从恐龙灭绝时就生活在地球深处,几乎从未繁殖和未遇到其他任何生命形式,其生命过程非常缓慢。
新的活的生物体的发现将在更大的程度上吸引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寻找地外文明,这是因为:既然在地下3000米深处的极端条件下有生物存在,那么在火星、木星、土星等星球上的极端条件下也就不排除有某种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 (摘自杨子晚报97.9.8)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耐热的蠕虫新华社伦敦2月8日电科学家在太平洋底最新发现的一种庞培虫,终日生活在温度高达80摄氏度的环境中而无恙。它因此成为迄今发现的蠕虫中新的耐热“冠军”。
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卡里博士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介绍说,庞培虫通常长6、7厘米,生活在与洋底泉口相连的管形通道中。这些泉口受海底火山影响一直处于高温状态。
卡里及其同事们乘坐潜水装置深入洋底,将温度计放人庞培虫居住的通道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庞培虫身体所处的管形通道内温度为80摄氏度,而其头部伸出通道之外,其周围温度为20摄氏度。
研究人员对庞培虫何以能承受如此高温而感到迷惑不解。他们发现,庞培虫身体被一种活的细菌包围,他们猜测这种细菌可能发挥了某种隔热作用。细菌中存在很多耐热品种,一些细菌可忍受 l13镊氏度的高温。 淮阴日报 98.2.10
发现地层深处生命现象湖北省留美学者刘实博士在黑暗、幽深的地底下,是否存在着生命现象?湖北省留美学者刘文博士刚刚取得的一项新发现,对这个科学问题作出了肯定回答。他与研究小组的伙伴们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从来自地层深处几千米的岩石样本中发现了一种不为人知的“嗜高温铁还原菌”。刘实认为,这种细菌可能在地球生命起源初期就巳出现。
美国专家认为刘的这一发现将为人类探测火星生命现象提供帮助。
(摘自3月3O口《湖北日报》)
科学家解释深海底部细菌生存之谜按传统的论断,深海底部热泉中不大可能存在生命现象,但近十几年科学家却在那里发现了大量微生物。英国和挪威科学家最近作出解释,认为它们是靠死亡的海洋生物生存的。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海洋生物死亡后会沉向海底,在海底形成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这些有机物会分解形成乙酸盐,而乙酸盐能为微生物提供碳等必要元素,以供细菌维持生存。
科学家解释说,生物生存需要形成生命的物质和维持其生存的能量。对于深海微生物来说,其物质基础是由死亡的海洋生物残骸提供的,其能量来源则是热泉等提供的热量和蕴含在海洋生物残骸中的能量。研究人员说.这种生存形式与通常的生命现象迥异,生命现象远比人们原先想象的顽强,生存方式也丰富得多,因而他们推测火星等星球上的环境可能会产生命命现象。
淮海日报 97.8.10
美科学家发现新的海底生物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发现一种寄生在海底固体天然气上的海洋蠕虫类生物。据认为,这一发现对研究如何开发海底天然气资源很有帮助。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查理斯.菲舍尔等4人7月份驾驶潜艇对墨西哥湾海底进行探测,他们在离新奥尔良南150海里、600米深的海底处发现了这种生物。由于这种生物寄生在冻结的天然气积冰丘上,他们称之为“冰虫”。“冰虫”呈扁平状,粉红色,长2.5厘米到5厘米,身体两边有12条长1毫米左右的腿,腿上长满了细须。
天然气积冰丘表面与冰差不多,是由水和天然气在海底高压和低温的环境下形成的透明固体,主要由甲烷组成。这种透明固体易燃、易爆、毒性很大。科学家们旱就认为积冰丘上可能有人类尚未发现的微生物,但并没有想到,这种剧毒的环境中竟然还生存着“冰虫”这种动物。
“冰虫”的发现对于研究海底水合物的形成和开发利用将产生一定影响。《中国专利报》97.9.15
地球上新发现的生命1980年,探险科学家在大海深处的热泉喷口发现了大量的微生物,其显著的特点是:依靠洋底裂隙中不断上升的热液携带的化学能维持生命。以后,发现这些微生物的分布还较为广泛。因此,科学家把它们定为地球上的第三大生命域。
人们又惊异地发现,离陆地的数百米至千米深处也存在着生命,且数量巨大,从而构成了地球上的第四天生命域。1992年,瑞典在寻找深部油气时,于3900一4200米地下深处的流体样品中,发现并培养出好几种厌氧、喜温的发酵型细菌。之后,又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许多地方都证实了地下深部微生物的存在。
专家们证实,这些微生物具有丰富多样和新陈代谢的特征,其中有些是无法在地表培养出来的。这类生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活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据实际观测,其最高温度高达110C,它们厌氧,不依赖于太阳光和地表能源,而主要靠深部流体携带的化学能生活。
美国一些宇宙学专家认为,此种生命形态可能在宇宙中许多星体中都存在,而地球上的这些中命形态只不过是整个生命形态的一个分支。因此,人们可以想象在其它星球中寻找 “外星生命”是完全可以成为现实的。

考古学(化石证据)
比较解剖学
细胞学
基因学(分子生物学)
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
纯理论方法、
遗迹、遗物的推断、
壁画求证、
分子生物学、
关于碳14和DNA研究、
研究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灵长类动物的胚胎、
唯物辩证法
首先因了解生命的起源(五个观点)
生命起源观点
1、神创论 生物是由神或上帝创造。
2、自然发生论 随时地,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3、生生论 生物生生物,但原始的生物是未知的有神创论的色彩。
4、宇宙生命论 在宇宙长期演变而成(生命是从外星移植到地球上的)
5、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通过化学途径逐渐演变而成的。

考古学(化石证据) 神话传说
比较解剖学
细胞学
基因学(分子生物学)
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
纯理论方法、
遗迹、遗物的推断、
壁画求证、
分子生物学、
关于碳14和DNA研究、
研究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灵长类动物的胚胎、
唯物辩证法
首先因了解生命的起源(五个观点)
生命起源观点
1、神创论 生物是由神或上帝创造。
2、自然发生论 随时地,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3、生生论 生物生生物,但原始的生物是未知的有神创论的色彩。
4、宇宙生命论 在宇宙长期演变而成(生命是从外星移植到地球上的)
5、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通过化学途径逐渐演变而成的。

考古学(化石证据)
比较解剖学
细胞学
基因学(分子生物学)
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
纯理论方法、
遗迹、遗物的推断、
壁画求证、
分子生物学、
关于碳14和DNA研究、
研究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灵长类动物的胚胎、
唯物辩证法
首先因了解生命的起源(五个观点)
生命起源观点
1、神创论 生物是由神或上帝创造。
2、自然发生论 随时地,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3、生生论 生物生生物,但原始的生物是未知的有神创论的色彩。
4、宇宙生命论 在宇宙长期演变而成(生命是从外星移植到地球上的)
5、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通过化学途径逐渐演变而成的。

板块的运动和地壳变迁
古人类生活地遗址:
人类用火的遗迹;
石制品(旧石器),骨制品,土陶制品,;
艺术品和乐器,壁画等;
生活文化用品如所谓的“龙骨”
纯理论方法,例如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人类的起源,提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观点。

七年级生物人的由来: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 ...
答:pathways起源进化的机制 采用DNA芯片、DNA序列分析等方法,比较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大脑认知功能区(如前额叶区)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在灵长类大脑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基因和基因家族的分子演化模式和规律及其对表形和功能演化的影响。采用古DNA分析的方法对化石和遗骸进行研究,探索现代人起源的方式,重建其史前...

除了化石据证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
答:板块的运动和地壳变迁 古人类生活地遗址:人类用火的遗迹;石制品(旧石器),骨制品,土陶制品,;艺术品和乐器,壁画等;生活文化用品如所谓的“龙骨”纯理论方法,例如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人类的起源,提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观点。根据人从受精卵发育的各个过程来看 据说 人...

人类起源的方法?
答: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的观点?尽量全一些.我来答有奖励 有志者事竟成无 LV.3 2020-03-03聊聊 1、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方法:(1)、比较解剖学 ;(2)、细胞学 ;(3)、基因学(分子生物学);(4)、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 ;(5)、纯理论...

研究人类起源的方法有哪些?
答: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的观点?尽量全一些.我来答有奖励 有志者事竟成无 LV.3 2020-03-03聊聊 1、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方法:(1)、比较解剖学 ;(2)、细胞学 ;(3)、基因学(分子生物学);(4)、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 ;(5)、纯理论...

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
答:现代研究人类起源进化主要用DNA基因研究,考古的化石证据反而成了辅助验证手段,现在关于人类起源争论主要有两大观点:各地起源和非洲起源学说。我觉得想要最科学的资料就看凤凰大视野的10集《征服世界的旅程》。以下是我从网上摘取的文字资料: 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学家日前在对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

人类的起源是什么?
答: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的观点?尽量全一些.我来答有奖励 有志者事竟成无 LV.3 2020-03-03聊聊 1、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方法:(1)、比较解剖学 ;(2)、细胞学 ;(3)、基因学(分子生物学);(4)、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 ;(5)、纯理论...

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
答:考古学(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 细胞学 基因学 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 纯理论方法、遗迹、遗物的推断、壁画求证、分子生物学、关于碳14和DNA研究、研究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灵长类动物的胚胎、唯物辩证法 人类起源:见资料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http://www.chinabyte.com/20011219/210566.shtml ...

...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 ...
答:①氨基酸序列测定②模拟DNA和分子杂交实验

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
答:3、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性向歧视毫无根据。中国人与黑人、白人等之间的差距不到千分之一,与日本、韩国人的关系更近;女性在“传宗接代”上的价值与男性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有时还高于男性);同性恋不是变态或者违反自然规律,是同一个或一些基因在不同个体和世代起作用的体现 ...

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方法
答:考古学(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 细胞学 基因学 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 纯理论方法、遗迹、遗物的推断、壁画求证、分子生物学、关于碳14和DNA研究、研究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灵长类动物的胚胎、唯物辩证法 人类起源:见资料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http://www.chinabyte.com/20011219/21056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