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柏林陷落时,曼施坦因去哪了?

作者&投稿:线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柏林陷落时曼施坦因去哪了?~

曼施坦因是二战时期德军的三大名将之一,他的战场指挥艺术高超,是苏联军队最难缠的一个对手。曼施坦因成名于法国战役,在德国闪击法国之前,曼施坦因提出了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军从人迹罕至的阿登山脉出发,出其不意的攻入了法国的腹地,只用了不到40天就打垮了法国。法国投降之后,曼施坦因受到了希特勒的重用,被任命为56装甲军军长。

苏德战争爆发后,曼施坦因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他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击败了数倍的苏军部队,夺取了克里米亚半岛。之后又击退了苏联军队组织的反攻,俘虏了超过17万苏军,在曼施坦因立下大功之后,希特勒晋升他元帅军衔。曼施坦因打仗不拘一格,他擅长随机应变,经常能够在劣势的情况下打出漂亮的反击仗。
希特勒非常喜欢干涉将领们的指挥权,由于希特勒没有上过一天军校,没有任何指挥大军团的经验,所以希特勒经常会提出一些错误的命令。曼施坦因对于希特勒瞎指挥十分不满,在晋升为元帅之后,曼施坦因多次反驳希特勒的命令,指出希特勒的错误。事实证明,曼施坦因每一次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希特勒几乎每一次都是瞎指挥。如果希特勒听从曼施坦因的建议,那么德军可以避免很多次失利。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曼施坦因通过出色的指挥能力,将战争的主动权重新夺回。然而希特勒继续干预曼施坦因的指挥权,导致了苏军重新夺回战场主动权。因为不满希特勒的胡乱指挥,曼施坦因建议希特勒只搞政治,不要干预军事指挥,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而且曼施坦因想要让希特勒任命一位东线总司令,以便于自己能够直接领导东部的作战,不再受希特勒的左右。

曼施坦因的做法触动了希特勒的权利,纳粹党的几个重要人物都开始怀疑曼施坦因的忠诚,最后希特勒将曼施坦因免职。曼施坦因被免职后一直在家修养,在1945年1月预感到德国将会失败的曼施坦因,将家人疏散到了德国西部地区,曼施坦因则在德国投降后被英国军队俘虏。战后曼施坦因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在入狱三年后被释放出狱,后来在联邦德国军队中担任了军事顾问,一直到1973年去世。

曼施坦因是1942年7月晋升陆军元帅的,他率领的第11集团军以少胜多,当月攻克塞瓦斯波托尔要塞,使之成为这一年苏军最大的失败之一。年底,保卢斯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告急,曼施坦因被晋升为“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组织对第6集团军的救援。

由于保卢斯的优柔寡断,解围行动最终失败,德军的南方战场的形势笈笈可危,于是希特勒将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合并成立新的“南方集团军群”,并以曼施坦因为总司令。1943年2月,曼施坦因指挥德军发起反击,再次攻克重镇哈尔科夫,给刚刚获胜的苏军当头一棒。
这次反攻是曼施坦因的得意之作,毙俘苏军32000余人,基本稳定了西南方向的战线,苏德双方形成对峙,不过,这也是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次胜利。本来,曼施坦因提出了迂回罗斯托夫侧击苏军的夏季作战计划,但希特勒还是选择了相对保守的“堡垒计划”,即拉平战线上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方案。

尽管苏军对堡垒计划基本掌握(德军高层有间谍),德军的进攻没有达成突然性,但是曼施坦因在南侧仍然取得一定进展,也就是说库尔斯克战役打到底的话,德军未必失败。然而希特勒为解决意大利的问题,中止战役抽兵西调,曼施坦因大为恼火,与希特勒发生严重分歧。
曼施坦因和克鲁格元帅飞往腊登斯堡,第一次提出了设置“东线战场总司令”的建议,言外之意由他统领苏德战场的所有部队。期间反希特勒的密谋集团也加紧了对这两位元帅的工作,试图在他们掌握东线兵权后发动政变,遗憾的是,希特勒拒绝了提案,而两位元帅又再次表达了忠诚。

密谋集团头目贝克将军大叫“我们被抛弃了”,正因为对前线将领的失望,他们才把目光转向国内驻防军(后备军)。然而由于东线缺兵少将,从1943年10月到1944年1月,德军在对手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希特勒又多次拒绝曼施坦因的机动防御战法,双方在军事指挥上的矛盾逐渐加剧。
曼施坦因忍无可忍,再次提出由他全权指挥东线战事的建议,并公开要求“元首”应该主要关心政治和外交,对国防军存有戒心的希特勒则又一次否决。在争执和败退造成的恶劣情绪下,以及戈林和希姆莱推波助澜,终于使希特勒下决心解除曼施坦因的职务。

1944年3月31日,希特勒为曼施坦因专门举办一个酒会并授予橡叶带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却同时以健康原因为理由,免去了曼施坦因的军职,而以东线“救火队员”莫德尔元帅取而代之,两个月后,曼施坦因转入预备役,成为一名赋闲在家的闲散元帅。
1945年1月,发觉德国大势已去的曼施坦因疏散了家人,独自生活在德累斯顿附近的乡下庄园里,因为彼时的德国城市已被炸成一片废墟,许多退役的将军和高官都居住在郊外。

三个月后柏林战役打响,曼施坦因能做的,只是听着炮声琢磨自己的未来,因为第三帝国已经没有未来了。1945年8月23日,曼施坦因主动向驻扎附近的英军投降,不久转送英国的“德国高级军官关押所”,1949年作为战犯被判处18年徒刑。
但仅仅关押三年即被释放,他毕竟只是一个纯粹的军人,盟国对德国国防军没有“发动战争罪”的将领大多处理的轻描淡写,1973年离世。

二战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为一方,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进行的世界规模的大战,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这场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伤亡共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也是破坏最大的战争。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

在战争指挥中,希特勒非常想要指挥军队,但是由于希特勒没有上过一天军校,所以在指挥中精彩发出错误指令。曼施坦因对于希特勒瞎指挥十分不满,在晋升为元帅之后,曼施坦因多次反驳希特勒的命令,指出希特勒的错误。实际上每一次曼施坦因都是正确的,如果当时希特勒听从曼施坦因的建议,将会减少很多损失。曼施坦因便将希望他能减少干扰,专职政治方面的领导。曼施坦因的做法触动了希特勒的权利,纳粹党的几个重要人物都开始怀疑曼施坦因的忠诚,最后希特勒将曼施坦因免职。

在二战之后西德重建国防军,由于曼施坦因卓越的军事战略才华,被聘请担任西德国防部高级顾问和联邦国防军名誉参谋长,并且,曼施坦因也成为北约的军事顾问。



他是优秀和正直的军人,解除职务后到乡下休息。

是墙头草,战败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逃脱制裁。

曼施坦因,作为德国军队的优秀将领,此时的曼施坦因早已离开了政坛、离开了军队,回到老家去养家了。

他面对柏林的失陷,他自己把自己化妆成农民,然后去自己的乡下隐居起来了,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自己的领域努力着。

法国二战时为什么那么不堪一击,他们不知道从国内招兵吗?兵死完了可以...
答:战术指挥和军事思想有问题,陷落太快,来不及征召后备部队,无法做到苏联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

关于隆美尔的介绍
答:法国陷落以后,隆美尔继续他的军事生涯。1941年1月他被提升为中将并在2月被召回柏林担任德国非洲军团的司令,2月12日,隆美尔接到命令抵达的黎波里。非洲军团由两个师组成,他们的使命就是支援已经在1940和1941年1月在北非同大不列颠军队战斗的意大利盟友。从40年12月至41年1月,英联邦的军队将他们逐出了埃及,意大利人...

隆美尔的问题
答: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

二战苏联最牢固的要塞塞瓦斯托波尔,为何曾一度陷落?
答:这个要塞以兼顾著称,但是在面对二战军事思想的变革之下,德军使用新式武器远程打击。使得要塞的攻击性降到了最低,苏军尽管多次支援,围魏救赵也无济于事,最终要塞陷落。所以在现在的作战当中,适当使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难题。如果苏军吸取当时战争初期被德军闪电战教做人的教训,那么战争当中的损失也许就不会...

大家最喜欢二战哪些指挥官
答:也逐渐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战神,他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对的人根据他战略的失误,将其称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但鉴于隆美尔既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又是纳粹政权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称为“二战纵火犯...

历史上,希特勒在最后关头为什么不选择逃走呢?
答:“鲁尔”工业区 之时,希特勒亲自下令鲁尔是德国的斯大林格勒,德军不准后退一步坚持阻挡住美英联军,结果不到一个月鲁尔守军投降。类似的事情又多次发生在东线苏德战场、南线意大利战场和北非突尼斯战场,元首对将军们不能坚守到最后以身殉国的苟且偷生行为极度不齿,他想在柏林给 保罗斯、阿尼姆、曼施坦因...

想知道一些有关二战时的知识。谢谢。
答:帮助其盟友意大利拿下希腊。然后又经过一番准备在41年攻打苏联打到43年由于物资,人员拼不过苏联,被迫转入防御,而且是节节败推,44年盟军诺漫第登陆,德国更应付不来,最终45年柏林被苏军攻下,同年美国在小日本那弄了个蘑菇云,小日本也投降了,二战就完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二战时,法国修建了马奇诺防线,正常人都知道绕道,为什么还要修?_百度...
答:最讽刺的是,德国这场闪击战让后人记住了曼施坦因和德国的装甲集群,却忘了装甲集群和机械化作战先驱其实是法国人提出的,没错就是戴高乐和勒克莱尔这两个法国陆军中的变态人物,而直到39年二战爆发,法国陆军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没错,比德国还高,所以法国人真的是被保守的甘末林坑了。它像一道横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次是重要的转折性战役?
答:斯大林格勒战役 波兰战役 挪威战役 法兰西战役 不列颠之战 大西洋之战 昔兰尼加会战 基辅会战 列宁格勒战役 莫斯科会战 克里米亚会战 偷袭珍珠港 斯大林格勒会战 瓜岛争夺战 中途岛海战 阿拉曼会战 突尼斯会战 西西里岛登陆战 意大利战役 库尔斯克会战 缅北会战 英帕尔会战 诺曼底会战 莱特湾海战 阿登战役 柏林会战...

关于二战的问题
答:首先更正一点法国在马其诺防线的驻军没600万那么多就连法国全国的部队加一起也没有那么多人。要知道,养活一只600多万人的军队需要耗费多少国力,法国在一战时消耗过大这时刚刚有所恢复,是养不起这么多人的不光是法国当时任何一个国家的常规军也没有那么多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法国好像是在马其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