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源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ERP系统是什么?他有什么特点呢?应用在什么领域?~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思想,强调对企业的内部甚至外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一个由 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
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 (EDI)。
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一、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二、应用ERP与企业的关系

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震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1.实施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
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规范企业管理及其有关环节,使之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使现代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国外企业实施ERP 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全盘接受,自觉性强。其实,办企业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而我们还要等待思想提高,观念更新,有时还要避开锋芒,迁就陈腐,互相推诿。如果我们不坚决向这些陋习告别,这场全方位的变革就会反复、甚至夭折。
2.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恳恳地耕耘。把ERP的实施称为"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
3.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
ERP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比较,并不那么直观、浅显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见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它所贯彻的主要是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条红线。它长期起作用、创效益,在不断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
此外,实施ERP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
4.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
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当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但企业领导者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这与长期忽视管理有关,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而是"辅助"角色,不是政策倾斜对象,这种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而一旦管理进入常规,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这已成为必然规律。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力的企业家都会下功夫挖掘人才,而这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
总之,条件具备的企业要不失时机地上ERP管理系统,不能只搞纯理论研究、再研究,长时间地考察。要首先整理好内部管理基本数据,选定或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条件成熟了就上。

三、ERP的风险及其预防

企业的条件无论多优越,所做的准备无论多充分,实施的风险仍然存在。在ERP系统的实施周期中,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ERP项目的风险
通常人们在考虑失败的因素时,一般着重于对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视项目启动前和实施完成后ERP系统潜在的风险。对于ERP项目而言,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预准备、实施过程和系统运行。归纳起来,ERP项目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
2. 项目预准备不充分,表现为硬件选型及ERP软件选择错误;
3. 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
4. 设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
5. 实施效果未做评估或评估不合理;
6. 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存在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隐患;
7. 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1.战略规划
企业是否存在一个五年的IT系统规划?随着社会的信息化,IT系统对于企业不仅是工具,更是技术手段。ERP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是长期规划的手段和保证。ERP的目标源于IT系统规划,是评价ERP系统成败的基本标准,应依据IT系统规划,明确ERP 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
2.项目预准备
确定硬件及网络方案、选择ERP系统和评估咨询合作伙伴是该阶段的三项主要任务,也是ERP系统实施的三大要素。硬件及网络方案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RP系统功能的强弱决定企业需求的满足程度;咨询合作伙伴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决定实施过程的质量及实施成效。
3.项目实施控制
在ERP系统实施中,通常采用项目管理技术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实施控制表现在科学的实施计划、明确的阶段成果和严格的成果审核。不仅如此,有效的控制还表现在积极的协调和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实施ERP 的组织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外部咨询顾问、IT部门、职能部门的实施小组和职能部门的最终用户。部门之间协调和交流得好坏决定实施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在企业缺乏合适的项目经理的条件下,这一风险尤其明显和严重。
4.业务流程控制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在项目实施的设计阶段完成的。流程中的控制和监督环节保证ERP在正式运行后,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业遭受人为损失。设计控制环节时,要兼顾控制和效率。过多的控制环节和业务流程冗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而控制环节不足又会有业务失控的风险。
5.项目实施效果
虽然项目评估是ERP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评估不重要。相反,项目评估的结果是ERP实施效果的直接反映。正确地评价实施成果,离不开清晰的实施目标、客观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项目评估的问题。忽视项目评估将带来实施小组不关心实施成果这一隐患。这正是ERP项目的巨大风险所在。
6.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预防、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数据的安全备份与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规章、系统管理员的监督,等等。目前,企业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较少,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因此,在实施ERP系统时,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系统安全的现象。诸如:用户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级用户授权多人等。缺乏安全意识的直接后果是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近年来,不断有报章披露银行或企业计算机系统被非法入侵的消息,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
7.意外事故或灾难
水灾、火灾、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ERP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正式启用ERP系统后,这种破坏将直接造成业务交易的中断,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未雨绸缪的策略和应对措施是降低这一风险的良方。如建立远程备份和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恢复手工处理业务的步骤和措施。

四、ERP应用成功的标志

ERP应用是否成功,原则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1. 系统运行集成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ERP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一般来说,如果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帐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
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
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
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
2. 业务流程合理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并实现了ERP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
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
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
3. 绩效监控动态化:
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在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
4. 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这也是ERP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

ERP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是企业各种资源管理的集成系统

除传统的MRP II功能外,ERP的管理功能大大增强,集成了企业的其它管理功能,如:

市场信息管理;

质量管理;

分销资源管理;

设备管理;

运输管理;

项目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接口;

决策控制等。

使得ERP真正成为企业各种资源管理的集成系统。



2、 融合其它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

MRPII与JIT的结合

MRP II是计划主导型的生产管理方法,是“推”式方法。复杂的生产活动被分解成若干阶段和环节,按预定的计划安排人、财、物等资源,有步骤地进行供、产、销等各项活动。后续阶段或环节的活动,基本上是由先行阶段或环节的活动结果来推动的。

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JIT)是日本兴起的生产管理方法。这是一种现场控制主导型的“拉”式生产管理方法,生产过程中前一工序的活动是按后续工序的现场需求来确定的。

MRP II强调计划推动,JIT强调需求牵引。一个重视计划,一个重视控制。然而计划和控制均是生产管理的重要职能,所以应把二者结合起来。

ERP还融合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PT)等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



3、 供应链的管理

供应链的概念

生产过程四环节:供、产、销、市场。各环节之间都存在对生产资源的“需方”和“供方”,形成首尾相连的长链。每个企业都在供应链上,通过生产过程四环节中的市场与其他企业相连。

从拓扑结构来看,供应链是一个网络,即自主或半自主的企业实体构成的网络,这些企业实体共同负责一类或多类产品相关的采购、生产并最终将产品送达顾客等各项活动。

从运行机制来看,供应链是一个过程,即根据顾客订单,通过原材料供应、存储、产品生产、产品送达顾客的一个物品的移动过程。

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中存在着三个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其中物流从上游向下游流动,资金流从下游向上游流动,而信息流的流动则是双向的。这三种流贯穿了企业的全部活动。供应链既存在于制造行业,也存在于服务性行业。供应链中的实体包括供应商、工厂、仓库、分销中心和零售商,其产品也可以是某种服务。供应链有时也称为“需求链”或“价值链”,是实现最终顾客价值的综合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对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顾客所构成网络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管理。计划和协调与上述三种流相关的所有活动,使其成为一个无缝的过程。供应链中的活动包括:订单处理、原材料或在制品存储、生产计划、作业排序、货物运输、产品库存、顾客服务。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不降低质量、不降低顾客满意度而使成本不断下降的前提下尽快协调各环节的活动。



4、 基于工作流

工作流的概念

工作流(workflow)是为提高工作效率而提出的概念。目前一种工作流的定义为:业务流程的全部或部分自动化。在此过程中,文档、信息或任务按照一定的过程规则流转,实现组织成员间的协调工作以达到业务整体目标,这样的业务流程称为工作流。与工作流有关的基本概念:

(1) 业务流程:

在功能确定的组织结构中,能够实现业务目标和策略的相互连接的过程和活动集。

业务流程通常可以从两个逻辑层次来分析其构成,即任务逻辑与组织逻辑。前者体现的是任务的处理流程,即在什么时间点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后者则体现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与关系。这两个逻辑层通过组织策略集成在一起,这种策略机制即"谁必须执行哪项工作",它屏蔽了行为活动的具体实现,使流程的改变可以独立于个体工作行为的改变,从而增强了业务流程重组的分布性、灵活性与虚拟化程度。

(2) 过程:

为业务流程的形式化描述,用来支持系统建模和运行过程的自动化。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子过程和活动,其定义主要包括描述过程起始、中、终止的活动关系网络,和一些关于个体行为的信息,如组织成员、与IT相关的应用和数据等等。

(3)活动:

任何一个业务流程都可以分解到最基本的行为步骤,称“活动”。它代表了为完成流程的最终目标而执行的独立的、最小的任务。活动是过程执行中可被调度的最小工作单元,要求有人或机器的参与。

工作流管理支持业务流程及信息过程重组的技术包括:

(1)业务流程建模及工作流描述:需要有工作流模型及方法对工作流进行描述,并获取业务流程,工作流描述是流程的抽象,其抽象层次高低取决于工作流描述的目的。

(2)业务流程重组:需要有优化流程的方法。流程优化策略依赖于重组的目标,工作流程高层次的描述为重组提供了推理的便利。

(3)工作流执行和自动控制:需要有技术、方法来执行和控制工作流定义中所描述的任务。

面对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需要更加综合化、集成化的战略解决方案,工作流管理技术应运而生。但它与管理思想和管理业务的转变密切相关,国外有些公司因未注意到这一点而实施的业务流程终于失败的案例可引为借鉴。



5、 动态企业模型(DEM)、支持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动态企业模型DEM或动态ERP 系统对现有的MRPII言却是一次变革,要实现动态化需要触动现有系统的整个框架。

MRPII和现在有的ERP,其全部功能一般被划分为一、二十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组织或集成为整个系统。由于这样的系统是由粒度较大的子系统集成的,这就限制了其灵活性、动态性只能在粒度较大的子系统水平上。但企业的业务流程是由企业中不同角色的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动态企业模型要实现业务流程重组(再造)就要求在活动这个功能层次上进行重组,这显然要求的是一种小粒度的功能划分。正是这种功能划分粒度大小的矛盾使得现有系统的体系结构成为实现动态化的障碍。

很多现代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组织结构和技术的不断变化,被迫重新评估和调整其业务处理结构,即所谓的业务流重组(再造)。这种流程重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显得日益重要。

对现在有的ERP和MRPII而言,每进行一次业务流程重组均要重新修改原程序,实现模式重组的周期长,速度慢,导致实际上的不可行。由此导致动态企业模型DEM概念的提出。

DEM试图把企业业务处理过程和企业管理应用软件集成起来。

DEM的功能范围相当广泛,其核心在于对业务流程重组的支持。

DEM是业务流程驱动的,它面向流程,建立在优化业务活动的基础上,具有适应业务改变而相应改变业务模型的能力。

动态ERP系统或DEM宜用分布式对象技术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实现基于分布式对象技术的动态ERP系统,主要任务为:

(1)系统分解:对传统MRPII/ERP的各模块进行分析,将每一部分分解为一些基本的活动任务,称之为MRPII功能单元;

(2)按分布式对象技术标准将上述功能单元封装或设计成标准对象;

(3)定义业务流程和角色;

(4)建立业务功能模型、业务流程模型、业务组织模型、ERP配置模型;

(5)建立工作流程管理和控制机制;

(6)利用分布式对象技术建立分布式计算环境,主要是建立分布式管理机制。



6、 引入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

基于Intranet;

采用多层Client/Server结构;

支持分布式数据处理;

采用开放式数据库接口;

能够跨平台运行;

高度模块化、具有可扩展的业务框架;

高度模块化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由剪裁和重新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配置。

可扩展的业务框架可以适应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与多样性,并使软件的维护、扩展和二次开发更加容易。

具有个性化用户界面和个性化设计;

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功能;

具有商业智能功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

支持支持电子商务;

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与其它系统接口,实现企业更大范围内的信息集成

鼎捷软件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思想,强调对企业的内部甚至外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一、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二、应用ERP与企业的关系

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震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1.实施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
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规范企业管理及其有关环节,使之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使现代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国外企业实施ERP 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全盘接受,自觉性强。其实,办企业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而我们还要等待思想提高,观念更新,有时还要避开锋芒,迁就陈腐,互相推诿。如果我们不坚决向这些陋习告别,这场全方位的变革就会反复、甚至夭折。
2.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恳恳地耕耘。把ERP的实施称为"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
3.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
ERP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比较,并不那么直观、浅显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见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它所贯彻的主要是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条红线。它长期起作用、创效益,在不断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
此外,实施ERP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
4.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
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当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但企业领导者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这与长期忽视管理有关,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而是"辅助"角色,不是政策倾斜对象,这种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而一旦管理进入常规,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这已成为必然规律。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力的企业家都会下功夫挖掘人才,而这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
总之,条件具备的企业要不失时机地上ERP管理系统,不能只搞纯理论研究、再研究,长时间地考察。要首先整理好内部管理基本数据,选定或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条件成熟了就上。

三、ERP的风险及其预防

企业的条件无论多优越,所做的准备无论多充分,实施的风险仍然存在。在ERP系统的实施周期中,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ERP项目的风险
通常人们在考虑失败的因素时,一般着重于对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视项目启动前和实施完成后ERP系统潜在的风险。对于ERP项目而言,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预准备、实施过程和系统运行。归纳起来,ERP项目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
2. 项目预准备不充分,表现为硬件选型及ERP软件选择错误;
3. 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
4. 设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
5. 实施效果未做评估或评估不合理;
6. 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存在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隐患;
7. 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1.战略规划
企业是否存在一个五年的IT系统规划?随着社会的信息化,IT系统对于企业不仅是工具,更是技术手段。ERP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是长期规划的手段和保证。ERP的目标源于IT系统规划,是评价ERP系统成败的基本标准,应依据IT系统规划,明确ERP 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
2.项目预准备
确定硬件及网络方案、选择ERP系统和评估咨询合作伙伴是该阶段的三项主要任务,也是ERP系统实施的三大要素。硬件及网络方案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RP系统功能的强弱决定企业需求的满足程度;咨询合作伙伴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决定实施过程的质量及实施成效。
3.项目实施控制
在ERP系统实施中,通常采用项目管理技术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实施控制表现在科学的实施计划、明确的阶段成果和严格的成果审核。不仅如此,有效的控制还表现在积极的协调和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实施ERP 的组织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外部咨询顾问、IT部门、职能部门的实施小组和职能部门的最终用户。部门之间协调和交流得好坏决定实施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在企业缺乏合适的项目经理的条件下,这一风险尤其明显和严重。
4.业务流程控制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在项目实施的设计阶段完成的。流程中的控制和监督环节保证ERP在正式运行后,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业遭受人为损失。设计控制环节时,要兼顾控制和效率。过多的控制环节和业务流程冗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而控制环节不足又会有业务失控的风险。
5.项目实施效果
虽然项目评估是ERP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评估不重要。相反,项目评估的结果是ERP实施效果的直接反映。正确地评价实施成果,离不开清晰的实施目标、客观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项目评估的问题。忽视项目评估将带来实施小组不关心实施成果这一隐患。这正是ERP项目的巨大风险所在。
6.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预防、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数据的安全备份与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规章、系统管理员的监督,等等。目前,企业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较少,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因此,在实施ERP系统时,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系统安全的现象。诸如:用户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级用户授权多人等。缺乏安全意识的直接后果是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近年来,不断有报章披露银行或企业计算机系统被非法入侵的消息,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
7.意外事故或灾难
水灾、火灾、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ERP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正式启用ERP系统后,这种破坏将直接造成业务交易的中断,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未雨绸缪的策略和应对措施是降低这一风险的良方。如建立远程备份和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恢复手工处理业务的步骤和措施。

四、ERP应用成功的标志

ERP应用是否成功,原则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1. 系统运行集成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ERP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一般来说,如果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帐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
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
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
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
2. 业务流程合理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并实现了ERP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
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
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
3. 绩效监控动态化:
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在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
4. 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这也是ERP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

魁特ERP系统专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服务。按照企业日常管理和运营的需要,系统分为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PSS)、企业网站管理系统(CMS)、企业财务管理系统(EAS)、企业存储系统(ESS)。
魁特ERP终身免费! 没有任何限制,还有专业团队升级维护!您可以放心使用!

其实个人认为ERP是一个流程管理管件,一般包括:进销存,部分的客户管理,部分的财务报表。

ERP在生产上所谓的计划也就是将产能无限放大的一个计划,并没有考虑企业的具体产能。

什么是ERP
答: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主要模块有哪些(erp系统最基本的管理模块有哪些...
答:(2)、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主要是实现会计核算功能,以实现对财务数据分析,预测、管理和控制。ERP选型介于对财务管理需求,侧重于财务计划中对进销存的控制、分析和预测。erp开发的财务管理模块包含:财务计划、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3)、生产控制管理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是收银软件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

请问什么是ERP.应怎么用
答: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

ERP具体涵义是什么
答: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 4、体现业务流程管理的思想,为提高企业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必然带来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革,而系统应用程序的使用也必须随业务流程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ERP实施顾问该具备什么职业道德? 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要求,但似乎并...

ERP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答: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 的简称,为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其主要作用是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精细化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信息流问题。ERP系统主要应用于整个公司的高度集成的系统。数据在业务系统之间高度共享,所有源数据只需在系统中输入一次即可确保数据一致性。对公司...

请告诉我ERP系统的相关知识
答: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英文缩写 至于说ERP系统的操作,没法回答,因为这是一种系统的类型,市面上有很多公司的品牌,主要说国内的吧,有用友、金蝶、路路通等,各家的软件都不相同,所以没法讲解操作问题。ERP相关知识涉及也非常广,包括设计开发、实施应用,相关管理等等,相关知识写成书可以用一家...

ERP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答:简单点说就是企业资源整合管理,特点是方便快捷,可以系统的了解公司的现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erp系统包括哪些模块?
答:二、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主要是实现会计核算功能,以实现对财务数据分析,预测、管理和控制。ERP选型介于对财务管理需求,侧重于财务计划中对进销存的控制、分析和预测。erp开发的财务管理模块包含:财务计划、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三、 生产控制管理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是收银软件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的...

erp系统的组成部分
答:财务管理主要是实现会计核算功能,以实现对财务数据分析,预测、管理和控制。ERP选型介于对财务管理需求,侧重于财务计划中对进销存的控制、分析和预测。erp开发的财务管理模块包含:财务计划、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三、 生产控制管理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是收银软件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地...

ERP是什么
答: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