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两年坎和暗九都是什么?

作者&投稿:前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俗语“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两年坎和暗九都是什么?~

老人常说: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有啥含义?蕴含科学道理

俗语“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的意思,因为孔子73去世,孟子84岁去世,人们就说圣子都过不去,凡人怎么能过去呢?暗九是九的倍数年龄不好过。其实这句俗语也有科学道理,根据人的周期来分析。

“两年坎”以及“暗九”分别指“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以及“九的倍数”,这句俗语算是老人注意自己身体的一种心理暗示。或者在很多人看来,俗语不仅很土,并且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值得注意的是,俗语虽然只是老一辈的经验总结,但是短短的几个字中同样蕴含着大智慧。对于俗语,我们不应该一嫌弃的态度去对待它们,而应该对其“取其精华,去其糟泊”。

01、人老两年坎

“人老两年坎”指的是人到老年会遇到两道坎: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有些老一辈的人对这两个数字是很敏感的,他们同时在自己这段年龄之时各位注重自己的身体。通过历史资料,我们可以找到“两年为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的原因,历史上的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历史上的孟子活了八十四岁。正是因为历史大圣人的生命到该年龄结束,所以老一辈特别敬畏着两个数字。

02、暗九大关口

“暗九大关口”指的是“九的倍数的年龄同样也是老人生命中的砍”。在“暗九大关口”前面还有一句“明九不算九”,所谓的“明九”指的是包含“九”数字的年龄(59岁、69岁),古人认为这些年龄并不算是砍,然而对于“暗九”人们却很敬畏,十分注意这些年龄所在期间(6*9=54岁)。之所以民间会流传这样的思想,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九就是最大的数字,对其充满着敬畏。

从科学方面上看,人的寿命取决于个人体质、遗传因素以及生活环境,跟历史文化传统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人们想要长寿,不仅仅需要在俗语中所提到的年龄期间注意身体,而是应该无时无刻都注意自己的身体。



当一个人遇到难事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没有过不去的坎”这句话来安慰人,世上无难事,难的是静下心来寻找解决的办法,但是总有一些坎是无论如何都过不去的,比如死亡。很多时候,人们能坦然面对一个小生命的到来,但却很难平静地接受死亡。

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越是老人越会害怕死亡。也因此,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关于死亡的古语,比如“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很多农村的老人都知道这句古语,四姑娘小时候还经常听爷爷说起这句古语,那么,何为两年坎呢?暗九又是什么意思?

所谓两年坎,其实说的就是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比较危险,相信很多人都听老人说过,73岁是老人的第一个坎,很多老人都倒在了73岁之前,很难活过73岁,但是只要平安过完73岁,就会松一口气。当然,活过73岁的人,又要面对另一个坎,那就是84岁,又有很多老人倒在了84岁之前,如果能平安活过84岁,那么就又会松一口气。

73岁和84岁是很多老人都跨不过去的两个坎,人们对这两道坎是既期待又害怕,期待的是可以长寿,害怕的是倒在这道坎上。这其实是很好理解的,毕竟在古代,人的寿命本来就不长,能活到七十岁其实已经算是高寿了,所以确实很多老人倒在了73岁和84岁之前。那么,为什么会是73岁和84岁,而不是别的年龄的,为什么不是74岁和83岁呢?

这里面的确是有故事的,我们常说孔孟之道,而这73岁和84岁就和孔、孟两位思想家有关系,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的鲁国,而在公元前479年去世,去世的时候正好是73岁。孔子去世一百年之后,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出生了。

孟子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72年,去世于公元前289年,去世的时候是84岁。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以至于淳朴的百姓在长时间的经验总结中,认为世上的老人大部分都活不过这两位思想家,久而久之,这两个年龄就成了老人的两道坎,只要到了这个时间,家里老老小小就会比较紧张,生怕老人的身体会在这一年出状况,用担惊受怕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等这一年过去了,家里就松了一口气,算是过了一大坎,73岁的坎过去了,如果能活到84岁那年,又得迎接这一个坎。真正两个坎都迈过去了的老人狮很少的。毕竟平均寿命摆在那里,活到八十多的老人确实不多。

即便到了今天,医学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平均寿命也比过去高了不少,但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仍旧不是很多。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这两道坎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已经不再如过去那般重视。两道坎逐渐不再提及,而人们对“暗九大关口”就更不怎么在意了。

所谓暗九就是隐藏起来的“九”,是和“九”有关系,但又不是直接带着九的,简单来说就是“九”的倍数。我们知道,从古至今,人们对数字九就比较关注,比如九九归一、九死一生、九牛一毛、数九寒天、三教九流等成语的出现就很能说明问题。

暗九在年龄上的呈现主要集中在后面,年龄偏小的就不提了,这里只说后面年龄大的,比如63岁、72岁、81岁,这些就是通常所说的暗九大关口。当一个人的年龄到了暗九的时候,也就到了人生的一个大关口,而暗九中的这几个大关口是很多人跨不过去的。

不过,相对于人们对于73岁和84岁的恐惧和敬畏,暗九则不是那么被重视。坎也好,关口也好,实际上都是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和敬畏所产生的一些没有看法,而这些看法在长时间的传播中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继续传播,以至于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认可,但其实生死由命,不是还有一句古语叫做“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你到五更。”吗?

在死亡面前,害怕是没有用的,因为不管你害怕还是不害怕,它都是会来的,我们需要在活着的时候正确认识死亡,珍惜生命,不虚度每一天,只有这样,才能坦然面对生死,无愧于这一生。



说起我们中国文化来,不得不提的就是俗语这一方面了,特别是在农村,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古时候流传到现在,各种各样的俗语谚语可以说数不胜数。

有的俗语告诫人们应该怎样做人;有的俗语就是说古时候人们的风俗习惯;有的习惯就是说人活的岁数应该注意什么,像好汉不提当年勇,人善被人欺的。

这一句一句的谚语已经形成了我们国家的独特的一种文化,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这一句: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

那么很多人可能就会对这两句话有些疑惑了,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两年坎和这个暗九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什么是暗九,其实暗九是非常好理解的,它就指的是九的倍数,也就是说人的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四十五岁,五十四岁,六十三岁,七十二岁,八十一岁,九十岁,九十九岁,一百零八岁等等往后以此类推。

而暗九就是在六九之后,也就是五十四岁之后是人寿命的一个大关口,因为活到五十四岁往后的人在以前也算是非常少有了。

当然在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一步一步提高了,我们国家的人均寿命的增长了许多,能活到五十四岁也可以说是非常常见了。

人们不仅怕暗九,还怕明九,那么明九又是什么呢?其实也就是数字里面包含九的几个了,例如,在暗九之后的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岁等等。

我们国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因为历史五千年都是封建国家并且受那些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过去没有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农村是非常的迷信的。

像那些牛鬼蛇神一类的传说非常多,人们总是相信一切都是天上的神仙说了算;人的寿命什么时候到头是地狱里面的阎王说了算,所以就有了这些谚语去躲开那些不好的东西。

并且以前的医疗技术就非常的不发达,当时的人们能活到六十岁都说这个人是一个寿星了。

在以前的时候这个寿还分几个等级,六十岁在当时称作初寿,八十岁和一百岁分别被称作中寿和上寿。

那么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是没有明白这两年坎到底是什么意思,两年说的又是哪两年呢?


在古时候我们国家历代朝廷基本都或多或少会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的朝代为儒家专门建立雕像供奉,在清朝的时候,朝廷为了表达对儒家思想的尊重,让孔家的人世袭官位。

我们中国在古时候有两位非常有名的圣人,一位是孔子,一位是孟子,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而一个人在他七十三岁的时侯就是他的第一道坎,八十四岁的时候就是他的第二道坎了,所以就有了两年坎的由来。

说到这里,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比较显而易见了,人一上了年纪就怕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这两道坎,过了五十四岁往后的逢九就是寿命的关口。

当然这些都是当时的人们希望自己能活的久一点而创造出来的俗语,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心态好注意健康卫生才是活得久的关键。



暗九就是人的岁数,如果到了18,27,36等九的倍数的时候,就要加倍小心了。因为俗话说九九归一,而九又是数字里面最大的个位数。在老年间老人们总会把九的倍数或者是名中带九的数字特别避讳。
人老两年坎就是指七十三和八十四,当时古代认为孔子和孟子是圣贤,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人们会认为,如果说两位圣贤都活不过去的岁数,那么作为普通耕地的老农民一定也活不过去。

俗语“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的意思,因为孔子73去世,孟子84岁去世,人们就说圣子都过不去,凡人怎么能过去呢?暗九是九的倍数年龄不好过。其实这句俗语也有科学道理,根据人的周期来分析。



农村古语: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两年坎和暗九分别有啥含义?
答:在生活中要乐善好施,通过做善事累积更多的福报,从而让自己能够变得更加长寿。这句俗语也就是说,在人一生当中,当达到一定的年龄阶段以后,就会面临着一些坎坷和关口。要特别注意在不同的阶段,要面对的各种人生大问题,其中一些禁忌也不得不注意。一、要如何理解:人老两年坎人老两年坎意思就是说,...

老人84岁有什么讲究?
答:5. 例如,以下这两则农村俗语,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一、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在这句俗语中,“暗九”究竟指的是什么呢?6. 在老农看来,“暗九”是指那些年龄是九的倍数的阶段,如二十七、三十六、四十五岁等。为什么老人们会对“暗九”如此忌惮呢?7. 在农村,数字“九”被认为是最大的奇数...

老人常说“人过六十,六不想”,是何意思?古人说法确有道理吗?
答:但是笔者按照科学的说法,上面的俗语:“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自然是解释不通的,毕竟在古时候科学技术、医学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古人们为了能够健康长寿,才出现了这些“人过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的农村俗语。而按照科学的解释,我是这么认为的:人一旦到...

农村老话说“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鬼”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答:暗九是指人到了18、27、36、45、54等九的倍数的年龄,就和本命年一样,要特别小心。 再然后古人们就从九九归一的天道循环里总结出人的岁数,60年一个轮回,故有60一甲子之说。 农村我们总听老人们说:“ 人老两年坎,暗九大关口”,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在寿命上,道学的兴盛,带动了人们对延长生命的向往,所以当时...

老人过寿,有什么说法
答:民间也流传相关的俗语,例如“”,两年坎便是73和84,因为孔子是在73岁过世的,而孟子是在84岁过世的,因此,古代老人忌讳这几个年龄,这一习俗有些地方保留着,55、66、73和84,这几个年龄段不会为老人家操办寿宴。在古代,社会等级森严,人分为三六九等,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操办大型寿宴的,只有...

俗语“生妻不娶,暗九不过”,有什么寓意?
答:过去有“明九不算九,暗九大关口”的说法,明九和暗九说的都是人的年龄,明九指的是九,十九,二十九...这样带九的岁数,暗九指的是九,十八,二十七...九倍数的年龄。因为九在过去人的眼中是一个极数,所以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劫难,每逢这些年龄的生日大家都不过,害怕招来灾难,主要也是因为过去的...

老人常说“人过六十,六不想”,是何意思?古人说法确有道理吗?
答:还有,农村俗语:“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有何讲究?针对这些问题,我来解释一下:农村俗语:“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含义:要理解“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我们需要从老人经历的一些“坎”说起。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容易患上各种慢性疾病,...

俗语:“男不三怕属鸡,女不四怕属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不过这句话的意思有很多,看自己怎么认为了,三还可以说成散伙,四还能说成子嗣这个。在农村里有很多流传下来的老俗语,但是有的俗语是经过一代代的老人们通过实践得出来的结论,所以说有很多道理可以经的起推敲,因此我们可以把有一些道理的老俗语沿用下去。但是吧,有些留下来的俗语,道理就没有什么...

不听老人言的上一句是什么 多听听老人言有益无害
答:尤其是社会阅历,人情世故,待人接物,如何辨别是非,洞察良莠等等诸多的做人的品德、社会生存有一定的经验,是值得我们下一代学习的,他们每一句话都有一定的道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听老人言,必定受风寒,不听老人言者必会有灾难也。这不是农村俗语,而是人间的真实写照。它的所指一明一暗...

《孔乙己》这篇小说创作于哪个年代?
答: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王爷是黄缎子,拖下去,黄缎子;红缎子,黄缎子,”这里仅仅用九斤老太对“长毛”一词的理解和絮叨(把辛亥革命中的革命志士等同于太平天国时期的闹长毛,长毛杀人用缎子裹头就是比闹共和革命的剪除辫子不知礼来得强),就把当时愚昧落后的农村中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