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的吴越土著人是汉族么

作者&投稿:盛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怎么能够知道自己是战国春秋之时因战乱而下的汉人(汉族人)而不是吴越国(古)人土著?貌似身份证上~

最简单的办法是家谱。查查家谱就有了。或者问问家族里面的老者,他们应该知道家族的迁徙。但是不管是土著还是南下的汉人,应该已经与本地人通婚了吧。

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
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有计划地进行文字改革,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

扩展资料
汉族以农耕为本。
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汉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还有中秋、端午、清明等。
1、日常食俗
汉族以农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生产经营方式,历史悠久,对汉族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
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三餐中,午、晚餐是正餐。一日三餐。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2、节日食俗汉族的饮食一方面受到本地区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同时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岁时节日即是表现汉族饮食文化风格的重要时期。
汉族与其他民族一样,节日食品是丰富多采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汉族

有汉朝,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汉文明的基本框架,有汉文明才有所谓的“汉人”,这个汉人就是汉族的原始认同,真要称为“汉族”这要到清末,欧洲人的民族国家概念传入,革命党人想要建立“五族共和”即多民族同盟国家,这个“汉族”的准确定义才在天朝真正确立。

民族分辨的唯一标准是文化认同,即,个人与拥有共同文化特征的族群的双向认同。
所以民族概念是变化的,而且并不是以血缘为基础的。
以血缘为基础的那叫氏族
以生理特征为基础的那叫种族……
很多社会学家都批判过:“当今中国人的民族观念种族化”、“国籍认同种族化”……黄皮肤黑眼睛的未必是中国人,中国人也未必黄皮肤黑眼睛。

古吴越人文身断发,文化不同于中原人,自然不属于中原文化认同的“夏”范畴,当时更没有“汉族”之概念,汉朝建立之后才有“汉人”。

那么最后,我们再说血统这个最没影响力的问题,吴越人的父系即y染色体单倍体特征为O1型,要说生物学上的亲缘关系与今天的菲律宾人最接近。

汉族这种概念其实都是笼统的,汉族的称呼就是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下的居民的叫法。(恐怕是匈奴对北伐的汉朝印象太过深刻而后又在其他的游牧民族口中传播开了。)而如今的汉族的根源成分则十分复杂。早在汉朝时匈奴南北分裂,南匈奴南迁就开始了融入汉族的脚步,如今的不少刘姓人士没准就是匈奴人的胄胤,(因为当时其还有母系氏族的习俗,后代依从母姓,而和亲政策使得他们认为自己是汉朝刘姓的后代,故后期就纷纷以刘为姓。)直到南北朝后期,匈奴人最终散落到了各个民族中。与其命运相同的还有很多南下中原的其他汉化后的民族也成为了汉族的一个来源,比如鲜卑等。(有一说,隋朝的杨氏乃是氐人,而李唐的血统根据DNA则更接近鲜卑人,待考……)话题扯远了,回到题目。秦汉时期的吴越之人在当时的“中国”人来看也是夷人,(古代汉语称南方“化外之人”为夷)正如楼上所说的百越等,从考古的成果来看跟中原文化明显不同,而到了汉朝文武帝时期左右,中央开始着手准备巩固这里的统治,也就有了南方的几个小国的内迁和中原人的南移。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是现在这个汉族血统组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于二楼的仁兄,我几乎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大概阁下也是中原人南下时移民的后人,这股移民浪潮在西晋时期达到第一次高潮,而南北宋则到达了顶峰,现在的上海人等和秦汉时的吴越人有关系的概率非常非常低。

当时还未形成“汉族”这一概念,但吴越地方人(包括在下这种上海人)肯定和中原地方人是不同的,算作“蛮夷”,在春秋战国时候吴越楚都是被北方中原人当作蛮族(直到后来汉朝也是)。

刘邦是汉族的建立者,而刘邦是东越地区的,按照古华夏领土来算,秦始皇和刘邦都算蛮夷,但是华夏族多次被胡人消灭,融合,早就不复存在了。五胡乱华过后的胡人,因为学习了先进的文化,也变成了汉族。以及蒙金时期北方损失90%人口,历史上北方古华夏那块地多次被打成白地。所以才有了抖音上一些无知的高赞评论,就跟北欧金发碧眼入侵到了南欧生活,改信了基督教,反过来骂他们自己的北欧祖先是蛮夷

不是

那时的土著统称百越

为什么中国人叫华夏民族,华夏是什么意思??
答:华夏也称“夏”、“诸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自称,从汉朝起称汉族。华夏始祖——轩辕黄帝《说文》:“夏,中国之人也。”所谓的“中国”即是指古代的中原地区,这是与周围的夷狄地区相对而言的。“夏”《左传...

吴字的来历故事和简介
答:吴姓在当今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名列第十位,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在一些少数民族也占有一定数量61赞·2,470浏览2017-11-05姓氏吴的来历?1、以吴国号为姓,出自姬姓,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朝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

广东人一般是什么民族?
答:广东的人口分属56个民族,广东人亦称粤人,其中汉族人口有9030万人,占总人口的98.02%;少数民族人口164万人,占1.98%,主要有壮族、瑶族、畲族、回族、满族等;还有近年从全国各地移居到广东,获得本地户口的新移民;以及...

壮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为何他们姓氏却是汉姓?
答:当然也有一些壮姓,汉族没有的。农姓是纯粹的壮族姓。火性也是应该是南方的。还有黎姓很可能就是九黎之后,濮为百濮之后。屠和邹姓为蚩尤后人。汉人姓氏形成年代,两广福建吴越地带还有大量非汉民族活动。等待大量汉族迁入...

夜宴《越人歌》的“越人”,是不是百越族人?和越南人有没有联系?
答:于是鄂君子招来了一位翻译,让他将划船人的歌词翻译成楚国话。这就是后世闻名的《越人歌》,歌词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

百越起源于百濮,还是说百濮与百越是同源
答:”在楚的军事压力下,濮大规模移居西南,与当地的越人混居,以致汉晋时期的文献把西南地区半侗语诸民族先民均称为濮。壮放自称布僮、布依、布雅依和布依族自称布依的布,都是古代濮族名称的遗留。西南地区之濮人,有记载...

汉族风俗习惯
答: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

古代形容人相貌美丑的词语、成语、词汇
答:而西周分封最远到了吴越,也就是江浙一代, ( ) 在往南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纳入到中国的统治,直到秦朝统一中国,在广东广西海南设置了桂林和象郡,南方才纳入到中国的统治,而在南方的土著则有部分继续南迁到了海南...

汉朝时期的越南语跟吴越方言有多大区别?
答: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当时的越南话,跟中国的吴越,福建,广东话差别都很大。中国南方和越南在古时候叫百越,只是一个统称。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民族,就好像北狄东夷西夷一样。在古代交通信息极度不发达的情况下,语言是很难...

经过长期生息繁殖最后构成华夏族的主体的部落是什么部落
答:后来又因融合入汉族而消失于史乘之中。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既有刀光剑影、桴鼓相攻的一面;也有经济文化交流,互通婚姻,最后融合为一体的时期。可以说,研究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与同化,是了解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与同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