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表示心情好的古诗词

作者&投稿:赫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形容心情好的古诗词~

蝶恋花(李之仪)

万事都归一梦了。
曾向邯郸,枕上教知道。
百岁年光谁得到。
其间忧患知多少。

无事且频开口笑。
纵酒狂歌,销遣闲烦恼。
金谷繁花春正好。
玉山一任樽前倒。

木兰花(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
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
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扬花过无影。

卜算子(王观)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蝶恋花(苏轼)
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画堂春(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
雨馀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
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鸾凤,画屏云锁潇湘。
暮寒微透薄罗裳。
无限思量。

千秋岁(周紫芝)

小春时候。
晴日吴山秀。
霜尚浅,梅先透。
波翻醽醁盏,雾暖芙蓉绣。
持寿酒。
仙娥特地回双袖。

试问春多少。
恩入芝兰厚。
松不老,山长久。
星占南极远,家是椒房旧。
君一笑。
金鸾看取人归后。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登科后》
作者: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春日偶成》
作者:程颢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4、《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登科后 唐代: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3、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代: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扩展资料:

公元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年届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

《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已四十二岁,此时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科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陵别儿童入京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后》

译文: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译文: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出自两汉曹操的《观沧海》

译文: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蝶恋花(李之仪)

万事都归一梦了。
曾向邯郸,枕上教知道。
百岁年光谁得到。
其间忧患知多少。

无事且频开口笑。
纵酒狂歌,销遣闲烦恼。
金谷繁花春正好。
玉山一任樽前倒。

木兰花(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
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
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扬花过无影。

卜算子(王观)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蝶恋花(苏轼)
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画堂春(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
雨馀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
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鸾凤,画屏云锁潇湘。
暮寒微透薄罗裳。
无限思量。

千秋岁(周紫芝)

小春时候。
晴日吴山秀。
霜尚浅,梅先透。
波翻醽醁盏,雾暖芙蓉绣。
持寿酒。
仙娥特地回双袖。

试问春多少。
恩入芝兰厚。
松不老,山长久。
星占南极远,家是椒房旧。
君一笑。
金鸾看取人归后。

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一】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霍松林)

【赏析二】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监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徐昌才)

【赏析三】

《春夜喜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看,它又是一首写景诗。诗中,作者通过对春雨准确形象、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骤临的春雨无限喜爱之情。

人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唯一“快诗”,而事实上,《春夜喜雨》不也是一首“快诗”么?

可是,这样一首充盈着喜悦之情的“快诗”,有谁会想到它竟是作者在“漂泊西南”潦倒穷困时所作呢?饥寒交迫的生活体验,加深了杜甫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而“宁苦身以利人”的崇高思想更使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足!”的牺牲精神得以凸现。他是宁愿自己冻死,也望天下百姓温暖啊。怀着这种思想,他怎不为造福百姓的甘霖骤降而喜极?他的喜是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人民利益为转移的,是以“天下之乐”为乐。

寓主观于客观,即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对具体客观的景物的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这是杜甫诗歌的一大特点。作为一首写景诗,《春夜喜雨》的描写对象是春雨,诗人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对春雨的描写中。作者并不就春雨而仅写春雨,他还借用了不少与春相关的诗歌意象:轻柔的春风、静谧的春夜、正在复苏的自然万物、旷野中的小路、乌黑的雨云、迷蒙的江上的小船、夜里昏暗却益显明亮的渔火……这一系列意象似乎让人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人们焦急地盼望着春雨以便春耕时,一场甘霖自天而降!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然飘洒,默默地滋润着万物。雨云笼罩下,旷野上,田地里,到处一片漆黑,只有从迷蒙的江上小船里,透出孤独的微光。而待到第二天清早,人们将会看到那花枝花朵涵满雨水,沉沉的却又格外鲜亮明艳,整座成都城春意盎然。这幅画面,正是一幅融合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夜晚春雨图。读之,我们仿佛置身于静谧的夜晚蒙蒙的春雨中,真切地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柔、温暖,充满希望,令人喜悦。这由具有丰富意蕴的种种意象构成的美妙意境寄寓着作者为百姓之喜而喜为百姓之乐而乐的感情。

诗的题目为“春夜喜雨”,“喜”是题眼,也是诗眼,它突出了作者感情之喜。诗的首联写春雨善解人意,在人们迫切的盼望中应时而落;颔联写春雨随风在夜间来临,滋润万物却不影响人们生活;颈联采用衬托手法,描写出春夜里阴云密布,星光隐逸,天地间漆黑一团,唯有迷蒙的江上透出一点昏黄的渔火,静谧,安详,恬淡;尾联呢?看吧!到第二天清早,那被春雨濯洗过的花枝花朵,涵满雨水,鲜亮明艳。四下里的人们在这盎然的春意中为春耕忙碌着,个个心里充满希望。全诗无一“喜”字,却句句透着喜意,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读《春夜喜雨》,人们不难想到朱自清的《春》,对其中关于春雨的描写留有深刻的印象。“春水贵如油”,骤临的春雨令多少待雨春耕农夫野老欢呼雀跃,又令多少同情劳动者,体察劳动者生活,希望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人们由衷喜悦!杜甫的《春夜喜雨》正是他关心农民体察劳动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的反映。

笔者生在农村,从小到大,对春雨特别亲近,也对农民们渴望春雨、喜爱春雨的心情有着极深的体会。春雨迷蒙,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我们光着脚丫行在旷野的小路上,感受着松软的泥土带来的微微冷意。四下里各种小草吐绿并迅速成长。大人们脸上挂着笑,小孩儿在青草地上、红花草田里跑着滚着,一切都令人陶醉。秋天的硕果不正是春天里孕育的么?没有春雨如何耕种,没有耕种哪来秋收?春雨到了,希望之神也就到了,这一切怎不令人欣喜若狂?百姓高兴,一切爱人和爱生活的人无不高兴。这浓郁的喜悦之情充溢全诗,闪烁出诗人思想中的人民性的光辉。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读这一小诗,自然只能似管中窥豹,然也可见一斑。在感慨杜老夫子悲天悯人的气度和对民族对人民的无限热情热爱同时,一位穿越历史、绰立天地的伟大诗人震撼了世人的灵魂。

【赏析四】

杜甫这首五言律诗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诗篇之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当时,诗人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经营,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经过长期颠沛流离和饱经忧患的杜甫,生活总算暂时得以安定,所以他才有町能对成都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琢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不少吟咏它们的诗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诗一开头,杜甫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由于成都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虽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却又有明媚的阳光。这就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描绘的:“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水槛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及时雨”,真是难得的好雨!这两句诗,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诗常常如此。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接着,第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故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雨细而不能骤,随夜色而逐渐隐没。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这恰如仇兆鳌所说:“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杜诗详注》卷十)

第五、六两句是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野径”.指野外小道,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诗人自己惊喜的感情。

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霁,整个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头来.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至此,诗人对喜雨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于是“花重锦官城”的诗句冲口进发而出,真是“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说:“束语‘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诗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由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谨严。用词讲究。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这首诗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显然,诗人这种感情的产生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有其现实基础。据史书记载,在他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就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资治通鉴·唐纪》)。因此,杜甫一听到雨声,就感到无限喜悦,这喜悦恰好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李谊)

http://www.mcscn.net/shicishangxi155.aspx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表达心情愉悦的古诗词
答:一、《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翻译: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

形容非常开心的古诗句
答:——卜算子1.描写雨很大来势凶猛的古诗词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表达喜悦心情的古诗词有什么?
答:2、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 如果隐晦一些的还有《早发白帝城》--李白 4、 朝辞白帝彩去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5、 其中末句中的“轻”不仅指舟之轻,还指人的心情轻快。6、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表达心情开心的古诗词
答:译文:随即欣赏弹用银装饰的筝。不用大量的财物赏赐演奏者;不用花费而欣赏美好的演奏。美妙的才思象泉水涌出,滔滔不绝。洗掉了我十五年的闲愁。为了让您稍作停留。您不要起身走了,请您起舞。我是会像蓬莱仙岛三神山里的鱼龙在风里摆撼舞蹈的。3、《春宵自遣》唐代:李商隐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

表达心情愉悦的古诗词
答:表达心情愉悦的古诗词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南陵别儿童入京》、《三衢道中》、《满江红·山居即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等。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表达心情好唯美的诗词
答:关于心情好的唯美诗句汇总如下 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2、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3、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4、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5、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7、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8、此情无...

形容好心情的诗词有哪些?
答: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起笔点题,指出时序。“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表现了他愁绪之浓。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表达愉快心情的古诗词有哪些?
答: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说明: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之情 5.《春日偶成》宋代: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说明: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形容“心情美好舒服”的古诗词有哪些?
答: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译文: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回望妻子儿女,...

表达心情愉悦的古诗词(精选唐宋清六首欢喜愉悦的诗)
答:今天风和日丽,心情大好,眼前的景色美丽极了,像是披了一件漂亮的新衣,处处皆可观,这些都是东风带来的,瞧,那一簇簇紫色的花,一片片的红花,还有许多其他颜色的花,认识的花,不认识的花,这就是春天独有的,可以尽情赏玩。6.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