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短的时间 创最高的效率——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十八

作者&投稿:寿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质队员的新奉献——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八~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有许多地质队伍担任了攻坚的主力,他们唱着勘探队员之歌,一如既往地发扬着“三光荣”精神,投入到实地核查工作之中,打了一个又一个硬仗,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地质队员的凯歌。
这里记录的,是发生在重庆市一三六地质队的几个小故事。
“扣掉你们的红高粱!”
2009年7月,重庆市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正式启动。按照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市矿业权实地核查专题工作组的要求,必须于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的外业实测工作。重庆一三六地质队承担了全市15个区(县)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是全市承担工作量最多的单位。

勘查现场

短短5个月的时间,完成15个区(县)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谈何容易。接此重任,作为队长的陈建忠首先成立了以他为第一行政负责人的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组,制定了实地核查工作方案,出台了奖惩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并立下军令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军令状如何落实?陈队长面对承担任务的各实体第一负责人严肃而又不无诙谐地宣布:“如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我就扣掉你们的红高粱!”在队部随后下发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延误工期的实体,扣除该实体班子成员年薪(不含基薪)的30%。”严厉的保证措施立刻让各实体负责人明白了问题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全队上下克服重重困难,紧密配合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想尽一切办法收集资料,深入各个矿山企业和矿权地调查研究,圆满完成了13个区(县)矿业权实地核查实施方案,开展了全市15个实测区(县)的矿业权实地核查测量工作,共提交807宗矿业权实地核查报告,完成GPSE控制点982个,圆满完成了任务。提交的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经重庆市矿业权实地核查专题工作组验收,质量全部达标,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同时也是全市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完成时间和进度最为超前的单位。
“不能给地质队丢脸!”
一三六地质队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技术总负责人是队勘测院院长王泽河。
在开展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初期,一些技术人员对矿业权核查工作的任务不是十分了解,现场对井口的定位及老窑的调查不够认真,导致部分整合矿井口实测不完整、开采煤层调整不准确,在自查中发现问题后,王泽河决不放过任何疏漏,亲自带领项目部深入一线,要求作业人员必须补测。

实地核查人员在埋设矿区控制点

2009年年底,还有几天就是春节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外业工作已全部完成,内业也快收尾了,忙了一年,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总算可以轻松回家团圆了。这时,王泽河在审查到巫溪县的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时,发现龙泉煤矿井巷工程拐点巷道方向与以往测量资料相比有偏差,他将此矿的地质地形图重新调出来反复核对,发现方向有问题,但究竟是以往数据有问题还是本次数据有误难以判断,有的同志认为纠正一下数据、调整一下坐标就可以了。王泽河说:“我们不能给地质队丢脸!为保证质量必须重新实测,且必须将周边近井点一同联测!”其时矿山已经放假,没有工人配合,他们只好在寒冷的山上,自己背起全站仪连夜下井,对龙泉煤矿及周边矿山进行重新联测,最后终于得到了第一手准确的数据。
在开展实地核查工作之前的一次职工体检中,王泽河己被查出肾结石,医生要求尽快做手术,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却一直坚持奋战在一线,使得病情几度加重,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在工作附近的诊所输点液、吃点药,直到成果数据全部验收通过后,才在同事们的“逼迫”下,住进了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那一夜,我没能入睡”
2009年12月中旬,重庆市开县磨盘山上早已是冰雪覆盖,刺骨的寒风就像刀子一样割在人们的脸上。一三六地质队开县实地核查项目组一大早匆匆吃完早点,仔细检查完所带的仪器,背上干粮和水就坐上了冰凉的车直奔工区。寒冬里的磨盘山雾气蒙蒙,山中的路格外湿滑。10多度的盘山公路一直绕着悬崖向上蜿蜒,仿佛是在考验人们的胆量和意志。

野外实地核查

“兄弟伙,快下车,车打滑了!”行进中,猛然听到司机一声大喊。大家打开车门,往外一看,右边是悬崖峭壁,深不见底,后面的路面烙印着深深的急刹车印,前方不时还有碎石滚落下来,车轮距悬崖边已不足40厘米,好险哪!好在司机师傅经验丰富,沉着冷静,及时刹住了车。当大家把车一步步推离了险境时,一个个已是浑身汗湿,气喘吁吁,疲惫不堪了。下午3点左右终于来到了开县三喜煤矿第一个设计点位,大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架设好仪器开始工作,然而三喜煤矿系多个小矿组合多井口分布直线距离最远达到3千米,且被高山阻隔,卫星信号接收困难,大家在20多度的山坡上背着全站仪手脚并用,一直干到晚上8点天已黑尽不能继续工作才下山。
一位队员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站在窗前,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静静地听着同伴们乐观的说笑声,思索了许多许多。在此次实地核查工作中,经历的事情数不胜数。新时期的地质队员真是可歌可泣最可爱的人。那一夜,我没能入睡。”
“我不能让别人分担我的工作!”
2010年10月12日,是一三六地质队金灿公司铜梁县矿业权实地核查组在铜梁工作的最后一天。
当时已经过了零点,工作也接近了尾声。活泼开朗的李亚带头唱起了《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疲劳和寒冷,……”。在慷慨激昂的歌声中,队员们仿佛在冰天雪地中燃起了熊熊篝火,振作精神,迎接着最后的胜利。
凌晨2点半,该矿实地核查测量全部完成。“我们终于完成了!”队员们一阵欢呼,如果不是因为井下空间有限,都恨不得蹦跳起来!大家一起收拾好仪器,踏上出井之路。出井的坡度很陡,地面非常潮湿,上去时必须手拉着上山的绳子脚踩着木梯子往上爬。当上行至30米左右的时候,顶板突然掉下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一路飞速往下滚落,啪的一声闷响,正砸在李亚的胸口上。巨大的撞击力使他当时已无力说话。如果岩石砸到后面队员的头上,那么后果会更加严重可怕。

专家组现场检查核实资料

出井后,李亚立即被送往铜梁医院。到达铜梁医院已经是凌晨4点多,医生给李亚做了全面的检查和救治,所幸的是岩石没有砸中要害,医生要求李亚休息一个星期才可以继续工作。可当时还有许多工作要开展,技术人手严重缺乏,“我不能让别人分担我的工作!”李亚谢绝了队友的劝阻,只休息了两天便拖着疲惫的身体投入了新的工作中。

2008年7月,当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还处在部署阶段时,辽宁省已经开始行动,打响了实地核查的第一炮。在全国4个试点省份中,辽宁的担子最重。辽宁是矿业大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矿业权数量多,工作难度大。作为先行者,这个省既要为全国技术指导组制定各种技术规范提供依据,又要在进度和质量上为其他地区作出表率,困难和压力很大。但是,他们的各项工作却一直处在全国前列,许多成果和经验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首肯和表扬,并且被推广应用。他们创造了几个“最先”:最先得到省8000多万财政资金的支持,最先完成外业实测,最先通过部的成果验收,从而荣列受表彰的全国最优单位。在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中,他们是一路领跑的核查先锋。
一封信拉开核查帷幕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辽宁省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检查部署工作
矿业权实地核查刚刚起步,辽宁省矿业权实地核查领导小组就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的名义向所有矿业权人发出了《致全省矿业权人的一封信》,信中从国家、企业、个人等角度阐述了矿业权实地核查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号召广大矿业权人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从大局出发,积极主动配合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情真意切的呼唤使矿业权人深受感动,对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纷纷表示一定要端正态度,积极配合矿管部门和作业单位工作,全力协助省国土资源厅完成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各项任务。辽宁省的做法很快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肯定和表扬,国家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将辽宁省的《致全省矿业权人的一封信》快速转发全国,并号召其他的省份向辽宁省学习。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月元月,张志敏处长(右二)在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经验
与此同时,辽宁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领导小组还从多方面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在报刊、网络、电视、电台等媒体上发表文章和宣传口号,出动宣传车、办板报、张贴标语、悬挂彩球横幅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不少普通的村民都知道目前全国在深入开展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作业单位的同志很有感触地说:“由于宣传到位,我们无论走到哪里,老百姓都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有时候需要村民做向导,他们也都积极帮忙,尤其是村干部,认识更高,态度更积极。许多矿业权人还责成专人积极配合我们进行工作。”
试点先行架桥铺路
由于宣传到位,省财政很快予以回应,先后给予8446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辽宁省矿业权实地核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区分成两大“战场”,一是“辽东南片区”,二是“辽西北片区”。为了避免走弯路,确保工作任务有序扎实、保质保量地完成,辽宁省首先设置了两个试点单位——“辽东南片区”的大石桥市和“辽西北片区”的铁岭县。2008年7月初,辽宁省矿业权实地核查野外实测战役正式打响。铁岭县和大石桥市成为了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中的前锋。因为在全国的范围内,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尚属首次,试点单位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艰难的背景下,勇气、胆略、智慧乃至责任感与使命感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实战,两个试点单位就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08年12月份,试点工作基本结束。2009年2月份,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开始全面铺开。2009年6月25日至26日,由国土资源部开发司领导率领的国土资源部矿业权核查试点工作验收组,对铁岭县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试点基础工作扎实,方法正确,数据可靠,成果齐全,大部分成果已被全国项目办采纳,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推广应用效果显著,达到了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工作的预期目标。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辽宁省矿业权实地核查铁岭市铁岭县试点验收会议
首推监理制度确保质量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8年9月份,辽宁省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办到铁岭县康兴采石场现场办公
辽宁省是最早实行监理制度的省份之一。为保证实地核查项目成果质量与进度,他们规定工作量按旬上报,对完成工作量滞后的作业单位,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严重警告,第三次取消作业单位资格。同时,对市、县国土系统组织协调情况按月考核,并在全省公告。此外,他们的抽查标准均高于国家要求,对于存在问题的,监理要实行“回头看”,对问题跟踪到底。在实际工作中,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深入到作业单位,全天跟踪工作,及时向业主单位和监理项目部汇报核查工作质量、进度和成果检查验收情况,及时向业主单位和项目部提出书面报告,对监理工作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技术问题或不规范行为,及时发出监理指令予以纠正。
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的潘锦华,是这次辽宁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主要监理工作人员,为了确保监理质量,他坚持同作业单位一道翻山越岭进行实测,经历的艰苦和作业单位没有两样。在监理辽西北的时候,曾发现有的县几乎所有的矿区都有误差,需要全部返工,这样,作为监理单位就得跟踪作业单位逐个矿区进行重新修正。夏秋时节,常常在监理工作现场被突然降临的大雨浇成“落汤鸡”;严寒的冬天,又常常顶着凛冽的寒风和飘舞的大雪。
而最困难的,还是处理作业与监理的“关系”。
“监理单位是挑毛病的,那么认真,能与作业单位搞好关系吗?”
潘锦华回答说:“我们特别注意处理好工作中一些细节问题,尽量避免矛盾发生,说话、办事特别讲究方式方法。遇到问题,首先讲清我们毕竟是为全局着想,如果我们今天放松要求,就是将来国家验收时候,也肯定不能过关,我们要共同为质量负责,决不能自欺欺人。讲清道理,大家都理解和谅解了。”
成果率先通过部级验收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10年元月,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汤毅在成果验收上汇报辽宁实地核查成果
2010年1月20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首批省级成果验收会在北京举行。验收会级别之高,从与会领导和专家名单便见端倪。会议由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全国项目办主任刘连和主持,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张洪涛,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彭苏萍,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夏鸣珂、曹树培,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办公室及有关省市的领导、专家和有关媒体记者共计90多人参加了会议。在经过专家查阅资料、提问解答、讨论评议等多项近乎严苛的程序后,专家们一致认为:辽宁省成果资料齐全、规范,采用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合理,工作安排得当,符合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要求。在实地核查方法、数据采集、数据库软件研发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对推动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实地核查工作组织得力、机构健全,措施落实,经费到位,统筹协调,广泛宣传,强化监理,质量控制措施健全,确保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全面完成。全面摸清了全省矿业权“家底”,核查中发现的矿业权空间位移、交叉重叠、越界、信息遗漏等问题,已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核准和更新了一批矿业权空间范围和相关数据,为矿业权管理提供了全面、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九个第一”显示先锋作用

全国项目办专家在辽宁铁岭野外实地查看实地核查成果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高级工程师、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验收组专家孙炳旭,在评价辽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时,认为辽宁做到了“九个第一”:第一个在大连举办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培训班,培训工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第一个在铁岭县开展了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工作,并获取了成功的经验,为全国开展核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第一家引入监理机制,确保了核查成果的真实、准确可信;第一个摸索出完整的宣传机制,宣传工作贯彻核查始终,为核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一个完成了野外实测工作,进度和质量走在全国前列;第一个通过了部级验收,为全国做出了榜样;第一个实行一边核查、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第一个首创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库软件和三维可视化;第一个开发图形软件,成果已在全国推广使用。
专家对此评价道:辽宁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评为最优当之无愧!

2009年7月,黑龙江省召开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汇报会

祖国的东北边陲、富饶美丽的黑龙江矿产资源极为丰厚,已发现的矿产达13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81种,开发利用矿产近60种,已利用矿产地500多处(不含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矿泉水、地热),共设置有效矿业权4060个。黑龙江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包括加格达奇松岭地区),居全国第6位,矿业权分散,核查区域广阔。大、小兴安岭由西北横亘东南,为我国著名林区,山高林密,无线信号微弱,交通困难,护林防火措施严密,给实地核查带来许多困难。黑龙江气候夏季短促,冬季寒冷漫长、呵气成冰,奇寒无比,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摄氏度。每年9月至翌年5月为森林防火期,禁止进入林区作业,工作时间非常短暂。当2009年9月,实地核查标段招投标完成时,黑龙江实际已进入了冬天,尤其是大兴安岭地区一般已是零下10多摄氏度,北风呼啸,大雪铺地,对实地核查人员的意志和毅力是很大的考验。但是,他们却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笑对一切艰难险阻。仅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全部野外实测工作,全省布设首级GPS控制点1833个,矿区引入控制点5555个,共实地核查矿业权3734个,用最短的时间,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创下了最高的效率。

四管齐下 厚积薄发

黑龙江实测开展较晚,但准备工作很早就和全国一样同步开始了。省国土资源厅为全面开展实地核查精心打造了四个保障:

组织保障。《关于开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下发后,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及时成立了矿业权实地核查专题工作领导小组和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办公室,以黑龙江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为技术支撑单位,迅速开展了前期工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动配合提供相关资料、信息数据,协助核查承担单位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10月,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姜秀金(前左二)、国土资源部开发司副司长王昆等在野外查看埋设控制点

技术保障。省核查办先后组织力量编制完成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实用手册》、《黑龙江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图件数字化操作规范》、《黑龙江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外业测量技术设计书》和《黑龙江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多次举办项目技术培训,聘请专业人员讲授地质勘查、测绘、制图等有关知识。

舆论保障。省核查办充分利用了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通过宣传栏、宣传板,张贴标语、编发信息简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领导干部、矿业权人、人民群众”等社会各方面都明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实地核查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资金保障。省国土资源厅作为项目主管部门,经过多次反复协调,最终取得了省财政厅的支持,省财政同意拨付全部野外实测经费5149.1万元,促进了全省野外实测工作的全面铺开。此外,省核查办还先后落实了试点地区工作经费790万元,整理内业数据并检查各标段成果经费398.7万元,全省数据库建设及核查成果汇总经费930万元,共计7267.8万元,从而保证了工作的开展。

试点先行 积累经验

根据全省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区域划分特征、矿业权设置情况及实际工作情况的需要,省核查办确定了“先试点、后展开、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并决定在黑河市开展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工作。

按照统一部署,省国土资源厅专门在黑河组织召开了“黑河市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工作会”,各市(县)主管市(县)长及国土资源局主管局长、矿管科(股)长出席了会议。成立了试点领导机构,统一了各部门的思想,取得了地方政府及防火、林业等部门的支持、配合。

在试点工作期间,黑河市各县(市)国土局派出熟悉当地矿业权分布情况的矿政管理人员,协助核查承担单位进行实地核查,使核查单位在短时间内进一步核准了具体的矿业权实际数量,取得了相关材料,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召开了矿业权人座谈会,就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目的意义、技术要求、工作方式以及需要配合、支持的相关事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取得矿业权人对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充分理解与支持。

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实地核查试点工作,黑龙江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把黑河分成6个测区,配备了强有力的实地核查人员和先进实用的仪器,技术人员分为外业测量组、编绘组、质量检查组,既明确责任,又协调配合。项目主管领导直接负责质量检查组的工作,对技术方案设计、资料收集、野外核查、图件编制、报告编写到成果送审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监控。在取得试点经验后,全省的核查工作随之铺开。

创新机制 保证质量

省实地核查办领导进行野外检查

核查成功的关键是质量。省国土资源厅采取严格筛选核查承担单位、开展全面深入的技术培训、严格质量保证机制、加强动态监管等多项措施来保证质量标准。

严格筛选核查承担单位。在实地核查队伍选择上,要求核查单位必须具有测绘和地质勘查乙级以上资质;必须具有从事多年矿山测绘和固体矿床勘查经验;实地核查队伍必须由地质、采矿和测绘等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在此基础上,采取统一公开招标方式择优确定出15家实地核查承担单位。

开展全面深入的技术培训。邀请全国项目办有关专家就黑龙江省的核查工作总体思路、作业要求、测量方法、核查流程和数据库建设等问题作了专题讲座;邀请全国知名数据专家讲授空间数据成图处理软件、核查属性数据采集系统及数据库建设;组织测量、地质、采矿等相关专家对各核查承担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培训技术指南及相关要求,并进行上岗考试,考试合格的人员方可参加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

严格质量保证机制。为确保核查成果的质量,省核查办制定了严格质量保证制度。首先是建立质量保证体制。省核查办统一了全省的技术标准,对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工作流程、基础控制测量、实地测量、数据整理、问题分析与处理、实地核查成果数据、质量控制及检查及验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次是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抽检)两审(审核、审定)的质量控制制度。规定在核查的每道工序、每个阶段都要进行自查、互查、核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工序、下一阶段,核查小组要100%自检,检查小组之间100%互检,纸质资料、电子数据、人机交互检查率为100%,抽检比例不低于30%。监理组对各核查单位外业成果的抽检率为矿业权总数的10%以上。

加强动态监管。省核查办设立了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野外实测工作动态跟踪显示专栏,同时,还成立了三个专家检查组,对各标段进行不定时、不定期的抽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核查中发现的问题,确保了全省核查工作质量。

战天斗地 精神昂扬

野外实测工作是矿业权实地核查的重要基础环节,工作展开时已进入冬季,顶风冒雪,起早贪黑,对于核查人员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很多核查地点车辆无法通行,仪器只能人背肩扛,踩着厚厚的积雪艰难步行。早上五点半钟,大家就揉开睡眼,匆忙洗漱,匆匆吃过早饭便迎着呼啸的寒风出发了。为了赶工期,抢速度,核查队员们在山上啃梆硬的馒头、喝冰凉的白开水,衣服汗透了又干,干了又被汗透。直到夜幕降临,大家才回来,晚饭后还要下载和处理数据,在没有电的地方,大家就开着矿灯工作,常常到后半夜以后才能休息。

大兴安岭地区被人们戏称为“一个省的面积、一个县的人口、一个镇的产值”,可见其有多么辽阔和荒凉。在加格达奇五道沟实地核查时,核查人员干了一天也没吃上东西,也看不到人烟,后来好不容易走到一个公路养护道班,才喝到了一锅白菜汤。有时因为手机无信号,对讲机通话距离不够,在同步联测时不能确定所有各点是否正常工作,待到发现个别点有失误时,为保证质量,只能冒着寒风踏着积雪再去返工。有时为上山寻找国家坐标点,待到天黑下山时已完全看不清路,只能不停地晃动手机,让屏幕上那点微弱的光亮来辨识脚下的路。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矿管处调研员赵我为,核查开始时已临近退休,身体也不好,血糖超过正常值的2倍,却毅然担起了省核查办主任的重任,天天到办公室了解情况,节假日也不休息,为协调各方面关系奔忙。他还经常带着胰岛素深入实地核查一线,挺不住了就自己打一针再继续工作。

雪天实测

测绘专家王旭刚,实地核查工作开始时正好由省地质测绘院院长调任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党委书记,他不分分内分外,满腔热情地发挥他的专长,对核查质量的全过程监控进行检查指导,有力地鼓舞了士气,保证了核查质量。

省建材总队测绘院院长孙玉国,为了按时完成实地核查任务,在工作紧张时说服自己的女友两次推迟婚期,好不容易抽出时间举行了婚礼,却又放弃了甜蜜的婚假,匆匆赶回了工地。

成果丰厚 前景广阔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矿业权实地核查取得全面成功,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形成了全省统一的实地核查技术标准体系;摸清了家底,夯实了矿政管理基础;形成了大量基础测量资料,应用潜力巨大;核清了矿业权的实际矿区范围、摸清了矿业权分布规律及现状;建设完成了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库;解决了实地核查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既提高了矿业权人依法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也规范了国土资源管理;统一了全省矿业权许可证拐点坐标的坐标系统,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锻炼了队伍,为规范矿政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为了更好地利用矿业权核查成果,省国土资源厅积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了黑龙江省矿业权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黑龙江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集成了全省单矿业权、省级矿业权的属性与空间数据、基础地质数据等多源专题数据库,集矿业权登记信息、核查信息、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信息、储量动态监测、矿山储量利用现状调查于一体,对矿业权核查信息进行三维展现,可以直观显示、分析全省矿业权的现状及分布规律,满足矿业权管理对基本数据统计、分析、叠加、绘图的需要,为全省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是对落实部里提出的“一张图管矿”模式的探索与尝试。